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沉默是金 于 2012-11-2 09:24 编辑
黄豆情结
“ 十月金秋遍地黄,老少齐来弯腰忙”。节令迭进,一年一度的秋收又要开始了。身披黄金甲的黄豆、玉米、稻谷在农田中展现着秋熟的风情。黄豆成熟早于稻谷类。因此在家乡有:稻谷进场,黄豆进仓的说法。错综的时令,黄豆也成了家乡农村开镰收割挥出的第一刀。
收割黄豆了,眼前总忘不了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弯着腰右手拿着镰刀,左手收拢着一把把豆箕杆,锋刃的镰刀在田中划出一道道力的弧形,豆箕杆便一摊一摊的倒在了田里。田里的豆箕杆割完了,父母的左右手也被硬朗的豆荚角划出了道道血痕。望着平躺在地上的棵棵丰硕饱满的豆荚角,父母手上的血痕和紧蹙的眉宇似乎被眼前的满足所隐晦掉了。对于劳动经常遭受的皮肉之苦父母总是嘻嘻地一笑而过,农村人的憨厚、质朴、纯真难道就是这样刻在了父母的脸上?在农村生活长大的我将这一幕幕也永恒地留在了记忆深处。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在脑海中搜寻着记忆中的这幅美图,是这幅美图带给我奋进的力量!
豆箕杆运回来后,先放在晒场上让风和太阳把它晾脆了。两、三天后人们才会拿着各自不同的拍打工具拍打着松脆的豆箕杆,金灿灿的黄豆在拍打下“滋、滋......”地蹦跳了出来。粒粒黄豆犹如顽皮的孩子肆无忌惮的滚落在了晒场的边际......
望着满场铺摊开的金灿灿丰硕饱满的黄豆,我的思绪又回到了70年代中期。在饥不果腹的70年代,初尝黄豆的际遇沥沥在目。六岁的我随姐姐来到了生产队里的一片空旷田野。这块田是生产队刚收割完的黄豆田。村里的很多人都在这里拾捡着队里收割时遗漏下来的豆箕杆。大点儿的孩子三五成群的将捡来的豆箕杆放在了一起,排成了一个个小摊。不一会儿,这一个个小摊在空旷的田野里狼烟四起。火苗吞噬着枯黄的豆箕杆,在火的作用下耐不住性子的黄豆“叭、叭、叭”地在火苗中翩翩起舞。火灭豆香,天赐美食,在欢呼雀跃中我和小伙伴们在一摊摊灰烬中咀嚼到了黄豆的清香脆嫩,品味到了黄豆的怡人香气。后来,在寒天取暖时父母总会捧出一点生产队按劳分配的黄豆或者玉米口粮来让我们姐弟在火盆中烤着吃,我们奢侈地品尝着时代的韵味,这种时代的余香留在了唇齿间让我回味了很多年。
不识字的父母不知从哪儿听说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为了给我们姐弟四个增加营养,父母不辞辛劳的到离家一公里外的一个小河边开拓了一片荒地并种上了黄豆。小河边生长的黄豆不用施肥也枝繁叶茂。当年夏天我们尝到了清香可口的青豆仁,在青豆仁的作用下我们姐弟四人都被撑得肚饱腰圆。父母看着我们的狼狈样,也流露出了欣慰的笑意。秋、冬天父母将在小河边收获来的黄豆碾成了豆面粉。熬玉米粥时只要撒上一点点的豆面粉就会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浓浓香味。我们姐弟四人就是这样喝着父母用汗水和心血熬成的粥长大的。想想现在的燕窝人参又怎能超过那份粥的价值吗?
分田到户后,父母从责任田中特别划出一块地用来种植黄豆。那一年我们家收了很多黄豆。闲不下来的母亲又在为全家的筷头子操劳了起来。奶奶牙掉了,母亲特地为奶奶熬制了一坛稀巴烂的豆瓣酱。为了全家能吃到美味可口的菜肴,母亲又赶着为全家做出了一缸用于烹饪的黄豆酱。没想到母亲还有这样的手艺。我们很庆幸的品尝到了母亲用黄豆做出的一道道下饭的菜肴。水煮黄豆、椒盐香豆、什锦黄豆......这一盘盘与黄豆有关的菜肴依然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今家家生活条件都好了,黄豆也融入了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黄豆炖猪手成了老少皆宜的滋补品。每天清晨用豆浆机打磨出的原味豆浆已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习惯早餐。在营养过剩的今天人们已将黄豆纳入有机食品行列,黄豆制品也成了千家万户首选的餐桌美味。
黄豆伴我成长,我与黄豆也有了永远割不开的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