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63046|回复: 2

文学改变命运 ——刘克邦先生散文赏析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5 15: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学改变命运
——刘克邦先生散文赏析会


      主持人:沈继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文创一级职称)、鲁雁飞(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现场嘉宾:刘克邦(湖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理事,长沙市作协副主席)
       主题发言:伍益中(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散文朗诵:陈萍萍、周宜萱、许馨茹、汤佩、赵新宇(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社文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


        沈继安:尊敬的刘克邦先生、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刘克邦先生散文赏析会。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著名散文作家刘克邦先生的到来。(掌声)
       刚才我们看到了一个很难得的场景,在克邦先生签名售书现场,许多学生竞相排队索取签名,场面十分火爆。在这个纯文学创作几乎跌落到了冰冻期的年代,一部散文集能够受到这么多年轻人的热捧,这种场面并不多见。看到这种火热的场景,我们心里都非常高兴。
       这些年来,克邦先生在工作之余专心于文学创作,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大家看到那个宣传广告上,对克邦先生的介绍,都是挺有含金量的:一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成为这个会员是非常不容易的;二是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作家协会理事,这个委员和理事是非常难当的。我也有幸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我就知道成为一名中国作协会员,是多么难;当个委员、理事,又是何其难。
      中南传媒集团董事长龚曙光先生,知识渊博,眼界很高,他评价克邦先生的散文“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我觉得非常好、非常高。要达到简洁和质朴,非常的不容易啊!克邦先生的散文,我还给它加两个字:“空灵”。我认真阅读过他的几篇文章,发现其中蕴含着一种“禅意”,非常“空灵”,这也是很了不得的呀!一部文学作品,要得到龚曙光,还有谭仲池和谭谈这些大家的高度评价,是相当难的。龚曙光先生很少评论别人作品的。在这个文学圈子里,我们经常一起开会,很少听到他说别人的好话。因为曙光先生写文艺评论的眼界很高,最有实力、最有本事、最有影响的人,如果没有达到他所认可的那种水平,他绝对是不屑一顾的。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克邦先生这本散文集《自然抵达》,也是非常有眼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克邦先生的散文赏析会”,这是我们学院的光荣,也是我们学院的幸事。我们要借助这种契机,在学院掀起新的学习热潮和读书热潮。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受到启迪和激励,培养出一批既是艺术家又是作家的两栖人才。我们期望这一天的到来。
      下面有请我们学院伍益中老师对刘克邦先生的散文作品作主题发言。
       伍益中:尊敬的克邦先生,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里,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在刘克邦先生散文作品赏析会上做一个发言。首先想表达一种心情,克邦先生是我的恩师,也是我的挚友。五年前,我就走进了克邦先生的散文世界,感受着他的诗意生活,体味着他的“真诚与向善”,领悟着他的睿智哲思;并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颤栗和人生的正能量。同时,克邦先生还给了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在此,我心存敬意,深表感谢!
      克邦先生的散文集《自然抵达》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现在应该有将近二十万字的评论了吧,有好多观点也是我想要说的。我在这里简单地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三点体会:
      一是质朴。散文的美,美于文,更美于质,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如幽谷佳人,天生丽质,不须俏扮,不须藻饰,不须装腔作势,不须搔首弄姿。克邦先生还原了日常生活的丰厚质地,散文里流淌的是朴素清丽、沁人心脾的生活细流,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路边擦鞋的大姐、热心朴实的六娭毑、财政战线上的楷模,也看到了车祸现场的寒心、门诊看病的无奈、对改变命运的高考作文的感奋,还看到了作者对童年朋友的纪念、对少年时冤屈的介怀、对基层岗位英雄们的尊敬……全都是生活的原生态。这正如前不久著名评论家白烨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所说的:“无论写人还是述事,他都紧贴最为日常的生活,切近最为普通的人群。由此出发,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体察人性的亮光闪现,从而在接生活地气的同时,不时释放人生的正气。”同时,克邦先生的文字也是朴实的,平和淡定,从不刻意追求文字的优美,也从不在技巧上进行谋划,犹如“清水出芙蓉”,不失隽永清丽之美,给读者朴实、厚重之感。
      二是真情。散文被称为“美文”,是因为它情感真挚。因此真情是散文之命脉、灵魂。克邦先生践行“文以载道”的人文情怀,用人性的灯塔守望心灵家园,散文中充满了人世间的真情,有对母亲的缅怀与思念之情,有对妻子的感激与怜爱之情,有对儿子的自豪与期待之情,有对周边人的坦荡与宽厚之情……全都是情深切切,义重笃笃。正如毛泽东文学奖颁奖词中说的:“他发掘平凡生活中的温暖诗意,讴歌寻常人物心灵中的**。他的散文是对生活的温情触摸,有对人性的细腻描写,有对人生的宽容理解,有对伦理道德的敬畏与坚持,表达了人类对美好与温暖的永恒追求。”同时,克邦先生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感恩意识,他对提携过自己的老处长,对帮助过自己的陌生姑娘等,都铭记在心,念兹在兹;而那些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曾与之有过误会的人和事,他也一直深怀愧疚,不能释怀。这种社会正能量,如一缕阳光照进我们美好的现实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和希望,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是哲思。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说:“自然抵达,是一种生存姿态,也是一种审美选择,顺其自然,让自己的性情自然表达,自然倾诉,不矫情,不做作,也不渲染,也不粉饰。”克邦先生用严肃的态度去关注生活,贴近时代,记录了时代在他心灵上的投影,在平常的人和事中融入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一系列理性思考,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本质,抵达了精神的彼岸。他在与母亲夜行山路时所受到的谆谆教诲,在喝到妻子鱼汤时的感悟,在得到儿子礼物时的思考……这些在诗意生活中的独到认识和哲理发现,折射出作者睿智的思辨特征,散发出了一种芬芳迷人的理性气质。同时,“好了伤疤莫忘记痛”“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位卑未敢忘忧国”等这样的哲语在克邦先生作品中随处可见,诚如王国维所言:“彼但摹写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这是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体悟,这是人生哲理的自然抵达。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下,这种抵达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读克邦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洗礼。最后,祝愿克邦先生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掌声)
      沈继安:克邦先生是毛泽东文学奖获得者。(对克邦先生)今天,我们把你的作品略作了些改编,举行一个作品片段朗诵会,还不知道征得了你的同意没有?(克邦先生点头)不管水平怎么样,还是请我们的同学先上来朗诵一下,表演之后请克邦先生点评。作品朗诵的主题是“四月思语”,分为“生活之美”“昔日感怀”和“温情”三大板块,现在表演开始。
       陈萍萍: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四月的思语”刘克邦先生散文品读会的现场,我是这一环节的主持人陈萍萍。刘克邦先生用他真挚的情感,朴实平淡的文风,自然本色的语言,以及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的真知灼见,向我们展示了散文的美。那散文的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带来的美。
     有句话说的好,“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只有经历吃苦,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懂得知足。在平凡中吃苦是一种快乐,在不凡中 吃苦是一种自在。下面请欣赏《吃苦与吃亏的感悟》节选,朗诵者周宜萱。
     周宜萱:“有一次,我表弟问我:‘表哥,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回答:‘十个字,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
       “这是我人生经历的体会,也是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是一种自律,也是一种修炼;是一种风格,也是一种胸怀。做到了,就会受到锻炼,得到提升,达到一个高尚、美好的精神境界;做到了,就会被人信赖,受人称道,为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铺设一条阳光大道。”
      “不怕吃苦,至少要在三个方面不怕吃苦,即:读书不怕吃苦,做事不怕吃苦,生活不怕吃苦。读书不怕吃苦,就是要勤奋、刻苦读书,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往今来凡在事业上获得辉煌成就的人,其奋斗历程无一不闪烁着勤学苦练的灿烂光辉。东晋南平郡礼部尚书车胤,以练囊装萤火虫数十照明,夜以继日读书不止;晋代御史大夫的孙康,出身贫寒,晚上无油照明,冬天常借着雪光苦读;战国时期挂六国相,素有纵横家之称的苏秦,拼命读书,为止瞌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和做过札记的书就有1500多本;《列宁全集》中,列宁引用的书籍就有12000多册;毛泽东的床一半用于就寝,一半用于放书,以书为伴,读书万卷。”
      陈萍萍:九月,满含着深情与慈爱;九月,赋予的是祖国的召唤与希望;九月,伴随的是时代的信任与重托。九月的风向我们吹来,我们是否能闻到它带来的芳香。接下来请欣赏《九月飘香》,朗诵者许馨茹。
     许馨茹:“经过楼下,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怡香扑鼻而来,猛吸一口,沁人心脾、如痴如醉。哪里来的花香?一阵好奇,驻足止步,举步寻觅,院子里、花丛中、墙角边,一片寂静,全无踪影。突然间我想起了什么,蓦然回首、抬头一看,只见一棵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的丹桂树上,一朵朵、一簇簇、金灿灿、鲜艳艳,明眸精致、惹人心动的小花在悄然绽放。清新的、静静的向周围空间释放着群山的芬芳香气,它们勾肩搭背、耳鬓厮磨、相容相亲、窃窃私语,是那样的忘情、那样的幸福、那样的甜蜜;是知心朋友,是知心姐妹,抑或热恋情人。呵呵!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
     “此景此情,竟把我看呆了、看痴了。‘唉呀!’有一朵稚嫩灵巧的花,发现我在窥视它们,竟尖叫起来。它的尖叫惊动了众多花姐花妹,它们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交谈和亲密,齐刷刷的回过头来,羞答答的凝望着我,全然一副幸福快乐的笑脸。见我傻乎乎的站在那里,一副好奇的神情,竟像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一般,一个个挤眉弄眼,忍俊不禁抿着嘴笑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哦,又一个九月到了!是九月的飘香,是九月的欢乐。我忘记不了九月,是你把我送到了这个世界,满含的是父母的深情与慈爱;九月,你把我迎进了财会学校深造的殿堂,赋予的是祖国的召唤和希望;九月,你把我推向了开创财政厅牵线工作的平台,伴随的是时代的信任与重托。今天,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凉爽宜人的九月,把我带进更加硕果累累、灿烂艳丽的向往之中。”
     “我爱美丽的九月,我爱九月的寸寸花草、缕缕飘香, 我还爱九月勤劳、善良、友好的人们,我更爱九月里和谐温馨,幸福美满,激动人心的生活。我珍惜九月里的一切,我将九月的飘香尽收心怀,我沉浸在九月的飘香之中,不能自拔。”
     陈萍萍: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一颗星星代表着一个愿望,而一天空的星星则充满着无数的美好祝愿。那好莱坞的星星又象征着什么呢?接下来请欣赏《好莱坞的“星形奖章”》节选,朗诵者汤佩。
     汤佩:“人行道‘星形奖章’,是好莱坞商会为表彰奖励全球对影视娱乐界有杰出贡献的人设立的一种奖项。我们行走在光洁亮丽的人行道上,低头欣赏着每一块质地结实、外观精美的星砖。浏览着上面记录下来  光彩耀眼的人与事,他们都与影视娱乐有关,是影视王国中绚丽的瑰宝与耀眼的皇冠。有在导演上名扬四海的,有在演出上硕果累累的,有在剧本上卓越杰出的,有在设计上拔类超群的等等。可谓明星荟萃,灿烂辉煌。忽然间,我眼前一亮,被一块石板吸引住了,弯下腰来看个仔细,就一震,没错,是成龙!我们中国人!”
     “导游向我们介绍这个在电影事业上奋斗一生的,集演导唱于一身的明星,从小家境贫寒、门第卑微,但他不堪雌伏、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勤奋刻苦、顽强拼搏,在坎坷曲折的从艺道路上不断的锤炼和摔打自己;终于,技艺与日俱深、业绩绵长,一发不可收拾,达到登峰造极、如火纯青的地步。他从影40多年,80年代称霸了亚洲的电影市场,90年代进入了好莱坞,一生中导演主演的电影近100部, 无数次获得过国内外的电影大奖。不仅功夫了得、演技高超、歌声动人,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可谓多才多艺,德艺双馨,得到世界的公认;在星光大道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人争了气、争了光。”
     “‘快来看这里又有一条龙!’一位同伴在前面叫了起来,大家快步向前簇拥在又一个星光奖章前。唉,李小龙!一个闪亮的名字,中国人的骄傲,他多才多艺,一文一武,德艺双馨,傲骨铮铮,凭着出类拔萃、超伦绝世的武功和演技,叱咤风云,名扬全球;折服了傲慢西洋人,洗涮了中国人东亚病夫的耻辱,又一次显示了龙的传人,坚韧顽强和伟大!”
       “驻足街头,迎面繁华,我仿佛看到在红毯上、鲜花中、领奖台的高处,黑头发黄皮肤的成龙、李小龙,飒爽英姿、满面春风、郑重的向世人宣告:我们是龙的传人!此时此刻,我不由得心潮澎湃,  感慨万分。对两龙顿生一番敬意,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电影如此,那其它的行业不也是如此吗?”
陈萍萍: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我们回过头时,是谁在我们身后,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是母亲,当我们跌倒了、迷茫了,又是谁,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还是母亲。接下来请欣赏《与母亲夜行山路》节选,朗诵者赵新宇。
     赵新宇:“时光流逝,岁月荏苒。我的母亲已离世快40年了,但她那慈祥善良的音容笑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爱岗敬业的职业风范,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却永远永远印记在我的脑海深处。”
     “我的母亲,是大湘西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教师。听母亲说过,外公家并不富裕,但全家省吃俭用,拼死拼活,硬是支撑着她走出大山,苦苦攻读,读完了初中,考进了师范,毕业后分配回家乡当上了一名教师。当时,在那交通闭塞贫困潦倒的穷山沟里,无疑是一桩破天荒的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在乡里乡亲眼里,母亲简直就是山冲旮旯里飞出来的一只金凤凰。”
      “后来,经人介绍,母亲与在县中学当老师的父亲相识、结婚,不久就生下了我,一家子过着美满幸福,令旁人羡慕不已的甜蜜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在我3岁的时候,祸从天降,父亲在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一阵子狂风暴雨式的批斗以后,被开除遣送回了他遥远的农村老家。真是晴天一声霹雳,母亲痛苦万分,欲哭无泪,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后来听姨妈说,母亲实在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好多次都想一死了之,但她想到了她钟爱的事业,舍不得离开她艰苦拼搏好不容易取得的教师岗位,更想到了幼小的我,不忍心抛下我,带给我更多的不幸和悲伤,于是,她强忍泪水,深埋痛苦,挺直腰杆,坚强地活了下来。”
       “母亲教书的学校是一个偏远僻静简陋的初级小学,两个生产队方圆十几里地数十上百名孩子都在这里上学,从一年级读到四年级以后,再考入公社所在地的中心完小读五、六年级。学校里四个班,因只有3个老师,就编了一个算复式班,母亲是唯一‘科班’出身的公办老师,理所当然就挑起了复式班的担子,一个人同时上两个班的课。每天上课,左右兼顾,一心两用,在左边讲课时,就要右边学生默读课文,到右边讲课时,就给左边学生布置作业。这样一天满负荷运转下来,母亲累得精疲力竭,回到家中坐在房里,经常半晌不想挪动一下。尽管工作十分辛苦,心理上又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母亲依然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从不打马虎眼,深得学生和家长们的尊敬和爱戴。我的母亲,为了她一心热爱着的教育事业,为了山里面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就这样日复一日、长年累月、义无反顾、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精力和心血。”
     “自从父亲到农村去了以后,母亲与我相依为命,工作、生活都在学校,学校成了我们母子俩唯一的家。母亲白天上课,我就跟着她走进教室,趁同学们不注意的时候钻到讲台底下,悄然无声聚精会神地听着母亲讲课。晚上,在煤油灯下,我凑上前去看母亲备课、批改作业,有时还帮着将学生的作业翻好页面递到她面前。忙过以后,母亲一句一句给我读《苦菜花》《青春之歌》《牛牤》之类小说,给我讲董存瑞、邱少云、罗盛教、向秀丽的故事,教我写人物、景色、情节之类的短篇作文。每到星期天,母亲都要赶到十几里外的学区所在地集中开会或学习。那时我年纪小,母亲每次开会,只好把我带去并寄放在离开会地点不远的一外家姑奶奶家中,开完会再接我一同赶回学校。有时候白天开会,晚上还要上师资辅导课。这就苦煞了母亲,第二天是星期一,两个班的孩子们还等着她去上课,哪怕再晚,她也要连夜赶回学校。”
“母亲太爱自己的工作了,由于她不分昼夜,拚死拚活,透支过度,再加上父亲受到政治迫害也使她精神倍受打击,终于积劳成病,积忧成疾,在一次上课时,倒在了讲台上。急忙之中老师、家长们送往公社卫生院,输氧气,打吊针,均无奏效,学区领导赶紧叫了救护车,把母亲送往县城医院抢救,但终因病情严重,医院无力回天,她再也没有醒了过来。”
“噩耗传来时,我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声音哭哑,眼泪哭干……那时我刚刚满十岁。”
陈萍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每时每刻,都与生命中的每个人每颗花草、每滴雨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的万物就像一首诗,需要我们用心去吟诵,才能够读出自然的诗意。到这里,散文品读的环节已经结束。谢谢大家!
沈继安:也许是太激动了,借用主持人的话来讲,我真不知道一篇散文,通过几位学生朗诵,会使我们如此的心潮澎湃。特别是新宇同学朗诵的这篇文章,勾起了我许多的想象。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朗诵得也好,情真意切,连克邦先生自己听了都热泪纵横。我坐在旁边,也是浮想联翩。我也曾写过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散文》杂志正准备近期刊发。听过这篇文章的朗诵后,我也想忠告在座的各位,娘在,家在;娘不在,家就散;兄弟姐妹走就亲,不走就慢慢散了。你们一定要珍惜拥有,深深地珍爱你们的父母。
赏析会现在进行第四个环节,请同学们自由向克邦先生提问。
学生甲:克邦先生,您好!在您的散文《一对金戒指》中,写到了您的儿子为你们夫妻做了一对金戒指,使你们夫妻二人深深感动。在您的散文中,您也多次提及到了您的妻子,对您关怀的无微不至,对家庭的无私付出。请问,您在生活上为您的妻子做过一些小感动甚至惊喜的事吗?
刘克邦: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说实话,我的妻子在财政厅机关院子,还是常被人称道的,而我却够不上,主要由于我太专注于工作上的事情去了。我曾写过一篇开家长座谈会的文章,说的是我儿子在雅礼中学读书的时候,学校要开个家长座谈会。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我从没参加过座谈家长会,都是我妻子参加。因为我基本上是忙于工作,出差时间最多的年份就有两百多天到三百天。这一次,儿子说,老师点名要他的家长在会上发言。我妻子初中毕业就下放到农村当知青,没有经历过大场面,也从没在公共场合上发过言,担心自己讲不好,非得要我去不可。在开座谈会之前,老师要求,一定要讲是怎样辅导孩子学习的。孩子在班上成绩优秀,家里一定有一位好家长,家长一定有管教孩子学习的好方法,老师是这么想的。这可就难死我了,因为我从没管过家里的事,特别是极少管过儿子的学习,家里的事都是妻子在操心。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我一上台,头句话就说“我从没管过儿子的学习”。当时,老师急死了,本来是要我向各位家长介绍经验的,我这么一说,不全砸锅了吗?我接着往下说,我虽然没管孩子的学习,但我管他的做人。怎么管的做人?老师一脸的疑问。我说,其实我也没怎么管他做人。哪是怎么回事?老师有点奇怪了。我说我们夫妻俩用无声的行动来管,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用言行来影响他、带动他,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一个讲道德、重品行的人。在这一点上,给孩子做榜样、当示范,妻子比我做得好。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在单位和社会上碰到的负面的东西,从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妻子与我共同生活30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家庭里里内外全是她在操心,从无怨言,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尽管我的身份、地位比她高,读的书也比她多,但她为人、待人方面比我懂道理得多,比我做得好,我非常钦佩她,是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说实话,我这一辈子欠她的多,没有为她做过太多的让她为之感动和欣喜的事情,非但如此,反而经常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回到家里把心里的闷气或烦气,在她面前发泄一番。她都默默地承受着,原谅我,宽容我。我常为此懊悔不迭、愧疚万分,深感对不起她。她就是这么一个辛辛苦苦、任劳任怨操持家庭,全力以赴支持丈夫事业的平凡女性!我想,我唯一对她好的是,就是一辈子不背叛她。(掌声)
学生乙:刘克邦先生,您好!看了您的散文集《自然抵达》后,其中《疤痕》这篇作品给我印象蛮深刻,您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很艰辛的,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您人生中的各种艰辛呢?
刘克邦: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说实话,我是苦水里泡大的。可以这样说,在我们单位,没有哪个受过我这么多的苦,有我生活中这么深刻的苦的体验。我在3岁的时候,父亲被打成“**”并遣送回湘乡农村。从那时起,我就和母亲在怀化洪江市(原黔阳县)相依为命。不幸的是,10岁时,母亲倒在讲台上,离开了人世。那时候,交通、信息十分不便,过了一年以后,组织上才找到我父亲。11岁时,父亲把我接回湘乡农村,当时我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份子”属被打倒被批斗的“黑五类”之一,在政治上受排挤,社会上受歧视,不能参军,不能招工,不能在生产队、生产大队担任任何职务,哪怕是小保管、小会计,都不能干,权利只能由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所掌握。更痛苦的是,不能进学堂读书,普通公民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被剥夺。我一生中最遗憾的是,没能跨进中学门,丧失了少年到青年最佳学习时期的机会。“文革”时期,几乎所有都参加了红卫兵组织。不管是农村,还是县城,到处都是佩戴红袖章或红胸章的人,而我却与“红”无缘,成了社会的另类、弃儿。那时人家看我的眼光,就像现在人们看路边上的乞丐和人群中的小偷没有两样,那种低人一等受人歧视的滋味真是无法形容。
那个年代,我不仅政治地位低下,而且生活也是极度艰苦的。我和父亲、祖母一起生活,在生产队里除了按人口分得两三百斤稻谷的基本口粮外,其余粮食靠挣得的工分多少分配,如果家里面有一个或两个劳动力,全家人是能够吃饱饭。但是我们家是什么情况呢?父亲曾经是老师,打成“**”时被判了刑,在洞庭湖农场劳动改造得了风湿关节炎,不仅干不重活,还下不了水田,生产队只给他相当于一个妇女的工分,出一天工六分。我年纪小,但为了吃饭,也撑着去出工,一天挣两三分。父子俩加起来还不够不上一个劳动力,挣得工分少,粮食就分得少。每年到七月份“双抢”时,家里就断了粮。天没亮就要出去干活,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回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不吃东西是不行的,只好向邻居借米煮饭,敷一天算一天。邻居粮食也不多,借了几次,不好意思再借下去,只能吃南瓜、红薯填肚子,干活时吐一大堆的酸水。原来生活在怀化山区,冬天温度要高一些,并且家家备有火箱,冷起来可以坐在火箱里面烤火。到了湘乡,冬天里特别冷,也没有烤火的地方,加之衣服单薄,没有袜子穿,脚趾头从破胶鞋前露出来,一双脚年年生冻疮,开始奇痒,痒过后就红肿,接着就溃烂,面目全非,脓水直流,疼痛难忍。我就是在这种艰难的境况下生活和生存着。
在农村13年里,生活虽然艰苦,却磨练了我的意志,激发了我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谁也没有想到,我这个家境贫寒、身处底层的人,还会有出头之日。1978年,通过自学,我考取了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也许是幸运特别关照我吧!说实话,我能够走到今天,一半是靠机遇,一半是靠自己的勤奋。从1965年到1978年,别人都在投身闹革命的时候,我却在家里埋头读书,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汲取了大量的文学知识营养。那些日子,生产队里的同龄人,甚至比我年纪大的伴伙们,每天吃过早饭背起书包兴高采烈地上学去了,而我只能牵着一条牛在外面看,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我爱读书,想读书,那种心情是无法形容。一到下雨天,生产队休工了,我就跑到县城新华书店去看免费书。地下一张废报纸、废纸片,别人踩过去,我却要捡起来,读个究竟。我打听到,大队里有地主家里,收藏了许多古代“禁书”,我就拉关系套近乎许愿发誓借来偷偷地看。生产队里看我年纪小,安排我看牛,也给了我方便看书的极好机会。我一边看牛一边看书,一年到头手不释卷看了不少的书。就这样,我在念过小学后再没有进过学堂的情况下,比同龄的孩子多读了各种各样的书,以至于在恢复高考后参加考试一举成功,跳出了“农门”。因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从小经受的那些艰苦,甚至是苦不堪言的磨难,对我来说,是因祸得福,得到了历练,增加了本钱,一辈子受益匪浅。过去的学习经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也萌发和催生了文字写作的欲望和冲动,经常读不舍手、笔耕不辍。
有人问我,你一个农村看牛伢子,没读什么书,怎么当上处长、厅长的?我的回答很简单:“一不怕吃苦,二不怕吃亏”。一个人,在命运低落的时候,在条件困苦的时候,要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生活。因为懂得珍惜,我在参加工作以后,在机关里在社会上就能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去面对、去善待自己周边所有的人、所有的事,就能够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特别是在名和利面前,把它看得很淡,看得很轻。因为我知足,所以就知足知止,知足常乐。我现在的生活,与自己的童年、少年比起来,已经够幸福了,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我十分高兴上天恩赐,我能有这么一段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如果没有当年的坎坷和挫折,也许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收获与成就。“苦尽甘来”“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
沈继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下面请克邦先生谈谈,这些精美的散文是如何练出来的,告诉我们一些秘诀。大家掌声有请。(掌声)
刘克邦:首先,我要感谢湖南艺术职院,在今天这么一个好的时间,这么一个好的地点,举办我的散文赏析会。说时间,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记得世界读书日的宣言词是这样的:“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方的人,无论你是年轻,还是年老;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尊重和感谢为人类的文学、文化、科学做出巨大贡献的思想者和**们,能够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今天这个日子很特别,既是读书日,又是尊重知识的纪念日。说地点,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个精英荟萃、人才辈出的地方,有很多人不论是在艺术上面,还是在其他领域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令人仰止。学院的鲁书记、沈院长,才识过人,德艺双馨,令人起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这个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里,举办我的散文赏析会,我受宠若惊,十分激动,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说到文学创作,也许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包括一些新闻媒体的记者,他们也都问到这样的问题:你搞财政工作的,怎么会喜欢文学呢?财政干部是搞数字的,怎么在文学上也取得了这么多的成就?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又是怎么统一到一起的呢?在这里,我要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报告的是:我从小就热爱文学,与文学结缘主要是受了家庭的影响。我的父母亲,跟在座的各位老师一样,也是手捏金钥匙打开人们心灵窗户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百花盛开花园里辛勤浇灌的园丁。母亲的影响和培养,使我从小就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大量地阅读了许多经典名著,扩展了我的文学视野,也促进了我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的是我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秀人物和感人故事,让我在享受和陶醉中受到启迪,得以教化,达到一个淳美的境界。我清楚的记得,在那个偏僻的山村小学,我和母亲一起挑灯品读长篇小说《苦菜花》,被小说里革命战争年代英雄人物舍生忘死英勇不屈不怕牺牲大义凛然的伟大精神和豪迈气魄所深深感染。主人公仁义嫂,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善良朴实,爱憎分明,对革命忠心耿耿,对同志热情似火,积极支持4个儿女投身革命,为保护同志不惜牺牲自己的小女儿,在我心中烙下不灭的印记,至今震撼着我,激励着我,对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品尝作用。
后来,母亲去世了,我到了农村,生活环境改变了,不能读书了,但我读书的愿望愈发迫切,总是千方百计地找书读,坚持不懈,读书不止。我不能进正规学校读书,就利用劳动之余,在田埂上、树丛边、山坡中以及家里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不管寒冬腊月,也不管炎夏酷暑,我书不释手,如痴如醉,经常忘记了吃饭,一通宵不睡觉,云游在文海书香之中,读出了兴趣,读出了快乐,尝到了阅读的甜头和美味。
读书多了,随之也产生了写作的冲动。对于我来说,最初的写作方式是写日记。在农村,我常把一些读书心得体会和生活中的乐闻趣事,通过日记的形式付诸笔下。时间一长,竟成了习惯,坚持不懈,一天天写了下来。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一篇日记竟改变了我的一生。在我的散文集《自然抵达》里,有一篇文章叫《一篇日记的“蝴蝶效应”》,说的是一篇日记给我带来了好运,一次又一次将我的人生引向光明。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被大队抽到园艺场做工,白天干活,晚上守西瓜地,深夜换班回场部休息时,看到老场长宿舍里还亮着灯,他在那儿全神贯注不知疲倦地操劳。我被他忘我的精神所感动,情动之下把当时的情景记在日记里。1978年参加高考时,第一场考试是语文,作文题目是《新长征的号角吹响以后……》,我不加思考,把这篇日记稍加整理改编后,直接写到考卷上。当然,后面那些文言文译题,就很容易了。人家都说,你看刘克邦啊,满场的考生都需做满3个小时,他不到1个小时就交卷了,肯定交的是白卷,没有信心了。当时我走出湘乡一中考场的时候,全考场没有出来一个人。出来后,我非常轻松,自己感觉蛮有把握的,因为我知道这篇作文还是非常切合这个高考题目的。果然不出所料,这篇作文让我打了高分。当时四门功课,我拿到了320分的高分,完全可以填报省重点中专,我填报了省财会学校,所在地就是现在湖南大学北校区,也毫无悬念地被录取了。事前就有人说,刘克邦,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连中学门都没进过,也想参加高考?我就是不服那个气,考试结果出来,如愿以偿,还真是争了那口气。说到底,是这篇日记帮了我的大忙。
在省财会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湘潭地区。按当时的要求,毕业生需全部要分配到县里去,等待分配的有近30人,地区人事局告诉我们,做好回县工作的准备。湘潭地区财税局领导在翻阅档案时,看到我参加高考的这篇作文(当时的高考试卷都随档案走的),就提出要把我留下来。人事局看到是财税局的要求,就答应了。我自己做梦都没想到,这篇作文在两年之后对我工作去向还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作用。接下来,有了在地区工作的平台,加上自己的努力,又被省财政厅一位老处长看中,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了现在工作的单位省财政厅。要我说,日记也好,作文也好,都是一种文学,它代表我的一种兴趣、一种向往、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终身受益。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常常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听到的看到的体会到的感恩的事、震撼的事和闪光的事感觉通过文字的形式写出来,这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了生活的内容,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更多的是在写作中总结、提炼、思考、感悟,实现了一个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过程。可以说,我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既是与组织上的关心培养、同事们的支持帮助分不开的,又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奋斗的结果。我的努力与文字相随相伴,我的成功与文学共生共长。
谢谢大家!(掌声)
沈继安:克邦先生讲了这么多,我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平时积累,偶然得失。这不仅非常生动,而且很有教义,特别是对我们在座的各位师生,请大家务必牢记。现在,请学院党委书记鲁雁飞教授发言。
鲁雁飞: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我们学院图书馆、社文系、基础部和学工处盛情邀请刘克邦先生到我们学校来,举办他的散文赏析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对促进我校书香校园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克邦先生,是我的朋友,也是我们学校的朋友。我和克邦先生认识已有很多年了,并且我们学院原党委书记易介南同志和克邦先生是国防大学领导干部系统工程培训班的同学。2012年以来,克邦先生分管教科文财务工作后,我们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我的感觉是:克邦先生是一位非常朴实、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的好领导和好朋友。我在领导岗位上也呆了好多年,方方面面的领导也接触得多,但是跟克邦厅长接触,我感觉到心情非常愉快,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很好打交道。今天能把克邦先生请过来,我跟大家一样,心情万分地激动。克邦先生工作十分繁忙,能够挤出时间到我们学校来,体现了他对我们学校的关心。在此,我提议,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克邦先生!(掌声)
另外一个感觉是,克邦先生不仅做人很厚道,而且也很勤奋。现在,在很多厅级官员中,能够写出点东西来的不是很多,更何况著书累牍。这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一种奢望。在有些领导忙应酬,忙娱乐,忙打牌,忙打高尔夫的时候,克邦先生却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搞文学写作,坚持笔耕不辍。我觉得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当领导干部的学习的。向他学习,不仅是一个好领导,还是一个好作家。
第三,克邦先生的文学作品朴实无华。我虽跟克邦先生早就认识,但我不搞文学创作,所以我以前没接触克邦先生的文学作品。昨天上午,我们图书馆给我送来一本他的散文集。由于工作忙,到晚上才抽出时间拜读,我的感受是,他的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无病**,没有扭捏作态。他的文字朴实无华,都是发自肺腑的,发自内心的。特别是那篇《飘香的鱼汤》,他写了与自己的爱人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爱、相守,看了以后非常感动!这是一种多么真挚的感情啊!克邦先生的夫人,我也认识,但从这篇散文更加看出:不仅克邦先生是善良的,其夫人也是善良的,朴实的,平易近人的。这碗鱼汤包含了他对妻子的爱,同时也有妻子对他的爱。克邦先生生长在乡下,而他爱人出生在大城市,一个乡下伢子找了个大城市的千金,在世俗人眼里是高攀了,是鱼跃龙门。但从这篇《飘香的鱼汤》中可以看出,爱人对他深深的爱,非常地崇拜。克邦先生对他的爱人,也是一往情深。我读了这篇散文后,心潮澎湃,辗转反侧,深深地感觉到,克邦先生在妻子面前是个好丈夫,是我们男人学习的榜样。刚才,听到同学们朗诵那篇写母亲的散文时,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克邦先生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流露出他对母亲无比的怀念和深厚的爱戴。刚才我们沈院长也讲了,如果一个子女连自己父母都不爱戴,都不孝敬,那么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从克邦先生的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父母面前是一个孝子,一个好儿子,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克邦先生有一个很帅气的儿子,他刚才也讲到了对儿子的教育,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昨天,我也看了王朔一篇关于女儿的文章,里面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中国的家庭暴力最主要是**,一个是打小孩,一个是打老婆。王朔从来不打骂女儿,女儿考试没考好,就鼓励她,把她送到国外去读书,保护和增强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都清楚,在国外,是不允许家长打小孩的。如果打了小孩,小孩可以去报警,因为他们法律保护意识比较强。在我们中国就打小孩,打是为他好,所以就可以打。女儿在自己家里都没安全感,又从何谈起她到其它地方会有安全感呢。所以,克邦先生在他儿子面前,又是个好父亲。
总之,克邦先生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好人。我们应该再一次向这个好人致敬!(掌声)
借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之际,我们把克邦先生请到这个地方来,目的就是向克邦先生学习,多读克邦先生的散文作品。我建议,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一读克邦先生的散文集《自然抵达》,从中吸取精神养分,学习他如何做人,如果做事,如何做官,如何做父亲,如何做丈夫,如何做儿子。我们常常讲文学知识能改变命运,其实也能丰富人生。
最后我想祝克邦先生文学生命长青,今后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祝克邦先生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克邦先生!谢谢大家!(掌声)
沈继安:谢谢鲁书记的精彩发言!今天我们这个赏析会就开到这里。最后凝聚到一点,我们有一个期盼,期盼我们的大作家、高级会计师、毛泽东文学奖获得者克邦先生,今后多来我们学校交流、指导。何日君再来。希望多给我们带来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我们师生讲一讲文学的修养与创作,讲一讲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新校区建设,那里正在建一个有3000多个座位的艺术大讲堂,希望在这个艺术大讲堂落成的时候,再请克邦先生为我们再做一次精彩的演讲。
今天我们的赏析会到此结束,感谢克邦先生!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掌声)

     作者简介:
     刘克邦,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理事,长沙市作协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金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自然抵达》《心有彼岸》4部,财经专著《财政预算收支检查》《财政监督探索与实践》《商贸财务管理与改革》《财政投资、支付与管理中的思考》4部,在各类报刊发表财经理论文章与文学作品130多万字,获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南省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多次获财政部征文一等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9:57 , Processed in 0.06396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