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9801|回复: 4

情归白鹿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1 09: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条曲径通幽的小道,铺上沥青向前孤寂的延绵生长,我没有想到这样落寞的小道后面负载的是几千年文化的殿堂。车窗外一样承受着土壤坚韧力量的苍松翠柏英武的守护着出世的宁静致远,冬日的暖阳透过密匝的林木执着的穿透着丛林,浸染着冬的温情,也照射着这条通往古老的道路。这样的傍晚,这样的冬日,这样林谷深邃的路上只有我们一台车与历史一起沉沦……
  这是我第二次来白鹿洞书院,第一次和同仁们一起踏青般匆匆而过,嘈杂的环境,踏青的喜悦,让我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它的记忆。这次,我才足以带着沉甸甸,厚重的心来感悟那千年古府的魅力。车子安静的穿行在山林当中,终于,在路的尽头,我看到了一座灰瓦白墙的古建筑,傲然矗立在这样远离纷争的深处,独自品位着孤独留下的文化繁华。下车,满车的人抖擞着一身的疲惫,望着大门前红色灯笼下明代李梦阳题写的“白鹿洞书院”匾额,以及目所能极的石牌坊后掩映的除了树木就是水泥铺就的路,带着安宁,带着敬畏,慢慢穿越了那座隔了千年的门,时空瞬间倒转千年……
  白鹿洞书院为唐朝李氏兄弟在此隐居读书所建,因其兄驯养一白鹿,性灵,此处四面环山,高空俯瞰,为洞,因而得名“白鹿洞”。这样的一个由头,本是性情中人寻访的避世之处,也就难怪白鹿洞在这喧嚣的尘世当中辟这样一方净土,独自承揽了千年的文化。南唐时朝廷在此建立了庐山国学,宋初置书院,从此,白鹿洞开始了让它声名显赫的书院生涯。进门后一条潺潺的溪流淡淡的穿林而过,拌着清风玉露的清新,歌唱着一路缓慢奔腾,碰见一弯阻挡前行的石,调皮的打个激灵,拐个弯,继续凯歌鸣响。众人正准备揣度着是否要一起下去伴着夕阳在水中留下的斑斑点点,纵情于这怡情养性的清泉石流之中,却被讲解员笑阻,只好跟随美丽的讲解员一起走进古府的洞天之中。
  踏入这大殿当中首先看到的却另一片开阔的大院,但眼中装不下其他,“丹桂亭”中一方石碑已然胀得满眼,石碑上黑色的砚石之上赫然醒目“紫阳手植丹桂”,紫阳为朱熹的号,当年朱熹在白鹿洞讲学时手植丹桂两颗,仍旧造福我们后人,讲解员说此两桂树花开时节,一为金桂,开黄色小花,一为白色,素雅亦芳香沁鼻。这样一个秋的日子,我们也只有抬头瞻望下这圣人手下的桂树,与广寒宫中的是否相同,不置可否,他们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江西婺源人,这个出生在中国现今最美丽乡村的人,成就了他一世的朱子大业。也成就了白鹿洞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为学之路。
  随着讲解员的步伐与清丽的声音我们一起步入了御书阁,听名字,就可见其高雅之堂,古人自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这满阁的经典,可不就是颜玉黄金屋。讲解员介绍着阁内的建筑格局,我所知道和学习过的那点滴的建筑学知识早已经在这雄浑气息当中被抛到爪哇国,只知这歇山顶的房屋下曾经有着一室书香。
而后所到朱子祠,是专门祭祀朱熹之用,但白鹿洞的大气势必是不可只有如此一子耳耳,整个朱子祠内设理学大家,理学开创者周敦颐,理学发扬者程颐,程颢,唱主角的担当者就是集大成着朱熹莫属了,再加上衷情的十四位颇有成就的追随者。朱子祠有了一种厚重氛围。大家在此呼吸的声音都变得轻微可闻,只是怕叨扰了在次修养的千年的古魂智囊。大殿之内还有康熙御赐的“学达性天”匾额一块,更为它增加了一种分量。朱熹在此创立的白鹿洞洞规可谓风靡一时,现在仍然是我们众多人秉守的操行,甚至也影响整个东南亚诸国的教育。朱熹也因为你为学为人的讲究成了继孔子,孟子,老子之后又一子者——朱子。
  继续下去就是名伦堂了,这是书院的讲学之所,现在仍然可以保持着为师讲学的桌椅布局。桌案上的镇石,戒尺,让人仿佛回到千年前,领悟曾经这里辉煌的为学为文之磅礴大气。白鹿洞书院曾经招收过一批学员,皆为举人之上,有点我们现在进修学校的意思,但其规格却是至少在而今北大研究生院之上,可见,当年这里学术氛围的浓厚。在名伦堂外廊柱有楹联一副:“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这样的天地,本就该是忘我之所,仁智者之天。同行众人在名伦堂内突然一改初进大殿的沉默,变的活跃起来,争相坐在这大殿之内,做一回朱子门生,镇石雷动,一惊我梦回千年,仿佛见到了朱熹、陆九渊、李梦阳、王守仁这些中国历史上的一带宗师在这里风雷赫动,阐经讲学,下面诸多才子身着长袍,倾耳聆听……
  从名伦堂出来,随性所到之处就是白鹿所在之洞,次刻,里面所立之物为一石雕白鹿,卧跪的姿势,昂扬姿态,双耳树立,与这书院一般,颇有孤傲之风。讲解员说这也是整个偌大的书院仅存的明代实物。内还卷养了一只白鹿,为活物,似乎是他国引进,也算是宝物吧,惟恐亵渎其灵性,我们没有前往观瞻。
  再观赏了几个大厅,每个带给我们绝对是一种震撼,突然身边的游客说到:“到了这里,我只想读书。”顿然醒悟,是啊,本是为文之所,古人为文,找静辟之地,不象今人,物尽喧嚣乐土,留却俗世,俗物,俗气。站在出来的石门牌坊,为洞中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其后,有两拱石桥,讲解员戏噱这就是古人所称的状元桥,为文曲星所踏之桥。众人皆喜,纷纷从桥中穿行一遍,我们都已不是读书之时,但过这状元桥,分享古人的乐趣,快哉。
  结束了白鹿洞殿堂的游览,我们回到始进门时就已发现的小河当中,冰凉的河水川息在我们的手背手心之中,这已经流淌了千年的古泉之水,沾染的灵气,我们愿意再次感受,一起随之刚才所悟徜徉在这千古名府之中……
                                                                                                                                       
附:白鹿洞书院揭示(既白鹿洞洞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原为竖排,故分左右,右即前面的,左即后面的。下同。——GR按)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为学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本段为朱熹讲解,下类推。——GR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右接物之要。
发表于 2006-11-21 11: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慢慢儿读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16: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了白鹿洞殿堂的游览,我们回到始进门时就已发现的小河当中,冰凉的河水川息在我们的手背手心之中,这已经流淌了千年的古泉之水,沾染的灵气,我们愿意再次感受,一起随之刚才所悟徜徉在这千古名府之中……
说得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17: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身边的游客说到:“到了这里,我只想读书。”

-----作为游客,我也说过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1 20: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头很好,可写着写着就庞杂了,思路也有写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3 09:38 , Processed in 0.08397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