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曾说无锡是最好的鱼米之乡,我还不信。约2010年,我第一次看见京洛书画家的甲骨文书法作品,一眼就喜欢上了,却因父母重病未及学习。
无锡的书画家和古文字学者引领过时代潮流 2016年春,为了继续静养,学理工科的我终于又重拾爱好,自学父亲留下的无锡市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书法丛书,在序言中突然发现了当时就有新华社报道无锡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书法高校。江苏台和央视台都连续播出艺专的25集中国书法系列讲座,在海内外普及中国书法,其中首任校长陈陵陀主讲《篆书初步》。
又看到父亲珍藏的《兰亭序》字帖等,父亲爱写的字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听说他的书画作品被高人收藏,我却向父亲学得不多,至今后悔莫及。
经惠山区儒商黄民柱的鼓励,5月13日第一次去市博物院参加刘铁平书法展开幕式,后幸得刘夫人赠送了一套书法著作。我跟着人流涌进展厅,在左侧尽头的拐弯处独自抬头观看作品,一回头竟脱口对一位学者模样的中年人说我认识他,其实从不认识。他自我介绍是锡师教授、市甲骨文学会秘书长,我便立即向他打听陈陵驼校长。他的学生正向陈陵驼学书法,我就掏出随身携带的陈老及我父与外地学生合影的老照片让李昀泽带给陈老。又巧遇了杨荷、叶建荣、张玲、周明南、周锡民、毛聚明、朱念祖、朱鹏飞等文艺界人士。有的是早就蜚声海内外、如今桃李满天下的老前辈及其学生。
中国的书法不仅仅是书法。八旬太极手朱伯蘭将研究甲骨文等汉字的心得无私共享;微书大师沈海清体会很深:气包圍了我们的身体,又充满在我们的全身内部,气顺,气通,百病全无......
艺专学生,在黑龙江鸡西市带头建立现代书法碑林的胡春东、广东的黎大墨及福建的林墨先生等,几十年来都坚持在海内外传播中国书法。
陈陵陀在老年大学讲授多种书体时也会讲到古文字,并当堂讲解、临摹王羲之及七世孙智永的书法作品。他说书法也是练太极气功,坚持骑自行车及主编江南书画报等,使心脏功能得到稳定,脑后白发下还长出了黑发。建党百年华诞,这位88岁老党员的献礼书法展在苏州举行,共64幅各种书体的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多数是今年完成的,令人赞叹。
无锡市曾请徐悲鸿的高足王汝霖创办市老年书画协会,有史克方等加入。秘书长陈陵陀说王汝霖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作品落款“逸少公67世孙”,向无锡日报出示过王羲之家谱。
无锡历代就有造诣很深的文人书画大家,不胜枚举,更有晋代书画双圣王羲之和顾恺之。
初访洛社的书圣故居,听赵日超介绍骨刻文 群贤毕至。2017年就听说无锡学者推论出洛社还是王羲之的出生成长之地;许墨林为《洛社羲之文化》杂志题字,文保专家夏刚草和篆刻家叶建荣等人被特聘为书圣洗砚池文化协会顾问。
2021年06月20日无锡梅雨季里难得的晴天,我终于和全国的30多位作家及文艺爱好者们一起到洛社采风。惠山区是我的老家,洛社是我工作过的地方,再回故里,倍感亲切。
在王晓梅、符志刚、黄志洪等当地文体干部的带领下,先到右军故居即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所在地,大家纷纷对着校门前的大运河及洛社大桥摄影并合影。校内有洗砚池、观鹅亭等遗迹、扩建的鹅池及“鹅池”石碑,池边的书圣坐像。突然发现郭锡廉书记正喜笑颜开、兴冲冲地向我走来,我赶紧对着他按下手机快门,原来他的身后就是历代著名书家传世佳作的碑刻长廊。在赵朴初题字的“洗砚池”圆洞门及兰亭序碑文前,也有孙振兴等老师帮我留影。
上下结构的王体“鹅”字,令人想起了歌曲:“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晋书》列传第五十,有王羲之爱鹅的故事。
接着,我们再到中国“金圣”李金鏞故居及“尚田小镇”,路过还未开放的新的开利寺。正巧与东方旅游文化网的赵日超主编同坐一车,我就向他打听破译骨刻文的丁再献先生。赵主编说了解更早的骨刻文字,有助于对甲骨文字的识读。并介绍了丁兄对“中”字的解读:用绳子缠绕上大下尖的倒圆锥形木陀螺,用力抽绳,再不断鞭劈,陀螺就直立旋转了。
我再查到中国的陀螺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了,无锡话叫“打弗撒”。“弗”的甲骨文本义,用绳索缠束使之矫正不弯;也如在无形力量的驱使下,绕太阳公转又绕轴自转的地球、或太极星云图。
趣说书圣的爱鹅往事 不看白鹅,焉懂羲之?我从大运河边的右军“鹅池”穿越到太湖内湖(蠡湖)边的“鹅池”,范蠡也在蠡湖养过鹅吧。如今还有人在蠡园旁的池塘周围放养着四大白鹅,无锡人天生爱鹅。
池边树荫下,一只白鹅单腿独立了好长时间,偶尔舒展出另一只腿和扇形的雪白大翅膀。
黄昏,远远看见打盹了一下午的两只白鹅终于从鉄篱笆下面钻到大草地上吃草。我悄悄地靠近它们,一只白鹅立即发现了我,赶紧扑拉着双翅飞跑起来,就像白天鹅起飞,优美极了。似看见天鹅们在九重云霄里终于见到了晋代的老主人一面,终于了了心愿。再回过神来,安全落地时正巧天黑。再跑回池塘边的篱笆墙内,乖乖地回窝歇夜。
另两只白鹅还在池边站桩或打坐,冥想着天庭的羲之爷。白鹅是悠闲的天然养生专家,感应功能也比人类强多了,羲之的天鹅后裔果然不一般。
远古的人类“我”既是高级动物,定比一般的“鸟”儿飞得更高。无锡土话的“哦我鹅”同音,小羲之也开始兼学当地吴语。美丽优雅的白鹅,自然就成了逸少的最爱。
多看长颈鹅,颈手脚的这些“脖子”都会活络健康起来,拿毛笔的手腕也更灵活。从小就深受家族及国学熏陶的王羲之从鹅的坐行游飞等体态姿势中,体会自然养生及超然书法的奥妙。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是“鹅我合一”,逐下笔如有神写活了一飞冲天的大大的“鹅”字。
羲,气也,甲骨文由“我”和语气词“兮”组成,表示赞叹天道公义;金文顶部再加“羊”,表示俊美良善与威仪自信并存。之,甲骨文字义表示从地面生出、滋长的植物;或脚趾向外走出去。
暮春水暖鹅最知,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上巳节,51岁的王羲之在浙江会稽与友人曲水滥觞,既是文人风雅,又作辟邪祈福。微醺中飘飘欲仙,就像天鹅尽情遨游于空中和宣纸之上,又如鹅掌拨水力透纸背,挥毫泼墨出氣韵生动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乃成绝代书圣,赋诗之风当由此而兴。
“洛社”地名的初步推测及其古运河初探 洛社地名最早只见于南宋朱咸淳四年重修的《毗陵志》;洛社之名的由来,也只有民间流行的“六弄、六龙、六蛇”传说。
逐查“洛”字之义,是水溜下之貌,交汇、交叉的水道网络,通“络”,苞络无所不通也。
网搜开利寺新址时,见其原址洛社初级中学就在运河东北岸的向阳之地,与无锡市甲骨文学会周锡民会长最近提供的“洛、土”两字的甲骨文图解相像,上北下南的方位也一致。
脚趾背向城邑(口)为(出),表示出征或离乡。脚趾朝向城邑(口)为(各),表示异族入侵或回邑。“各”的左侧及下边再加河流状的曲线及三个点,就是(洛)。
“土”的甲骨文字像侧旁有土屑、从地面上凸起的土墩。本义为聚土以社祭土地神, 即“社”的初文,通“社”字。也引申为泥土、土地的、民间的、未开化的、领地、田地、星名等义。
再查字典的“洛”
字:最早在商代帝乙、
帝辛时期的甲骨文中已出现
,在商代河洛之间,存在着一座商王居住的都邑,甲骨文中称为“洛”
或“洛师”,位于洛阳或为商代西亳城
。 周代规定每二十五家就要立一个社庙,故“社”也引申为一种基层行政单位。所有的“社”会合起来即可成为一个“社会”。 战国时“土”加“示”,就有了专用的(社)字。
由此推测“洛社”是个很古老的地名,顾名思义,指在运河之滨受珍视的土地上,开沟灌田并围建成的江南“洛邑”及其“向阳社团”。也可能像洛阳一样,很早就有其他的古地名。
而
人们常说的洛水(南洛河)又古称雒水,雒是商周的图腾鸟,雒水发源于秦岭龙凤山东南侧箭峪岭侧的木岔沟(岔沟脑)
即陕西省
洛南县洛源乡的龙潭泉。
在洛河与黄河交汇的以商周等13
朝古都洛阳为核心的广大“
河洛地区”
是华夏文明发祥地
,有龙马神龟背负河图洛书,伏羲悟
太极八卦,夏
禹改堵为疏、
平水土置九州的传说。州的本义是水中高土。
西周青铜器“遂公盨”的铭文中颂扬了大禹治水并以德治国。“
宅兹中国”,曲水滥觞在西周初年
就有了:“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
泛酒,故逸《诗》云'
羽觞随流波'。”及推崇后稷。所以在古洛阳附近,已修有汤渠,开发水利及农业,人们开始食用更多的蔬果茶米。
《史记·河渠》更记载了“禹治水于吴,通渠贯江湖。”商末有周太王长子吴泰伯迁居江南开凿伯渎河;春秋末吴王阖闾开通吴古故水道(出平門,上郭池,入渎,出巢湖,上历地,过梅亭,入杨湖,出渔浦,入大江,奏广陵),“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吴王夫差开河通运,从苏州经望亭、无锡至奔牛镇,达于孟河,计170余里。”所以推测古江南河至少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今人对古地名解释不一。甚至更早,洛社附近就可能已有古水道。
粗读邓光炎老师寄来的《王羲之传》,与之前看到的《洛社羲之文化》中的简介类似。范雁青先生引经据典地推论晋皇族从洛阳南迁前,王旷在建邺(现南京)任丹阳太守时已将夏侯夫人借住在战国时期王翦大将的故居“王宅庄园”,小羲之便于303年在洛社出生。
故又推测王翦、王旷,或更早,就可能有人从洛阳出发,再渡江并通过江南古水道,到达锡常交界处的洛社,并确立了“洛社”及更早的其他古地名。中原的先进技术与古代文字都被带到了洛社, “河洛文化”早就融进了江南古运河地区的洛社文化,也融进了洛社的地名中。
交叉的水道网络把中国大地画成了大大的“田”福字 伏羲、黄帝、仓颉、夏禹等古代领袖都是气功鼻祖、发展者或代表人物,创立了天文、 农耕、医学、汉字及水利等中国科技与古代文化,是历代中国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世上最早最长的隋朝大运河,终于打通了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的任督二脉,与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湖河江水纵横交叉,画出了四通八达的大大的“田”“畺”字形的经脉水络,再汇至大海。其洛清清、绎绎光耀、恩泽八方。
从西汉开始,以西北流往东南方向的古江南河为中轴线,无锡老城区也逐渐布满了“丰”字形的交错水洛,外加护城河及城墙,就像安卧于水的千年神龟。明清时便有了布码头、丝市和“米”市等,并延“申”扩散,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摇篮。
王导赠与羲之成亲的崇安寺右军府就在龟背城中心,书圣洛社故居及其古运河的历史就更早了。
难怪古人早就说人体就是小宇宙,天人合一。母亲在甲午年曾恍惚地说起小金龟,大概是冀望吾等后代都要爱惜自己的故乡。我在乙末清明的雷电雨天后,曾突然感觉收到了莫名的无线电波;约三月三,又突然想到了“田米丰”,“甲骨文”的“申、中”及蔬(疏)食养生等,申就是闪电与中国龙。
乙末年末,我随丁一等老师第一次到无锡老城区古运河边的顾毓琇故居。才知旷世奇才顾毓琇是20世纪唯一公认的学贯古今中西、乐禅文理皆精的跨界大师,国际电机权威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先驱,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民国时期大多数最著名高校的教授、系主任或院长、校长,多位顶级科学家、文艺家和两岸领导人的恩师,中立爱国者。顾毓琇与顾恺之同属无锡顾氏大族,夫人王婉靖是王羲之后裔,也有说顾母亦是书圣后裔。
宇宙和人类奥妙无穷,古老文化,闪电、无线电、地球共振脑波等科学新知都使我们多角度地初识自然、生命与社会,人脑如地球脑,古今东西文化也像左右脑可以相通互补。
2020年12月26日,我在北京又有幸得到了洛阳书画家王红莉老师的甲骨文书法作品。27日,卞毓方老师又爆出金句:“文学(文化)能引起物理化学反应”。
千转百回,“洛水”终于穿越时空从陕西的岔沟脑,流到洛阳、北京、再到江南古运河发源地。洛社也因运河而集、应运河而兴、倚运河而名,才有了独一无二的“书圣”王羲之、开辟中国黄金之路的“金圣”李金鏞等,并得其精气神和潜移默化的熏陶,风生水起,引为一方宝地,成为千年文化古镇、百年工商重镇,其杰出后裔及同乡都影响着无锡乃至中国的进程。
2017年惠山区又恢复了传统民间庙会,三月三正是黄帝的诞辰纪念日,人们祭祖祈福、滨水祓禊、郊游赏花;2017年十月惠山区成立健身气功协会,积极推动群众性的气功健身活动;2018年志愿者到本区医院教授健身气功;更带领大家居家练功、强身免疫。
中国的优秀文化体系博大精深、融汇贯通,是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仍屹立不倒的生存与发展之本。故实现富强中国梦、美丽城乡梦、个人幸福梦,首先要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个人自信,文化搭台、民众互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吸收各种知识和人才,就能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和物质经济等各方面的更好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螺旋形上升。
进入新时代,古今中西文化更在此交融。洛社更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环境,不仅有穿镇而过的大运河,成为三月三曲水流觞的绝佳处,洛社大桥就像大笔架。这里又有了现代化的水、陆、空、港立体形交通网格,田园综合体六次产业特色小镇“尚田小镇”、江苏省级水利风景区“无锡万马白荡风景区”等,成为镇农业、旅游和休闲的闪亮明珠;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都与时俱进;江苏省惠山高新区(筹)正式揭牌。
千百年来,江南的洛社、安阳亿年火山,与河南的洛阳、安阳殷商甲骨,始终遥相对望。继仙蠡墩、鸿山、梅里、阖闾城等遗址被发现后,无锡也可能会挖掘出甲骨文或其他文物。洛社正成为无所不通的江南“洛邑”;洛社的凤羽龙非遗文化,更把大家都会合成不忘初心、同频共振、图腾向上的社团集体,并将载入史册、编入汉典“洛”字的地名中。
(作者简介:祖籍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出生于无锡市荷花塘一号,从小喜爱文艺。电子信息工程高级工程师。2010年起发表游记、随笔和散文诗等。2015年清明后左脑中毒失眠、右脑混沌初开,逐虚心请教并开始宣传中国文化及科学知识。曾在官网上发表老记见闻,《雨中观荷》被选入2017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初访书圣的洛社故里 ——洛社地名的初步推论及其大运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