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 讨 ● 尹小华
家乡终于脱贫致富了。消息传来,盼卿老泪横流。
遥想当年,每遇荒年,地里颗粒无收,村里便有人到外乞讨,外地人也陆续到村里来乞讨。
一天中午,六岁的盼卿在街上遇见一个乞讨的外地老人,他的年纪、相貌和爷爷差不多。盼卿心生怜悯,奶生生地对他说,爷爷别动,我回家看看有什么吃的给你拿来。回家一看,只有一块红薯,把它热在锅里后,连忙又跑出去对乞讨的老人说,爷爷,你等一下,我家有块凉红薯,我热好给你吃。老人拍拍盼卿的头,眼泪流出来。
其实,那块红薯爷爷是留给盼卿吃的。当爷爷从地里回来,知道红薯的下落后,垂下头来沉默了好久。
爷爷叹过气后,便开始掰着手给盼卿算,家里的面只够吃一个月,如果掺些糠,加点野菜,也只能维持三个来月,要到明年麦熟还有两个月的饥荒。爷爷喝稀粥还能挺,可你正长身体,没有干的可不行。
在无数个黑夜里,盼卿都面对苍天暗暗自语:老天爷,什么时候才能吃上顿饱饭哪?
爷爷又要逮鱼去了,这是生活所迫,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次,是爷爷带盼卿第一次逮鱼,他想让盼卿从小就把他的本领学到手,常对盼卿说:“家有万金,不如薄技在身。”
爷爷先是站在岸边撒网,由于天冷,鱼们都到了深水区,撒了十几网,一条鱼也没有捕获。爷爷便将裤腿卷起来,下到水里。一网、两网……每次收网时,盼卿都屏着呼吸,将眼睛瞪圆,期待有活蹦乱跳的大鱼。然而,他的希望均以失望告终。直到爷爷连冻带饿、无力撒网时,才有几条小鱼进篓。 回来时,途经一个村子,正遇一位主妇端着碗在门外吃饭。爷爷凑上去弯下腰,说这家大婶行行好,拿几条鱼给我孙子换块饽饽吃,他饿得都快走不动了。
大婶上前扶起爷爷,返回去从锅里盛了一碗汤面端给盼卿。盼卿抬头看看爷爷:“爷爷吃吧。”爷爷说:“你吃吧,爷爷不饿。”
爷俩推让时,大婶就又端出一碗,盼卿和爷爷这才自顾自地吃起来……爷爷把篓子里几条小鱼倒出来,道声谢谢,便告辞了。
也许正是受了这碗汤面的启发,爷爷选择了乞讨这条道。他说,乞讨不丢人,明朝皇帝朱元璋还要过饭呢。
当天晚上,爷爷就拿出三眼枪装上药,后又找出一个小布袋,还灌了一塑料桶凉水,一同放进柳条筐。盼卿对爷爷说:我也去。爷爷看着盼卿,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他真不想给盼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但见盼卿目光坚毅,又想,也许有此经历对他不是什么坏事。
乞讨路上,天气沉闷,如同爷爷的心情。
盼卿却一脸好奇,蹦蹦跳跳,还用破草帽当道具,戴上摘下地冲爷爷扮鬼脸,像是把乞讨当作一次妙不可言的游玩。
盼卿越是这样,爷爷心里越难受,走着走着,爷爷突然停下来,放下柳条筐,一把将盼卿搂进怀里,哽咽着说:爷爷对不起你呀——
……
盼卿跟爷爷走了20多里地,来到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
爷爷对一位四十来岁的妇人称:“大妹子行行好,给块饽饽吃,我孙子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妇人生硬地说:“谁是你大妹子?”话音刚落,一条大黄狗狂吠着扑出来,吓得爷爷后退了好几步,忙将盼卿拉到自己身后。
但大黄狗不依不饶,仍蹿着往爷爷身上扑,爷爷不停地挥动着柳条筐挡来挡去。盼卿在爷爷身后,机械地随着爷爷摇来摆去。爷爷在与大黄狗交战中,不慎被它将筐牢牢咬住,任凭爷爷如何晃动,大黄狗就是不肯松口。
老话说:“人傍有势有权的,狗咬要饭挎篮的。”但大黄狗不知道叫花子带着枪,而且枪里还装着火药。
就在这时,爷爷以最快速度冲大黄狗放了一枪,随着一声巨响,火药喷了大黄狗一身,强烈的冲击力将大黄狗震蒙了,“嚎”地一声夹起尾巴逃回院里。
妇人闻声赶出来,但口气明显软了:“你究竟是干什么的,怎么还带着炸弹?”
不一会儿,人群涌来,其中就有村治保主任。
治保主任用眼神示意几个年轻人慢慢接近爷爷,形成包围控制态势,然后亲自走到爷爷近前,疑惑地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和那杆怪模怪样的三眼枪:“你是干什么的?” 爷爷如实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说三眼枪只是个玩物,不伤人,带在身上完全是为了壮胆,要不是为阻止黄狗伤人,也不会放枪。最后转着圈给大伙鞠躬:“各位父老乡亲,有谁行行好,给块饽饽吃,我孙子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村人看看爷爷,又看看盼卿,很快消除了误解,有好心人立即回家拿来了吃食。
本来,爷爷是可以不走乞讨这条路的。比如,他连续多年给生产队看场,生产队的粮食都存在这里。社员们分粮后,还留足粮种,少个百八十斤显都不显。可是爷爷宁愿受穷挨饿,也没有动过公家一粒粮食。赶上有病有灾,咬咬牙也挺过来了。
连日奔波,盼卿终于吃不消了。一天,他刚进家门,就瘫软在炕上。爷爷很是心疼,看着红头涨脸的盼卿问:想吃什么?就是天上的星星也可挨个数。盼卿想了半天才说,只想吃根冰棍。爷爷笑应,随后三分硬币从怀里抠出。盼卿迅速跑进城,有病的身躯也轻盈,来回足有十来里,用时不满一个钟。盼卿将冰棍包在桑叶里,未进家门喊连声:“热了吧爷爷,你快先尝头一口。”
冰棍在桑叶里已经溶化大半,甜水不停往下流。
爷爷见状,含着泪说:“快吃吧孩子,爷爷不吃也知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