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07861|回复: 14

那诺•梯田•日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5 22: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那诺,我并不陌生,就像我对我右手上的五指一样。我本身就生活和工作在那诺所在的“红河谷中的太阳城——元江”。由于工作单位性质和日常工作对象所决定,我下乡是家常便饭的事情,到那诺下乡那就更是免不了的事情。从我参加工作至今,时间眨眼间就像流水,已逝去了十余个年头,我到那诺下乡的次数,粗略估计下来(连我也无法说出一个准备的数据),只能大概或许地说:至少也有那么二三十次了吧。到那诺下乡,短则半天一天,长则一个星期或者十几天不等。在那诺下乡的那些日子里,我几乎跑遍了那诺的村村寨寨,近到那诺乡政府所在地的那诺村委会的各个村民小组,远到与红河县交界,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浪树村委会的各个村民小组,还有就是不远不近,并以“猪街茶”而闻名的猪街村委会的各个村民小组。简单的这样说吧,那诺乡的六个村委会我都去过了。在那诺下乡的那些日子里,对于那诺的云海梯田以及风土人情,我看了不计其数遍,面对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纯朴善良、热情好客、大腕喝酒、大块吃肉的民族——哈尼族。因此,我在那诺下乡的那些日子里,是单纯的、快乐的,也是舒心的,无所牵挂的,不需要任何借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像在城里的单位里上班一样,得处处谨慎小心,随时都要察言观色,看领导的脸色和眼色,领会领导的意思去行事,还要去时时在意同事的感受,看是不是怠慢了同事,说出的话是不是会伤害到同事,那种日子很累。在那诺下乡的那些日子里,尽管要走村串寨,但感觉不到累。在那些日子里,我看过无数次那诺的日出日落,但总是赶不上最佳的时点;看过无数次那诺无穷金黄的梯田丰收的秋景,内心深处总有无数激动的感叹;看过了无数次那诺迷人心醉的云海梯田,总是羡慕生活在那诺的哈尼族人民生活在了人间仙境之中。但是,像这次一样,几个人相约相随,一起专门到那诺看梯田日出的,还是第一次。

  今年五月的黄金周期间,县文联主席余正寿余老师和县文化局市场管理科科长李跃斌,特意来相约我跟他们一起到那诺去看那诺的梯田日出。我没有多加考虑,就一口气爽快地应承下来了。

  5月2日凌晨三点半钟,清脆的手机铃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就这样,为了看那诺的梯田日出,我们凌晨四点钟就准时从元江县城出发,急匆匆地驾车赶往那诺。一路上,我总是处在半睡半醒之间,任车子在蜿蜒盘旋而上的山涧公路上岌岌前行,穿过黑夜,穿过山林,穿过沟壑,穿过村寨,穿过片片的山地。一路上我处在半睡半醒之间,一边和余主席李科长若有若无地聊着天,一边半闭上眼睛养着神儿。头天晚上我为写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论文,在网上查找了两三个小时的资料,然后又爬了格子写小说,一直写到了凌晨两点钟才上床休息,三点钟又起床出发上路赶往那诺,等于我一夜都没有睡觉,只是象征性地闭上眼睛,休憩了一会儿。我的眼睛实在是困得厉害,受不了,一丝涩涩的疼痛,将我的上下眼皮拉拢,不处在半睡半醒之间才怪事了。到达那诺的时候,才早晨的六点整,那诺还静静地在睡梦之中,发出香甜酣睡的鼾声,除了香甜酣睡的鼾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那诺显得那样的静谧,那样的甜美,就像一个文静而美丽的哈尼族村姑。一路上跟着我们形影相随而黝黑的山梁,影影绰绰往后不断跑去的哈尼村庄,刹那间都跟着我们停止了匆匆前进的脚步,静止不动了。

  那诺的夏天是没有雾的,没有雾也就没有了云海梯田,也就更看不到云海梯田的壮观景色了。春末初夏的那诺凉中带热。那诺远的山,近的树林和繁星点点的村庄,成千上万亩连成片的梯田,随着天亮前的帷幕的拉开,朦朦胧胧地散布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将车子在靠那诺小学的操场边上停好,在那诺小学校下边不远的梯地与梯田接壤处,选择了一个视野比较理想的位置,等待梯田日出。我们选择观看位置首先是要看清晨的梯田,然后要看那诺的日出,视野不好是不行的。李科长是个摄影爱好者,平时搞一点自己喜欢的艺术摄影,而这次却专门找来了一台摄像机,搞起了那诺梯田日出艺术摄像,一丝不苟,很专业的样子。余主席拿手的除了音乐和民族文化研究之外,也搞一点摄影,他手中拿着一部数码照相机,在梯地与梯田的埂子上走来走去,寻找着最佳的角度和拍摄对象。最简单的是我,我是一个工作之余,因为喜欢文学而玩文字的青年文学爱好者,即所谓的“文学青年”,既没有带照相机,更不可能带摄影机,我带的是我的心灵和我的眼睛,我的心灵和我的眼睛是我最好的摄像机和照相机,不存在着最佳的位置和对象,到处都是我的最佳位置,我在他们两人之间瞎跑,我就能看到我想看到的一切梯田美景。

  天色在一点一点地退去黑色的面纱,掀起了盖头,天空在一点一点地反白起来。远处的山,轮廓逐渐地清晰起来,近处的村庄、梯田以及活动着的流水,悄悄地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微风徐徐,夹带着一丝丝春的尾巴的凉意,夏天来临的豪爽。由成千上万亩梯田张嘴形成的水波,开始在微风中闪现出粼粼波光,荡漾在层层梯田之上,从山脚到山腰,再到我们站立的梯地之下不远的梯田里,层次由暗到明,由灰朦到清晰,由低到高,由一点到一大片,由黑暗中水波的一点亮到大片的闪光,可以看清楚了因为微风而带起的千层梯田里的波纹,银光闪闪。远近繁星散落的大小哈尼族村庄里传来阵阵的鸡鸣狗叫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地顺着山脉穿过梯田,穿过浓密的树林,跨过山谷里的溪流,声声入耳,宛如万籁寂静之后,天空里传来的天籁之音。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远山的轮廓在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近处哈尼族村庄早起人家的房顶上,开始冒出缕缕青烟。鸡鸣狗叫声加上牛铃的清脆之声,摇醒了沉睡中的哈尼村庄和博大的山野,微风吹来的阵阵清凉,将刚刚插下田里的秧苗或已经耙好但尚未插下秧苗的梯田的水,吹起了阵阵浪花波光,一浪一浪又一浪,一层一层又一层,梯田千层叠嶂,水波也千层叠嶂,追赶的脚步时缓时急,缓时由性慢步,悠闲自得,极像人们晚饭之后漫无目的的散步,急时匆匆而过,带来响声阵阵,如千军万马疾驰而过,这也许就是人生的不同享受吧。你见过这样千层叠嶂的水波吗?你见过这样一层摞着一层的水波吗?余主席在梯地和梯田的埂子上,以及排灌用的三面光的水沟边上,激动地走来走去,不时将他手中小巧的数码照相机摆过来摆过去,一次次地寻找着最佳位置和成像风景。李科长呢,一直在他选定的最佳位置上,平缓而又一丝不苟,自得而又激动地用右手,不断推着安放在三角架上的摄像机,由远及近,由近到远,从上到下,由下到上,专心致志地拍摄着清晨朦胧的梯田,时不时只是很随意的,漫不经心地,也很熟稔地调试一下成像焦距。而只有我,像一个局外人似的,像一个小孩子似的,时而跟在余主席的屁股后边,看他调焦距取景、照相;时而又跑到李科长的身后站着,看他如何操作摄像机;时而呢,我自己一个人爬上爬下,在梯地与梯田之间,看我的风景,我看到了使我激动的哈尼梯田的美景。我不知道我还应该做一些什么,我到那诺下了那么多次的乡,看过了无数次的梯田日出日落,但正如我开篇所说那样,我从来没有真正地看到过那诺的梯田日出。看到这样壮观而又层次分明的梯田景色,我真的就不知所措了,我激动地在梯地和梯田里走来走去,不余余力地爬山爬下。余主席卡擦卡擦的数码照相机,李科长平缓推动的摄像机,此时此刻已经不如我的眼睛和我的心灵了。我不知道,等到日出之后,我会是怎样的一个激动法?

  时间大约流逝到了六点四十分左右,遥远的山尖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红色,一丝耀眼的红色,燃烧起了天边的云霞,外加一丝亮光,一纵一纵的山脉由黝黑变成墨绿,由墨绿变成乳白,然后逐渐清晰,逐渐明朗起来。天边出现了七彩的云锦。山脉与天空连成一片,远山与那诺之间,是一条宽大而根深的山谷,中间漂移着一些淡淡的青烟,淡淡的青烟缥缈,却无法将山谷淹没。谷底的山丘、树木、梯田和村庄,透过淡淡的青烟,若影若显地构成了一幅移动着的山水墨画,多么的养眼,多么的养心。我想,我的心灵和我的眼睛所拍摄下来的这些,一定要比余主席的数码相机和李科长的摄像机所留下来的美景,要保留得更长远一些,更永久一些。他们的底片或脚本,保质期是有限了,而我的心灵和我的眼睛所保留的期限,是遥遥无限的,是永久刻画下来的,一直将保留到我的生命结束为止。

  远山之上的青雾红起了脸儿,远山之顶也红了起来,组成了七彩的云霞,山也成了七彩的山。从一点一点明亮起来的光亮里,我分明能用视觉感受到太阳在一纵一纵地往上跳跃,往上升起来。等我们手忙脚乱地从梯田边上爬到梯地里,在一块巨大的石头后边选择好最佳视觉位置的时候,太阳在远山的巅峰之上开始露出了一丝红红的羞怯的脸儿。一点一点往上跳跃的感觉,越来越明显,只不过是一会儿的时间,太阳就露出了半张火红灿烂的脸儿,喜洋洋地,甜蜜蜜地冲着我们张开了妩媚的笑脸,做着鬼脸。我的心在这一刻,是多么的激动,多么的紧张,我马上就要看到完整的梯田日出了,能不激动吗?能不紧张吗?毕竟我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看到过那诺的梯田日出呢!我在激动紧张的同时,看到太阳在瞬间已经由淡红色变成了红色,随时变化的色彩全部跳越上了山颠,离开了山颠,变得通红,万丈霞光,将远的山,近的树、繁星似的村庄、钱层叠嶂的万亩梯田,一下子披上了金黄色的薄纱,金灿灿的。我想这应该是天底下最美丽的一件衣服了,是任何一场T台秀上华美艳丽的衣服裙裾,都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跃上山颠的太阳迅速红火起来,上升的速度像是安装了马达一般,不过还好的是上升的速度,是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看到的。太阳上升的感觉,把心提到了眼皮上。不一会儿,太阳就升离了山颠,光的热度也随之升高了。脚下的梯田,梯田之中的田水,梯田之中的哈尼村庄,层层叠叠底铺满了金灿灿的光芒,伴随微风徐徐,荡漾起金色的波光。那诺山上勤劳的哈尼族人民,零零星星地从冒着青烟的村庄走出,走到梯田里,因为已经到了农忙插秧的季节了,布谷鸟催紧了。男人肩头上扛着乌黑犁铧或者是耙,吆喝着黄牛或者是水牛,顺着弯弯曲曲的梯田小道,下到梯田里,或犁或耙,在微风吹起波光的基础上再搅起更深层次的波光。妇女们则三五成群地搭伙,下到秧田里拔秧,一边劳动一边有说有笑,传出来银铃般的笑声,近处的我们能够听到她们说话的声音,虽然听不懂她们说什么,但从她们的话语和笑声里,我们分明能感觉到她们是幸福的,开心的,快乐的。她们只等着男人将田耙好,好下田插秧。

  当太阳升到一丈有余的时候,那诺各个村庄的鸡猪鹅鸭都醒来了,我们从小学下边的点上收拾好东西(主要是李科长收),回到那诺小学的操场上,发动车子转移到了另外的一个地方——打芒村委会,我们到打芒村委会去看另外的一种梯田日出的美。

  到打芒村委会的路基本上还是土路,是元江县通往红河县从那诺经过的必经之地,那诺对面就是红河县的大羊街乡了,红河县的大羊街乡在打芒村委会的正对面。车子一路缓缓地驶去,从乡政府到打芒村委会的这一段路,正在铺筑浇灌水泥路面,有的地方已经铺筑起了半幅水泥路面,一高一低,路就显得狭窄了一些,不过还好的是车子可以顺利地通过。工地上因为前一天下了雨,见不到一个劳动的工人。我们在离打芒村委会不远的地方停下了车子,一个比较宽阔一些的往外拐的弯头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那诺的两个太阳,看到了那诺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景,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梯田日出景观。此时那诺的太阳,已经升高到了两丈有余,颜色已由金黄色变成了火红,暖暖的阳光顺着微风的方向,照在身上,舒服极了。脚下的梯田连成了一片巨大的白,看上去要比在那诺小学下边看到的更美,美上好几十倍,气魄上好多倍,更为壮观和具有魅力,不单单是我们的视野扩大的缘故,更主要的是这儿的景色确实美。我站在公路边上的一堆土堆上,眯着眼睛看太阳,一个太阳挂在无穷高远空旷的天宇里,一个太阳泡在万亩连片,层层叠叠的梯田的波光粼粼的水中,天上的太阳火红,梯田的太阳雪亮,天上的太阳不说话,梯田水中的太阳随着天上的太阳走动,随着灵动的波光在说话,喋喋不休地说话,和大地,和哈尼族男人,和哈尼族妇女,和身边的村庄。地上说话的太阳被哈尼族男女和耕牛踏碎,被妇女插秧的手捏碎,捏碎成一团明亮的光芒,然后随秧苗插进厚实的泥土里,再然后又形势一片一片的亮光,漂浮在梯田的水面上,一荡一荡的,随着水面上的波纹晃动,闪现或折射出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光波。天上的太阳是完整的圆,地上的太阳则是不规则的圆,被勤劳的哈尼族人民笑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天上的太阳一点一点底往更高出爬,地上的太阳,则在泛着白光的梯田里悠荡,从这丘水田的水面上悠荡到那丘田的水面上,悠荡得多么的欢实,悠荡得多么的自在。我举起双手,将手指伸出来,做成一个镜头的形状,逗近双眼,一片巨大的千亩万亩连片的梯田,千层叠嶂在了我眼前,叠嶂在了我的心灵深处,缩小在我的眼皮子底下,缩小在我的手掌中,缩小在我的心灵里,仿佛只要我愿意,天上和地上的两个太阳随时都可以让我拥入怀中,捧在手里。此时,我的心比天高,此时,我的手比海宽,我真想把天上的太阳,梯田中的太阳,哈尼村庄,树木,以及在梯田里辛勤劳作的哈尼人跟梯田里的太阳,一起拥入我的怀抱里,捧在我的手心里,将按层层叠叠、千层叠嶂的梯田化成我手掌中了纹络,将天上的太阳放在最长的中指上,依然让她在天上,依次下来时大拇指、食指等,迭次下来放上梯田里的太阳,勤劳的哈尼人民,美丽的村庄,具有民族意义的龙树林。当然,最好是把梯田中的太阳和梯田一起放在掌心上,这样更适合一些,梯田是哈尼族上千年的农耕文化的结晶,太阳是万物之母,放她们在手掌心,我要让她们永远的母性之光,一生一世照耀着我。

  再一路看下去,天上的太阳高了,地上的太阳跑了,梯田的层次感不明显了,明显起来的是烤烟的地膜。
发表于 2006-12-5 22: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挺长,先给小弟编辑一下,明天好好看!
和义,文章有相对应的片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07: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16: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细致,觉得可以精炼一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3: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楼兰2006-12-05 22:11发表的:
文章挺长,先给小弟编辑一下,明天好好看!
和义,文章有相对应的片片吗?
有,但是发不上来,超要求了,呵呵 [s: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3: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黄森林2006-12-06 07:57发表的:
再次学习
问好森林 [s: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3: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梅影三叠2006-12-06 16:58发表的:
真细致,觉得可以精炼一些呢
知道,慢慢修改,我回精简下来的。 问好 [s: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6 23: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08: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猫猫2006-12-06 23:38发表的:
阅.问好.
谢谢阅读。 [s: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9 09: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丽的那诺,熟悉的风景!
和义,最后一段能不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7-5 20:46 , Processed in 0.087524 second(s), 5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