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5880|回复: 0

方鸣:在时空交响中的汉隶重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在时空交响中的汉隶重生

  方鸣

  陈婷筠,一个作家中的书家,一个书家中的作家。其文清婉,其书雄浑,文心与墨骨相生相契。况且女性,于隶坛尤为珍稀。她以柔肩担古意,以慧心探新境,实属可贵。近年东渡扶桑,游学异域,字里行间更见风采之新、格局之阔。
mmexport1763041002712.jpg
  婷筠的隶书,总是在时空的流转中,寻找汉隶精神与当代展厅审美的交汇与共鸣。她笔下的“新实验隶书”,并非单纯的复古或创新,而是一场关于“书法之魂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延续”的深沉思考。这种融合,并非技法之巧,而是一种精神的抉择,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勇气,是来自底气的力量。 婷筠的底气,源自她对汉隶精神的精准把握——沉着、浑厚、安定的气质,以及由篆入隶的节奏转折中所孕育的庄严与自由。她并非复刻汉碑之形,而是在汉隶的结构与气息中,捕捉其灵魂:方中寓圆,静中有动,既似沉默的山岳,又如激荡的波涛。她以笔为舟,将古老的精神摆渡至当下,让尘封碑石的笔意重新呼吸、重新闪光。
mmexport1763041013324.jpg
  这种“摆渡”,实是一种大智慧的取舍。面对两千年前的汉隶,她不拘于法帖之形,而在“取古意”与“舍古形”之间,求得新的均衡。她深知,传统不是束缚,而是能量的源泉。创新不是叛离,而是精神的重生。因此,她的隶书既不固守古法,也不盲目求变,而是在笔墨之间建构出一种新的视觉秩序,让古典的力量与现代的节奏彼此共振。

  智慧,则是一种创造的自觉。 婷筠深谙展厅之道,她明白,当代书法已不再局限于案头与斋室,而成为公共视觉文化的重要构成。她以“展厅规律”为导向,将书法从平面文字符号,转化为空间视觉的动态存在。于是,隶书的“平静”向“驿动”转化,传统的“平整”趋于“夸张与变形”,笔势的“匀速”化作“节奏的变速”。线条在光影中呼吸,结体在空间中律动。观者不再只是“读字”,而是进入一场节奏与呼吸的体验,一场笔墨与心灵的对话。

  这一转化的历程,充满实验精神。她一次次推翻自我,一次次在碑帖与当代艺术之间往复试探。她的创作,犹如过年村姑做粿的情景——将苦难与欢欣、泪水与笑语、越剧与散文、生活与艺术揉合于掌心,在一遍遍、一**一道道的细搓与回味中,沉淀出独属于自身的风格。这是“温柔的力量”,也是“坚韧的信仰”。
mmexport1763041016270.jpg
  其实,这份“温柔”与“坚韧”,早在她的童年便已埋下根芽。自幼随母亲追越剧,看花旦与小生的台上风华。灯影氤氲,锣鼓轻响。唱腔缠绵,唱姿温雅。望着舞台上一颦一笑、一转一折,心绪早已随曲低回。越剧的唱腔婉转如水,唱词精练若诗,“字字含情、声声入骨”的美感,潜移默化地渗入她的审美底色。她说:“越剧的腔调,是我心中最柔软的节奏。”这节奏,后来在她的笔墨中再度流转。她的线条有回环的韵律,似“梁祝”之泣,“红楼”之叹。她的结体具舞台的张力,既有“花旦”的灵巧,又具“小生”的俊逸。越剧给予她“婉约的骨”,亦赐予她“刚烈的魂”。

  书法即人,即心。 字如其人,并非指形貌之似,而是性情、修养与生命体验的外化。婷筠的隶书,正是她灵魂的回声与心性的投影。初观其作,若不识其人,断难想象如此老到厚重、壮阔纵逸的笔墨,竟出自一位温婉如莲、清丽若风的才女之手。她以女性之身,书写汉唐气象的雄浑与浩荡。以诗人之心,营造笔墨间的山河与云霭,刚柔相济,气韵天成。

  她的隶书,有黄钟大吕之声势,似雷霆击空、长风破浪。每一笔提按顿挫,都如与命运抗衡,与时势呼吸。她的线条不轻、不媚,落笔如山岳,起笔如霆电。那是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力量——沉潜、积蓄、爆发。她的字非“写”出,而是“生”出。从生活的磨砺与坚忍中锻造,从精神的搏斗与沉思中炼就。观其书,仿佛见她于时间洪流中逆风而上——挣扎与奋起的意志,在每一个“波挑”“蚕头雁尾”中震颤生光。
mmexport1763041021189.jpg
  而在这雄阔与苍莽之中,总有一抹柔光浮现。那是她内心的另一重世界——越剧的婉转,诗心的温润,女性情感的细腻。她的线条偶有回旋,顿挫间生出婀娜,如春水映月,似风拂花影,轻灵而有韵致。这份“柔”,并非削弱“刚”,而是使刚劲中多了一层人性的温度与情感的呼吸。正如她所言:“书法的筋骨是力量,血脉却是情感。”这正是她“新实验隶书”最动人之处——以女性的细腻,调和汉隶的雄浑,让碑版的冷峻有了温度,让古典的石刻开出人性的花。

  这种刚柔交织的气象,源于她漫长的精神旅程。她从诗与散文中走来,文字的滋养润泽了她的线条。她从越剧的乡音中走来,那吴侬软语的婉转,悄然渗入她的笔势。于是,她的字里有风月的轻吟,也有悲悯的回响。有山河的壮丽,也有心事的流光。她的隶书,不只是文字,更是一场剧——有起有伏,有情有梦。每一幅作品,都是她的心灵剧本,在碑意与诗意之间展开的对话。
mmexport1763041023733.jpg
  她的艺术追求,不止于技法革新,更是精神的拓境。她让隶书从历史的沉积中苏醒,使它在当代空间中发出新的声音。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呼唤——古老的汉风,与当代的灵魂相遇。倾听一个女性艺术家如何以文字之力,与世界对话,与自我和解。

  陈婷筠的隶书,是壮阔的,也是温柔的。是铁石的,也是花影的。她以自身生命的全部热度,使书法超越“文字”的范畴,成为心灵与美的交响。她的笔墨中,有风雷,有烟霞。有苦难的痕迹,也有希望的光。她以女性的感性温润了汉隶的冷峻,以诗人的情思拓宽了书法的疆界。
mmexport1763041026230.jpg
  于是,面对那一行行若山若水的隶书,不仅是观赏艺术,更似聆听一段生命的自述——关于坚守、善良、爱情与命运的叙事,是一个才女以笔为剑、以心为灯,在风雨与诗意之间写下的灵魂之歌。她的书法,如她的人——刚柔并济,深情而自持。这种独属于陈婷筠的“壮阔与柔光”,正是“书法即人、即心”的至高诠释。

  我们值得为她喝彩,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书法不仅是笔墨的艺术,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自我生长。婷筠以其独特的艺术勇气与文化智慧,让古老的隶书,在越剧的吟唱与当代的光影之间,重新拥有了呼吸的温度与飞翔的力量。

  作者:方鸣,编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中国华侨出版社前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长。已出版个人专著《裁书刀》《曾是洛阳花下客》《庚子读画记》《秋之所望——黄公望的富春》《今夕何夕》《古石埋香——清印二十品》;即将出版《谁倚东风十二阑——南田诗画记》和《风·雨·诗——吴镇的画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11-17 07:20 , Processed in 0.172408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