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章)
听人讲中山先生挥别家乡
那时珠海还属于香山,同样是中山先生的故里。 到处可见先生的足迹,到处是先生爽朗的声音。 可是这时候找不到他的身影了。什么人都找不到,当然我也找不到。 这时候是1895年。 只知道在广州起事失败,先生只身逃离。 到处的天空都一样阴云密布,到处都有追捕的眼睛。 他乘轮船从广州潜往唐家湾,找到老同学唐雄,一位在檀香山时的老乡。 一幕惊天的戏剧上演了。 一乘娶亲的轿子,经神前官道百峒溪,穿过大镜山,闪过山场村。 新郎就是唐雄。那么新娘是谁? 有谁想得到,竟是孙中山! 大惊大险?大智大勇! 就这样在乡亲的掩护下直奔澳门。就这样在故乡的保佑中离开故乡。 一位为救国救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伟人,自此一去17年。 让故乡同他相互惦记,让全国同他相互惦记。 后来的故事,全世界都知道了。 其中的这悲壮的一幕,我是后来才知道。 一个化险为夷,化悲剧为喜剧的情景,才让他的故乡知道。 在前山见中山先生奠基中山亭
我不是随从,我只是观众。 站在1912年5月27日上午的前山,站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队列中,站在“欢迎孙中山荣归故里”的横幅下面。 知道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先生到各省考察,这天要从澳门回来,我就同空巷而出的乡民一道,奔走相告了。 为革命在外奔波17年后,先生第一次回到故乡。我想他一定也同我们一样激动。 看见他从黄包车上下来,向大家微笑,握手,道谢。 看见他在恭都公立小学堂的欢迎大会上即席演说,被他分析革命形势,宣传三民主义,及万众一心,实现共和,建设国家的号召,而热血沸腾。 会上提议建一座凉亭以志其事,万众欢呼,也得到了先生的欣然答允。 当即来到附近的土坡。我看到先生接过锄头,挥锄动土,亲手为凉亭奠基。 历史在这一刻定格。中国唯一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奠基的纪念亭,从此诞生。 中国最早一座纪念孙中山的建筑物,从此诞生。 两个月后,一座砖木结构的四柱亭,迅速建起。 1925年先生仙逝,“中山纪念亭”正式命名。 100余年过去,许多人不在了,许多物不在了,屡毁屡建的前山中山亭还在。 中山先生持锄动土的英姿还在。 我也在。手捧一些珍贵的史料与回忆录,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历史。 走进了当年欢欣鼓舞的现场目击的人群中。
蔡旭,广东电白人,现居珠海。退休高级编辑,不退休散文诗人。出版散文诗集《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等33部,散文集、短论集10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