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5242|回复: 0

白来勤:谚谣中的关中冬至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2 1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史博览|谚谣中的关中冬至习俗
  白来勤


  冬至是一个“承前(冬)启后(春)”的日子。民谚曰“冬至阳生春又来”,就是说到了冬至这天,气温慢慢回升,天气渐渐变暖。


  冬至日,在周朝,那可是“过年”的日子。古代皇帝们都会在冬至这天,举行隆重的祭天大典,而且是载歌载舞、开筵相庆。举国上下同食馄饨,以开启混沌。


  民国及其以前冬至节前几天,关中乃至全国城乡所有学校的校董都要率领家长及学生,端上盛有四盘菜、一壶酒、一只酒杯的方盘,提着馒头、鲜果、点心等到学校慰问老师,大家在孔圣人像前行跪拜礼并称颂先师孔子。旧时,关中各地还有立冬日“贺冬”或称“拜冬”的习俗。届时,有孩子上学的家庭要给教师送礼,徒弟要给师傅送礼,既有感谢老师、师傅辛勤培育之恩德的意思,也有希望老师、师傅多加关照、多多给予更多指教之意。


  过去,关中不少地方民间都有冬至日上坟祭祀的习俗。


  户县、武功、扶风称冬至为“鬼过年”,届时要给已故的亲人烧化纸钱或送灯盏。传统文化讲究对亲人尤其是长辈“事死如事生”,认为冬至给已故亲人化纸送灯,亲人在“那边生活”就不受艰难。旬邑民间认为先祖亡灵于天寒地冻时节常常于晚间活动,所以每到冬至日黄昏,全家兄弟都要跪于坟前、姐妹跪于坟角,毕恭毕敬地叩头、上香。若是新亡至亲,儿女们还要哭祭一番。


  韩城城乡于冬至日早上在自家门外烧“纸被子”,表示给已故先人“添棉被”。铜川市耀州区一带冬至日黄昏时分烧化纸钱祭祀祖先。各地约定成俗的是,冬至日出嫁女在烧化了纸钱和寒衣后必须当日返回婆家,不能在娘家过夜。此举一方面令人觉得出嫁女子有对娘家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又让人感到女子与婆家人尤其是丈夫关系亲密、一家人感情深厚。


  在饮食习俗方面,冬至日关中各地都要吃饺子,因为饺子与人耳相似,有“冬至吃饺子,一冬不冻耳”的说法,近年来,西安等城市的饺子馆每逢冬至日常常宾朋满座。传说名医张仲景每年冬至日施舍面皮包药、形似饺子、可以煮食的“祛寒饺耳汤”以防民间冻耳疮。西安市长安区冬至日有吃豆腐脑的习俗,据说,是日吃了豆腐脑不冻手脚。而灞桥农村过去在冬至日则流行家家户户吃糊锅馍(煮馍)。传说这与女娲补天有关。据说当年女娲娘娘就想出了炼五彩石补天补地的办法,却没有办法将石头与天和地粘合在一起。眼看冬天到了人们冻得瑟瑟发抖,后来有神仙给女娲娘娘托梦,指点说五谷中稻、黍、麦捣碎后熬制,可以做补天补地石的粘合剂,于是在冬至这天,老百姓家家埋锅架火熬浆糊粘石头,为女娲娘娘补天补地做后勤工作,终于将天地补齐整,人们又开始安居乐业的生活了。所以冬至这一天就成了补天补地的日子。在这一天家家都要吃“糊锅馍”。据说吃了此饭,保证来年收成好,并可使手脚不冻伤。


  过了冬至以后,白昼渐长,关中民谚云:“过了冬至,长一枣刺;过了腊八,长一杈把;过了年,长一椽。”关于冬至的民谚还有“冬至不过不冷,夏至不过不热”“冬至前,不结冰;冬至后,冻破钟”“冬至雪茫茫,来年粮满仓”“冬至一阳生,阳气往上升”,等等。因为由于冬至日“交九”,进入一年里最冷的时期。过去,关中农村和城里那些没有文化的人家为了记住几九几天,往往自制《九九消寒图》来记载,如画素梅一枝,花开九朵,每朵九瓣,自冬至起日染一瓣,梅花红遍就是“九尽花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2-5 17:51 , Processed in 0.1252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