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Nba68

原创章回小说:文状元抗倭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3 10:4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3-12-14 16:23 编辑

     第30章 平桥豆腐惊四座 天资聪颖慢成长


       霍大人迈着方步走进县衙,庄严肃穆的县衙正面“明镜高悬”几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大人在堂上坐好,两只深邃的眼睛直视前方。

       少顷,师爷连忙上前禀告:“霍大人,敲鼓的是河下镇沈炜,这是他的状子。”

       师爷呈上状子,大人定睛一看,一拍惊堂木:“还不把人带进来!”

       “是!”

       “两个人快进来。”衙役大声道,这声断喝把姓李的船民吓得直打哆嗦,倒是沈少爷毕竟见过世面,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进了衙门。

       沈少爷抬头一看一身官服的县太爷正襟危坐,他那威严的目光让人肃然起敬。

       “小的,见过大人。”沈少爷连忙按规矩行礼,船民也扑通跪倒在地。

       “大人,请为小人作主。”

       “状子上说河下街钱老板不守信用,克扣货款,可否属实?”

        “大人,小的岂敢撒谎?小人句句属实。”船民头都瞌破了。

        “来人啦!把钱某带上堂来。”一支签扔在堂上,那清脆的声音在县衙里回荡……

       沈少爷连忙和小龙耳语了几句,小龙频频点头后离开了县衙,直奔河下。

       再说宋记酒楼后厨此时此刻忙得热火朝天,宋老板亲自对后厨训话:“诸位,今天是我们酒楼长脸的时候了,沈家小少爷的满月酒也是大厨们露脸的最好机会。今儿个,其他菜肴大家驾轻就熟。就是这道刚刚学来的‘平桥豆腐’,我不大放心呢。”
       “老板,我敢打包票,我们绝对把这道新菜做得和平桥镇本地味道一样子。”刚刚学艺归来的张大厨当即夸下海口,宋老板看着他一旁盆里早已备好的豆腐,他频频点头。
       “嗯,像模像样。今天就看你们的了,老规矩,今天办得好晚上必有重谢。”
       “老板,你就去准备银子吧,我们忙了。”张大厨对荷官说,“来,我们再做一下最后准备。”
        说起平桥豆腐,那自然不能不说平桥。平桥是距淮安府山阳县南二十余里的一偏僻的集镇, 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就已形成了城南的一个较大的环境优美的集市。
       南来北往的商贾官宦大多在此落脚,因此平桥商业发达,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促进了佛教文化的兴起,一度庙宇香火兴旺,尤以兜率庙为最盛,久而久之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初一庙会一一小人会,亦称笑人会。
       庙会期间举行各种群众文艺表演,开展各式商贸活动。河下吴承恩有诗云:“短篷倦傍河桥泊,独对青旗枕臂眠。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集商船。绕篱野菜平临水,隔岸村炊互起烟。会向此中谋二顷,闲措黎杖听鸣蝉。”
       平桥镇上的小吃店店主为招揽顾客,争相改进烹调技艺,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菜肴,“平桥豆腐”就是其姣姣者。
       胡师傅用鲜鲫鱼脑加鸡汤与豆腐做成的一道烩制的“胡氏豆腐"。平桥豆腐的烩制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做豆腐时,生浆、熟浆都要用细白布将浆水过滤一下,这样做成的豆腐才细,点用盐卤,如此豆腐才又细又嫩又清香,千万不能用石膏点。
       其次是将豆腐里的黄花水排出,方法是将豆腐放在清水锅里煮一煮,水一开当即捞起,再次用刀将豆腐切成碎薄片放在凉水里养一会儿。
       然后配好佐料,鸡肉丁、碎肉丸、碎鱼丸、鸡蛋丝、虾屑、笋屑,瓜子仁松仁均捣成碎屑、葱、蒜、姜、淀粉、胡椒粉、猪油、酱油、盐等。

914730cd4e1a482bb64e08e739b3594b.jpg


  张大厨将炒锅上火,烧热后用猪油滑锅,顿时香味扑鼻。然后放入葱姜,随后将准备好的盐卤豆腐及其他佐料,同时放人锅中炒拌几下,最后再放人鸡汤、酱油,等锅慢慢烧开。


  “张师傅,今天这道平桥豆腐一定会让师傅名声大振。”荷官看到张大厨娴熟的操作禁不住说。


       张大厨并不回应,他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做菜上,就在这时锅开了,细如发丝的豆腐在沸腾的锅中翻滚着。他用勺子搅了搅,又盖上。不一会儿他舀入少许淀粉勾芡,然后静等锅透。


       最后时刻大厨揭开放人适量胡椒粉、蒜屑、萏荽,再一开立即起锅,分成了八个大海碗。此刻又香又嫩,油而不腻,嫩而不滑,素则清心,荤则人肺的美味平桥豆腐就烩制而成了。


       其他菜按照顺序上了,楼上人声鼎沸,食客们大声地聊天,谈论着天南地北新鲜事,品味着酒楼正宗的淮扬菜做得是否够味。


       桌上的狮子头只剩下几片绿叶,嘉宾们吃得特别开心,交口称赞酒楼的菜地道。


       “平桥豆腐来了!”几个店小二同时上菜,三楼主宾桌更是二八佳人亲自上菜,男宾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4 11: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1章 清官断案民心向 平桥豆腐誉河下



       却说店小二齐刷刷地大声说:“平桥豆腐来了。”
       众宾客却不知道今天宋老板推出的新菜居然是一道豆腐,酒过三巡的嘉宾们眼瞅着桌子上蓝皮碗里,没有一丝热气。
       “哎,这是什么菜?豆腐切得还真细。”三楼上嘉宾们惊呼道。
       “还真是的。”一个宾客拿起勺子舀了一口放在嘴里。
       众人好奇地看着他,只见他吞下的这一口,咽也不是,吞又吞不下,那尴尬的表情让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各位千万不能立即就喝,浇上猪油烫得很。”宋老板随后上楼来说。
       众人这才明白刚才这位仁兄是怎么回事了,敢情他刚刚这一口是烫得难以下咽呀。
       吴老板他瞅着眼前这个新菜肴——平桥豆腐,制作平桥豆腐,需备原料:嫩豆腐300克、水发海参50克、虾米25克、熟鸡脯肉50克、蘑菇25克、干贝25克、鸡汤200克、葱15克、姜10克、绍酒20克、盐10克、味精3克、淀粉25克、麻油15克、青蒜15克、高汤100克。
       制作时,先将整块豆腐放入冷水锅中煮至微沸,以去除豆腥黄浆水,捞出后片成雀舌形,放入热鸡汤中。反复套过两次,鸡脯肉、蘑菇、海参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
       虾米洗净,用温水泡透。干贝洗净,去除老筋,入碗内,加葱姜、绍酒、水,上笼蒸透取出。炒锅上火烧热,放油,投入配料、高汤、干贝汁,烧沸后将豆腐捞入锅中,加精盐、绍酒、味、精,沸后用淀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撒上青蒜末即成。
       豆腐制成后,其白如纯玉,细如凝脂,质地柔嫩。一碗上好的平桥豆腐做出来后,不见热气,但十分烫嘴,其形、其色、其味皆与众不同,有一种食而不腻,回味无穷的感觉。
       此刻二楼三楼的贵宾们舀了一勺平桥豆腐,勺中的洁白的豆腐细薄如翼,那一层金黄的小磨麻油泛着扑鼻的香味,一片片绿色的蒜叶点缀着那碗豆腐。
       “哇,入口细滑,白如纯玉,细如凝脂,质地柔嫩。”河下街公认的淮扬菜品尝师点评道。
       此时三楼上每个客人勺了一口豆腐,宾客们用嘴使劲吹着勺中的豆腐,刹那间麻油的香味飘了整层楼上。
       “哇,太好吃了。”这个说。
       那个也不多说,直接又舀了一勺,细细品味后不住点头……
  “堂下何人?”霍大人见衙役带来一男子,此人油头粉面,两只眼珠进入大堂回处张望,看到堂上大人高坐,扑通跪在地上。                 
        “河下镇估衣街钱二。” 钱二腿肚直哆嗦。      
        “大胆钱二,船家告你背信弃义,可有此事?”惊堂木啪地一响,那回声如雷贯耳。
        “大人明察,我没有。”钱二矢口否认,眼珠骨碌碌直转。
        “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来人啊,带证人。”
       大堂外一个妇人走了进来,跪在堂下,钱二一见妇人知道大事不妙:“民妇秦翠花见过大人。”
       “民妇秦翠花,把你知道的在这大堂上对本官细细道来。”
       “是,大人。钱二与李振江交易民妇正好打渔,他们说的话我听得一清二楚,钱二让他去估衣街取银子,却只给了十两,明明他们说的是二十两,李振江回到船上生着闷气,幸好遇到了这位少爷。”
        听着秦翠花叙述,霍大人义愤填膺,他愤怒地扔下竹签:“奸商钱二欺行霸市,欺负商家,玷污了山阳县商家声誉,责令归还所欠银两。按大明律法,杖责二十大板!”
       钱二一听慌了:“大人饶命,小的这就把银子补上,还请大人把板子免了。”说着掏出十两银子送给李振江。
       “板子免了?钱二,难不成大明律法你定的,笑话!衙役,即刻执法。”霍大人脸一沉成。
       大堂上摆好宽宽的长凳,钱二被押趴下,只听噼噼啪啪的板子声响起,钱二惨叫声此起彼伏……
       “大人秉公办案,山阳百姓之福也!”沈少爷拱手谢大人。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霍大人表扬说,”沈家少爷仗义执言,山阳百姓都如你一般,则本县永享太平了。”
       出了县衙,李振江拿出一两银子说:“沈少爷,你我素昧平生,今天不是你替我出头,恐怕……”
       “快快收起,今后我若在江南遇上事,你帮我不就行了?"沈少爷一看太阳,“快送我回河下!”
       “我家小少爷今天办满月酒,都被你……”小龙怪罪道。
       “这……”船家一脸愧疚。
       “没事没事,有我爹娘呢!”
      
710c5090-950d-11ee-a037-f56d3fa7933b.jpeg

       逆流而上船家兴高采烈,他边摇橹边唱起江南丝竹小调,那婉转悠扬的吴侬软语,让沈少爷如梦如幻,仿佛来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江南。
        不知不觉中河下御码头到了,告别船家,主仆二人上了岸,熟悉的味道袭来,更觉得饥肠辘辘。
       沈少爷向北远眺,河下镇繁荣景象一览无余,他不胜赞叹,后来吴承恩在他的诗作《秋兴》中描述道:“淮水风吹万柳斜,高楼飞燕识繁华。波翻漂母投金地,海近仙人泛斗槎。日观千樯通贡篚,云旌双郭引清笳。明珠不博枚皋赋,尊酒茅堂岩桂花。”
       清江浦南边,运河西岸大片地方,按省设立很多造船厂,工部于此设立抽分司,派官员监造统一宽底大船。船厂造船的物料,大都由河下市场供给。沈老爷在巷子里经营造艇相关的生意,沈家因此名躁一肘。
       河下镇自然还经销本地特产淮红布、绿豆酒、皮鼓、鎏金铜器等。吴承恩父亲就是在估衣街打铜巷一带经营采缕文榖的。
        另外饮食商店还出售本地产的鲥鱼、鲈鱼,以及后起的文楼蟹黄汤包、县城麻油茶馓。
       当然河下最大商业是盐业,大街小巷住了因此而财源广进的盐商。苏北沿海所产的盐统称淮盐,其产量与质量,均居天下第一。
       “少爷你终于来了!”宋老板满脸堆笑迎上来,“快,你公子正等着你抓周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6 10:0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3-12-18 08:53 编辑

第32章 坤儿抓周认文具 一声爹娘泪双流


       抓周,又称拭儿、试晬、拈周、试周,英文为Draw lots。这种习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它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是第一个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

       它与产儿报喜、三朝洗儿、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其核心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舐犊情深,具有家庭游戏性质,是一种具有人伦味、以育儿为追求的信仰风俗。

       沈坤的满月酒自然喝得风风光光,百日过得更加有体面。作为河下古镇的中产者,沈老爷自然不会轻视祖宗留下的展示家族兴旺的一切时机。

       沈少爷就在沈府上上下下的呵护与期盼中,他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蹒跚学步,少奶奶更是一时半会儿都不肯让儿子离开她的视线。

       至于沈老爷和夫人就别提了,沈老爷经常出去和他生意上的朋友一品淮扬菜,可是说河下大街小巷哪家酒馆,有什么特色,他绝对是信手拈来。

       因而,三朋四友聚一聚,自然都请沈老爷点菜,且不说什么荤素搭配,冷热兼顾,但说他对每家特色的拿捏之准,让朋友们交口称赞。

       更让做东的信服的是他的理念,从来不点贵的,只点对的,大家在一起吃的就是一个感觉。

       当然,像沈坤规规矩矩的周岁酒,那沈老爷绝对不会有半点含糊。

       “老爷,老爷,少爷回来了!”小龙连忙跑上三楼。

       三楼上早已吃好喝好的宾客们,由于今天特殊,大家冲着沈老爷的面子留下观礼。

       沈少爷拾级而上,耳边就传来一阵阵笑声,在这些声音中他一下子就听出了儿子的声音,自然娇妻那甜美的声线他更是从千万声音中分辨出来,脸上的笑容顿时荡漾开来,由内而外的幸福尽情绽放。

       “儿子,你爹来了,准备好,看看坤儿今天会抓什么?”少奶奶看着丈夫走过来笑着说,众人一听从热热闹闹的聊天中围观过来,那柔情似水的双眸仿佛要把沈炜融化。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在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但是今天为了少爷沈老爷临时做了更改。

       此时此刻虎头虎脑的沈坤面前摆着琳琅满目的物品,有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还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

       无疑周岁的沈坤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沈老爷慈祥的笑容挂在脸上,他一看儿子回来了,从儿子镇定的目光中可以断定一切顺利。

       众目睽睽下,沈坤蹒跚着面对诸多物品,小小年纪的他突然拿起了玩具,沈老爷失望的表情写在了脸上。

       “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吴锐老爷自然看到了沈老弟失望的表情,他这个竹巷街怪人连忙补位,众人也附和着。

       突然,坤儿放下了玩具踉踉跄跄地向前。他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沈老爷目不转睛,沈坤一把抓住了文具,高举着向沈少爷走来。

       三楼的宾客们顿时鼓起掌来,吴老爷啧啧赞叹道:“沈老爷祝贺祝贺,沈坤定能写一笔锦绣文章,终将三元及第。”

       “此子不是池中物,必鹏程万里。”河下街学究捋着长髯摇头晃脑地说,“我河下镇,终将因他扬名天下!”

       “托诸位吉言,孙儿仰仗高朋厚爱,才有了今天,我沈家一族铭刻在心。”沈老爷连忙躬身答谢。

       众嘉宾心满意足地提着礼物告辞,沈老爷和沈少爷连忙陪同下楼一一与嘉宾们作别。

       “媳妇慢点,大孙子,奶奶抱。”

       “娘——抱——”忽然沈坤叫道。

       “坤儿,你叫娘了?”少奶奶激动得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娘,你听到了吧?”

       “听到了,听到了,再叫一遍!”沈夫人和媳妇停下脚步大声对沈坤说。

       沈坤咬着大拇指,突然一声不吭,这个举动把两个女人急得不行。

       “算了算了,别逼他,走,我们回家。”沈夫人叹了一口气失望道。

       可没走两步,怀中的沈坤又叫了起来:“娘!”

       身旁的少奶奶泪水掉了下来:“哎,坤儿会说话了!这是奶奶!”



8c1d165256414251b4aca521b9b05f83.jpg


       小沈坤眨巴眨巴眼睛,掉头望着沈夫人嘴巴动了动:“奶——奶!”

       “哎!”沈夫人高兴极了,她们下了二楼来到了门口,客人已经走了,沈老爷父子俩刚转身,沈夫人指着二人说,“这是爷爷,叫,坤儿乖!”

       沈坤眼睛在阳光下忽闪着,细心的少奶奶连忙带着孩子来到了树荫下。沈少爷急切地跟了过去:“坤儿,叫爷爷!”

       “爷——”在八目期待中,沈坤扭捏了一下开口叫道。

       “哎,大孙子认得我了。”酒醉的沈老爷难以抑制此刻的心情。

       见眼生情的酒楼宋老板当即前来祝贺:“哎呀,沈老爷双喜临门,沈家飞黄腾达之日,千万别忘了我们这些看着他长大的父老乡亲啊。”

       “一定一定。”沈少爷连忙接过话茬,他看到父亲酒大了于是说,“爹,你受累了,快去清水池睡上一觉。”

       “那,那,宋老板,回见。大孙子,回——”沈老爷晃晃悠悠地向北走去。

       “儿子,你欺负人!”少爷拉着沈坤肉嘟嘟的小手一本正经说,“我是你爹,他们你都叫了,快叫爹!”

       他那认真的表情少奶奶看了忍俊不禁,就连身旁聪明伶俐的小玲也为少爷抱不平:“小少爷,他是你爹,快叫!”

       小龙笑逐颜开地看了小玲一眼也焦急起来:“小少爷,你爹喜酒没喝成,饭还没吃,你就可怜可怜他呗。”

       阳光透过斑驳的缝隙投射到沈坤的脸上,不为所动的他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不停地啃着手指,口水顺着嘴丫流淌着,少奶奶赶紧用娟帕为他擦着:“儿啊,娘,不要你了,你连爹都不叫。”

       说着,她把怀中的坤儿送给沈夫人。

       “娘——”坤儿那乞求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少奶奶,不停挣扎着,终于开了金口,“爹——”
       稚嫩的声线犹如一声惊雷在空气中爆炸,沈少爷怔怔地站在那里,这一声爹唤醒了深藏在心底的父爱,让沈少爷瞬间明确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爹!”坤儿又叫了一声,沈少爷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

       马上抱过儿子亲了又亲:“哎,儿子——”他一下子哽咽了。

       初为人父的沈少爷此刻才真正觉醒,自己已不是一个人,他既是丈夫,更是父亲,当然也是儿子。多重身份的转换,此刻的感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

       沈少爷摸摸口袋说:“都是爹爹不好,居然没有准备礼物。”

       突然,右手触摸到一个帶链的物件,沈少爷大吃一惊,他拿出一看是一个长命锁在阳光闪闪发亮,回想起船家,他马上意识到一定是船家把这银锁塞进口袋的。

       少爷放下儿子,郑重地将长命锁挂在沈坤的脖子上。

       沈少爷目睹儿子抓了文具,也许这就是天意,所以沈老爷父子从此时开始心有灵犀地决定沈坤的未来之路。

       “坤儿,娘,我们回家!”沈少爷把儿子扛在肩头向前跑着。

       “小心点,别摔着——”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5:4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3-12-18 08:54 编辑

      第33章 十年寒窗读书苦 状元及第落谁家

       少奶奶在河下这条宽敞的石板街上奔跑着,少爷的兴奋她理解,沈坤是上苍赐给他们的礼物。坤儿不仅是他俩的儿子,他更是沈家的未来,是沈家人的全部希望。作为母亲的她知道自己承载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饱读诗书的徐小姐成了如今沈府少奶奶,她知道从今以后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让他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饱学之士,从而光耀门庭。
       从小爹爹就告诉自己,淮安是历史悠久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秦汉时期西北部属淮阴县,东南部属射阳县,东晋建山阳县,也是山阳郡治的所在地。
       因淮安城位于钵池山之南,故称山阳县;隋代改山阳县(郡)为楚州,到南宋改楚州为淮安州、淮安军、淮安县;元代改为淮安路;明朝开国以后,便将元代的淮安路改为淮安府,府治一直设在江苏山阳县。
       她自己婆家沈家,世世代代住在竹巷街深巷里,篾匠铺是沈家祖业,店铺维持沈家所有的生计来源。竹巷遍布篾匠铺,以竹闻名于山阳县。经过几代更迭,现在公公慢慢把这份祖业做大,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像招摇过市的盐商一样让人高看他一眼。
       一年前她嫁到了河下镇,嫁给了玉树临风的沈少爷,两个人如胶似漆恩爱如初,多少次琴瑟合一让她脸上笑容灿烂。她觉得自己太幸运,幸运的是遇到了开明的爹娘,幸运的是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套用如今的词来说,徐小姐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的确,徐小姐太幸运了。要知道大明朝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下许多女子她们婚前对男方情况一概不知,可洞房花烛夜,当男人挑下盖头时,男人是聋是哑,是瘸是瞎,只能认了,而且一认就是一辈子。你说,徐小姐怎能不幸运呢?
       嫁到河下这一年多,少奶奶如今越来越习惯于这里的烟火气,她喜欢领领着小玲逛估衣街买上自己中意的胭脂饰品,坤儿的衣服玩具,自然她也喜欢品尝河下大街小巷里的小吃……
       她怎么也忘不了今天公公看到坤儿抓了文具后那份激动,兴奋得像个孩子,他心中那份期盼她这个做娘的心知肚明。自古可怜天下父母心,心思缜密的少奶奶十分理解公公他们的心情。
       现在的沈家只不过是竹巷街一个做生意的,往好听了说是商贾,往小了说沈家近来在老爷运作下和漕运挂上点钩而已,与河下街那高墙深院根本就是天壤之别。


652cd8935bf54501a8490523d309e6d4.jpg


       所以老爷夫人也好,男人也罢,他们都渴望着坤儿能饱读《四书》《五经》,将来成秀才,中举人,甚至状元及第。沈少奶奶知道,河下镇多少人家望子成龙,对于旧时的读书人而言,真正左右命运只有科举,以儒为业从小做童生的读书人,无一不要面对一次又一次残酷的选拔,不在期望着那一天的到来。

       梦想着有那么一天 深巷中得儿得儿快马驰骋,马上衙役高举皇榜:“贵府老爷高中!”

       可是,那一天谈何容易?

       沈少爷扛着儿子在前边跑,小龙紧追不舍,沈夫人和少奶奶在后边追赶着,小玲也不停喊:“少爷,等一等。”

       追不上父子俩,少奶奶索性慢下了脚步。八月的阳光洒在湖嘴街上,一阵阵巷风吹来,那浓浓的桂花香气沁入心脾,少奶奶感觉到特别温馨,不知不觉中秋季到了。

       刚刚因为爹有事,爹娘乘着轿子先走了,临走徐夫人还嘱咐她记着回娘家看看。想想真是啊,这一年来精力全被儿子耗光了,倒是回娘家真的少了,难怪娘叮嘱呢。

       “少奶奶,你们快点,小少爷哭着要你呢。”少奶奶正徜徉在古镇繁华的街面上,突然小龙气喘吁吁地跑来说。

       “怎么了,一会儿怎么就哭了呢?”少奶奶一听连忙问。

       “不知道,听夫人说,他要吃奶呢。”小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偷偷瞄了少奶奶身边小玲一眼,他觉得今天小玲一身打扮漂亮极了。

       “小姐,快走吧,小少爷那脾气可厉害呢。”小玲听了催促道。

       “走。”少奶奶“这孩子,刚才光顾着玩了,现在他倒饿了。”

       再说,沈老爷一路和人打招呼,大家看着醉汉连忙躲避。

       “沈老爷,你来啦。”沈老爷晃晃悠悠地走进清水池,老板连忙前来搀扶。

       伙计帮着沈老爷脱去衣衫,此时酒劲上来的沈老爷难以控制步伐,他跌跌撞撞地走向碧波荡漾的大池,大池里也有头十个人,他脱下木拖,跨过池壁,顿时被水包围起来。

       “啊,好舒服!”此刻沈老爷长长叹了一口气

       可少奶奶知道十年寒窗苦,放眼山阳县有此殊荣的屈指可数。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四大悲剧,久旱逢甘露——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隔壁,金榜题名时——重名,妙手添几字让人唏嘘不已……

       万官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大明科举层层选拔,每一层级对应不同的地位和待遇。明朝就已经实现了科举制度的完备,一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县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最底层叫童生,通俗一些讲凡是读四书五经,有心参加科举求功名的,都可以叫童生。

       严格一点,还要通过县里和府里公办学堂组织的考试,才能称童生。有一点特别的是童生没有年龄限制,可以是少年儿童,也可以是七老八十。

       童生中的优异者,可以享受每月六斗米的待遇,用来鼓励童生用心读书,免除生计操劳,但名额有限,山阳县只有二十人有此待遇。

       童生通过专门考试,正式进入县学和态逗府学读书,叫进学了,就是秀才,也叫生员。大明朝平民百姓都要负担人丁和田亩沉重的徭役赋税负担,秀才可以免除。

       正因为秀才可以免除田地赋税,在大明很多有田的平民,就把自己的田挂在秀才名下,从而免除官府田税。那些平民再给这个秀才略低于田税的钱财谷物。

       所以成为秀才,往往可以不劳动而获得不少钱财,衣食无忧……

       少奶奶边喂奶,头脑中却一刻也没闲着:“坤儿,你要听爹娘的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衔着奶头吸得正欢的沈坤哪里听得了这话,但是少奶奶早已拿定主意,为了沈家光耀门楣,自己必须狠下心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09: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3-12-18 09:08 编辑

第34章 少奶奶毅然断奶 小沈坤耳濡目染
       回到家沈夫人立即到厨房把菜热了热,不一会儿就端了几样上了桌子:“儿子你们俩快来,没赶上坐席,饿坏了吧?”
       “夫人,我这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小龙口没遮拦地回应道。
       “妈,这是什么菜?”此刻饥肠辘辘的沈少爷和小龙围过来一看,少爷好奇地问海碗里的白色的汤类菜肴说。
       “你尝尝看。”沈夫人笑着说,“今天可受欢迎了,刚才临走我特意让宋老板给你们做了点。”
       小龙拿起勺子舀了一口直接放到嘴里,突然,他那痛苦的表情让沈少爷大惊失色:“小龙,你这是怎么了?”
       “少——爷,太烫了!”小龙嘴里不停地翻滚着,少爷知道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有了前车之鉴的他用勺子轻轻舀了一小口,他左吹右吹后,在少奶奶温情的眸光里,慢慢放进嘴里品尝起来。
        “这也太美了!”沈少爷感觉到眼前这豆腐太绝了,且不说刀功如何精湛,豆腐切得可与发丝媲美,单说它这味道太丰富了,既有鸡汤的鲜美,更有猪油那诱人的香味,刚刚小龙就是心太急,被浇在上面的猪油所蒙蔽才会被烫着。
      缓过的小龙舌头打着卷问:“夫人,这究竟是什么菜?”
       “平桥豆腐。”聪明伶俐的小玲揭开谜底。
       “好一个平桥豆腐。”沈少爷夸赞道,“难怪宾客们今天吃得那么开心呢。”
       少奶奶系好上衣扣子,奶涨得不行,坤儿吃过了现在她这才觉得好多了,她听着母女俩的对话,立即放下坤儿:“坤儿自己玩去。”
       看着渐渐长大的沈坤,少奶奶决定从明天起断奶。她小时候就听到爹爹听爷爷在世时讲过的老鹰教小鹰的亲身经历,身为郎中的爷爷上山采药,他爬上山崖正采着名贵的药草,却意外发现悬崖峭壁那蔚蓝的空中飞来一个苍鹰,它那张开的双翼刚劲有力。
       爷爷并不是没看过老鹰,只是因为它发现老鹰身上有点古怪,果然老鹰落到了悬崖边放下两只小鹰来,让爷爷惊奇的是下一刻,老鹰居然狠心地将两只小鹰推下悬崖,爷爷惊呆了。
       可怜那小鹰根本不会飞,它们绝望地望着悬崖峭壁上的妈妈,那欺凌的叫声在山涧回荡。他更关心起小鹰的性命来,就在爷爷认为必死无疑的时刻,其中一只扑腾着稚嫩的翅膀在山谷疾风中奋力向上,一下两下,不一会儿它奇迹一般竟然飞上了悬崖。
       而另一只消失在爷爷的视线里,爷爷当时就想,老鹰的心真的够狠啊,可他转念一想这样做有什么错?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中向来是物竞天择,正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只能像另一只小鹰一样被淘汰出局……
       少奶奶想到这里,决心更加坚定了。她在心底说,坤儿别怪为娘心狠,为了你的锦绣前程,娘亲只能明日给你断奶了。
儿啊,老鹰尚且懂得这道理,更何况人呢?
       这边沈夫人一听连忙奔向孙子,坤儿看见她马上蹒跚着过来。她俯下身子拍着手,那眸光里满满的都是爱:“过来,到奶奶这里来。”
       沈府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而此时此刻河下古镇暂时平静下来,半天辛劳的人们吃过中饭午休了。
d1b6c580-4b05-11ee-b39d-ab40edbb7cb7.jpeg
       沈老爷在清水池睡得正香,呼噜声震耳欲聋。清水池里从来开门做生意,不拒三教九流。习惯在皮包水与水包皮之间穿行的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澡堂里不时发出哄笑,这不,那边几个市井之徒聚在一角玩着牌九,几个志同道合的赌鬼一个个贴上毛比猴还精……
       不知不觉中过了下午,一柱香时间后沈老爷被小二的叫声骚扰:“沈老爷,沈老爷醒醒!”
        “嗯,怎么了?”沈老爷感觉到有人推他,他从睡梦中慢慢醒来。
        “沈老爷,你叫我喊你的,说下午有事的呢。”
        “嗯,是的是的,多谢你了,这个赏你。”沈老爷把半边青萝卜甩给了擦背的。
        “谢谢沈老爷了。”
       沈老爷一边喝着龙井茶,这茶温度不热也不凉,他平时不喜爱喝太热的,包括吃饭也一样。
       不一会儿,擦背的小伙子来了:“沈老爷老规矩,给你捶捶?”
        “捶捶,今天还真有点累。”说着他趴在了竹床上。
       陈师傅先对他进行头部放松、解压,解除疲劳。简单的头部放松后,将干净的毛巾放于右手,连转三圈缠在手上,随后两手用力一拍,便进入了搓背的正题。
       陈师傅娴熟地开始捶背,只见他双手时而上下翻飞,时而蜻蜓点水,顺着沈老爷的身体由上而下徐徐用力。沈老爷的表情特别有意思,一会儿他呈享受状,一会儿表情显得很痛苦。
       根据扬州捶背的程序,搓完背之后再来一阵敲背保健,噼里啪啦的特别有节奏感。那空谷回响般声音与对面捶背的此起彼伏遥相呼应,这声音仿佛河下街市井生活的交响,回荡在这千年古镇深巷里。
       “舒服,舒服,你这功夫不简单啊。”沈老爷顿时比搓背前更加容光焕发。
       “沈老爷这可是我养家糊口的家活什,基本功都要学的,裹毛巾、敲背,扬州敲背要在砖头上练,大理石上面练的,拳头要敲出血出来的,从早上起来一直练到晚上,敲唉,要把关节敲响了,不是空响,我们扬州敲背都是这样响的,大概敲了整整一个月。”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2:03: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5章 婆媳断奶起争执 家庭会议挺儿媳
     
  而此刻河下街估衣街打铜巷吴宅中,承恩已两岁多了,早就能说会跑了。
       一向清瘦的吴老爷晚年得子自然十分疼惜,虽然处处宠着小承恩,但是吴家两代为官的光荣历史能否重新雄起,就要看承恩了。
       吴锐,字廷器,号菊翁。他一直留着一撮山头胡子,头上扎着一顶方巾,身上永远是那件灰色竹布长衫,脚著一双平底卷口黑色布鞋。他这身装束是大明读书人的标配,山阳县不管是童生还是秀才都这个配置。
       吴老爷明知这身打扮与他老板身份其实难符,但是无论谁说都无法让他动摇,穷酸的样子让估衣街多少人指指点点,背后笑他痴子。
       更可笑的是店面上那块招牌上写着的“小店童叟无欺,不二价不赊欠”,不知被夫人徐氏骂了多少回。他坐在店里无所事事,来人过去全由手下接待,他的目光充满了迷惘,家中布局也异于常人。
       其实,谁能懂得吴老爷的心呢?倒是后来的承恩特别懂他理解他心疼他……
       作为一个读书人,吴老爷一直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甚至还经常做梦梦见自己奔波于乡试途中,梦见自己提着考篮参加科举考试,有一回还梦到了自己考上了举人,可是激动地醒来一看,他掩面长哭……
       他脑中不时浮现父亲殁于杭州任上,自己和母亲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回来仰人鼻息。至今他还念念不忘娘亲腆着老脸去给大户人家洗衣服,缝缝补补艰难度日的时光。他总是想如果爹爹没走,那么他和娘也就不会回到河下古镇,而在人人向往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滋润生活了……
       命运之神竟然和吴锐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真正让他懂得了造化弄人。坐在店里吴锐吴老爷一边看书一边回忆着陈年往事,不过自从小承恩前两年来到了吴家,吴老爷感觉就像天赐的一样,脸上的笑容总挂着,吴家上上下下对小少爷那绝对是当国宝去侍候。
       吴锐老爷有意识地让承恩接触圣贤之书,虽然为时尚早,可是当年自己为了学一点知识所经受的痛楚,让他不得不早就运筹。
       孩子心门已合,据他观察儿子承恩天资过人,总爱到店对面大树下和一帮孩子在一起跑来跑去。
       再说沈少爷吃过了中饭,累了半天的他打着哈欠,体贴的少奶奶向小玲使了个眼色,小玲立即去少奶奶房间整理了一下后,沈少爷去午睡了。
       “娘,我去药店一下。”少奶奶看着男人去了房间,坤儿交给了沈夫人。
       “媳妇,好好的去药店做什么?”沈夫人关切地问。
       “我去药店买一些麦芽回来。”
       沈夫人一听责问道:“你要那干什么?”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
       “准备给坤儿断奶。”少奶奶坚定地说。
       “什么?媳妇,坤儿刚周岁你就要断奶,他爹小时候吃到三四岁才——”沈夫人厉声道。
       “娘,不是我心狠,更不是其他原因。”少奶奶走近沈夫人身边抚摸着儿子的头对沈夫人说,“娘,我看过西医方面的书,母乳孩子周岁主可以断奶了,因为此时的奶水对孩子来说已经没什么营养,这时候应该奔饭了。”
       “儿媳妇,今天你把天说破了也没用,我不许你现在就断奶,老一辈哪个孩子不是吃到四五岁,有的甚至更长。”沈夫人说着脸色都变了。
       “坤儿也玩累了,你看眼皮打架了,娘,我们睡了。”少奶奶知道自己现在说什么也不管用,她不再说什么,抱着儿子回到了房间。
       沈夫人被儿媳妇突如其来这么一出,弄得她很不开心。本来今天孙子周岁,抓周小家伙抓了文具,把老爷高兴得合不拢嘴。中午,老爷喝得歪歪扭扭的,现在应该在清水池睡着呢。
       这个儿媳妇哪儿都好,怎么突然就要给坤儿断奶,她这是要做什么?沈夫人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上了年岁她自然理解不了媳妇断奶和宝贝孙子有太大的关系,她与儿媳妇一些观念必然千差万别,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代沟。

       小沈坤衔着少奶奶的奶头咿咿呀呀慢慢睡着了,少奶奶搂着儿子,想想自己刚才和婆婆的不愉快。她心里一时没了主意。不过她知道一切得等沈家两个男人坐在一起,才能统一思想,最后拍板。

       想定后,少奶奶呵着坤儿,母子俩几乎同时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沈府老爷高中了!”突然巷子口一匹快马驶向沈府,马上衙役举着皇榜。

       “皇恩浩荡,真乃皇恩浩荡啊!”

       “坤儿中状元了!”一家人高兴得炸着鞭炮,鞭炮声轰动了整个河下古镇……

       少奶奶嘴里喊着:“沈炜,儿子考上状元了!”

       “醒醒,你醒醒!”少奶奶感觉到有人推她,她慢慢睁开眼睛,果然是沈少爷推她的。

       “什么考上状元,你做大头梦了吧?”

       少奶奶看了看身边的儿子,想想刚刚梦中的画面,她激动地说:“我儿子将来一定能考上状元。”

       “嗯,能,能!”沈少爷笑着说着起了床,他来到厨房前水井旁打水洗脸,井水凉爽极了。

       沈老爷在清水池大澡堂吃着砀山梨,那甘甜的汁水沁入心脾,祖宗保佑沈家香火得以延续,小孙子让他爱不释手,每天从外边一回到家,一叫大孙子,他就条件反射晃晃悠悠奔了过来,不管脚下有千难万险,他执着地盯着他心中慈爱的爷爷而来。

       他现在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隔代亲了,一切休整完毕,沈老爷着装整齐哼着小曲回府,他突然听到南边运河里传来行船的声音,于是掉头向南直奔古镇入口御码头。

       此刻太阳早已从头顶偏向了西,茂密的树上知了叫得人更加心烦,它那此起彼伏的节奏平添了夏季燥热。

       拾级而上,一股凉爽的河风袭来,沈老爷张开双臂尽情地享受着里运河的馈赠。

       淮安府山阳城外古运河边的河下古镇,她可以将历史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首次开凿运河的年代,运河北端叫末口,即今日之河下。

       沈老爷背向太阳向北凝望,千年河下古镇尽收眼底,古色古香的建筑被满眼绿色包围着,西边的闻思寺宝塔高耸入云。

       “去拜拜佛。”沈老爷自言自语道。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50da81cb39dbb6fd4d7426f676e3ec15962b3703.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12:3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6章 闻思寺前世今生 沈老爷焚香谢佛

  此刻里运河波光粼粼,它像一条金色的丝带将蓝天地面的村庄紧密相连,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天然画卷。沈老爷沿着里运河大堤向西北方向走,直奔湖嘴大道西的闻思禅寺。

       沈老爷了解历史,他知道明朝嘉靖年间崛起,其部落初期游牧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后逐渐强盛,逐原草原霸主察哈尔部于辽东,成为右翼蒙古首领。控制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后他为开辟牧场,又征服青海,甚至一度用兵西藏。

       可身在明朝就不得不说那时的倭寇之患,“倭患”就是明朝的心头大患。

       早在朱元彰洪武时期,倭寇就开始频繁在神州东南沿海一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洪武年间史书记载的倭寇入侵就有四十次之多。而且随着明朝的海防日益松弛,倭患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到嘉靖时更是达到顶峰。

       谁也不曾想,多年后中了状元的沈坤居然成了青史留名的抗倭英雄。他被后人称道的不是他的文韬,却是他的武略。而他的挚友吴承恩也许天生注定他与科举无缘,最后成就他的却是不朽名著《西游记》。让后人在唏嘘之余,不禁联想到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万没料到正德二年(即1507年)正月,刘瑾等排挤刘健、谢迁、韩文等之后,欲全揽大权,便日构杂艺供武宗玩弄,趁机取各司奏章请裁决。

       武宗说:“我用你们是干什么的,以此一一烦我。”于是刘瑾不再复奏,事无大小,任意剖断,传旨施行。武宗多有不知。一月之间,中官传旨,几无虚日。

       根据旧制,南京六部只设右侍郎一员。正德二年(即公元1507年)三月十六日,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杨廷和、翰林学士刘忠经筵直讲,讲毕,遂讽谏武宗远奸佞,指斥刘瑾。

       刘瑾胡作非为,引起中外大臣僚属愤怒,弹劾刘瑾的章奏不绝。南京御史蒋钦正德二年(1507)三月所上奏疏尤为激烈,可最终含恨而冤死狱中。

       如此大明实则已内忧外患,宦官乱政愈演愈烈……

        闻思寺,淮安府山阳县城西北五里河下古镇湖嘴大街旁。原名通源寺,大悲庵。

       闻思寺始建于唐代末期,襟河面湖(城西管家湖,亦名西湖),烟波浩渺,鸟语花香,诗情画意,环境幽美。历经宋、元、明、清,由于水患兵灾,其间几兴几衰。

       宋时僧人兰盂重新修建,定寺名为大悲庵,清规戒律甚严。元、明时期由于黄河多次泛滥,大悲庵数次被洪水淹没。

       闻思寺为淮安名刹之一,历代方丈、主持大多知识渊深,文人墨客亦乐于与其往来。

        眼文任方丈时,士大夫多与其交往,大师接待一以真诚,凡登座说法,演扬内典,古德公案,随处都成道气。

       源长方丈精持戒律,无问寒暑善写丹青,爱绘雪中寒梅,于笔墨中带有禅寂之意。

       西华方丈貌古而性朴,善草书工诗词,与淮安文人雅士互有投赠。

       明万历年中期,山阳人冯一蛟同友人一起在淮安府城向北远眺桃花坞时即兴赋诗。

                                 北极庵

                                 冯一蛟

极目桃花坞,空馀名字留。

光阴诚过客,人代亦浮沤。

繁衍笙歌地,萧条芦荻洲。

惟馀沙上鸟,泛泛不知愁。

      《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泛泛:飘流貌。

        沈老爷眺望着府城北边的桃花坞,现在仅剩下这个名字而已了。光阴飞逝中,每个人都是世间匆匆过客。一代代人事更替就像水面上泡沫一样起了又破了。

        这里是漕运中转之地,百姓及商贾众多,日夜有歌舞之声,热闹得很。

       河两岸长满芦苇的沙洲上,也只剩下一些不知名的野鸟在悠闲地飞来飞去,好像没有一点忧愁。

       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沈老爷步入寺内,远远就听到颂佛的声音。虔诚的香客们三三两两出出进进,那庄重的神情让沈老爷连忙整束衣冠。

       巍峨的大雄宝殿前香气袅袅婷婷,礼佛的百姓双手合十,他们从香鼎中取出高香点燃,沈老爷头一次真心拜佛,可夫人的恒心换来上苍恩赐,活泼可爱的小孙子沈坤让沈老爷第一次如此真诚地前来拜谢佛的庇佑。

       “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感念佛之厚爱,赐沈家香火,今日特来谢佛,还请佛祖继续保佑。”沈老爷扑倒在地,焚香祷告。

       而沈夫人每日在家必拜观音,感谢观音菩萨恩典。未来的状元沈坤降生在如此这般温馨有爱的大家庭,之所以他能状元及第,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少爷午睡后出去了,沈老爷父子此刻都没回到沈府,自然小少爷断奶之大计,少奶奶翘首以盼他们回家作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8b77bec1ce3f408f95609cf6ad64105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6 09:4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7章 雷厉风行速断奶 温馨沈家赋新能
Screenshot_20231225_164255.jpg

       运河三千里,最美是淮安。千里运河孕育了迤逦不绝的自然风光,以及姹紫嫣红的人文美景。人杰地灵的淮安,自古名人辈出……
       因漕运而肖的千年河下古镇就这样历史性地完成了未来状元沈坤,与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降临的神圣使命。河下镇的百姓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然也不可能意识到。
       倒是山阳城那个半仙似乎早有预判,自然还有山阳县太爷霍大人。
       明朝的科举制度十分严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如此,那个朝代更是如此,有时甚至更加严苛。吴承恩父亲吴锐就是打铜巷读书人的活镜子,一直痴迷于功名的他却运气不佳,以至于一生痴痴迷迷的,背后被巷子里乃至适逢竹巷街人叫做疯子。
       吴锐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更是吴家背云,试想如果他的父亲不是死在杭州任上,那么他们吴家此时一定在那小桥流水的杭州城有一处惬意的安居之地。所以吴老爷中年得子后,把状元及第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吴承恩身上。
       可历史给吴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成年的吴承恩屡试不中,而好友沈坤状元及第,对承恩的打击是巨大的,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沈家办过孙子沈坤的头生喜宴后,沈老爷拜佛后哼着小曲出了闻思寺。走在古镇主干道湖嘴大街上,沈老爷自从有了孙子,他走路总是笑着,不时和熟人打招呼。
       他回到沈府,刚进入后院,沈夫人就迎了上来:“老爷你回来了。”
       “嗯呢,大孙子人呢?”
       “和他娘在房里玩呢。”沈夫人看了一下四周后对沈老爷说,“老爷,儿媳妇要给孙子断奶了。”
       “啊,孩子这么小就断?”沈老爷听了很是诧异,于是他向儿子屋里喊,“大孙子,爷爷回来了。”
       玩得正欢的沈坤听到了熟悉的声音,他蹒跚着出来了,嘴里学着沈老爷的话:“爷——爷!”
       “哎,”沈老爷高兴得眼泪都流下来了,“夫人夫人啦,你听见没,大孙子开口叫我爷爷了。”
       “我们家大孙子你来家之前就叫奶奶了。”沈夫人逗着小沈坤,“叫奶奶,叫奶奶。”
       “奶奶。”
       “哎。”
       “爹,你回来啦。”徐小姐从屋里出来打招呼,她单刀直入,“爹,我想给儿子断奶了。”
       正哄孙子玩的沈老爷随口答道:“我听说了,不过儿媳是不是早了点啊?你看我们这条巷子里哪家不是几岁才断的奶的呀?”
       “爹,这我知道,可是外国人早就研究了,奶水到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营养,此时开始让孩子吃饭时机正好。”徐小姐据理力争。
       “儿媳,你说的这个我不太懂,只是——”沈老爷抬头看了一眼儿媳妇,不好意思地看了她丰满的前胸,正因为她的奶水充盈,小孙子才养得白白胖胖的。
       沈老爷一看她正儿八经的样子,本能否定连忙又改口道:“如果你执意如此,那么你就从明天开始试试,行,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行,就按老规矩办,好不好?”
       “好。”
       沈少奶奶的坚持果然起了作用,老爷发话了,沈夫人从来都是夫唱妇,她放下婆婆的身价笑着走到儿媳身边说:“儿媳别见怪,我这个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如今老爷同意了,我自然没意见。”
       少奶奶知道婆婆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婆婆,一年多来自己踏时沈府,她对自己照顾有加,自打有了儿子,婆婆更是精心伺候月子,所以少奶奶心里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娘亲。
       “娘,是儿媳不好,不应该和娘顶撞。”婆媳两个的手拉到了一起,沈坤围绕着她俩快乐地绕着圈,一家人和睦温馨的场景简直要把沈老爷的心都融化了……
       少奶奶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她说到做到。晚上沈少爷回来了,床上夫妻俩待儿子睡着,少奶奶把他放在了摇篮里。
       “娘——”谁知刚放下,坤儿又朦朦胧胧地叫唤着,少奶奶自然又贴近呵护,“坤儿,娘在,睡吧睡吧,我的儿,快快长大。”
       似懂非懂的坤儿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可坤儿那张小嘴在少奶奶的怀里蹭着,少奶奶解开扣子,奶头塞到了他嘴里,坤儿像可爱的小猪一样哼哼唧唧地吮吸母亲的乳汁,不一会儿心满意足的他甜甜地睡去。
       “坤儿,不是娘狠心,明天开始我们坤儿就不喝奶了。”少奶奶刚说到这话,沈少爷从靠背上弹起来。
       “怎么,真要断奶了?”
       “爹也同意了。”系好扣子少奶奶上了床,她小鸟依人一般躺在男人的怀里,极尽女人的温柔,那妩媚的眼神如此之炽热,可沈少爷心不在焉,面对心爱女人的调情,他问道:“娘呢,她——”
       “我们达成了一致。”少奶奶她边说边脱去上衣,那丰硕的山峰挺立,那股熟悉的奶香瞬间让沈少爷破防……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5 18: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4-1-15 18:30 编辑

第38章 品尝河下街辣汤 享受成长慢时光


       “九月的韭菜,快来买啦!”
       “包子,新鲜出炉的肉包子,皮薄馅多,快来品尝。”
      沈老爷此时此刻一如既往地从家出发,迈着轻快的步伐出了巷子,拐向了湖嘴大道吃他最爱的阳春面。在他内心深处对每天早有安排,早晨吃面,中午吃饭。
      沈老爷自从有了孙子后,他的心情大悦,迈着方步走在石板街上回想着昨天儿媳说的事,他笑了笑,心想哪家孩子一个生儿就断奶的?肯定行不通的。
       “沈老爷早!”面店小二早已笑嘻嘻地迎了上来,“老规矩?”
       “得嘞。”
       “好香啊!”小二端来了阳春面,自然外加两个鸡蛋,沈老爷闻着那味道赞叹道……
       “沈老爷慢走。”店小二就是热情。
       回味着阳春面的况味,他加快了步伐。
       “老板,再来一碗。”突然他听到一个声音,这个声音里有几分威严,抬头一看是河下镇几个富得流油的盐商也在这喝着辣汤,其中一个肥头大耳的沈老爷认识。
       掉头发现来客人了连忙招呼:“沈老爷,稀客稀客,请坐请坐。”
       “好嘞。”
       “沈老爷尝尝。”宋老板亲自端碗辣汤来了。
       “这是我送你的。”老板晃了一下千张裹油条,“慢吃。”
       辣汤有四种食材,面筋条、粉条、海带丝、百叶丝。汤要用淀粉勾芡,不然清汤寡水。以前的辣汤是用洗面筋沉下来的淀粉勾芡的。面筋要先洗好放清水里静置,然后慢慢地滑下开水里烫熟,再撕成小片。
       大锅烧水,水开以后倒入煨得半烂的海带丝,沸腾后依次加入其他配料,花生米、百叶、面筋、粉丝等烧开。
       听了店伙计的介绍,沈老爷轻轻一嗅,丝丝香气和醋酸气缠绕着、氤氲开来,喝着酸辣可口。
       说起咱大明朝,不得不回溯历史至1500年至,朱祐樘在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得自明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被誉为“中兴令主”。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用刑宽松。明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
       然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
       斗转星移,几度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中沈坤已经到了上私塾的年纪。入私塾是许多家庭为子女提供教育的主要方式,私塾通常由一位有学识的先生在家中设立,招收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私塾的教学内容以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基础知识。
        入私塾的过程通常是由家长或家族长辈为子女选择合适的私塾和先生,然后向先生交纳一定的束脩(学费),子女即可入塾就读。在私塾中,学生需要遵守严格的纪律和规定,如按时到校、认真听讲、完成作业等。同时,私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礼仪,强调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等传统美德。
       正因为此时大明朝是如此之背景,淮安府山阳县河下镇沈坤与吴承恩可谓生不逢时,但是沈吴两家却一如既往地重视儒道,一心一意想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知道了娘,来了。”不一会儿从书房跑出一个七八岁小男孩。他虎头虎脑,头上扎一方巾,整个人生龙活虎。他不是别人正是本篇主人公少年沈坤。

origind3ab052ea4ceda998911914eecf2ed43.jpg

       “哼,不错不错!坤儿真聪明,娘就喜欢你读书的样子。”少奶奶表面很平静,内心很汹涌,儿子求学如此这般用心,她怎能不表扬呢?
        “去吧去吧,别跑远了。”
       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私塾里接受教育,背诵着这些古老的经典。
       她知道私塾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遥不可及的科举光环之下,多少学子为之奋斗,有的十年寒窗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更多的是名落孙山留下终身遗憾。
       青春年少的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努力,将来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也为自己正名。
       “不过,娘,小刘哥哥他们,有时候喜欢抓蟋蟀斗蟋蟀,那样是不是很不礼貌啊?”小沈坤的疑问也是少奶奶心头萦绕的问题。
       少奶奶轻轻地摸了摸小沈坤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坤儿,你要记住,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有礼貌,尊重别人。这样,你才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夜幕降临,私塾里的灯火依然明亮。少奶奶看着窗外的月亮,心中感慨万千。这个时代的变化无常,但不变的是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和期望。
       春去秋来一个个早晨,私塾里书声琅琅。这里是知识的海洋,也是信仰的摇篮。在这里孩子们将一步步成长,为大明一展抱负。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在私塾度过了数个春秋。他的学识日渐渊博,品德也日益高尚。少奶奶的教诲,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沈坤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的现实,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改变世界。他们了解到大明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官员**等。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要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夫人和少奶奶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她们知道孩子要想真正光宗耀祖,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此刻的打铜巷那叶小店中清瘦的吴锐吴老爷,还是那副读书人标配打扮。那山羊胡子依旧,头上依旧扎着一顶方巾,身上还罩着那件青灰色竹面长衫,脚下自然是那双平底卷口黑布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16: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4-1-24 16:45 编辑

第39章 小少爷私塾受教 少奶奶语重心长


        “娘,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小男孩一字一句流利地背诵着,奶声奶气,少奶奶听得心花怒放。
       “哼,不错不错!坤儿真聪明,娘就喜欢你读书的样子。”少奶奶表面很平静,内心很汹涌,儿子求学如此这般用心,她怎能不表扬呢?
        “娘,我背完了,我可以出去玩了吗?”
        “去吧去吧,别跑远了。”
       小沈坤高兴地跑出了院子,找他的小伙伴们玩去了。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少奶奶心里五味杂陈。
       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是在这样的私塾里接受教育,背诵着这些古老的经典。
       如今,她把这些传统和价值观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里,保持一颗纯净善良的心。
       她知道私塾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他们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在这里他们学会了尊师重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传统美德。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做人的基石。
       遥不可及的科举光环之下,多少学子为之奋斗,有的十年寒窗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而更多的是名落孙山留下终身遗憾。
       然而这个时代并不平静,大明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动荡。沈坤和吴承恩虽然生不逢时,但他们却有着坚定的信仰和追求。
       青春年少的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希望通过努力,将来为大明贡献绵薄之力,也为自己正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私塾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知识和品德的培养,更为他们传递了一种信仰和精神。这种信仰和精神将激励他们勇往直前,为实现远大抱负而努力。
       “那个……”少奶奶若有所思道,“孩子啊,有些事嘛,虽然孩子们有时候会一起玩闹,但这都是孩子之间的小事。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尊重别人,不能伤害别人的感情。就像蟋蟀这种小动物,也是生命,我们不能随意伤害。”

origin70a9619b30e68c5dd43cb5b8423d06e2.jpg

      小沈坤听了少奶奶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不仅要读书识字,更要学会做人。
       她相信只要他们坚持读书、坚持学习、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就一定能够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中立足。
      七八岁的沈坤平日里按时走出巷子去先生那里读书,沈夫人和少奶奶相夫教子,沈老爷和少爷就能安心地操持着沈府生意。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经在私塾度过了数个春秋。他的学识日渐渊博,品德也日益高尚。少奶奶的教诲,如同春雨润物,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沈坤不再只是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开始关注社会的现实,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改变世界。他们了解到大明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官员**等。这些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要为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夫人和少奶奶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欣慰。她们知道孩子要想真正光宗耀祖,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此刻的打铜巷那叶小店中清瘦的吴锐吴老爷,还是那副读书人标配打扮。那山羊胡子依旧,头上依旧扎着一顶方巾,身上还罩着那件青灰色竹面长衫,脚下自然是那双平底卷口黑布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8 03:57 , Processed in 0.067609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