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33813|回复: 1

淮扬菜与文化名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28 0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扬菜与文化名人
叶崇林


早至西汉时期的枚乘,近至现当代朱自清、王辛笛、季镇淮等文化名人,都是淮扬地区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吃淮扬菜长大。文人多美食家,他们不仅会吃,会做,还会写。他们走南闯北但对对家乡的口味、风味常常会挂牵垂涎,正如淮安人、北大原中文系主任季镇淮教授说:“至于口味,则不容分辩,家乡口味最美。”


枚乘《七发》中的淮扬菜


文字记载论述淮扬菜的第一人,当推汉赋鼻祖、淮安人枚乘。他的代表作《七发》中有一段劝楚太子品尝美食的文字:


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胹,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


煮熟小牛腹部的肥肉,用竹笋和香蒲来拌和。用肥狗肉熬的汤来调和,再铺上石耳菜。用楚苗山的稻米做饭,或用菰米做饭,这种米饭抟在一块就不会散开,但入口即化。于是让伊尹负责烹饪,让易牙调和味道。熊掌煮得烂熟,再芍药酱来调味。把兽脊上的肉切成薄片制成烤肉,鲜活的鲤鱼切成鱼片。佐以秋天变黄的紫苏,被秋露浸润过的蔬菜。用兰花泡的酒来漱口。还有用野鸡、家养的豹胎做的食物。少吃饭多喝粥,就像沸水浇在雪上一样。难怪他要劝太子:“这也是天下最可口的美味佳肴了。”


从这段文字中,枚乘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西汉时期的菜单,也可以说是当时淮扬菜的菜单。这张菜单,比起此前一两百年的《楚辞·招魂》的菜单,内容要丰富多了,反映出我国西汉时期高超的烹饪水平,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淮扬菜的一些特点:


选料广泛:飞禽走兽,时鲜蔬菜,水产山珍、五谷杂粮,皆可入馔。笋、蒲、石耳、稻黍、菰米、芍药、酱、紫苏草、秋菜、牛、狗、熊掌、野鸡、兽里脊、鲤鱼、豹胎、兰花、美酒等达十八九种之多。


讲究烹调:炖、焖、烩、炒、烤等各种烹调方法兼备。


重视营养:加工力求精细,讲究营养搭配,已经注意荤菜的药用价值,如用兰花泡酒,用芍药制酱等等。追求风味:讲究原汁原味,追求色、香、味,注意荤素搭配、干湿搭配。酒的醇香、山鸡的野味、时令菜蔬的鲜嫩、烤肉的芳香、羹汤的醇厚……读着这些文字,古代饮食文化的温情弥漫在我们周围,可触、可嗅、口舌生津,余味无穷。


文中特别提到的“白露之茹”,即白露时节经霜打的蔬菜。俗话说:“冬天的蔬菜赛羊肉”。江淮一带冬日炒小青菜,炖黄芽菜,放点粉丝,佐以红椒,美不可言。这些都是淮扬一带民间的传统食品,想必大辞赋家枚乘身居都市也还念念不忘家乡美食。“江淮熟,天下足”,淮扬一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江河湖海的水产资源丰富,广袤的平原适宜种植稻麦、菜蔬、瓜果,丘陵地带又盛产野禽、山珍、水果、茶叶……《七发》这段文字中所涉及的多种菜肴、羹汤、饮料、饭食,应该是西汉时期淮扬一带饮食情况的历史反映,足以看出淮扬地区当时发达的饮食文化。


朱自清对淮扬菜的喜爱


出身东海自称“我是扬州人”朱自清对淮扬菜的热衷,发乎于情,他在《说扬州》一文中淋漓尽致地大谈家乡淮扬菜:“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淮安蟹黄汤包,皮薄如纸,汤汁鲜美,名震京师,他在此文中评价公允:“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淮安古称)的名字,扬州不该掠美”。


朱自清的学生季镇淮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上学时,经常亲自下厨,为他的师友们做家乡名馔红烧狮子头,自称“我是扬州人”的朱自清先生在品尝之后,称赞其为正统淮扬菜风味,而“闻胡子”(闻一多) 对此大发议论,说淮扬有这样的名菜,与淮扬的悠久文化有关。作为“近邻”的朱自清先生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学生的家乡情结,一次在昆明请季镇淮吃饭时,特意为他的学生点了最爱吃的淮安名菜炒鳝丝。乡情乡谊,使得师生两人情感十分融洽,多年以后,当季镇淮向他的后学谈及此事时,神采飞扬,如岁月倒驰,又回到与他的老师朱自清相处的那段日子里。而在这些温煦与细腻的师生情谊中,是家乡的饮食文化充当了载体。


九叶诗人辛笛的家乡菜情结


辛笛,原名王馨迪,淮安人,著名的“九叶诗人”代表人物。其早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期就开始发表诗歌和译作,后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同时编辑《清华周刊》文艺专栏。1936年留学英国,入爱丁堡大学研究语言文学,回国后任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教授,上海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上海中心理事等职,著有《珠贝集》《手掌集》《夜读书记》《九叶集》《辛笛诗稿》《印象花拾》等。


少小离家的诗人,虽终日颠簸他乡,但对于家乡,对于家乡的饮食文化,却依然记忆鲜活如童年。家乡的鳝鱼、蒲儿菜、冷菊蟹、蟹黄汤包……在诗人的眼中,是上苍对于勤奋朴实的乡人的最好给予,更是故乡物华天宝的明证。身在异乡的多少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多少个恋乡心切的不眠夜,倚在窗前泪流满面的诗人,反复吟味着稼轩的词句: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禁不起思乡的热情,耄耋的老人终于踏上热爱着的故土,去深味他的童年。面对这哺育他的丰厚土地,源远流长的古运河,亲切的父老乡音,丰腴鲜美的家乡淮扬菜……诗人心醉了,如入幽梦,在月明如洗的故乡园亭中,品味着家乡风味的淮扬名菜,畅饮着故乡泉水酿造的美酒,这正是自己滞留心中的多年宿愿呀!今朝却恰如其分地实现了,这梦境怎么能不让人心醉呵。酩酊大醉的诗人想着,想着,便倒在了如银波似的清月里……


第二年清秋,惦念故乡的诗人再次踏上故土,为着寻找旧日的梦痕。当客船驶向故乡时,诗人目不暇接地望着两岸的景象,于是朵颐大动,口占七绝一首:两年两度运河滨,多味乡音分外亲;一路禾香村酿熟,垂杨秋色正宜人。来到故里,好客的乡人,再次邀请诗人品尝家乡的淮扬菜。望着琳琅满目的美味佳肴,幸喜之情溢于言表,看着餐桌上的“八大锤”、“冷菊蟹”,诗人诗兴大发,又一七绝脱口而出:赐馔何来“八大锤”,油氽鸡腿代名词。冷脐切片姜丝衬,公子无肠逞菊姿。听到诗人的诗作,乡人齐声呼好。当诗人啜吸被道光皇帝誉为“天下第一鲜”的古镇河下文楼蟹黄汤包时,乡人便邀诗人再作吟咏,生性爽朗的诗人,并不客套,便欣然应允,再一七绝顺口而出:冻肉凝脂拌蟹黄,薄皮敞开一包汤;蒸笼抓取防伤手,齿舌从容着意尝。诗人和乡人都被这诗句给熏醉了,大家的话匣也被诗人的风趣和情趣打开了,你一句,我一句,漫无目的地侃聊源远流长的家乡淮扬菜。


2004年1月8日,辛笛先生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世间,但他对于故乡的热爱,对于家乡淮扬菜的喜爱,永恒地成为一段美好的逸事了。


北大季镇淮与家乡淮扬菜


季镇淮,字子韦,一名正怀,字来之,淮安季桥人。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师从朱自清、闻一多先生,并一度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其曾主编《近代诗选》、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近代文学分支》《中国近代文学史》,参加主编《中国文学史》《历代诗歌选》,著有《司马迁》《闻朱年谱》《韩愈传》《来之文录》《来之文录续编》等。而正是这样著名的文化名人,对于源远流长的家乡淮扬菜“走遍南北却难改初衷”,他不仅是淮菜烹饪高手,而且是淮菜美食理论家。


季镇淮成家之后,经常与他的夫人探究切磋淮菜制作的技艺。他的夫人烧的淮扬菜味厚纯正,其中红烧狮子头、炒鳝丝、糖醋鲫鱼、鱼肉鲜丸、雪菜炖肉等都是她的拿手菜,深得季镇淮和他的儿女们的喜爱。而季先生也常常下厨,为他的家人做淮扬菜,而调皮的孩子们,常在“不如母亲做的好”的点评中将父亲做的菜“扫荡干净”,而季先生常常报以会心一笑,偶尔也为自己所做的菜肴“翻案”。


季镇淮也经常向他的学生谈起家乡,谈起家乡的淮扬菜。而他的学生也经常有口福品尝先生亲自烹饪的淮扬菜。他的学生张清华每次进京去先生那里,季镇淮都亲自给他做淮安菜,使得他的学生感叹先生“待我如亲人”。而他与他的江苏学生李灵年在一起的时候,话题总会谈到先生的故乡淮安,回乡探望是他多年的宿愿。当他在1985年,因参加学术会议之便路过南京时,李灵年在车站附近的一家小饭店吃了简单的淮扬风味的便饭,先生吃得很多,很满意,认为是他外出几天来吃得最满意的一顿。应该说,季镇淮对淮扬菜是情有独钟的,而这也是客居他乡的游子的赤子之心吧。


季镇淮曾给《中国烹饪》杂志撰稿,专谈家乡口味,谈家乡的馄饨,鳝鱼和狮子头,“只有淮安的最好”。他还深切地记得淮安古镇河下的著名鳝鱼店一-宴乐饭店,认为108样的鲳鱼菜“妙极了”。他谈起做狮子头的技法,可谓是行家里手,而即使名厨,也要折服于先生的解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季镇淮先生如今驾鹤西去,但他心中对于家乡的那种眷念,对于家乡淮扬菜的喜爱,岿然定格成时空的永恒!

 楼主| 发表于 2022-3-30 23: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淮扬美食品味鲜美。欣赏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1 09:28 , Processed in 0.0464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