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536|回复: 0

叶辛:贵州真有夜郎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真有夜郎村
  叶辛

  我写过一篇小文《最后的夜郎遗存》,写的是贵州安顺市辖的紫云县猫营镇附近大山里的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曾经很偏远、闭塞,不为人所知。现今那里生活着300多个自称蒙正苗族人的乡亲。远近的寨邻说他们是真正的夜郎人后裔。夜郎国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出自司马迁《史记》的成语“夜郎自大”讲的就是国土面积很小的夜郎国国王自以为大的故事。那里的村民说自己是正宗的夜郎国国王竹王的后裔,至今保存着夜郎王的玉玺。

  这样的说法被当地的文化学者和民俗专家认可。自从“村村通”在贵州实施、由文旅人士推介后,近些年里,竟有包括老外在内的几万人走进了这个名叫牛角井村的寨子。当时,我在村寨上参加了他们的节庆活动后有所思有所感,写下了一篇小散文。文章在北京的报纸上发表以后,当地的老乡和干部、曾在这块土地上插队的知青都很高兴。

  却不料,黔北遵义有文人给我打来电话提出意见。那位文人说:“叶老师,你怎么可以认定那里就是夜郎遗存呢?我们这里才是啊!遵义市辖的桐梓县离县城30多公里,就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夜郎村嘛!当年,我不是陪同你去过的吗?你忘记了?那地方的人,才是真正的夜郎人啊!”他又说:“我记得,我陪你去那一次,快走拢寨子时,迎面遇到几个老乡,你问他们路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就是夜郎村的乡亲,还热情地给我们指了路。你当时还疑惑,这些人知不知道‘夜郎自大’的成语?他们的神情丝毫没有自卑感啊!”

  我怎么会忘记当年的夜郎行呢?桐梓是我喜欢的一个县城,主要是因为县里出过一个人物周西成。他是贵州历史上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人。40年前我在贵州省文联主办的《山花》编辑部工作时,问起贵阳市中心喷水池的原地名为啥叫铜像台。编辑部内外好几位年长的老同志都抢着给我介绍,说铜像塑的是贵州民国时期的名人周西成,现在讲的是他是民国时期的桐梓系军阀,当年他可是贵州省主席。可惜在与来犯的滇军打仗时死了……老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我讲起周西成的轶事来,根本刹不了车。因为他们说话声气太大了,把隔壁书协、美协、剧协的人都吸引了过来,纷纭不绝地给我讲了好些周西成为人、判案、打仗时的故事。还有一位老同志直截了当地提议,你是写小说的,如果能把周西成写成一本书,那肯定好看!

  这件事,吸引我去遵义时往桐梓跑。到了桐梓县城,除了天天有人眉飞色舞地给我讲周西成,我同时听说了夜郎坡那个地方。联想到“夜郎自大”的故事,我起了好奇心,提议也去那里看看。

  不过,当年走马观花地看过夜郎坝之后,我真的没把当代村民视作夜郎人的后裔。我反而觉得,他们的生活形态和民风民俗,和我曾经插队落户当知青的砂锅寨和川南乡间相似。

  现在经这通电话的提醒,拿夜郎坝和我写过的牛角井村开争,又进入了一个怪圈。

  什么怪圈呢?“夜郎自大”这个成语,虽然不能说是褒义词,可在贵州的好些地方,诸如毕节、六盘水、黔西南州等山村里,都会有人认真地对我说我们这里曾经是古代夜郎国的领地,不但有传说故事,还有文物等等,并且要带我去看。碰到这种情况,我往往只能笑笑。记得20世纪80年代,省里的学术界对此有过一番争论,热闹得不亦乐乎,结果不了了之,以“和稀泥”的方式结束了众人的争执,说凡有根有据言之夜郎的地方,都可能曾是夜郎国的领地。沧海桑田,历史时期不同,夜郎国的范围、都邑几经变化,只有一样可以确认,那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有依据有事实,才能得到认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桐梓县的夜郎坝村,在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曾置珍州,珍州下辖有夜郎县,县治所就在夜郎坝。那么,至少可以认定,今天的夜郎村在1300多年前曾经是唐代夜郎国的所在地。而牛角井村还能拿出夜郎王的玉玺来,那么是否可以说,他们的历史更为久远一些,是古夜郎人栖息的地方呢?

  贵州其他地方的偏远乡间,也有人说是古夜郎人生活过的地方,有的领我去看一截残破的城垣,有的指着挖开来的屋基,有的遥指山高处的悬崖,都讲是夜郎遗迹。比如说省会贵阳市花溪区有个偏僻的马铃乡,乡间的田坝坡地上产一种名为黑玫瑰的葡萄,村寨上的老乡就说这里的很多村民就是夜郎人的后裔。我听着他们介绍的美丽神话传说,联想到其他地方关于夜郎的话题,忍不住问:“这些夜郎人的后裔,和当代也就是今天我们接触到的村民,在生活习俗、人际交往、为人处世上有什么不同吗?”

  “那倒没啥区别,说话做事,都和普通的乡间村民一样。不讲出来,那就几乎感觉不到。”给我介绍情况的马铃乡人一脸认真道。是啊!于是我把自己的思考说了出来:关于夜郎人的遗迹和传说也好,诸如夜郎村、夜郎王使用过的玉玺,关于贵州省里苗王的故事、苗王城的修复、布依王的传说也好,还包括彝族的土司城堡、已开发为热门旅游地的安顺屯堡文化集中地……凡此种种,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都曾经有过悠长的历史和文化遗存,随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殊途同归,都在以各自灿烂的文化点缀着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鲜为人知的夜郎村、夜郎遗存也不例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一切保护好,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来源:解放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05:31 , Processed in 0.04513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