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文学征文
为了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弘扬和宣传周恩来精神,东方旅游文化网将举办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征文活动。
征文体裁:散文、诗歌
征文要求:散文2000字左右、最长不超过3000字,诗歌不超过100行,征文作品择优推荐发表
征文时间:从征文发布之日起至2018年1月8日
征文奖项:征文活动结束后,将邀请名家组成评审小组,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0名。拟出版征文专集
征文投稿1165568832@qq.com。
[micxp_mp4]8[/micxp_mp4]
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文学作品选登
永远怀念人民敬爱的周总理
海 笑
自从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不幸逝世,人民无不深情悼念,我则在每年这一日到来时,都要全身心地纪念他怀念他,这位终身全心全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周总理,我几乎年年天天都难忘他啊!
我最早知道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是在1941年的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新属的部队九千余人,正奉名从皖南北移去江北前线抗日时,突遭**七个师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遇害。周恩来同志得知此噩耗,立刻写一幅字揭露**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他在“新华日报”上题诗写道:“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我亲姐读到这首诗,知道新四军一支部队突围而出,过江到江北黄桥,又战胜**军队的围攻而来到南通,她便立即参加了新四军,而奋勇去抗日。
1942年,我已15岁,也参加了新四军去打日寇,在南通地区反清乡斗争中逐步成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参加了解放战争。
1954年1月,我被中共无锡市委和市政府派去公私合营的庆丰纺织厂做党委书记和厂长。根据党的指示,我先将工人的每日两班制,改成了每日八小时的三班制;每月生产计划讨论一次,成绩总结每月一次;并决定书记、厂长、工程师常深入车间巡视一番。经过这一番改革和创新,庆丰纺织厂生产的数量都按质超额完成,而成为人所共知的模范厂、先进厂。
1956年4月20日至5月1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我和创造除杂机的模范技术员李嘉谋等人一起去参加会议。第一次看到大家都敬爱的周总理,他含笑地看着大家,热情地鼓励大家向前向前再向前。他总是实事求是,提倡发展科学、讲民主、谈协商,与人为善,团结友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以求人间和谐;使先进生产者运动进一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在这一次亲眼所见周恩来总理,第一次亲耳所闻周总理的讲话后,就对他充满了好感和爱感,从此牢记着他的讲话和嘱咐。
我们的庆丰纺织厂,在大家两年的努力下,技术革新,又有新的发展。周总理闻讯后,电话告知无锡市委,很想实地前来观看一番。1957年,他实在太忙,便派陈云同志前来。1957年7月15日上午,在市委书记包厚昌同志的陪同下,陈云同志果真前来庆丰纺织厂观看了,我先向陈云同志汇报30多分钟后,便又陪着他和包厚昌同志前去车间观看。他们一路看墙报一路走向纺纱车间。那时天气很热,我们虽未发明空调降温,却已创造了机器深挖地下水,降低了车间的热度,而且我们的纺纱机器等都提高了速度,又增加了质量,正发明的一台新的机器也正在试用中。陈云同志看得很高兴,亲自为我们庆丰纺织厂写了一幅字:“这是纺织业技术革命,希望继续努力。”他还告诉我,他回北京后,一定会将我们进步的情况,告诉周恩来同志,这对我们又是一个重大的鼓励。
1958年秋季后,我又从庆丰纺织厂调到无锡市委宣传部工作,后又任无锡日报总编辑。1959年9月则被推荐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习6年。这6年中,常见周总理等领导同志来校接见我们,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一次中央领导人接见我们时,因为我在同学们中年纪最轻,便和女同志们坐在地板上的第一排,等到周总理及其他领导同志来和我们拍照留念时,我便很近地看到了周总理。这让我十分高兴,就永远地留下了这张照片。只要我想念周恩来总理时,我就会拿出这张照片,看个不休。
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6年学习毕业后,1965年,我被分配到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这才知道周总理祖籍虽是浙江绍兴,可他却出生在江苏淮安县的驸马巷里。我终于得到一次合适的机会,去江苏淮安,在朋友的陪同下,前去看了周家大院,那个大院前前后后,约有十个左右的房间,全让一些困难户家庭居住了。淮安县的领导干部准备想法让这些困难户搬出大院,以便建设周总理的故居,而供人参观。这消息被周总理知道后,他立即告知淮安县的官员:他家空出的房子仍由困难户们居住,别改建什么他的故居。他又一再嘱咐淮安县的干部们今后去北京开会时,千万别带什么淮安家乡的土特产送给他慰问他。当我走进周总理的故居,见到一些住在那里的居民,和他们交谈时,他们无一不热爱和敬重周总理啊!
1965年的12月里,周总理召开了一次青年创作积极分子大会,省委宣传部要我带领着孙友田、成正和等同志前往。那次大会在政协礼堂召开,一些省市的队长都参加主席团开会,我在登台至会客室里时,见到周总理,便他向鞠躬致敬,并告诉他我是江苏省的代表。他很高兴,便让我紧随着他登上主席台。
那次会议开得活泼快乐,大家都记牢了周总理对我们的教导:“作家创作要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气派,在创作上要敢于打破框框、标新立异,要把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结合起来,要注意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多样化。”
可惜的是那次会议开过后,我和一些作家们正在举笔写作时,便爆发了十年大乱的文化大革命,周总理费尽心血,抢救了不少党内外的爱国人士。我则在被批斗被关押,好不容易得解放渡过这一关后,便根据1965年青年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上周总理的指示再走上创作之路,写出《红红的雨花石》等书。现在我已83岁老叟,仍旧不忘敬爱的周总理,还想继续努力,人在笔在情在地写作下去啊!
(海笑:著名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作协原党组书记)
七律.谒周恩来故居
赵日超
少年志远中华梦,
走出淮城解国忧。
伟绩丰功昭日月,
甘霖玉露润神州。
为民公仆感天地,
作党楷模垂万秋。
一代伟人桑梓地,
故居梅韵誉全球。
周总理与隆尧地震
尧山壁
上世纪六十年代,冀南多灾多难,三年困难刚过,1963年特大洪水,1964年持续干旱,1966年倒春寒,2月4日立春,19日雨水却下了一场雪,3月6日惊蛰,8日隆尧地震。当时我正与田间、李满天在临西县采访吕玉兰,隆尧正是我的家乡,老母独居乡下,不知吉凶。二位领导催我回去,不通公路,绕道邯郸,到邢台已经凌晨两点,地委大院灯火通明,一片忙乱。办公室转告,老母托人到任县打来长途电话,说震中在县东北,我家在县西南,平安无事,防震棚也搭好了,让我安心工作别回家。父亲早年牺牲,我们母子相依为命,母亲事事想在儿前,让我很感动。由自己的母亲想到灾区更多母亲,不等天亮就爬上救灾的卡车。
车队向东北急驰,车上人谁也不说话,能听见彼此紧张的心跳。邢家湾下路往北,车在频频余震中颠簸、跳动,车尾的人不断被甩下来。进入隆尧地界,眼前许多纵向地裂,一两尺宽,喷水冒沙,井水外溢,一片泥泞。弃车爬上滏阳河堤,河道没了,两边大堤挤压在一起,合成一道土梁,土梁又被一条条地裂切断,上下错位一两尺,咬牙切齿的样子。河上几座桥还在,已是面目全非,桥墩倾斜,桥面移位,岌岌可危。
计算行路时间,目的地应该到了。可是眼前没有了村,马栏、白家寨、任村、栆坨四村变成一片逶迤的丘陵。走近看尽是土堆瓦砾,梁柱门窗横躺竖卧,箱柜桌椅东倒西歪。马栏村只剩下半截土墙,好像坟场上一块残碑,上千人的村庄震亡300人,白家寨灾情类似,全公社死亡4628人。任村一块地基条石枕在一道大裂缝上,人们说最初张开五六尺,喷出水柱一丈多高,一头牛两头猪掉下去,连叫唤声都没传上来。看表上午8时,太阳没出,阴天沉重地压下来。活着的人个个灰头土脸,面无表情,急着挖人挖粮,十指滴血。只有大大小小的树木还挺立着,在寒风里摇曳,窸窣窣,哗啦啦,替人唏嘘、哀嚎。
这里是黑龙港流域,盐碱地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种一葫芦打两瓢,如今更是霜上加雪了。废墟死一般寂静,听不见哭声,连鸡犬也都惊哑了。不到24个小时,突然鸡叫了,狗咬了,告诉人们救星来了,工作队、**、医疗队都来了。匆匆人流中见到了县委书记张彪,我父亲的一位战友,正忙着组织人员,分发空投的馒头、大饼。发了多半天他自己没沾上一口,下令外来的干部不许与民争食。天快黑了,听到我肚里咕咕叫,他让我跟他一道回县城。城里房屋也倒了七八成,他把我安排在防震棚里,急匆匆走了,说中央首长要来。他半夜回来把我叫醒,显得格外兴奋,大声说你猜谁来了,我们的周总理。
张书记眼含热泪说,3月8日凌晨,忙绿一天的总理刚刚躺下,地震了。这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地震,总理如临大敌,核实情况,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一番后,9日上午便乘专机赶到石家庄,听完省委和驻军领导汇报,就要亲赴灾区。总理劝说随来的地质部长李四光先不要去冒险,知道他血管瘤严重。晚上9时半到冯村火车站,乘驻军的吉普车直奔隆尧。地震指挥部设在县招待所,城里剩下的唯一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电路震坏了,会议在昏暗的马灯下进行,总理坐在一条旧沙发上,一字一句地询问,不断插话。期间发生强烈余震,墙体摇晃,门窗嘎吧吧响,墙皮开裂,白灰纷纷落下,大家惊慌失措,劝总理出去躲一躲。总理连眉毛也不动一下,坐在原地稳如泰山,镇静地说:“不要紧,大家要沉住气。这座楼是新盖的,它要是倒了,群众的小屋不都平了?继续开会。”掌握基本情况后,总理要求:“今明两天把灾情统计好,给我汇报。一个星期把秩序恢复起来,转入正常的生产救灾。”11时会议结束,总理摸着黑原路返回石家庄。
第二天,我随张书记又回到白家寨。听说中央首长要来慰问,群众纷纷赶来,打谷场聚集2000多人。我在穿公安制服人中发现了赵行杰,他时任县公安局长,是我去年在那里搞四清时认识的,曾是周总理的警卫员。我心里暗想,八成周总理又要来了。下午3时,一架直升飞机降落在白家寨田野上,果然周总理出现在舱门口,没戴帽子,没穿大衣,只着一身青兰制服。他走下舷梯。他头发和衣角被寒风吹起,踏着残雪向群众走来,握着白家寨公社书记杨世英的手问:“你多大岁数啦?”“43岁。”总理说:“记得抗日战争吗?八年抗战我们打败日本鬼子,那是和阶级敌人作斗争,这次是地球底下的敌人,要和地球底下的敌人作斗争。”这句话说得非常坚强有力。
看到总理就看到了亲人,灾民们脸上立时阴转晴,干涸一天多的眼里又涌出泪水,争先恐后想和总理握手。总理善解人意,绕场一周,频频招手,当即说开个群众会好。事先准备不足,没有桌子,赵行杰急中生智,让**找来两个盛救灾物资的木箱,拼成一个讲台。群众立刻静下来,前排坐下,中间蹲着,后排站着,我个儿高,自觉站在后面。要讲话了,总理又发现方向不对。安排他面朝南讲话,一个人背风,群众就要喝风,他立刻绕到会场后边,让大家向后转,转了180度。这一来倒让我沾光了,后排变前排,看得更清楚了些。比起三个月前,在北京开青年作家会接见时,总理显得苍老了不少,都是这可恶的地震闹的。
“同志们,乡亲们,你们受了灾,损失很大,毛主席让我来看你们。”总理面向北方,任尖利的寒风夹着雪粒、尘土打在脸上,因为话音要与风声较量,嗓门一再提高,显得有些沙哑。最后还是风认输了,渐渐地平静下来,和群众一起听总理举起拳头呼口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两千群众站起来,高呼十六字方针,气势排山倒海。
会后,总理踏着断续的余震,爬上高低不平的废墟,低头走进老农王根成的防震棚,摸摸棉衣,按按棉被,心疼地安慰、鼓励:“你是老党员,要带头干,还要教育好娃娃,鼓起干劲,重建家园。”总理接着慰问军人家属于小俊、民兵连长国永录等7户,临出村,第三生产队队长国振清,用粗瓷碗从水桶里盛了一碗凉水递给总理,总理接过来一饮而尽。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总理才离开白家寨。没想到仅隔12天,邻县宁晋、巨鹿又发生了7.2级地震。4月1日,周总理又第三次来到现场,一天内连续视察了5个受灾村庄,在何寨防震棚里还碰上了作曲家劫夫和诗人洪源。
几天后,一首名叫《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歌曲,在邢台地震灾区诞生,并迅速传遍全国。四句歌词不完全是创作,是从群众大会发言和四清工作简报上摘录、串联起来的。但是确实代表了地震灾区人民的心声,充分表达了人民领袖和广大群众的关系。乐曲优美动听,百姓喜闻乐见,隆尧人听了尤为亲切。几十年了,我几乎还天天唱它,希望总理在天之灵能够听到。
作者简介:尧山壁,中国散文学会顾问,河北省作协原主席。
“全党楷模”的由来
张秋兵
人们对周恩来总理有着各种各样的敬称,包括“古今第一人”、“一代天骄”、“一代明相、万世楷模”、“一代伟人”等等。但是,人们对周恩来总理最通俗的称谓是“全党楷模”,那么“全党楷模”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得从周恩来故居说起。
一
周恩来故居位于淮安区驸马巷内,我的家也在驸马巷内,而且距周恩来故居正门仅仅20米。1976年周恩来逝世时,我才四岁,但今生注定我与“我的邻居”——周恩来缘份不浅。
我的母校----淮安中学距周恩来故居也就一公里远,周恩来侄儿周尔辉曾经在淮中做语文老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淮中读完初中、读高中,整整六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铭刻在每一个淮中学子的心灵。每年我都深切地感受到3月5日是个神圣的日子,因为这天所有淮中师生都要召开会议,纪念周恩来诞辰。
1991年淮中毕业,离开家乡进入大学门。在新生自我介绍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来自周恩来家乡淮安,我家与周恩来家都在驸马巷内,我与周恩来是邻居。”同学们都很羡慕我的“特殊背景”。
我家与周家距离仅仅20米,但这20米让我走了32年。2004 年,我通过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公开选拔考试,从淮安市广播电视局调到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任副主任,由一个普通新闻记者连升三级为副科级领导。公开选拔持续了近3个月,有笔试、面试、体检、组织考察、常委表决,我有惊无险、一路过关。我感到能顺利过关,既是自己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周恩来在冥冥之中对我这个小邻居的关爱。能在32岁时成为周家的看门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在故居的院落里,我仿佛看到儿时周恩来嬉戏的身影;在故居的书房里,我依稀听到少年周恩来的读书声。命运注定:周家,这个我儿时的乐园,成为我安身立命的家园。
在故居,我的同事季庆农告诉了我“全党楷模”的来历。季是故居的第一代讲解员。1984年,季被淮阴地委抽调去北京,担任江苏省农业展览会的淮阴地区农产品展示的讲解员。在长达两个月的讲解任务将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接到单位来电,要她立刻赶回去,参加故居接待工作。匆匆忙忙回到淮安第二天,也就是讲解的这一天上午,才知道要来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总书记的到来让季既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这是故居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接待,也是季工作以来的最具挑战的任务。紧张的是:怕自己讲不好,讲得不自然,影响单位和淮安的形象。10月29日上午,当胡耀邦从车上下来,走向故居大门时,季迎上前去。对当时的情景,20年后季还记忆犹新:“胡耀邦亲切地和我打招呼,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了许多。胡耀邦总书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随和、很平易近人。胡耀邦总书记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在故居接待室,胡耀邦在留言簿上题写了‘全党楷模’,写上自己的名字后,胡耀邦又要求随行人员签名,在场的头十名随行人员在胡耀邦签名的左侧挨个签了名。胡耀邦还要求大家向总理学习。”
“全党楷模”是对周恩来的高度概括和评价,更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很快便从周恩来故居传出驸马巷、传遍淮安、传向全国。
二
1984年之后,先后又有三位中共中央总书记参观了故居。我偶然发现:这三位总书记都不约而同地以“楷模”来评价周恩来。
1985年4月14日,故居迎来了江泽民同志。江泽民瞻仰故居后题词:“我们参观总理故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我们电子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深切怀念周总理,向全党楷模,敬爱的周总理学习。”当时,江泽民已经卸任电子工业部部长,正在赴任上海市长的途中。199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周恩来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就是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就是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
2004年5月2日,我刚到故居工作1个月,便参与接待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并与总书记合影留念。2008年2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号召弘扬周恩来精神,“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何派别思想、小团体习气、地方主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堪称楷模。”
2009年4月21日晚,故居又迎来了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参观时,习近平深情地说:“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要坚持学习他的崇高风范、高尚品德和伟大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注重品行锻炼,弘扬良好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4年后的“两会”期间,即 2013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遇见了淮安市全国人大代表。习近平对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淮安人杰地灵,是周总理的家乡。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有象征意义。”2015年3月初,习近平又批示:“周恩来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
“全党楷模”来自胡耀邦的题词,来自历届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讲话,更来自周恩来永恒的人格魅力。
为周家看门十年,我逐渐觉得周恩来绝不是神,也不是完人,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但周恩来的人格魅力无疑是永恒的,堪称全党楷模。最能说明周恩来人格魅力的,不是那些形形**的书籍,不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纪念活动,也不是运用声光电高科技的图片展览,而是自发的、不留名的游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年几十万的自发的、不留名的游客才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最真切的描述、最隆重的宣传、最生动的展现。河南省的一对中年夫妻,每年清明节都会千里迢迢赶到故居献上鲜花。这对夫妻既不是**、也不是土豪,只是普通市民。她们向周恩来像献上鲜花后,既不签字留名,也不需要宣传报道,更不让故居招待安排,就匆匆离去。今年春天,我路过周恩来祖茔地(距离故居3公里),顺便走进看看,里面空无一人。在祖茔地的中央,是一座周恩来平祖坟纪念石碑。走进石碑,我忽然发现一束鲜花,旁边还有两个苹果!鲜花灿烂、苹果飘香,但只有无言的石碑知道何人何时来过。
常常有人说:周恩来当总理后一次也没有回家乡 ,生前对家乡也没有贡献。在“周家”十年,我逐渐懂得:这正是周恩来的人格伟大之处,这也是周恩来堪称全党楷模的重要原因。周恩来是以全中国为自己的家乡!是以全中国人民为自己的乡亲!周恩来没有荣归故里,但周恩来对家乡的贡献不是没有,而是与日月同辉。周恩来逝世后,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来到驸马巷、走进故居,不仅提升了淮安的政治地位,而且促进了淮安旅游经济的发展,这难道不是周恩来为家乡的贡献吗?其人格魅力,不仅仅是留给家乡的无形财富,更是留给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如果周恩来生前就衣锦回乡,为家乡建工厂、修铁路,那么周恩来怎么能被称为全党楷模,全国人民怎么会在他逝世多年后依然敬仰他,各地游客又怎么可能自发地来瞻仰故居呢?
永怀路情思
成建东
3月5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进了周恩来纪念馆,忽然看到了西厅的墙壁上,有一行苍劲的大字“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一下子明白了,这是鲁迅先生的诗句。敬爱的周总理不正是人民大众的一头牛吗!
我漫步在永怀路上,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中。那句“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的诗句,不正是周恩来精神的体现吗!
1910年,周恩来在东北受到一些新思想的教育,爱国思想逐步抬头。1911年春的一次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为什么而读书”时,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同学说是为了升官发财,有的同学说开店做卖买,还有的同学说是为了收田租记帐……这时周恩来站起身来响亮的回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出了少年周恩来胸怀大志的爱国情怀。
1913年,周恩来考取了天津私立南开学校。在学校学习期间,他还和同学们一起,组织敬业乐群会,参与“文明戏”的演出,他在体育方面也是一名活跃分子,跳高成绩1.6米。是个深受老师器重、同学们佩服的好学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决定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全诗表达了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惜赴汤蹈火。
1958年夏天,家乡人民怀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无比热爱,曾送给周总理一包淮安茶馓、藕粉、莲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周总理收到之后,随即让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的秘书写了一封回信,信的内容明确指出:“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茶馓、藕粉、莲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和邓大姐的热爱和关怀,他们是知道的。但是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准送礼的情况下,你们这样做是不好的。现在周总理和邓大姐从他的薪金中拿出100元,作为茶馓、藕粉、莲子和工艺品价款寄给你们,其它针织品以后方便再带给你们。”为防止再送,还随信将一份《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的通知》寄上。后来总理还专门作了批示:“特别要求江苏省委、淮阴地委、淮安县委负责同志要认真阅读一下。仔细研究,并望严格执行。坚决按中央文件精神办。”
1955年4月18日周恩来出现在万隆会议上,他是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第五天,出现在险象环生的雅加达玛腰兰机场的。他是拖着刚刚动完手术、健康还未恢复的病体来开会的?亚非会议使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新中国的企图破产。十年浩劫,周恩来向并肩战斗几十年的老战友倾吐了内心深处的信念: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虎穴,谁入虎穴?他以入虎穴,下地狱的勇气,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直到耗尽最后一丝精力。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终因为国为民操劳过度离开了人世。每年的3月5日,总会有许多人去周恩来总理纪念馆献上一束鲜花。寄托他们的哀思。
我漫步在永怀路上,透过碧波荡漾的湖水,看那巍然屹立的像是牛车棚样式的周恩来纪念馆,心里总默念着那句“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的诗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