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声音
牛哞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正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课本上的古诗。望着儿子天真的模样,我不由笑了,我知道他恐怕永远也体会不出诗中所描写的那种美好的意境的。而乡间小路、炊烟夕阳的画面,倒骑水牛、横吹柳笛的场景却永远的定格于我的脑海,锲入到我灵魂的最深处。
我是在牛背上度过童年的,牛背是我的摇篮,牛哞声则是我的催眠曲。在我小时候,农村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什么东西都是集体的,牛也不例外。那时爷爷就专门负责照看湾里10多条牛,放牧喂料,饮水添草。我每天都屁颠屁颠的跟着爷爷,爷爷就把我放在最听话的那头老水牛的背上,上山下山,稳稳当当,如履平地。从那时起,我就与牛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牛吃草的声音、反刍的声音、哞叫的声音以及牛尾甩苍蝇的声音,还有牛身上特有的气息和牛粪的味道,让我童年的记忆澄明而神圣。
牛是农人的命根呀,所以农人都很善待牛,饥饱冷暖常挂心头。有时牛鞭子甩的山响,却没舍得落在牛的身上。而牛对人最好的回报就是辛勤的劳作,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犁耕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饱暖,不惜羸病卧残阳。”宋代李刚的一首《病牛》诗可谓写尽了牛的辛劳与情操。
牛哞声是乡村特有的富有韵味的悠扬小调,它让人听着熨贴,听着舒心,听着满足,听着甜蜜。牛哞一声山水绿,牛哞一声五谷熟,牛哞一声田地收。牛哞声声,那是牛对土地的情歌,是牛对人类的表白。
鸡鸣
在我老家的农村,常见的家禽主要有鸡、鸭、鹅。鹅是难伺候的主,且食量大,所以养鹅的人不多,有那么三几只,算是一道风景一种点缀。养鸭是件麻烦的事情,鸭往往要下水戏游觅食,傍晚撵回家很棘手,所以养鸭得专业户,养就养它一大群,当个事的养。而鸡则是最普遍的了,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简单呀,清早从笼里放出,房前屋后有的是青草和昆虫,散出去就不用管,到天黑鸡们自然地会回来歇橱。
家家有鸡,家家就有鸡鸣声。鸡鸣是乡村最为生动的音符,它唱出的是青山绿水的和谐,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安宁。
大红冠子花外衣有着漂亮羽毛拖着长长尾翎的公鸡是农人的钟表。“三更灯火五更鸡”,公鸡是乡村起得最早的生灵。它清清嗓子,提提精神,便开始打鸣报晓,东家的鸡叫了,西家的鸡也跟着叫了,在鸡们争先恐后的叫声中,东方就露出了曙色晨曦,“雄鸡一唱天下白”。而中午时分,高傲的公鸡就站在高高的土岗或树梢,翘着尾巴,伸长脖子,可劲的叫,那是吆喝在田地里劳作的主人,该放工回家了。那潇洒的姿势定格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烙在我的心中。
如果说公鸡鸣叫是一种粗犷的美,那么母鸡和仔鸡的叫声则显得温情脉脉了。正象那首儿歌唱的一样:老鸡带小鸡,走东又走西,老鸡叫着咯咯咯,小鸡叫着叽叽叽。你可以想象出一幅生动逼真、情趣盎然的山水田园图画:在春天碧草如茵的山冈上,一只母鸡带领着一大群毛茸茸的小鸡在自由自在的觅食,这时,母鸡在草丛中刨出了虫子,小鸡们便唧唧喳喳一拥而上……
母鸡还有一种叫声让人听着很是满足舒畅,那就是母鸡下完蛋后“咯嗒咯嗒咯咯嗒”的叫,那声音满是自豪,既是在向主人邀宠,也是在向同伴进行炫耀。而主人也很大方,往往都会赏她一把谷子什么的。因为鸡蛋可是农人的宝啊。鸡蛋可以换回柴米油盐,可以换回日常用品。小时候我体弱多病,奶奶就隔三岔五地蒸鸡蛋给我补身子。现在我总想,我正是听着鸡鸣,吃着鸡蛋才长大的呢!
狗吠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千百年来随着人类一起繁衍生息,一起进化发展,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与考验,慢慢就成了人类最忠诚的朋友。狗与人总是形影不离,相随相伴,不论人是富有还是贫穷,它都永远不会背叛。所以富兰克林就曾说过:有三个朋友是踏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
在乡村,家家户户除了养鸡外,还都养狗。村子里一有风吹草动,往往是从这两种动物的叫声中得知的:“鸡犬之声相闻”、“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乡村多狗,村头村尾,阡陌田野,到处都有狗们活动的身影,可以说,狗使单调的村落增了生机,添了灵气,狗是乡村画图上的律动的风景。
而狗吠声是乡村最亲切的语言。狗吠是宁静乡村插诨打科的一段幽默,是乡村音乐众多彩铃中最为响亮的和弦音。有狗吠的日子总让人觉得踏实,感到坦然。
其实人们养狗主要是让它看家护院,而狗也的确是称职的好警卫。一有动静,它立即警觉地立起身子,竖起耳朵,然后就吠叫不止,这时狗的吠叫就如拉响了长长的警报,提醒主人有情况。每逢除夕夜,老家的人总要拣几块肥肉给狗吃,摸着狗的耳朵,让它耳朵放长些,这既是对狗一年辛勤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新的一年提出希望。
狗与小孩最亲,小孩走到那里,都唤自家的狗跟着,狗是认路的,不论走多远,它都不会迷路。小孩有好吃的,总是留一小份给狗,这时的狗是最乖的,冲小孩“汪汪”地叫着,那声音富有磁性,让人听着就是一种享受。现在我还听到那美妙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呢!
蛙鼓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是宋人赵师秀写的一首诗,名字叫《 约客》,诗中描写的是这样的场景:在一个细雨缠绵的夏夜,屋外水塘里到处是此起彼伏的蛙鼓和鸣,而诗人的心绪不是很佳,因为跟他有约的人迟迟没到,诗人只好百无聊赖的玩着棋子,闲看着灯花的爆落。其实,赵师秀错矣,那外面的声声蛙鼓,可都是向他发出诚挚的问候、召唤与邀请,而他却错过了一次多么美丽的约会啊!
我的家乡地处豫南鱼米之乡,塘堰如织,河湖纵横,那里为青蛙提供了良好的栖息之地,水草丰美的地方,是青蛙的伊甸乐园。
一声惊雷,一场春雨,一场花事,就唤醒了冬眠的青蛙,就唤醒了一个物种勃发的青春。于是青蛙的身影就成了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青蛙的鸣叫就成了春夏之际的主旋律。
我一直以为“蛙鼓”是一个绝妙好词,创造这个词的人要么是大手笔,要么就是灵感突发妙手偶得之。鼓是一种乐器,形容蛙鸣如鼓,那蛙鼓就该有音乐的韵律了!蛙鼓往往有千军万马的雄壮,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蛙鼓是一场大合唱,铿锵澎湃;是一部进行曲,催人奋进;是一阙交响乐,昂扬激越;同时它又是一首曼妙的小夜曲,乡村里,谁不是枕着蛙声入眠的呢?有蛙鼓伴秦,乡村夏夜的乐章气势更恢弘,内容更完整,形象更丰满,效果更美妙。
最难忘是儿时的夏夜,月光如水,蛙鼓如歌,我们的鸡蛋壳里装满了萤火虫,装满了欢乐,也装满了成长的希望。
远去了,我的童年,远去了,我的蛙鼓。只是在我心的原野上那童年的蛙鼓还在欢快的擂响,你听:呱呱呱,呱呱呱……。
蝉噪
乡村能与蛙鼓想媲美的,就是蝉鸣了。印象中,乡村的蝉特别多,不论是各种树木,还是低矮的灌木丛中,到处都有蝉的踪迹。每到夏天,蝉们便放开喉咙,旁若无人的高声歌唱。说实话,小时候,我是不很喜欢蝉鸣的,觉得那真的是一种噪音。所以,每当听到蝉叫的时候,我总是用脚狠狠的蹬树木,想把它赶走。
上初中后,学了法布尔写的文章《蝉》,才得知,蝉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它要在黑暗中经过漫长的蛰伏,才得见天日,才换来那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的欢唱。蝉鸣原来是蝉在释放它的情感,是在享受它的生命。我不由对蝉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敬意,再也不讨厌它的叫声了。后来,又学了这么一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才明白,听蝉鸣原来是一种心境,心境好了,竟能听出“禅”味来。从此,我也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去静静的品味蝉鸣。你听,那一唱一和,多象情意绵绵的情歌对唱;那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多象一幕歌剧表演呀。
在我国古代,蝉被视为高洁的象征,因为它高居枝上,餐风饮露,与世无争。因此古代很多诗人咏蝉,都借以歌颂高洁的品格。唐代虞世南写到“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也写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蝉噪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认可,它能与人的心灵相通,于是蝉噪就有灵性了。
河南光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黄森林
邮政编码 4654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