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8447|回复: 0

梅国云:双井茶烟里的两个有趣灵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旅游文化网
双井茶烟里的两个有趣灵魂

  梅国云

5a3069f92f843ec7a44647e44310b8aa_150225xcr21c1bem2uev4u.jpg.thumb.jpg
梅国云,海南省作协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

  闲来临习黄庭坚的《山预帖》,其中总有一些“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的东坡笔意,让我好奇当年的东坡居士是如何使山谷先生成为了他的超级粉丝,并且渐渐地,东坡先生亦迷恋起山谷先生的字和诗文,以至于他的《祷雨帖》“从容娴雅,行笔松缓”,酷似庭坚执笔。此时正是椰城的午后,阳光忽地从窗户钻进来,如黄金般刚好镀在《苏东坡在海南》那本书上,就如东坡先生突然驾临一般。我马上站起身,端了茶,对着两位伟大的灵魂深鞠一躬,而后陪着他们深喝一口,就感到今天这五指山红茶,怎么就那么的有滋有味,先是五味杂陈,而后是单纯的回甘。

  此时,这茶竟让我想起了江西修水,一个名叫双井的小村子,据当地人传说的那场于九百多年前发生的千古一晤。

  那是元丰四年的春天,虽然长江吹拂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寒意,但东坡先生因为“乌台诗案”而悲催不已的心,早已经平静下来。这是他来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意气用事的他,虽然开始有着“拣尽寒枝不肯栖”的高孤,但天性旷达的他,慢慢就生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适者生存智慧。他开垦东坡,筑起雪堂。一方桃源,让他在寂寞中安享快乐。

  就在东坡先生偏安一隅,开始过上怡然自得的生活时,远在江西的黄庭坚寄来的一封信,就像燕子一样,飞到了雪堂,落在东坡先生的手上。黄庭坚是位比东坡先生小八岁的后生,两个人虽然没见过面,但彼此早已如挚友惺惺相惜。黄庭坚一直关注着东坡先生的境况,当他知道先生的身心在新的环境已经平复下来,便以品尝新茶的名义,盛邀先生到他的家乡双井村散散心。

  庭坚对东坡先生的性情是再了解不过了,“双井茶”就是先生的软肋。此茶是曾被欧阳修称为“双井品草,第一”的贡品,也是被黄庭坚称之为“落硙霏霏雪不如”的珍物。当东坡先生看到“双井茶”这三个字时,立马就心驰神往了。当然,召唤他的不仅是茶的诗意,更是写信的人。黄庭坚,这位与他并称“苏黄”的诗坛奇才,这位在他被投入大牢,不怕被牵连,毅然仗义执言,称“子瞻无罪”的君子,早已让先生钦佩不已,感动不已。

  东坡先生很快启程。他乘船进长江一路东下,然后入鄱阳湖,最后沿河道辗转往修水。虽然一路舟车劳顿,很是辛苦,但他的心情却格外地好。

  当满目苍翠的修水映入眼帘,当很是特别的豆花香茶的味道越来越浓时,苏东坡不禁怦然心动,他知道,双井村就在眼前了。

  自从黄庭坚接到东坡先生的回信之后,就盘算了先生的行程和到达双井村的大概日子。这两天,他一有时间就到村口等。见面时刻越来越近,他们两个都怀着激动的心情想象着对方的模样。车子刚进入村口,东坡就看到一棵老樟树下站着一个人,此人身形清瘦,目光如炬,那昂立的风骨,宛若修竹,挺拔而高洁。他就猜想,如此骨格清奇之人,除了庭坚,难道还有其他高人也来到了这里?而庭坚也远远地就看到了过来的马车,当车上人下来,洒脱地整理衣衫,迈着从容的步伐走过来时,庭坚也在想着,如此旷达之人,不是我从未谋面的老师,还能是谁?就赶紧迎了上来,向着来人拱手深鞠一躬说:“子瞻先生,一路辛苦!” “鲁直,我来了!”苏东坡也拱手深鞠一躬。

  他们互相对视,然后哈哈大笑。笑声在山谷回响,惊起一群鹭鸟。这风轻云淡的笑声里,既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惜,也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慨叹,更有“终于见到你”的欢喜。

  庭坚挽着东坡先生的胳膊来到自家庭院。庭院简朴雅致。翠竹在风中挥动叶片,鱼儿在荷花缸里摆动着尾巴,仿佛都在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他们没有太多的寒暄和客套,就像刚刚分别不久的老朋友一样,自在而随意。

  进入书房,庭坚生火煮泉。水是屋后的山泉,甘甜而清冽。茶却是新采新炒的鲜茶,芽头挺秀,银绿隐翠。庭坚见水沸腾,便起身将开水壶放在一边冷却。东坡先生知庭坚是制茶泡茶高手,此时如将沸水注入碗中,茶叶便会烫烂。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后,庭坚才拿起壶徐徐冲泡。就见青瓷碗中,茶叶如静卧的少女,忽然醒来,舒展身子,翩翩起舞。一股幽幽的香气向东坡拂来,竟让先生有些迷醉。

  庭坚把茶递给东坡说:“先生一路劳顿,请先饮一盏家乡的粗茶。”

  东坡是一位将日常生活过得非常文艺的讲究之人,他慢慢地把茶端起,仔细观察,但见茶碗里面,汤色如初春的绿意,清亮可人,而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的豆香和兰香,早已让先生心旷神怡。他迫不及待,轻啜一口,停留片刻咽下,顿觉微苦,但那苦就跟幽灵般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随后而来的有丝丝甜意从喉头和舌根泛起,醇和而悠长。

  “真是不可多得的好茶!”东坡脱口而出,略微沉思后对主人赞叹道:“这道茶的妙,在于香,在于甘,在于活。甘是一种超然,它生于风雨;香是一种气韵,它生于涅槃;活是一种生命力,它生于逆境。”

  庭坚平静地看着先生,内心崇敬的潮水一直在激荡,就有些羞赧地微微一笑说道:“此茶又如君子之交。刚刚相见或略有生涩,但越处越能品出彼此的真,彼此的醇,彼此的久。不掺杂质的真,是肝胆相照;愈发浓厚的醇,是岁月沉淀;此情不变的久,是相互珍惜。好茶奉先生,奉知己,乃双井之福,庭坚之福也。”

  高人相逢,山海际会。此时的院落外,一切是那样的安静,修水的青山绿水好像都屏住了呼吸,在明媚的阳光下,偷听着这两颗相互懂得的灵魂的聊天打趣。这一盏茶,紧紧地将修水与黄州联系在一起,也将风雨暂时隔绝在了外界。他们谈书法,谈诗文,谈趣闻琐事……东坡的豪放与庭坚的奇崛,此刻竟完美地融合在这双井茶烟之中。

  盏中之物,在更多的时候,正是那个时空下的两位伟大灵魂对抗苦难与庸常的方舟。“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是东坡在黄州消解烦闷的生活写照。“归雁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是庭坚在修水享受平凡生活的乐趣。这亦是他们的生存智慧——既然自己改变不了外部世界,那就往内心深处去丰盈自己的精神。何必在政治泥潭里苦苦挣扎,天地之间不是更有无边无际的空间可以翱翔?比如这一杯茶,不就是一个宇宙?品透了,不仅有“苦尽甘来”,还有“物我两忘”。两个灵魂互相碰撞,互相加持,使得彼此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中,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淡定与从容。

  此时,我的书房外,椰树依旧在风中摇曳。而手中的五指山红茶却有些凉了。时空转换,现在的我们,已经被无处不在的“连接”包围得水泄不通,但又感到极端的孤独。点赞微信,就是见面握手;帖子下面的留言,就是促膝长谈。日复一日,温水煮青蛙般,我们早已习惯了用没有触感的信息维持着彼此的关系,却完全失去了耐心,千里迢迢去进行一次拜访,等待着朋友慢慢烧一壶水,去静心体会从苦涩到回甘的过程。

  实际利益正在消除“朋友”这个词语的温度。我们还能像黄庭坚那样,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不怕自己深陷囹圄伸出援手么?还能像东坡先生那样,在自己最倒霉的时候,依然可以从一封信和一杯茶里面,获得前行的力量么?

  我遥望天际,历史那一头的青山绿水间的双井,依然回荡着东坡与庭坚的爽朗笑声。每每读到他们相逢的文字,品到双井豆花茶香,无不感受到他们那深厚的友谊,就如太阳般既温暖了历史,也照亮了当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11-28 15:28 , Processed in 0.14709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