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情感酿美酒】 ——孙照明的《顶针》、《静夜思》之比较 就我目前见过的孙照明的诗歌作品,《顶针》与《静夜思》是其中的上品,而《顶针》较之《静夜思》是更进了一步。 《顶针》与《静夜思》在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同中有异。 从语言上讲,《静夜思》的语言有点硬,所谓的“硬”,并非语言生硬之“硬”,而是就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感层面上,刚性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柔性的一面,《顶针》则削平了棱角,予人以柔软圆润之感。 从表现手段上看,《静夜思》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并多次进行时空的转换。《顶针》则凸现了孙照明乡土诗歌朴实、亲切、简捷、厚重的一面,以纤细而深挚的情感抒发,不饰雕琢、一气呵成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母爱的忆想与赞美的情思。 从表达效果上看,两首诗都在渲染铺叙的基础上,于结尾处以富于感染力的诗句升华主题,但两诗的感染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尽相同。《静夜思》偏重于一种酸楚的感受,读之令人泫然涕下;而《顶针》更多的是一种积淀深厚的感觉,读之令人震撼。所以这样,是因为作者在这两首作品中表达的情感,犹如两瓶醇酒,经过数十年的窖存,启封之后芳香满室,而晚数年后才启封的较之先启封的,更见馥香浓郁。 就我所知,《顶针》在创作时间上至少要比《静夜思》晚五年,甚至要长达十年之久。这样说的依据,是作者于1996年出版处女诗集《孙照明乡土诗集》时,已收入了《静夜思》,而《顶针》则是近年创作的成果。 这样的理解大致不错——照明在成为人母之后,认知和体味到了为人父母的苦辛以及那种对儿女的挚情牵挂,这种认知和体味,随着时间的推移,更见真切、具体和丰富。 照明并不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的诗性灵感来的比较缓慢,他是一位不到情感酝酿至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地步不肯下笔的诗人,而一旦下笔写成,还要逐字逐句反复地推敲,因此,照明还是一位“苦吟”诗人。照明曾经对我说过:“我不需要高产,那怕是一个月写不出诗来,三个月写不出诗来,到这一年过了一半了,我能写出一首像《顶针》这样令我有感觉的诗歌来,我就十分知足了!”由此可见,照明对《顶针》的喜爱以及他对诗歌写作的认真态度。 总之,照明的《顶针》和《静夜思》,皆是经过数十年感情的积累而酿成的美酒,有所不同的是,《顶针》在感情的积累上更厚实一些。因此,《顶针》能够获得诗刊社“红塔杯”诗歌大奖赛的三等奖,应不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顶 针】 □孙照明
母亲,当你把满头黑发的长线 一一穿过针眼 并用我小小脚印的碎布 为我缝起一件遮风挡雨的衣衫 苦日子般厚厚的夜色 就像你手指上的顶针一样薄了 母亲,我在梦中又看见你了 你的头发为什么白了 你为什么看着手指上的顶针叹息 在远方路上独自行走的我 已逐渐学会照顾自己了 即使不穿你做的衣服 也抵挡得住无边的风雨 象我小时候的一只小手 紧紧握住你的手指不放 母亲,你戴在手指上的那枚顶针啊 让天下所有的戒指都失去了光芒 【静夜思】 □孙照明 今夜 天底下 有谁比我更穷 除了一轮想家的月亮 我还拥有什么 酒楼的灯火 彻夜不眠 缠绵的歌声 通宵达旦 而在这欢乐的边缘 我孤独地站在他乡的旷野 月光下 掏出心中难愈的伤口 当空的明镜 照见了什么 故乡鬓发如雪的老妇 我的心情寥落的母亲啊 老屋下 木门旁 简朴的目光饱含多少期望 一根手杖比我孝顺 日夜搀扶着母亲晚年的沧桑 2005-11-27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