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5398|回复: 0

刘唐山:声震山河 墨铸风骨 ——丁再献纪念薛中锐先生骨刻文楹联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
 
      声震山河  墨铸风骨
  ——丁再献纪念薛中锐先生骨刻文楹联赏析
  刘唐山

mmexport1763514776773.jpg
  一人表演,长城内外闻声宁神止步;
  万众争听,泰岳东西得力共舞齐行。
  这副长联写于2022年11月,是为纪念著名表演艺术家薛中锐先生逝世,著名文化学者、东夷骨刻文字破译宗师、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丁再献先生创作并手书。丁再献先生以一副独具匠心的骨刻文书法龙门对长联寄怀,不仅表达了深切的哀思,更以精湛的骨刻文书法艺术,完成了一次对薛老艺术生命最崇高的礼赞。此联内容与形式完美交融,堪称联、书、意三绝的佳作。
  长联上下句各为14字,共28字。评论将围绕楹联的“内容、书法、形式”三位一体的艺术成就展开。

  一、 内容之绝:二十八字浓缩艺术人生,楹联中再现大师风范

  这副楹联的文本功力深厚,短短二十八字,便将薛中锐先生的艺术魅力与影响力刻画得入木三分。
  上联:“一人表演,长城内外闻声宁神止步”——此句以“一人”起笔,极具张力,瞬间将薛老在舞台上“独角戏”大师的气场托出。“长城内外”点出其艺术声誉跨越地域,享誉全国;而“闻声宁神止步”六字,更是神来之笔,生动描绘出听众被其铿锵有力、富有磁性的嗓音所吸引,情不自禁驻足聆听的场景,精准捕捉了薛老语言艺术的巨大魅力。
  下联:“万众争听,泰岳东西得力共舞齐行”——下联笔锋一转,从“一人”到“万众”,展现了薛老艺术深厚的群众基础。“泰岳东西”与“长城内外”对仗工稳,既指明了薛老作为长期工作于山东的艺术家的根基,也喻指其艺术如泰山般厚重巍然。“得力共舞齐行”是点睛之笔,它超越了被动欣赏的层面,升华为艺术带给观众的精神力量与情感共鸣,仿佛在薛老的声音引领下,万众精神得以振奋,心灵同步前行。
  此联上下呼应,由个体到群体,由艺术魅力到精神感召,层层递进,构筑起薛中锐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的完整丰碑。
mmexport1763514772720.jpg
  二、 形式之妙:骨刻文为骨,龙门对为形,创新诠释传统之美

  丁再献先生此联的非凡之处,更在于其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东夷骨刻文书法: 丁先生以其独步书坛的骨刻文书法书写联文。这种源自上古5000年前后刻符的古老书体,笔力遒劲,风格古拙苍茫,充满了金石气息与历史的厚重感。用它来书写悼念联文,恰如其分地赋予了作品一种穿越时空的永恒感,仿佛将薛老的艺术风骨镌刻于金石之上,永世流传。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纪念,更是一种精神与风骨的契合。
  龙门对格式: 采用“龙门对”这一传统长联制式,上下联分别从两侧向中间书写,最后配以居中隽秀的行书释文。这种独特的布局庄重典雅,视觉上如一座宏大的艺术殿堂,两行主联是支撑殿堂的梁柱,而中间书艺笔法潇洒的行书释文则是点亮殿堂的明灯。整个作品疏密有致,气势恢宏,极具观赏性。

  三、成功跨界,艺术永生

  丁再献先生的这副纪念对联,是一次成功的“跨界”艺术创作。它既是文采斐然的楹联,也是功力深厚的书法珍品。联文内容是对薛中锐先生艺术生涯的诗意总结,而骨刻文书法的雄浑与龙门对格式的庄严,共同铸就了这件作品的纪念碑性。它让我们相信,真正的艺术生命不会消逝,薛中锐先生的声音与风骨,已通过丁再献先生的笔墨,在另一种艺术形式中获得了永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11-22 00:24 , Processed in 0.16654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