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78293|回复: 5

10月30日副刊王妙瑞《朋友圈大平台 》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6 15: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bd71a3339794.jpg
        荡    赵日超摄

变化的小村庄
朱延庆

    我的老家,地处涟水、沭阳、淮阴三县交界处,名叫余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圩是全省有名的贫困乡。那里是个三不管的地带,所以贫困一直伴随着这个小镇,到后来直接被别的镇合并,成立了余圩办事处。
    30年前,我出生在余圩乡的余何村。我的父亲那一辈,兄弟姐妹很多,奶奶去世得早,所以我父亲小时候就是靠自己生活了下来。我依稀记得,小时候村里的房子都是土砖、黑瓦,下雨天室内四处放置接水盆。我父亲16岁开始当家做生意,那时候卖猪肉,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到30公里外的县城出售。后来到徐州煤矿做采煤工人,生活过得很不容易。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的父亲因为下井采煤,遭遇事故,导致双腿受伤,做了手术打上了钢板。那时应该是我父亲最艰难的时候。他那时和我母亲还没有结婚,我母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我父亲结婚,独自到徐州医院照顾我父亲。
    善良的人总会有好的运气,在我母亲精心的照顾下,我父亲慢慢恢复起来。我母亲在1988年的秋天,生下了我。当时,在我们村第一胎生儿子的很少,所以我爸妈非常高兴,把我当作宝贝一样。父亲在徐州矿务集团办理了工伤手续,就出院回家了。从那时起,一家的生活重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
    跟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父亲和母亲开始做起服装生意。那个时候的收入很可观,家里的房子也从两间泥瓦房,变成了三间红砖房。在我们那个村里,那个时候很少有人家买得起电视机,我爸在我5岁那年从市里带回来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一家人吃着晚饭,看着满屏雪花的电视机,真的很高兴,很幸福。
    1997年的夏天,在我母亲强烈要求下,他们放弃了做生意,把赚的所有的钱都用来建房子,一座三间主屋的平房,两间偏房,厨房,洗手间,库房都慢慢地建了起来。从那时候起,家里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安装了第一部固定电话。我父亲在小村庄里第一个用上了BB机、手机等等。后来,父亲还去工地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工程,慢慢把这个家的生活变得宽裕起来。几年前又在市里购买了房子,我从学校毕业后,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也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开始慢慢地为这个家分担。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家提倡建设新农村、土地流转等等,老家也接到了快要拆迁的通知,看着我父母亲自打拼下来的几套房子、院子,真的难分难舍。
    现在每逢周末节假日,我都开着车,带着老婆孩子回趟老家,坐在自己家的小院里,看看老家的风景,在老家后面的小河里钓钓鱼,跟家乡的亲朋好友聊聊天,喝点酒。心想,这样的生活,今后可能变成一种奢侈。
    我还想,30年前,我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城里人,30年后,城里人又用羡慕的眼光看农村人。今后的农村还在变化着。

朋友圈大平台
王妙瑞

收到一本新作《风荷忆味》,是76岁的作家沈裕慎写的,书中100余篇随笔详尽介绍了上海和各地的风味小吃,看了似乎有一种身临豫园美食城的感觉。

我和老沈既是战友也是微友。他年轻时在舟山海军某部当兵,干了近20年才回到上海。而我在四川陆军部队当过10年兵。穿过军装的人彼此可以互称战友,老沈年龄比我大是前辈。至于微友,才认识一年多,其间我俩仅见过一面。除了“两友”之外,还有一个文友的雅号。只是他著作颇丰,至今已出版了10多本书。我一不是作家,二没有出过一本书。论文学收获成果,我远不及他。我知道老沈当年在部队是摇笔杆子的。回到地方以后,热爱文学的初心不变,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总共发表了百万多字的文章。其散文作品亦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等书籍。他还是上海“百名市民作家”荣誉获得者。

今年5月的一天,老沈约我见个面。他带来了过去出版的3本书送给我。接着,他说有一本新书要在10月出版,书稿已经发给北方一家省级出版社了,请我帮忙为他的新书写篇序。我吓了一跳,让我替你的书写序?别开玩笑了。你是作家,应该找个名气响的人写序呀。何况,你又不缺这样的朋友。我,一个草根作者,怎么能担当为你新书写序的重任呢?老沈笑了,说,因为他看到我的文章被晚报《夜光杯》副刊采用,所以相信我能写序。

我不由想起三年前亲历的一件事。我接到退休前的单位领导电话,说他的朋友欣赏“夜光杯”有个叫王鸣光的作者文章,想约他出来聚一聚,交个朋友,请我打听一下他的联系地址和手机号码。我不认识王鸣光,通过老朋友在报社获悉后,为表示诚意,虽然自己微创手术出院才一个星期,仍然顶着夏天的烈日找到他的家,当面说明来意。我在商界工作了20多年,为生意请客吃饭的见过许多,但像这样因爱“夜光杯”的文章,读者自掏腰包请作者吃饭,还真是第一次见。

“夜光杯”的魅力,不仅使普通读者爱上它,还使资深作家看重它。作为“夜光杯”的作者也荣光啊。我不再推辞,把这个“活”接下来。老沈回到家就把书稿电子版发给了我,40万字的文稿我认真看了一遍,最后写了几千字的序。老沈微信答复:序写得好,满意。还添了一个笑脸。

这辈子,虽然我没有出过书,但这本《风荷忆味》的扉页印了我的姓名。那是正规出版物,一书一号,上网可查。今年国庆节上午拿到老沈的签名新书,中午在家就餐,打开友人送的一盒夜光杯,取出其中一只,不会喝酒的我,倒了半杯红葡萄酒品尝。呵呵,自己都未曾想到,一个极普通的“夜光杯”作者,竟然有这等意想不到的收获。酒,我没喝几口;心,却是真的醉了。谢谢夜光杯这个朋友圈的大平台。

游黄山记
淮安中学高三Ⅱ部18班 周子暄

      余少时,随母游黄山。黄山者,安徽境内素有“天下名山”之美名,遂欣然往之。
       初至山脚,微雨空蒙,树木参差,百鸟和鸣,嗅雨润山间空气,身心舒爽,余深折之。卧于车内,亦可听生灵细语,夏蝉长鸣,恍然如梦于山灵之间,不与外物同浊。未几,寻至登山口,便舍车,徒步而入。已而叹息,噫吁嚱!黄山之高,竦峙巍峨,登山之困,莫如独步西天。人与山同论,则人莫如蝼蚁之类,山与人同比,则出雄伟瑰壮之感。
      余见山脚幽景,亦与寻常大不类似,何须劳己而登山?然母励之曰:山高与低,路长与远,皆在尔一念之间,忧惧则终生不能至也,志远则一步之遥!
     乃受母命,何不从之?素履先往,乘以缆车,缆车疾于足力至于山千二百米处,则四境皆抛于后,既出缆车,见一小石藏于百草之间,有山猴之状,灵巧可爱,皆出天然,非人力雕饰可成焉!缘山梯而攀,梯陡而路艰,实则人之所罕至焉,余行之甚缓,大汗淋漓,忽见一小溪泄于怪石之间,清澈晶亮,缓缓而下于山脚小池也,谓之一奇观,见而清爽,疲疾顿消。
      默而行之,相顾无言,不觉已至山脚,然山鸟归林,云聚阴翳,知天将昏昏然而黑矣。故宿山上人家。
      皖地人语云:清晨霞光四射,云雾飘逸,来游者,得此境最妙!
      余问此言,心向往之。故夜不能寐,渐闻水声风声跃居于枕上,相呼而眠,良久,方睡。
次日,母忽摇余臂而指之。见霞光大振,有一红日渐出于怪石之上,度万物以光辉,余大惊,乃披衣而出近观之。气象万千,四境倏开,未顷,云雾缭绕,飘飘然不知所归,想太白之豪,曹瞒之志。又悲子美之困窘,稼轩之空任,如此之至,余何时能至焉?
于是余有叹焉,雄志莫如登山之路,山高不可及,然至于山顶,可触苍穹,然至太虚仍相去甚远。但观山下,俯见众生,茫茫如蝼蚁也,何辨其貌?何听其声?我于万物,小也,众生于山,亦小也。然山于子民,大也。故众生何惧于宏图之志,而因噎弃食,恐不能至焉?一步登山,谬也,步步登之,近也。登于雄山亦可观山间奇景,众生万物,爽心而乐也。未知何时何至,已至山巅,其法一谓用心,二谓坚守。
     嗟乎!今之众人以浮云空物蒙其心智,扰其视听,而不知心之所往,故不能成就大业。若余在山脚为小困而惧,为小美为乐,而不至于山顶,感其大美,此失大矣!
     时年九月,淮安人周生做文以记之。
     指导老师:杨 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5: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5: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槐树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16)班 陈润珂

我的家乡,有一棵古老的槐树。春天,嫩芽蓬勃,一片生机;夏天,槐花香甜,沁人心脾;秋天,枝叶茂盛,遮天蔽地;冬天,虬枝缠绕,满目沧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因为久远,被赋予了古树的名号,得到妥善的保护。沧海桑田间,她独立于故乡,站成一幅永恒的画卷。

听老人说,她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花开时节,香味传得很远,不俗不雅,清新里透着活泼。这香气真正挠得人心里发痒,让人越发迫不及待。花朵是纯白色的,不含一丝杂质,如天使般纯净美好,一长串一长串地挂在树上。

微风阵阵,被香气浸染的人儿思绪万千。

就在这棵槐树旁,曾经追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奋勇前行,抛洒热血的革命党志士龚荫森,在双鬓斑白之际,在宦海沉浮之后,怀着对故乡缱绻思念之情,抚着这棵槐树,在故乡给予的熟悉与安全感下开办学堂,培养出一批批楚淮大地的莘莘学子,更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启蒙之所。也是在这棵槐树旁,大清银行首任总办朱邦献带出了商界奇才金城银行创始人周作民,大陆银行创始人谈荔孙,故乡的精英们掀起金融救国、实业救国的思潮。

故乡的槐树哦,在你亲切的注视下,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孤守的思妇望向那洒着清辉的满月,思念奔波在外的亲人。闯关东的游子在树下与分别的妻儿相拥而泣,泪湿满襟。故乡的树儿啊,你承载了多少思乡的情结。

如今,我站在这里,想起小时候,和一帮孩子上树吃槐花的情景。男孩子个个神气活现,呲溜一下就爬了上去,开始大吃特吃,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情。咧开的嘴巴成了一朵花,急得我们这帮女娃们在树下干跺脚,眼巴巴地等着那时不时扔下的串串槐花。围绕着槐树的是欢声笑语,是无尽甜蜜。城市的喧嚣下,这份甜蜜,越来越少了,但是故乡的记忆,带来的甜蜜,却永远存在心里,再不会消减。

也许,槐树两百年、三百年还将依旧挺立,依旧为故乡的人儿带来香甜,依旧让出远门的游子驻足留念。他还将俯视着树下的芸芸众生,看着世间的悲欢离合,体味着这人世沧桑。也许,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可预测的未来会淹没这里的一切,但是,故乡的人们心中将永远记着这里带来的爱,带来的甜。

突然,一串槐花落在我的身上,打断我的思绪,抬头一看,树上有几位调皮的孩子在吃槐花呢!我轻轻地将槐花揉入嘴里,细细品尝,从嘴里一直到心里。这是我的故乡,美丽故乡好甜美啊!

斗转星移,任何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可是,自始至终,故乡带给我们的爱不变。我们对故乡的怀念也将永存心底,不曾改变!

美好的,永远在远方
李炳金

懒在床上,就是想多睡一会儿,就一会儿。天,早早地放亮了,窗外的小鸟不停地叽叽喳喳,听不出是在说什么,但那声音悦耳,让人有一种舒服的美感。

起床,洗漱,去外面走一圈。清晨的乡村是宁静的,新鲜的空气,大把大把的绿色,把人包裹着。沿着小河往前走,到了小闸处左拐,继续沿河向前,河水静静的,没有一点声响。河面上满是一些野水草,缠绕着,如果没有河堤和河面的落差,你可能无法确认那就是河。路边长着许多树,有高大的,也有并不起眼的小枝,它们都忠诚地守护着自己的岗位。偶尔,也会看到有一些游鱼在穿梭,但人一走近,它们便又沉入深水中。四周,青绿色的秧苗在晨风中摇曳着,远远望去,似在和你点头微笑。天,渐渐变高了,红色的大圆球,正从东方冉冉升起。这时候,心情好极了,一种特别欢快的情愫油然而生。

到了每天散步的地方,回转,向来的方向前行。蓝天,就在眼前,转眼间,太阳已升高了许多。这时候,心中所有的烦忧,都会抛到九霄云外。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家乡的风景,真好,也真的是醉人的好。

生活犹如这每天早晨的散步,如果你看到美好,那即便是遇到一些不快,也会随之被新的心情所替代。人,都在不断地成长,经历过一些事,会变得更加淡定从容,要永远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真。无论你遇见什么样的人,见到什么样的事,都要永远向前,一直向前。

远方,远方的美好在召唤着,在我心中,那是我永远的渴盼和向往。也许,美好的,永远在远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15: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那条河
苏翠玉

**月的雨说来就来。黑云还没来得及布满天空,雨点就哗哗地落下,没有分毫让人适应的前奏。人到哪里都是不合适的,我只好带着儿子睡了一个下午。睡眼惺忪之际,老家的三姐打电话来,说今天从老家弄来了一只野生的甲鱼,约有一斤七八两的样子。到底是野生的,甲鱼的野性十足,离了水的它见到什么都咬,刚刚把一小节树枝给咬断了。三姐怕甲鱼咬到孩子,便用网兜装着,倒扣在地砖上。姐姐随即发了一条野生甲鱼的视频来,只见网兜里的甲鱼挺着大肚子睡在地砖上,四个粗壮的爪子在空中乱舞着,倒是它的白肚子是瓷白的,中央衬着一个“十”字的黑块,看着活力十足。这么只老鳖可见故乡的河水是多么的清澈。三姐絮絮叨叨的语气里有掩饰不了的喜气,而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父亲屋后的那条河上。

故乡的小河在老屋旁,呈东西走向,由涵洞连接着里运河,水势也随里运河水量时涨时落。就是这条河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据说最早的故事发生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姐姐们许是受到婴儿的唐僧睡在木桶里顺河而来的启发,许是四个大小不一的人儿着实无聊,为打发时光吧,她们找来了木桶,把我搁在里面,放进小河。木桶随着水势流向了那条水流湍急、深不可测的里运河。就在木桶即将过涵洞时,舅舅一眼瞥见了木桶中的我,飞奔着跳进了小河,一把抓住了木桶,把我救上了岸。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气急败坏地拖着我的小手回家,“始作俑者”的姐姐们则一溜边地跪在河岸旁思起了过错。小河就这么走进了我的生活,直至融进了我的记忆,成为故乡一道深深的印记。

对于小河,我们最喜的还是夏季。里运河高涨的水势不仅让小河瞬间从毛头小子变成了力大无穷的壮汉,还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河鲜。一场暴雨便是一次鱼虾汇集的盛会。父亲勘探好地形,在里运河往小河输水口处支起了一张四方的大网。一场雨,里运河里的水携来了大量的鱼虾,它们欢快地往网里奔来。我们只需每隔几个小时去收获一次,一场雨下来,家里的盆儿、桶里面全是大小不一的鱼虾螃蟹,有三四斤重的,也有巴掌大小的。门前屋后爬满了偷偷出逃的龙虾和螃蟹,连空气中也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儿。

我们的餐桌上更是全鱼宴:红烧的、清蒸的、做汤的,还有油炸的……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大口大口地吃着鱼肉,兴奋地剥虾啃蟹的,几天后人人便只挑喜欢的下口了。烧鱼也从肉变成籽,虾也只是用尾部的那团肉去炒菜了。母亲打理鱼虾也厌了烦,三番五次地禁止我们去倒网里的鱼虾,可是提网倒鱼的乐趣谁又能阻止得了呢?家里的鱼虾多得很,就连家里的鸡鸭也伸着脖子、打着嗝,不再搭理那些剁碎的鱼虾了,它们眯着小眼,张开翅膀到一旁悠闲地散步去了。母亲只好往左邻右舍殷勤地送鱼。

不下雨的夏天,父亲也会从渔具市场买来几条十几米的地笼,从河的这头斜着放到那头,鱼虾天黑的时候会寻找藏身之处,所以往往清晨的时候,我们姐妹几个便能倒上半盆,有各色的杂鱼,也有龙虾什么的,最喜人的还是出了水便活蹦乱跳的河虾了。中午我家柴火锅里总能炖着鲜香的杂鱼,至今那一锅锅鱼的鲜香之气还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下回暴雨,地笼里还时不时地奉上一只一二斤的甲鱼,几条鳝鱼、鲢鱼等等,夏季的小河是位慷慨的绅士。冬季枯水期,里运河也是浅浅的一层水,小河更是干涸到了河底,父亲则穿上皮裤,带着铁锨领着一群清一色的野丫头们奔赴战场。父亲用铁锨撬开厚厚的冰层,底下便是湿软的淤泥,我们**妹很是诧异,没水的河里能挖出什么,带着疑惑看着父亲一铁锹一铁锹地挖着,不一会儿,从深深的泥土里挖出了笔直僵硬的黑鱼,巴掌大小的鲫鱼,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河蚌。一上午,父亲收获了几十斤的鱼。阳光下,父亲沾着泥土的脸上满是笑意。我们在岸边也是喜盈盈地从地上捡起一条条大小不一的鱼儿,麻利地装进竹篮子里,全然不顾自己成了蓬头垢面的泥猴子啦!

1998年的一场大雨,导致洪水爆发,即将淹没村庄。为了抗洪,武警官兵们一个昼夜用无数的沙包堵上小河流向里运河的涵洞口。后来洪水退却了,沙包却一直留在涵洞里,小河和里运河被切断了,鱼虾也没有那么多了,可是小河还是给我们家带来了丰厚的报酬。

春季的小河,水势平缓,像极了温婉恬淡的母亲。阳光下河水波光粼粼的,嫩绿的水草轻轻地摇曳着。而父亲却迫不及待地跳进了还很冰冷的河水里,一边用刀割下蒲菜,一边在河里栽种下一棵棵幼小的菱角苗,一河的新苗让小河生机盎然。母亲领着我们在岸边细细地剥着蒲草,去掉老的茎叶,只把嫩心留下,这样的蒲菜或烧或炖。家里的餐桌上又多了一道淮扬名菜呢。八月的时候,我们姐妹坐着木桶,戴上草帽,变成了渔家的采菱女,在莲座状的菱角植株上采下一个个饱满的菱角,一天下来能有三四百斤的收成,清洗后煮熟,拿到街上卖,一季的菱角让我们家能有上万元的收入,在那个年代不仅帮衬着父亲养活了我们一家8口,家庭还略显富足呢!

故乡的小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也赐予了我们丰厚的食物,更以丰饶的物产滋养着一个大家庭,让艰难的岁月变得温情脉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15: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游黄山记
淮安中学高三Ⅱ部18班 周子暄



余少时,随母游黄山。黄山者,安徽境内素有“天下名山”之美名,遂欣然往之。

初至山脚,微雨空蒙,树木参差,百鸟和鸣,嗅雨润山间空气,身心舒爽,余深折之。卧于车内,亦可听生灵细语,夏蝉长鸣,恍然如梦于山灵之间,不与外物同浊。未几,寻至登山口,便舍车,徒步而入。已而叹息,噫吁嚱!黄山之高,竦峙巍峨,登山之困,莫如独步西天。人与山同论,则人莫如蝼蚁之类,山与人同比,则出雄伟瑰壮之感。

余见山脚幽景,亦与寻常大不类似,何须劳己而登山?然母励之曰:山高与低,路长与远,皆在尔一念之间,忧惧则终生不能至也,志远则一步之遥!

乃受母命,何不从之?素履先往,乘以缆车,缆车疾于足力至于山千二百米处,则四境皆抛于后,既出缆车,见一小石藏于百草之间,有山猴之状,灵巧可爱,皆出天然,非人力雕饰可成焉!缘山梯而攀,梯陡而路艰,实则人之所罕至焉,余行之甚缓,大汗淋漓,忽见一小溪泄于怪石之间,清澈晶亮,缓缓而下于山脚小池也,谓之一奇观,见而清爽,疲疾顿消。

默而行之,相顾无言,不觉已至山脚,然山鸟归林,云聚阴翳,知天将昏昏然而黑矣。故宿山上人家。

皖地人语云:清晨霞光四射,云雾飘逸,来游者,得此境最妙!

余问此言,心向往之。故夜不能寐,渐闻水声风声跃居于枕上,相呼而眠,良久,方睡。

次日,母忽摇余臂而指之。见霞光大振,有一红日渐出于怪石之上,度万物以光辉,余大惊,乃披衣而出近观之。气象万千,四境倏开,未顷,云雾缭绕,飘飘然不知所归,想太白之豪,曹瞒之志。又悲子美之困窘,稼轩之空任,如此之至,余何时能至焉?

于是余有叹焉,雄志莫如登山之路,山高不可及,然至于山顶,可触苍穹,然至太虚仍相去甚远。但观山下,俯见众生,茫茫如蝼蚁也,何辨其貌?何听其声?我于万物,小也,众生于山,亦小也。然山于子民,大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6 15: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众生何惧于宏图之志,而因噎弃食,恐不能至焉?一步登山,谬也,步步登之,近也。登于雄山亦可观山间奇景,众生万物,爽心而乐也。未知何时何至,已至山巅,其法一谓用心,二谓坚守。

嗟乎!今之众人以浮云空物蒙其心智,扰其视听,而不知心之所往,故不能成就大业。若余在山脚为小困而惧,为小美为乐,而不至于山顶,感其大美,此失大矣!

时年九月,淮安人周生做文以记之。

指导老师:杨 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0:30 , Processed in 0.079454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