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0124|回复: 0

12月5日 李存修 《南极冰川》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7 15: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极冰川  李存修 摄


河流边上的几个人
鲁敏

所有古老的城市都临近着古老的水域。一座城的形成,大约就像成家过日子,有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水。水源越丰美,则家底越厚、气派越大,三生万物,万物欣荣。从这个角度来说,淮安城的丰沛与风流,是有道理的,出之有水,它的水,那真是足够老了,也足够的多了。淮河、运河、废黄河、苏北灌概总渠、六塘河、盐河、淮沭新河等。还有湖,浪打浪的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十足鱼米水乡的家底子;长得也像,走到东走到西,满目绿茵茵湿漉漉的,三五步就要过桥,桥的造型相当动人,桥上的女孩子模样很秀气;吃得也像,淮扬名菜,一大半都是依水而生的食材,尤其是“淮安软兜”,讲究起来,非得要此地的水此地的鳝,还有近年的美食宠贵,龙虾,那更是典型不过的水殖之鲜……
可也奇怪,就算有这么过硬的地理因素、物产因素,想到淮安,脑子里好像就从来产生不了小桥流水、小家碧玉、富贵温柔乡之类的联想,甚至还是相反的,总觉得这是一个雄浑、阔大、勇猛到带点奇幻色彩的所在。这是什么缘故?哪里来的印象?
可能因为总会想到韩信,这么个人物,从“胯下之辱”到“功高无二”,他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连刘邦也要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的这种兵道、战略、一统天下的气概与壮图,先天性地就带有慷慨雄才的王侯基因,好像怎么也无法想象,淮阴侯的家乡是一片绿柳红桃莺歌燕舞之地。哺乳韩信的地方,似乎天高地阔,似乎沉默寡言,似乎野心勃勃———在想象中,在逻辑上,淮安城已被赋予了这种气质。
同样强化了这种印象的,还有一员女将:梁红玉。梁氏原籍安徽池州,但生于江苏淮安,此地的习武之风注定了要出产这名女汉子,她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后因父兄兵败,沦为营妓,不意结识韩世忠,韩欣赏其有勇武,买她为妾……故事到这里都还有点风花雪月,但随即就拐入险峻战场,她先是在平定苗傅叛乱中飞马传诏、立下殊勋,后开始马背身涯,多次随夫出征,并在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将入侵的金军阻击于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不久,这些细节又进了戏文传唱至今。梁红玉在历史的花名册中最终定格为巾帼英雄,而非烟巷名妓———后者,在金陵、姑苏、扬州等地,是颇有一些风流人物的,也成就了另外的戏文与唱本,当然这并无高下之分,但确有风格之异,梁红玉这一笔,既改写了她本人的路径,也为淮安的雄浑之风多了一道明媚之色。这里出产的男子女子,都是不走寻常路的。
此一路数下来,从武将到文相,那真是可以数落出一长串人物了,都在某一阶段某一区域,书写过历史、书写过天下,正是他们所树立的影响所至,使得淮安进一步地成其为雄武高阔之城、经纬将相之城。譬如虎门销烟的关天培、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杨士骧、晚清名臣丁宝铨,直到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这里不想写成“百度词条”,但事实无法回避,一座城之所以成为一座城,山水风貌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形象可能还是来自它的历史与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
就算是出文人,淮安的文人也与别处大不相同。绕不开的,要讲到吴承恩,出这么一个,真抵得上一百个了。四大名著里头,唯有《西游记》带有一种魔幻色彩,上天入地,出生入死,甚至有点后现代派,甚至是第一部打破国界局限的长篇小说,笔触一直伸到西域诸国……吴承恩显然不是一个小楼听雨、多愁善感式的水乡文人,他远远超逸出江南才子的范畴,他具备职业小说家的野心与别才,他具有深刻的幽默感与癫狂的想象力,更深谙宗教与世俗、功名、时政的微妙勾连。仅这么一个作家,就足以让淮安的山水骄傲五百年的了。
此次到淮安,还听说到一位女弹词家,邱心如,身世清苦,却以闺阁方寸之地,终其一生执笔不放,最终写成32回120万字的《笔生花》,成为清代“弹词三大”之一。这本唱词我没有看过,可能也不大会去看。她的身世我也只听了三言两语,或者也不大会再去仔细研究。但就仅这些信息,就“足够”清晰地展现出一种极富耐力与野心的“淮安式”文人风骨。从文学史的意义上,她比吴承恩是小得多,但定位上,他们有脉承,都不是才子游戏,不是饱食消闲,不是富家玩物,用现代的话来讲,他们都是十分顶真的“职业化写作”……
说到这里,好像也有些明白了,在淮安,所见的,的确是水、河、湖,但心里所真切感受到的,却是这些河流边的几位人物。最终,是这些人物,这些来了又去了的人物,确立、建构了这座城市的风格与肌理。反正,我要说,淮安多水,但非水乡。


冬雨
杜爱英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故乡深秋的清晨霜似薄雪,空气凛冽。被霜打过的白菜萝卜有甜味,甘蔗就更甜了。虽说有霜的清晨冷风割面,可伴随它的定有一轮红红的太阳,和煦的阳光撩拨着故乡人的心性,让人仿佛身置初秋的愉悦里。
深秋在时间的河里向冬滑落,霜没有了,太阳也很难钻透厚厚的云,天空成天地浅灰着,空气成天地清冷着。小城的人很喜欢逛街,购物小吃看电影练歌房美容一项也不落。行云衔雨,不经意间,空气就湿漉漉起来。梅茶乱红披纷,雪梅冷香凝。碧芜连远道,思悠悠。这样的季节最宜思恋,思恋远人,思恋故乡,思恋旧日时光,思恋曾远足的山山水水。这天气最适宜读书,火炉香茗台灯,这世界就恬静了。
有时候,不知道故乡是在烟雨朦胧的初春,还是灰朦阴沉的深冬。这不,故乡绵雨一个星期还不放晴。雨成帘的时候,清流叠翠帘外,水花雀跃,溪流浅浅,树叶凝绿。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是听雨的好时机。淅淅之声,隐隐听寒声。滴滴答答,是雨打树叶雨棚声。雨成烟的时候,青山是浅墨,在淡灰的天空里洇染成画。
小时候不喜欢下雨天,因为雨天的屋外往往没有同伴的嬉戏。如果是冬季,雨天就更令人生厌了,阴冷,泞泥把我们那些活泼的孩子局促一室之内。那时的农村条件较差,没电视,没娱乐场所,没图书看,我们无聊得只得钻进被窝。如今,电视机电脑手机,各类书籍空调火箱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冬雨的阴霾对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不适的影响。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看冬雨。冬雨朦朦,烟雨暗故乡。小城乡村隐去了峥嵘,高高低低的房屋,山川河流树木在冬雨里温婉绰约起来。冬雨静静的,静得有了禅意,思禅意,了悟人生:人生的当前永远是最好的,正如这眼前的冬雨,虽没有春的琉璃,夏的柳荫,秋的绚丽,可它就是美,形美神也美。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
董振安

仰天一曲大江东,励志求知解困穷。
留学西欧张赤帜,投身革命建殊功。
改天换地开新纪,斩棘披荆迈大同。
耿耿丹心辉史册,高风亮节九州崇。
开国元勋气度宏,文韬武略立丰功。
南昌首义惊华夏,遵义长征拥泽东。
重庆和谈凭睿智,中原逐鹿显雄风。
烽烟岁月风云会,赤胆忠心旭日红。

我心中的新华书店
郑开秀

二十年前,我家在村子里住,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土道通往十里外的镇上,每年只有六一那天,我才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到镇小学参加中小学运动会,也只有那天我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更多的时候,我只能在寥寥十几个学生的村小学里,读着咿咿呀呀的小学课本。乡下的孩子在课下多是扔纸飞机,捉迷藏,抓鱼摸虾,或是帮大人放牛,薅草等农活儿,而我则喜欢东家串,西家逛的看那些破旧的《故事会》、小人书等儿童读物。九十年代初的村子,各家是没有太多“存货”的,不久就被我翻完了。妈妈也喜欢读书,但她总是读一些厚厚的大书,有时我也拿过来翻上几眼,一翻就拔不出来了:吃饭的时候常捧着书,夹在筷子里的菜常常掉到衣服上。放牛的时候也捧着书,入了情节里,牛就没影了,经常在乡亲们的玉米地里找到,因此我没少挨揍,但总也不长记性。
一次在地里薅草,兴致来了,我随口来句田里的卑(稗)草长得可真央(盎)然生机啊!妈妈在一旁的垄地里听到了,一皱眉:“张老师上课这么教你的么?”
“当然不是,这是我从书里学的!”我扬着个脑袋,一脸的骄傲!妈妈什么都没说,第二天赶集回来后,给我带回了一本崭新、厚厚的巴掌大的书,我拿过来一看,呀!竟然是央求了好久的最新版的《新华字典》,我高兴地跳起来!
“别高兴太早,以后遇到不会的字,去查字典,再囫囵吞枣(看书),看我不……”“知道啦!”我早进屋了,“打……”那个字也被我随手关到了门外!
那本《新华字典》是属于自己第一本人生意义上的“课外书”,洗干净手,我小心地给它包好了书皮,按照老师教我的办法,在字典里找到新华的解释:新华,新中国的意思。从此这本“新中国字典”就是我最好的帮手。
转眼间,小学六年级毕业,我要到村外面那个大的世界———镇中学寄宿读书了,教我语文的王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她所知道的各种课本之外的名著:《红与黑》《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次都听得我心驰神往。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没举手的我“噌”地站起来,“王老师,您说的那些名著在哪里可以看得到啊!”同学们听完哄堂大笑,王老师并没有生气,脸微微泛红,“这些都是我以前念师专时读的,在市里的新华书店里有卖的……”
后面老师说的话在我耳中就失声了,脑海中只记住了“新华书店”这四个字,心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一间房子,里面装着穷尽一生也看不完的好书,可以让我在那无边的书海里尽情的遨游……
半个月后的周末早晨,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家带饭,而是一个人,沿着镇里唯一的一条道往南走,因为我知道,二十几公里外有一个更大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有一栋房子里藏着书海的新华书店。她一直在那里,在那里等着我……梦想离现实差一步之遥,我最终还是没有走到那个更大的世界,也没有到达那个梦想中藏着书海的新华书店———走出几十里迷路的自己终于被找我急疯了的哥哥给撵上了,不由分说地给我一顿“棒子炒肉”,生气又心疼的哥哥把疲累不堪的我费力背回家了……
梦想中的新华书店就此藏在了我的心里。三年后,勤奋读书的我考上了市第一中学,在那个更大的世界里我终于第一次看到了让我魂牵梦绕的新华书店……再后来我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警察。到现在,逛新华书店早已成为工作之余的一大癖好。这么多年,公务出差或休假旅游,天南海北但凡涉足之地,新华书店都是我必须驻足之所。
古人有曰“集腋成裘”,又曰“聚沙成塔”。十几年的日积月累,虽非硕果累累,却也收益匪浅,收获可观:家里新华书店买的各种图书多达数百册;因为爱读书,我也经常业余时间写作,家里刊有自己名字的文集、杂志、报刊也收藏了一大摞……
多年的逛新华书店之旅,让我心中的新华书店越来越清晰:她是为人类遴选、聚纳、储备、供养精神食粮的好去处,也是读书人最圣洁的天堂!

萧湖水韵
纪效成

萧湖,位于古城淮安西北隅,东临周恩来纪念馆,北依河下古镇,南连勺湖,西接古运河,与勺湖、月湖并称为“淮上三湖”。
在初冬时节的一个假日,我一时兴起,再次拜访了恬静纯朴的萧湖。虽是初冬,但萧湖中楼亭布置错落有致,树木花草栽种独具匠心,小桥、曲径、洲岛等与湖水相映成趣,萧湖依旧魅力无穷,令人流连忘返。
放眼远眺,萧湖平静如镜,倒影清晰如新。湖中的小洲静卧在萧湖的怀抱里沉思默想;和小洲相连的小径上,草色仍很青翠,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林木高耸,或许它们在聆听萧湖水低低的絮语。尤其是湖水中的音乐喷泉设备,像是睡莲躺在湖面上,阳光下闪烁着金光,与粼粼的湖波揉成一色,融为一体。
萧湖的水是厚重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路过千金亭和漂母祠,仁慈善良的“漂母”迎面而来,是她让韩信感恩一生;走过韩信钓台,仿佛看到韩信横扫千军的飒爽英姿;凝望古牧里,仿佛听到大诗人枚乘、枚皋情真意切的吟唱;仰视状元阁,仿佛看到明代状元沈坤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抗击倭寇的壮举;还是“御诗碑”有意思,睿智的河下女子用“小大姐上河下,坐南朝北吃东西”这一上联难倒了乾隆皇帝,被传为佳话……
萧湖的水是有灵性的。或许是和运河相接的缘故吧,江南的诸多园林特色在萧湖里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萧湖中已经建起的十多幢亭台、阁楼,古式古香,翘角飞檐,窗牖悬楣,图案镂空,是江南园林的再版;拱桥中单拱和多拱错杂,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真是小桥流水,清新雅致。行走在萧湖中,十步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最气势恢宏的建筑当属“状元阁”了,直插霄汉,气吞山河,象征着状元沈坤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最有意境的是“秋水蒹葭”了,湖中小洲四围,栽种了“人造芦苇”,黄色的芦身白色的苇花,正做着“蒹葭苍苍”的梦……
萧湖的水是热情的,奔放的,她跟上了时代的节拍,让人狂放不已。暮色来临,萧湖也迎来了最为壮丽的乐章———水舞灯光秀。幻变的灯光映照在萧湖上,再加之旋律优美的音乐,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听游客们讲,每到水舞灯光秀演出时,古城淮安可以说是万人空巷,萧湖也展开她那宽阔的胸怀接纳、拥抱着四面八方来的观众。激荡的音乐,幻变的灯光,平静的湖水,为人们编织起一个个五彩缤纷的梦。
清代诗人赵翼有诗云:“是村仍近郭,有水可无山”。是的,白天的萧湖,明眸善睐,出尘脱俗;夜晚的萧湖,湖光水色,**荡漾。真是有水无山萧湖美,水韵悠长胜江南啊!

深秋·初冬
马东祯

深秋 初冬
差不多的样子
落叶不同吧
深秋 初冬
黄色和褐色
树的枝干不同吧
深秋 初冬
坐在落叶纷飞的山里
一定是仰着头的
落叶簌簌在你的身边形成清冷
又有些幽暗的光景
黄的深红的没有一丁点儿的绿
冬来得更深一些吧
用一路上山的呵气冻住这光景
听那簌簌声噎噎
印着每一步的深秋 初冬

幽幽薄荷香
淮安外国语学校2017级18班  张好

家中窗台下,一盆盆的绿意青葱。它们是外婆心上的宝贝,清幽的薄荷。
外婆是一位沉默寡言的老人,除了养薄荷,平生再无甚嗜好。年逾花甲,有了大把的时光待在家中精心侍弄那些心肝宝贝。
外婆与薄荷的缘分始自一个夏日。夏日燥热,蚊虫肆虐。一日,外婆从外面小心地搬回一个花盆。它,就是薄荷。外婆说他能驱蚊,我不信———薄荷那么平凡,简直就像一株野草,这么丑的植物放在那一大簇妖冶的花卉中,甚是碍眼。外婆笑笑,也不与我争论,独自侍弄薄荷去了。
一连数月未见薄荷,偶有一次不经意地一瞥,眸中顿时流连到一大片浓郁的色泽,意料之外的摄人心魄,竟是那盆我所轻视的薄荷!他在外婆的悉心守护下,早已开枝散叶,分出了数盆小薄荷。时值三月,如练春华在它那几近透明却沁人心脾的叶上尽情跳跃,那般的不食人间烟火,远胜一切庸脂俗粉,相比之下,周围的花卉倒是“粉黛无颜色”了。薄荷颇有几分“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的风范,但更多的是无言的华美,低调的奢华,鼻息间皆萦绕它的清香。
感动,薄荷生命的篇章。
第二天清晨,我难得早起,想去重温一下薄荷袅娜的身姿。孰料,有人比我更早———外婆。
她正半蹲在薄荷前,繁茂的枝掩映了她的膝盖。晨光熹微中,她正用粗糙却细致的手在薄荷柔嫩的枝上修修剪剪,细细查看每一条枝,不时拿起剪刀,修去多余的枯枝。时间仿佛都在这一刻定格,她就那样祥和的待在春日的暖阳中,在与薄荷相处的似水流年中,在光影交织中,一人一影一薄荷,诠释着人世间最美好温馨的邂逅。
阳光倾泻在外婆花白的发际间,将他的瞳渲染上琥珀的颜色,那双瞳曾见证了多少沧海桑田,我无从得知,但它们却似琥珀,历久弥新。外婆久久地凝视着薄荷,仿佛又找到需要她倾注心力去照料的孩子,眸中光华流转,目光都透着无限温柔,足以融化世上的所有痛苦。而那薄荷似是知晓有一人在挂怀她,奋力舒展枝叶,历经严冬后,倾尽笑颜……
如花美誉,终抵不过似水流年。外婆亦是如此,可,那又何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外婆已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看淡世俗纷扰,与那丛同样清幽脱俗的薄荷,诠释着生之灿烂与繁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4:26 , Processed in 0.04961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