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纤纤月 于 2014-12-14 13:59 编辑
曲儿出口心境窈
——秋桐《【散套·黄钟宫】秋韵》曲作赏析
先生出题,从浅学起,选黄钟宫试笔。因是初学,便照曲谱画样。只说自己晚来之事,不管风月。 【醉花阴】出水芙蓉自然皎,枕绿依波娜袅。本就素无妖,何仰他凿,晓岸清香绕。【出队子】碧纱轻罩,枝横花上梢。欲眠还展友叠袍,却是钟灵才艺高,(叫我)绞尽心思直楞脑。【么篇】亲朋常聚忽还少,孤清愁尽消。扶头淡品面如桃,险韵初学情愈娇,几遍知他烟雾缈。【神仗儿煞】抚弦韵(柔)娆,吟诗兴(姣)好。半掩盈妆,桐花不老。掀帘(赏)云漫,临窗(对)丛筱。(感)春风扶摇步青霄,(融)潇湘玉洁心境窈。
这首曲是秋桐女士的学笔之作,按她题序所言,是对自己秋年之事的一种写意,亦是作为本曲的主旨。 “出水芙蓉自然皎,枕绿依波娜袅。”作者开句起兴,用荷花来展开。说荷花安静平淡地躺在清静的湖面上,随微漾涟漪袅袅娜娜,缓缓摇动。唐朝诗人李白曾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刻画的是一种纯洁自然的美丽。作者在这里借用了这个意象,将它作为本曲的开句,显现出一种高洁的静质美。“本就素无妖,何仰他凿,晓岸清香绕。”作者接下来,一连三句对这个意象作了补叙。其中“何仰他凿”一句更是深入人文,直言清雅之品的本性,“质本洁来,何须他矫。”这里的“凿”字,是刻凿、雕饰的意思。正是因了荷花这种清雅高洁的气韵资质,才使得两岸清香,赞美不绝。这样,作者通过荷花意象及品质的描绘,营造出静美的环境,使阅读开始处在一种、自然的、人文的清雅双重氛围中。完成了作为套曲引子的“造景”任务。 如果作者仅是把荷花作为一种物华来描写,或者这首曲只是一支小令,那么这首曲就可以到此为止。虽也切题“秋韵”,但却未免孤寥。 果然,作者眼光一抬,自湖面而起向上平展看去:淡雅的轻烟象薄薄的白纱笼罩湖面,湖岸花树丛开。一塘荷湖四面花,多么美丽迷人的景色。于是过曲【出队子】“碧纱轻罩,枝横花上梢。”接前曲意象顺势轻盈而出。在这个如画的景色中,作者没有沉湎湖光秀色,而是阅读着诗友的作品。她感受到了一份与当下景色相媲的文质美,却又对其中的一些诗句惑解。于是,她道出了“绞尽心思直楞脑”的句子。在这里,句中并没有说出让他“愣脑”的诗句及其内容,没作直线式的解释阐发,而是轻跳出景,侧逆写出了此刻的真实感受。毫无矫揉造作,直言所遇之语。我们知道,诗人的可爱,不在于美丽的辞藻和修饰,而在于真情的流露。 那么,作者为何会对诗友的诗“楞脑”(“楞”应为“愣”),以致“绞尽心思”呢? “亲朋常聚忽还少,孤清愁尽消。”这是一句描写生活状态的诗句。“少”字应为“年少”,即“青春年少”之意,而非量词的“多少”。人到秋年,却非黄花迟暮,亲朋常常欢聚。她感觉青春好像又回来了,一个人并不觉得孤寂。在她交往的朋友中间,想必就有她前曲所写的那位诗友吧。能得同趣相谈,确实不枉秋月秋韵。“扶头淡品面如桃”。她与他和她一齐探讨、品鉴中国古典诗词,兴浓时眉飞色舞,面红靥如桃花。这其中的一个“淡”字,是多么的让人欢悦。“淡”在这儿并非浅淡之意,而是淡雅之境。谈吐文雅,尤其舒心。因而这个“淡”字还包含着他们思想交汇的格调和品味。 你看她,“险韵初学情愈娇,几遍知他烟雾缈。”大凡人对某种事物入迷,身心进入到里面时,就会产生如此的情态。既有感知后的兴奋舒坦,也有未解前的踟蹰迷茫,还有一份恋恋的不舍。至此,作者先垫后叙,先扬后抑,千呼万唤,最终道出了她“愣脑”的原因。“险韵”一般是指在诗词的韵律中韵辙较窄的用韵,扩大点来说可以延伸为“规矩”繁杂的种类。在唐诗宋词和元曲中,以元曲规矩最多,且因理论文集佚失不易掌握。而作者目前就正在学习元曲,就不免被那些“规矩”约束,感到填制起曲儿来有些“险象环生”,时常陷于烟雾中迷迷懵懵,全不似填写宋词那样得心应手。所以她感到“绞尽心机直愣脑”。至此,留在【出队子】里面的伏笔,千呼万唤终于在【幺篇】得到了回应,找到了归宿。原来作者是在探寻古典诗词的路上遇到了疑难。真相大白。 假如,《秋韵》这首散套以设伏获解为结构终止,那么,整首曲的意境也就要打折扣了。 “抚弦韵(柔)娆,吟诗兴(姣)好。”我们知道,在古代诗词是要配上乐曲来吟唱的,两者相得益彰。于是,在【神仗儿煞】结末曲里起句作者便使用了这样的句子。以一种婉然开朗的心情从上前两首曲儿稍显低抑的情绪中走了出来,进入了黄钟宫调性的范畴之中。“半掩盈妆,桐花不老。”就是这种心绪的写照。“桐花”一词,是指梧桐树的花。秋天是落叶的时候。桐花在这个时候还能不老,它充分反映出作者的心里跨越,喻示其在古典诗词中得到了丰厚的营养,同时也展现了蓬勃向上的良好的心态。 “掀帘(赏)云漫,临窗(对)丛筱。(感)春风扶摇步青霄,(融)潇湘玉洁心境窈。”这一连串的抒发,是一种多么自由愉悦的情态!低对丛花,舒心自赏,高临天际,任意逍遥。生疏桐而抚娟花,出青莲而步云霄,清婉至臻,洒脱之极。她在古典文学的天堂中获得了极尽的自有之神。 写句至此,全曲在一种开放自任的气氛中结束,全身而退。同时她也获得了一次自我的超越。 元曲的结构与宋词有显著的区别,尤在套曲之上。在结构上,宋词分单阙和双阙,超过三阙的极少。而元曲除单阙的小令和带过曲的双阙结构外,尚有大量的套曲,其中又分剧套和散套,结构上至少三段,分为“引子”、“过曲”和“煞尾”。作者填制的这套散曲格律是元北曲黄钟宫中的一套,是曲段最少的一个套子。即或这样,也是由四支单曲组成。它的首曲是【醉花阴】,过曲是【出队子】和【幺篇】,结尾是【神仗儿煞】。如此,它的结构就要求每个单曲所表述的内容应有区别,且具相关性。从作者这支套曲来看,是掌握得比较好的。其中过曲的两支曲,以设伏获解为逻辑关系,使得曲作的内容和结构紧凑结实,避免了书写这类非叙事性曲作易犯的空砌堆雍毛病。加上引子和结尾,构成一个完整的布局。这对于初学元曲者来讲是较难的,可作者做到了。这也体现出作者原有的诗词功底。 按黄钟宫的调性,应该是富贵缠绵。通观全曲,除【神仗儿煞】切合所属调性外,其余三首从词句情绪看,应分属仙吕宫和中吕宫。这也是本曲稍显“不足”的地方。但由于元曲在现今已经不再是“场上之曲”,已经属于单纯的吟诵形式了,因此,完全可以打破这些束缚。今人读曲早已不再用到调性。作者在用句结构上,某些句子之间还存在些“断跳”情形,比如过曲【出队子】和【幺篇】里面的“欲眠”,“扶头”两句,就出现分别与上句的转换过大过开的微瑕。 总之瑕不掩瑜,除上述以外,从曲题主旨,韵调选取等方面来看,都是一首较好作品,何况作者还是学笔之作呢。赞赏有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