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42504|回复: 3

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正式启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30 03: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暨 “漂母杯”全国知名作家写淮阴采风创作活动正式启动

       11月28日上午,由省作家协会、市委宣传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暨“漂母杯”全国知名作家写淮阴采风创作活动正式启动。省文联主席章剑华,全国著名作家、全国第一届短篇小说奖获得者赵本夫,省作协一级巡视员王朔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周毅、董国喜、陈张、张延峰、胡娟娟等市、区领导参加活动。本次活动还特邀运河沿线各城市知名作家和文学大咖齐聚淮阴,共同围绕讲好运河故事,推动运河文化传承发展开展交流探讨,掀起大运河主题创作热潮。 mmexport1606680295555.jpg
       章剑华在讲话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阐述了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并用四个词提出了关于运河题材文学创作的建议要求。
       一是原创。要努力创作我们这个时代的运河文学“今创、首创、苏创”作品,展示新时代新作为,体现唯一性、创新性,关注江苏题材和特色。
        二是精品。要以创作史诗的雄心创作运河文学,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具有隽永之美、永恒之情、浩荡之气的经典之作。
        三是转化。要倡导选择优秀的运河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并开发文创产品,增加文学作品的利用率,提高文学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是传播。要高度重视文学作品的传播,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现代媒体和新兴媒体,努力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力、覆盖率和影响力。
       章剑华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积极推动运河文学创作,多出精品力作,拓展多元转化,实施有效传播,为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作出新的贡献。
       mmexport1606680299638.jpg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千秋淮扬”运河文化高地定位,着力讲好淮安故事、留住厚重记忆、再现运河盛景,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希望各位名家大家和文学爱好者常来淮安走一走、尝一尝、看一看,通过“名家写名河”“文学传文脉”,共同续写千年一脉的运河文学佳话。

       周毅要求淮阴区委区政府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化拓展“漂母杯”品牌影响,加强文艺精品孵化,高质量打造运河文学高地,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并希望在省文联、省作协的关心支持下,助力淮安文学更多地“筑高原、攀高峰”。
mmexport1606680304341.jpg
         区委书记董国喜衷心感谢各位知名作家、文学大咖对活动的倾情相助与鼎力支持。他在致辞中表达了作为运河之子的赤子情怀,抒发了自己对运河无限的崇敬与深爱之情。

       董国喜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借各位大咖的生花妙笔,把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美好蓝图描绘出来,使流淌的运河文化真正成为充满生命力、展示生产力、彰显软实力的精神大餐。
       章剑华、王朔、周毅、董国喜共同上台启动本次活动;区长陈张主持活动。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淮阴区文艺精品“孵化器”揭牌仪式。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区以“孵化文艺精品、培养文化淮军”为宗旨,通过成立名人工作室、组建专家智库等实体化建设方式,设立文学、音乐、书画等六大功能室,发挥资源叠加效应,搭建精品孵化平台。

        另据了解,近年来,为加快文艺精品生产,我区以“双名工程”为抓手,深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爱心文化等地方人文内涵,建立文艺精品库,实施重点作品签约制,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同时,今年,区“双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从题材选择、艺术水准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10个项目进行重点签约扶持。此次活动为2020年度获得省级以上政府奖项的项目代表进行颁奖并与6个精品项目代表进行了签约。活动现场还为“韩信赋石刻”捐赠者朱乐天颁发捐赠证书。

     论坛上,赵本夫围绕“运河文学的时代担当”进行主题演讲。

       据悉,此次活动作为“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季”的版块之一,为期2天。接下来,还将举办圆桌论坛,组织名家采风活动,旨在通过名家的生花妙笔,讲好运河故事,展示运河魅力。(融媒体记者:赵雅文 刘须连)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1:5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挥文学作品的功能与作用,就必须重视文学作品的有效传播。甚至可以说,文学创作的目的,就在于作品的传播。最好的文学作品,没有传播或者传播不够,就难以发挥文学作品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学作品的传播,充分用好传统媒体、现代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媒体即纸质媒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现代媒体即电子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体即网络媒体,包括网站、微博、微信等。在当今,我们更要重视利用新媒体进行文学作品的传播,努力提高文学作品的传播力、覆盖率和影响力。一一章剑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2 15: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大学教授孙德喜在运河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朋友:
       下午好!
       首先感谢这次会议的主办方和组织者给我提供与大家交流的机会!
       我要讲的是“淮安的运河文学资源”。我虽然现在扬州大学文学院工作,但是我仍然对淮安河大运河怀有深厚的感情。我是淮安市淮安区人,是在淮安生长大的,而且还在运河边上生活过,现在所工作的扬州,同淮安一样也是运河名城。这就决定了我对运河与文学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思考,更有一种割不断的运河情缘。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淮安穿过,与淮安的历史与文化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也给淮安文学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滋养。淮安位于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这就决定了淮安既有北方的雄浑大气,又融入了南方的空灵秀气,更有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沟通,从而将北方的政治经济和南方的人文风情带到了淮安,从而造就了淮安文化的丰富多姿。大运河所推动的古代漕运既推动了淮安经济的繁荣,又给淮安文化注入了商业文化的因子,从而令淮安文化走出了小农意识的狭隘,继而开拓了淮安人的胸襟。因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产生了淮安文学当然也就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学。如果说扬州文学浸润着偏重于阴柔的江南文化,那么淮安文学则侧重于接纳淮楚文化。
      我们所说的运河,是指人工开挖的,在灌溉、排涝的同时,能够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而存在的河流。淮安境内的运河,首先当然要数京杭大运河,还有苏北灌溉总渠等河流也是运河,后者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运河一道给淮安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据我理解,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层面,运河两岸的风光景象是淮安文学首要表现对象,从淮阴区的三树镇到淮安区的南闸镇,运河在淮安境内蜿蜒约一百公里,虽是平原地带,却也景色秀美,更有新世纪以来修建的高速、高铁、机场以及沿线的现代化城市和集镇风光,以及现代化的农村风貌,都应收入作家们的笔下。第二层面,运河两岸的人和事应该为作家们记述。如果单以运河上的人物来说,既有运输船队上的船工,又有运河上的渡工,更有疏浚河道的工人以及河面环境的维护者和捕鱼人,还有许许多多水利工作者和水文工作者,而生活在运河两岸的人更是非常广泛,从古到今,一定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河传说。尤其是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运河两岸的淮安人写下了新的历史篇章,需要我们作家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思想与情感的变迁也需要我们去深入地表现。在第三个层面上,运河两岸的淮安民风民俗等民间文化非常丰富,淮安区南闸乡的民歌,既唱出了运河的情怀,又吐露出白马湖的乡音,金湖的秧歌别具水乡特色,淮安区河下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吴承恩的射阳簃到古街上的石板路,从勺湖公园到文通塔,从淮扬美食(文楼汤包、鼓楼茶馓、平桥豆腐、朱桥甲鱼等)、美酒(今世缘)到枚乘故里再到漂母祠、胯下桥、御码头等遗迹,从梁红玉的传说到英雄关天培的为国捐躯,从乾隆下江南到流传在淮安大地上的淮剧、淮海戏等戏剧小唱……都需要作家们去深入表现。第四个层面,对运河两岸历史及其变迁的反映可以成为淮安运河文学的重要内容。京杭大运河修建于隋,至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在这历史长河中,淮安的历史变化非常巨大,一方面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的经济形态和政治结构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这给我们作家的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文学资源。第五个层面,作家们可以叙述运河两岸文化的形态及其形成与演变。运河的开挖对于淮安的人文和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既改变了固有的文化形态,又促成地域文化产生新的演变,既让淮安人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促进淮安人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就为运河文学的创作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意蕴。
      从淮安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来看,作家们对于运河的叙述和描写不乏成功之处。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到刘鹗的《老残游记》,从袁鹰的散文到辛笛的诗,从赵恺和沙克的诗歌到吴光辉和赵日超的散文,还有吴强、陈登科等小说、陈白尘的戏剧都蕴涵着运河文化的基因,也都构成了运河文学的重要组成篇章。淮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大运河一样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淮安的河下古镇就曾经出现了以沈坤为代表的许多状元,由此可见一斑。依靠这些丰厚的文化资源,广泛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地的运河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并且练就现代思想和眼光,这样,作家们可以凝视运河,审视运河,反思运河,解读运河、诠释运河,进而加深对运河的把握,触摸运河之魂,探入运河深层精神内质,从而写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性的作品。谢谢大家!

点评

辛苦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4-9 07: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9 07: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红 发表于 2020-12-2 15:03
扬州大学教授孙德喜在运河文学论坛上的发言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朋友:

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0:55 , Processed in 0.05312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