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3151|回复: 0

高凯明:一声清波门—— 白娘子人间感恩之旅的代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一声清波门,两行无名泪“。作者以自已独有的视角重述千古传奇巜白蛇传》的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在百年一遇的双春蛇年来临之际,本网向你推荐白娘子这一回肠荡气美文,一定会把你带入到“百年修的同船渡"的梦境之中。

  一   声   清   波   门
  —— 白娘子人间感恩之旅的代价
       高凯明


  西子湖花开花落

  一声清波门,两行无名泪。
  当我写下这两句文字之后,手中的笔却又停了下来,接下来我要写什么?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
  当一声“清波门到了”的吆喝声又一次从远处传来的时候,我的思路又一下子给激活了起来。连接它的是一本名《白蛇传》的小人书,它是我儿时最喜欢的连环画。多少年过去了,《白蛇传》的故事已不知有多少次被搬上舞台或改编成影视剧,而我心中装的还是那本小人书。它就这么时隐时现地在我脑海中忽闪着,每一次地出现,都紧紧地牵动着我敏感的神经。
  “清波门到了”的吆喝声,是从《白蛇传》上的船夫口中发出的。记得这五个字还被一个细线的方框围起来,用一个箭头指向身穿蓑衣的船夫口边。简洁的画面竟能神奇般地化为永不消失的声响,我认为这是儿时留给我今天的一种情感的还原。
  两行无名泪则是在听到“清波门到了”的声音后从我心中流出的,它为至善至美的白娘子白素贞所流,它已在我心中流淌了近半个世纪,每一次地泪流之后,我都按捺不住地想写点什么,但每每提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声响悠然天外,泪水湿透情怀,这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声响与情感的奇妙共振。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我认为苏学士的这首《湖上初雨》是专门为《白蛇传》“游湖”一场戏量身订做的,不是吗?诗开始表述的是西湖断桥边清明节一个由晴转雨的片刻,接下来便写了一个淡妆浓抹的女子。不过,在这个美丽的女子出现之前,年轻斯文、风流倜傥的许仙许汉文抢先登场了。许仙为父母扫墓回来,刚在断桥边登上返回的小船,便看到了雨中要搭船回清波门学士港的白娘子和小青,她们正向船家招手。每每想到小人书上的这一画面,我眼前就会闪现出一株怒放的梨花,树姿摇曳,花影婆娑,梨树的花叶同雨中的白娘子青儿迭影在一起,那雪白雪白的梨花,那碧绿碧绿的叶子与白青两女子的衣裙相互映衬着,还有天上的白云,湖中的绿水也浑然一体,那情那景实在令人叫绝,就在这天人合一的意境里,一个千年的神话,一个千锤百炼的故事,一个流传千古,缠绵悱惻,浪漫凄婉的旷世奇缘就这么感天动地的开始了。
  当掀开小人书的另一页,白娘子与许官人已经坐在了船仓里。许仙首先是被白娘子身上的那缕梨花芳香所吸引,继尔又被白娘子的美丽所倾倒。白娘子究竟有着何等美丽的容貌,书中并没有细述,但我敢断言,所有读者都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白娘子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她比春秋时綄纱的沉鱼西施还漂亮,南唐的那位生于西湖,葬于西湖,一生乘油壁香车徘徊于西湖的苏小小也没法跟她比。因为西施、苏小小再美也只是人间美女,而白娘子就不同了,白娘子是蛇精,她的美是依照人间美女和天上仙女的美的总和变化而成的。因此,天上地下,白娘子都应为绝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白娘子的美怎么想象都不为过。白娘子属文学形象,文学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本来就是无限的。所以,我认为苏学士应该把“欲把西湖比西子”改为“欲把西湖比素贞”更为贴切。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白娘子与许官人同船相识,靠得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白娘子与许官人千里相会,一见钟情的感觉自然是令人激动万分的。然而,就在她们俩相见恨晚,卿卿我我之时,船夫的一声“清波门到了”的吆喝声打断了他们的缠绵。哎——这该是一个多么多么令人遗憾的场面呀!就像小人书上这一页不变的画面,我的思绪被长久地定格在那里。我的眼泪莫明其妙地流了出来。而且还形成了一提到“清波门到了”这几个字,心里就有些隐隐作痛的毛病。为一睹清波门的风采,以消除对它产生的伤感,我曾专门造访西湖,方知清波门系古杭州十城门之一,为杭城西南第一门。而今已是称呼依旧,影迹了无。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改变我对它特殊的敏感。所以,我一直把“清波门到了”的吆喝声视为“遗憾”的代名词,这遗憾之声在我情感的世界里一直回荡着不肯离去,它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每一个遗憾里都能听到它。今天,它又一次穿越我童年的田野,汇入到我笔下的文字之中。
  当白娘子的身影再一次地出现在西湖断桥旁的那株梨树下的时候,时令已是凉秋。此时梨树之上的那满枝飞雪已被金色的果实取代。秋天本来就是收获的季节,而此时的白娘子除了身怀六甲,仍有青儿相伴之外,别的竟一无所有。她是在刚刚同法海厮杀的金山寺战场上逃回来的,面对这曾经映照过她与许仙邂逅身影、给她过喜悦的西湖,回想起自己不幸的遭遇,她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珠子。在此之前,她经历了恋爱,结婚,还有创业的人生全过程,在享受家庭浪漫生活的同时,也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她变了,变得同当初那个以千年修炼成的女儿身,以一尘不染的品格来到人间的白娘子判若两人。唯一不变的是她的美丽,这是她妖精的身份所决定的。人生的磨难将她从一个简单的清纯少女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美丽少*妇。这是白娘子永远被男人放在心坎上的主要原因。白娘子又望了一眼这满湖秋水,那一声“清波门到了”的吆喝声仿佛又传进她的耳朵。想起昨日与许郎在此相认,想到眼下同丈夫的百般恩爱已成过去,她止不住地哭出了声。

  
峨眉山云卷云舒
mmexport1740219408722.jpg
  
高凯明   书


     我好像是带着白娘子的那一声哭泣登上峨眉山的。我到这里来寻找白娘子去人间西湖的初衷。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用李太白的诗来描述峨眉海拔3099米的山高是颇为合适的。而再用这首诗来丈量峨眉从山麓至山顶150华里的路长则更为贴切。为寻找白娘子的洞天府地——白龙洞寺,我在万年寺与清音阁之间的一片浩大的楠木林前停了下来。因为,白娘子当初的闺府白龙洞就藏在这幽深里。
  这片楠木林曰古德林,是明代修建白龙寺的别传禅师主持弟*子们种植的。据说他当时每种一株楠木,便朗诵《法华经》上的一个字,并做个礼拜,前后共种植了99777株楠木。毋庸置疑,这是片用心种植的树林。据记载,当年康熙帝在整修北京故宫和天安门城楼时,曾诏令天下贡献树木,古德林自然首当其冲,但当康熙听完古德林的故事后,遂下旨禁伐此林。我想,也许康熙在被别传禅师行为感动之前,早已被白娘子的故事所打动,因此他要为白娘子留下这片家园。史料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刻本),就是为迎接乾隆下江南特意编写的。该剧还曾专门赴北京为乾隆母亲生日演出,看来清朝帝王对白娘子也是情有独钟。
  我眼前倏地出现了一部巨大的有生命的《法华经》。在这部绿色的经书前,我在思考别传禅师为白娘子打造这个修炼环境的良苦用心。
  传说峨眉山从来就是一座云雾缭绕的仙山。在这里,白天满山的奇花异草争芳斗艳,晚上各种珍禽稀兽都在静静地修炼。后来成为白娘子的小白蛇便是这修炼队伍中的普通一员,那时,她只是一个小丫头,一个瘦瘦小小的,有点儿营养不良,可怜巴巴的小丫头。修炼的形式是清苦的,面壁静思,参禅打坐什么的是少不了的,酷暑蚊虫叮咬,隆冬风雪吹打更是家常便饭。修炼的内容也大概就是把心中一个记忆的种子修炼成一个芽儿,修成一朵花儿,然后再修成一个果儿,一个漂漂亮亮,周周正正的果儿,要不怎么叫正果呢?
  然而,修炼的日子又绝对是安静的,悠闲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大概就是这种状态吧?这种状态应该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憧憬。现代人物质丰富了,精神上却失去了以往的归属感,所以天天都喊着回归自然,走向山林,到大山里去寻找闲看洞口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的感觉。然而,眼下究竟还有多少像峨眉山这样的场供人去享受呢?
  就在这宁静之中,小白蛇一口气修炼了500年,也有版本说是1000年,或着1500年的。然而就500年而言,大地已不知翻覆了多少次,朝代已不知兴亡了多少回;夫妻已不知聚散了多少次,生命已不知轮回了多少回。山中方几日,世上一千年。照这样推算,小白蛇山中修炼的时间差不多就是《白蛇传》故事开始形成的宋朝到今天的时间。
  成功的修炼是要循序渐进的,传说动物要修炼成妖后才能修炼成仙,而修成仙要先成人形,作为女人,还要再修成一个美人。仙境可是最讲究形象美的。有了美丽的外壳还不够,还要修出一个善良的心灵。所以仙界说,变人难,变美人难,而要变成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设想一下,倘若真有一个修炼过来的人,面对今天日益发达的整容手术,她还不哭得一塌糊涂,后悔自己投错了胎,早生了1000年。
  如果不是因为小白蛇在修炼期间遇到了一群恶童的追赶,又被一个名许宣的小童救了的话,小白蛇还将在山中修炼下去,只要再修炼500年,她就可以取得一个神仙户口,成为一名位列仙班的正式神仙。做神仙多美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且长生不老。平日里还可以为所欲为,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想和谁过不去就和谁过不去,你管得着嘛。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小白蛇被许宣搭救之后,她眼前便出现了一片彩云,彩云像一个屏幕,映现出一个湖山如画、游人如织的所在,那个地方就是被称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在湖岸上,她看到了曾搭救过她的那个小童许宣。不过,那个小童已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的轮回,现已转世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他如今的名字叫许仙。也就在这个时候,小白蛇收到了观*音菩萨发给她的一则只有到人间报恩才能最后修成正果的短信。小白蛇心领神会观*音的点化:要完成妖与仙的转变,寂苦是渡,善良是船,而感恩才是彼岸码头。
  从此以后,小白蛇便不再潜心修炼,即使勉强为之,也是为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而去修炼。小白蛇染上了人类急功近利的毛病。她的远大目光一下子被人间浪漫生活的红尘遮住了。这便是了她踏上人间感恩之旅的缘由。有了安静的日子又去追求浪漫的生活有什么不对呢?就像我们今天物质丰富了又幻想着有个空气好的居住环境一样,是完全应该的。问题是两者的兼顾是要付出代价的。

  金山寺潮落潮起

  镇江金山寺又名江天禅寺,始建于东晋时期,殿宇楼台依山而建,形成了山与寺合为一体的格局,展现着见寺不见山的独特景观。金山寺同峨眉山一样也有一个白龙洞。此洞洞口狭窄,洞里深不可测,里面有白娘子和小青的石像,一旁石壁上还刻有说明,说的是就在白娘子和青儿同法海苦战之时,看守庙门的小和尚同情白娘子的遭遇,私放许仙于白龙洞,让他从这里逃往杭州,许仙在洞中摸黑走了不知多少时间,终于到了洞口尽头,出来一看,正是杭州西湖断桥。在这里,他遇到了从金山寺逃到这里的妻子与青儿,那感觉已恍若隔世。
  我曾走进过白龙洞这条穿越时空的隧道,我曾尝试着在这里寻找我的今生来世,在恍惚间我发现了断桥边那个前世的我。在那里我亲眼目睹了青儿拉着白娘子要回山里,许仙扯住白娘子的衣角跪下来不放这一令人扼腕唏嘘的场面。这个画面其实就是我儿时的那本小人书的封面,它表现的是水漫金山寺后的那场断桥相会的情感大戏。
  水漫金山寺讲得是白娘子与法海的一场力量上的较量,但那个斗智斗勇,眼花缭乱的打斗场面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真正打动我的还是白娘子下跪的那个画面。因为这是白娘子为了爱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的具体表现。“守着那知己,看不见人世间纷繁”。这是电视剧中讲白娘子的一句唱词,为了报恩,白娘子没有嫁入豪门,而是一心一意地走进了一个寻常的巷弄里,甘心情愿地将自己的千年女儿身托付给许仙这个普通的市井青年;为了不使丈夫怀疑自己的出身以影响夫妻感情,在端午节这天,她不惜饮鸠止渴,明知雄黄酒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却还是毅然决然地喝了下去;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她置自己安危而不顾,拼死从昆仑山自己天敌鹤童手中抢回了灵芝仙草,使许仙起死回生。白娘子的付出换回的是什么呢?它换回的是丈夫的离心离德,得到的是心上人的离家出走,这便是许仙给予她的。为救回被法海骗上金山寺的丈夫,白娘子不顾自己身怀六甲,含泪来到金山寺,一进庙门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之后以流血的双膝跪到法海面前,恳求法海看在她已有身孕,孩子出生后不能没有父亲的人之常情份上放她丈夫回家,她将永世报答。法海这个以慈悲为怀,以方便为门,为人间保太平的佛门高僧回答她的则是“妖孽”二字,并认为白娘子的下跪正是他斩妖除魔的最好时机,他要置白娘子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法海的表现。小时候,每每看到这些我都会为白娘子的遭遇愤愤不平,并会想到女人最怕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女人最怕的不是辛劳,不是失去,女人最怕的是碰上像许仙这样柔弱而多疑的男人,遇到像法海这样强悍而固执的男人,一个女人任凭她再出身名门,再饱读诗书,再天生丽质,再风华绝代,只要遇到许仙和法海这样的其中一个男人,就可以断送她的一生。而不幸的是,这两个男人都让白娘子给摊上了。我认为,这是白娘子放弃山中宁静日子来人间享受浪漫生活所付出的最大代价,正是作为丈夫的许仙和空门除妖人法海的联手,才把白娘子这位美丽善良的女人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雷峰塔夕阳夕照

mmexport1740219380756.jpg
     高凯明   书

  顺着杭州西湖,四川峨眉,镇江金山的旅游线路,我对白娘子人间感恩之旅的思考也沿西子湖千里相会,峨眉山宁静修炼,金山寺巨大代价的顺序一路走来,在一个晚霞燃烧的黄昏,我终于站在了新建的雷峰塔前。在这里我要讲述的是雷峰塔最后的悲剧。
  “雷峰夕照”自古以来便是西湖十景之一,说得是黄昏之时远望雷峰古塔兀立于西湖之岸,被一片夕阳燃烧着,正好成为景观的标志。雷峰塔最后的一抹夕阳,预示着一天风光的结束,也表示着《白蛇传》的故事到了末尾。
  雷峰塔始建于公元975年,是五代时吴越开国之君钱镠之孙钱俶为自己的妃子建造的一座供奉佛祖螺髻发舍利的佛塔,它是封建统治镇定纲常,稳定社会的国家机器的象征。我却一直将它视为一个监狱,一个由空门僧人法海与市井小民许仙联手打造的一个用来囚禁白娘子的牢笼。法海用“雷峰塔倒,西湖水干”之咒语来宣判白娘子万劫不复。白娘子用“你纵有西天金钵也无法阻止我与许郎相爱”,电视剧中干脆用“我想成仙却成了人,你想成佛却成了魔”的话语来回敬法海。因此,我又觉得雷峰塔是白娘子对爱情太忠诚,法海对事业太执着的产物。
  白娘子的人间感恩之旅本来是为了名列仙班所进行的一次人间修行,结果却被压在了人间这座沉重而黑暗的雷峰塔下,这是白娘子所没有想到的。她没有想到她所向往的人间竟是如此的险恶,如此的残酷和如此的无情。所以,与其说雷峰塔下镇压着一个千年蛇妖,还不如说是雷峰塔下镇压的是一个千年美丽和人们对这个美丽不幸的千年同情。
  有版本说,四大皆空的法海也曾被白娘子的美丽所折服,他对她的迫害完全是处于妒忌。然而几乎所有的版本都没有细述白娘子是如何的美丽,这大概是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千个人对白娘子的美就有一千个标准的原由吧。我心目中的白娘子形象有时模糊,有时清晰,有时则是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完善的。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她的绝色是从她的名字“白素贞”三个字开始亮相的。纯洁忠贞是美的内在,素白无瑕是美的外相。白娘子应该是一身素白的衣裙下,身材一定够高够苗条,脖颈一定够细够长,前额一定够宽够光,眼睛一定够圆够亮,鼻子一定够挺够秀,下巴一定够尖够妙,皮肤一定够白够嫩。还有声音,白娘子的话语一定如静夜之铃声,笑声一定如幽谷之泉鸣。女人的声,男人的心,白娘子一开口便会让所有男人心跳加快。
  每每想起白娘子的这般美貌,我就会想到西湖岸边的那株于风雨中摇曳的梨花。其实,这株灿烂的梨花并没有生长在西湖边,而是开放在我故居的庭院里,开放在我整个童年心坎的田野上。
  清明节前,我家的这株有着百年树龄的老梨树开始绽放,如雪的梨花覆盖着整个小院。有一个黄昏,父亲在搬动梨树下一块石头时,竟发现下面卷伏着一条银白色的小蛇。父亲一把将我推开,顺手操起一个大木板就打,只打了一下,小白蛇便不见了影踪。原来,父亲在打蛇时由于用力过猛,轮起的木板碰到了梨树上,是纷纷飘落的梨花使小白蛇躲过一劫。家乡人说,惊垫后的蛇是靠吸梨花的汁液逐渐恢复体能的,而被蛇吸过的梨花,结出的梨子便不香不脆了。这种说法与西方蛇与苹果的典故倒颇有几分吻合。
  就在那天晚上,我正坐在老梨树下看小人书《白蛇传》,恍惚间,我发现小白蛇正披一身如水的月光向我走来,在她经过的地方,枯木霎时绽开了花,石头倾刻变成了玉。在小白蛇来到我面前时,已经成了如花似玉的白娘子。白娘子着一身洁白的衣裙,高挑的身材,细长的脖颈,宽亮的额头,秀挺的鼻子,尖尖的下巴。她那双又大又圆的,水灵灵的会说话的眼睛望着我,眼神里透露着寒冷,样子也有些忧郁。她的整个身子像是透明的,周身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梨花香味。那时我还不懂得“风情万种,仪态万千”这些词的意思,但感觉却都是这样的。白娘子把月光的皎洁吸进了腹中,把梨花的芳香嵌在了体内,她能不寒,能不美,能不香吗?她能不倾城倾国,能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吗?
  一阵清风吹过来,白娘子便飘然而去。她对风怎么这般敏感呢?我当时并没有想到她是一条有着风信子随风而动的蛇,只是想着她是渗透在梨花上了还是消失在微风里了。我抬头望了望天上的那轮明月,才明白了她飞到了月宫里。月宫里那蟾蜍嫦娥是她的同类,她在等她呢。
  后来,在我看《白蛇传》时,白娘子带香的身影又在我眼前飘过几次。有一回我想到了“风月”二字,因为当时小院里只有风只有月。“風月”两字中有“二虫”两字,这两条虫不正是白娘子和小青吗?那时我虽然对“虫二”表示的“风月无边”的含义还知之甚少,但却明白了法海加在白娘子头上的罪名正是贪恋风月。
  我轻轻地呼唤着白娘子的名字来到雷峰塔下,趁着游人不注意,我用力在遍体鳞伤的古塔上挖下了一块砖。我发现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像我一样,手里拿着一块从雷峰塔上挖下的砖。这是我儿时常做的一个梦。一个希望雷峰塔早点儿倒塌,把白娘子解救出来的梦。其实这并非是我一个人的梦。历史上对《白蛇传》内容的一再改编,对白娘子命运的不断改变便是解救白娘子运动之梦的开始。
  雷峰古塔早已于上世纪的1924年9月25日倒塌。为此,鲁迅先生还专门写了两篇《论雷峰塔的倒塌》的文章,先生在文章中表达的同样是对白娘子的同情。据当时有关塔倒的报道说,加速雷峰古塔倒塌的原因确为人为的挖塔砖而致。在这里,梦想与现实仅有零距离。
  站在更加巍峨的雷峰塔前,我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78年前雷峰塔就倒了,当时白娘子真的被解救出来了吗?眼下雷峰塔又矗立起来了,白娘子的悲剧还会不会在现实生活中轮回呢?回答我的只有塔影如山,夕阳似火。
  就在本文将要收笔之时,我又想起了一件与本文主题关系不大的事儿:2002年3月11日这天,雷峰古塔旧塔基下的千年地宫终于被打开,在这里人们果然发现了吴越王钱俶妃子供奉的佛螺髻发舍利。这就以铁的事实印证了史书与传说的真实。然而,对于舍利子的发现人们好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兴趣,最为关心的还是塔下究竟有没有镇压着白娘子?就在这企盼的心理促使下,人们透过巨大铁函的镂空处发现,在装有金棺的纯银舍利塔上,确实有一条很小很小的白色小蛇,蛇身呈透明状,盘伏在银塔上,当千年的阳光照过来时,小白蛇便慢慢地在阳光中溶化了,最后溶化的不留半点痕迹。这是丹霞山别传寺顿林方丈讲给我听的。他说是他的一个师兄亲眼所见。作为道听途说,我可以一笑了之。但我没有,我在仔细地回味着顿林禅师的话。作为法海的同门,同峨眉山别传禅师为白娘子打造了一个美好的家园一样,丹霞山别传寺顿林禅师则把晚上开启地宫的时间说成白天,而且希望白娘子化作一抹阳光,一抹金色的阳光。这其中的禅味又有谁能释怀呢?

mmexport1740201420998.jpg

   【作者简介】高凯明,又名高开明,号云灯、小北门老三,斋号“蒙雁居”“沂湘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国风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作家书画院副秘书长,广东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及港澳台书展中展出并获奖,多次进行个人书展。文学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中国西北坡散文奖、“漂母杯”及“丹霞杯”全球华文散文奖、广东省秦牧散文奖、广东省新人新作奖、广州*军区文学创作奖、《人民日报》散文一等奖。作品被各种选本选入,有作品入选中学教科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2-23 23:12 , Processed in 0.06967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