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5160|回复: 0

杨广虎:秦岭风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0 1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秦岭风骨
杨广虎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分为骊山裂谷地垒构造园区、玉山岛弧型花岗岩峰岭地貌园区、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化园区、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园区等5个各具特色主题的园区。公园内最具特色的地质遗迹为造山带地质遗迹和第四纪地质遗迹,如山崩、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等。

中华龙脉秦岭,横亘于神州大地。其巍峨雄伟之势、四季不同之奇景,伴我成长,常留心间。

我从小生长在陕西宝鸡西北一个叫“贾村塬”(也称“蟠龙塬”)的地方,每天上学,向南而望,都可以从塬上看到秦岭,看到太白山诸峰。工作之后,我长年在秦岭奔走,见证了秦岭一年四季的壮美风貌。

秦岭,高大且神秘,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历史。秦岭,温婉且多情,万物有灵,都在叙述着故事。自然轮回,阴阳更替,秦岭似一位哲人,迎送着朝阳升起、夕阳落下,冷峻地打量着世界,吟唱着诗词歌赋,留给我一个偌大的曲线剪影。

我喜欢奔走于秦岭,喜欢走在它的龙脊上,傲视天下,有点“放浪形骸”,宛如孩童在父亲宽厚的背上尽情嬉闹,父亲不言不语耐心忍受,一直向前。秦岭的山脊,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南北分水岭,也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秦岭,北陡南缓,峰峦叠嶂。它的山脊,从北麓看,如同一把巨大的梳子,从山顶而下,直到山谷,就有“秦岭七十二峪”之说;更像华夏之“树根”,每个根须都深植大地,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滋养华夏;还像“龙须”,山谷和山脊之间,是不规则的河流溪水瀑布清潭,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草木芬芳。

多年前,有朋友就告诉我,在一个夏季,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华山出发,由东往西,大体沿着秦岭山脊,历经终南山、太白山到了冻山,虽然沿途道路艰险,但却观赏到了秦岭山脊的奇特之景,千亩杜鹃、万亩草甸、嶙峋怪石、奇松云海……每一天每一刻甚至每一秒,都会遇见惊心动魄的景观,让人陶醉,让人留恋,让人不敢闭眼,唯恐错过美丽的瞬间。

我非常羡慕,羡慕他的体力、勇敢、自信和抉择。30年来,我也走过秦岭的一些山脊。地图上的山脊,只是一条起伏不定的线条,实际上,山脊宽窄不一,高低不平,蜿蜒曲折,上上下下。有时候,为了从山脊行走,要先下山谷、攀树枝,溯溪、速降、攀岩、露营,迂回曲折,来回穿越,手脚并用,闪转腾挪,才能到达目的地。夏季绿荫蔽日,凉风习习,登山方便,但是秦岭山脊的线条都被繁茂的林木遮盖了,很难看到。

所以,要体验秦岭的山脊之美,还是要在冬季。一场大雪之后,它那“父亲山”健壮的纹理直露眼前,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秦岭山脊,就是秦岭风骨,棱角分明,山脉清晰,疏朗清淡,线条优美,如同兵马俑脸上“秦人”的棱角,爱憎分明,忠勇侠义,披坚执锐,势不可挡。隐居秦岭,岁月静好,修身养性。走脊线,空气清新,洗肺吸氧。放眼望去,视野开阔,秦岭南北的不同风光跃然眼前,古寺钟声远远传来,声声清脆。大地苍茫,世界空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就是一幅水墨画。而那山脊线,就是浓墨,就是风骨,就是我们行走的力量。

秦岭,凭着自然天险,护佑着千年帝都。它一肩挑着关中平原一肩挑着成都平原,一手挽起黄河一手挽起长江,饱经历史风云,养育着中华民族。秦岭,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和重要的民族脊梁。秦岭的山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云海,也南北不同。北方的冷空气、南方的湿热空气,都会被秦岭阻挡,形成一边云雾弥漫、一边却晴空万里的不同景色。如果你上不了秦岭山脊,开车经过终南山隧道,也能亲身感受到这一变化。

高山仰止,秦岭还是我国的动植物基因宝库。我曾经走在终南山山脊上,看见南北两侧松树的不同,北侧枝干如同虬龙,南侧松枝苍翠欲滴;我曾坐在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冰晶顶上,看见夕阳下对面山脊上羚牛健壮的剪影;我还曾站在太白山拔仙台,看石海翻滚,听松涛阵阵……秦岭山脊可横走,也可纵走,经纬相交,奇景不断。

中国的山脉,大致可分为近南北向的经向山脉与近东西向的纬向山脉,二者交叉,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地形骨架。秦岭是南北气候和地理的分界岭,自然形成了景观的多样性。如果你有时间,不妨来秦岭山脊走一走,深刻体验山脊之美、秦岭之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6-24 21:31 , Processed in 0.0396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