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Nba68 于 2022-11-10 08:02 编辑
归心似箭
第一节生物课开始了,门外走进来一个衣着朴素的女教师,她就是生物周老师。周老师显然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的眼里满是慈爱。是啊,眼前这四十个十五六岁的青少年,不就像她的孩子吗? 这节课她没有直接上生物,而是给同学讲了做教师的责任,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深刻哲理。 接下来是物理课,班主任陈老师就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听着他的课,六班的同学发现陈老师的无线电技术相当强。他不太赞成刻板地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个思想大大地激发了本班王兆龙同学对无线电的兴趣,不久之后兆龙居然用电子元件做出了收音机,这让男生眼馋不已。 “大家注意了,中午开始练习写字,请大家从今天中午开始要早起十五分钟。”吴长顺走上讲台通知大家,“毛笔大家自己准备,小黑板和磨墨中午发给大家。” 王宝艾觉得师范的生活特别充实,每天安排得满满的,转眼就来到了最后一节音乐课。刚上过南边厕所,小艾发现班级里少了很多人,还有几个人正匆匆忙忙地向外走。 “音乐课不在班级上?” “不在,快拿上书,走!” 小艾跟在几个人后边直向北跑,从灯光球场向北再向左拐已经听到清脆有钢琴声。 “报告!” “进来!” 王宝艾扫视了一下,大家并没有按教室里的位置坐,于是随意找个位置平复一下。 “跟我练习视唱。“钢琴面前坐着一个美丽的女老师,她一边弹琴一边唱,“mi,mi,mi,ma,ma,ma。” “mi,mi,mi;ma,ma,ma。”滥竽充数,小艾还是行的。但他从来没有听过什么练耳、试唱,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他又感觉自己像是呀呀学语。 中午起床后,宝艾准备好毛笔,望着大哥给他的钟山手表赶紧出发,淮师校园里同学们从北边住宿区向南边教学楼涌去。 “绘四化之图,建幸福之楼,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铺锦叠绣!让人民说:他们受过挫折,摔过跟斗,可他们把时代的使命担上了肩头;让历史说:他们善于思索,敢于战斗,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一代风流……”《风流歌》在动情地诉说,瞿弦和、张筠英的朗诵是那么鼓动人心。八十年代豆蔻年华的师范生们都在思考,什么是风流! 果然,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块小黑板,长约40cm,宽30cm。宝艾发现它是正反面都可用的,一面是黑板,显然练粉笔字;另一边是白板,方格已经打好,这是练习毛笔字的。黑色的墨块配送一个小小砚台,王宝艾从水池边沾了一点水,学着同桌周在海的样子轻轻地磨着墨,教室内即刻散发着浓浓的墨香。 打开塑料笔套,粘着墨汁把毛笔渗开,对照着柳体字帖练习从横竖撇捺写起来……
“大家注意一下,明天学校要来查黑板报,中间谁来画个画?”下午课刚结束,班长站在前面求援。 大家左看看右看看没动静,班长有点失望,他刚准备上位。 “我来试试吧。”坐在后边的一个男生回应,大家注意了一下就各有各事了。 宝艾回头一看,是生活班委毕艾祥。只见他到前边拿上白色和彩色粉笔向后边板报走去,毕艾祥目测了一下后,果断地动笔。 嗯,他画什么呢?王宝艾倒过来面对着后边板报,几个板块已经被字写得漂亮的杜乃龙等几个同学写好了。杜乃龙这家伙硬笔书法功底深厚,后来他给大家表演过绝技,左手写反字,那技艺简直让人五体投地。 十几分钟后,毕艾祥同学的刊头图画好了。原来是鲁迅先生的头像,这画技很是了得,他把先生桀骜不驯横眉冷对的性格跃然纸上,惹得同学们啧啧称赞。 后来,美术苏总明老师来上课看到了这个头像,在他问清是谁画后,他立即让毕艾祥同学担任美术课代表。 丰富多彩的师范生活一开始,就像打开了潘多拉宝盒,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星期下来,王宝艾充分体验到师范生活比他在前进中学上初三有意思多了。因为初三一年的学习是高度紧张的,因为面临着考小中技。而师范生活别样精彩,既有严肃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又有各项技能的培训密集培训。 “三字一话”如火如荼,“琴棋书画”相互切磋。课内个个学得特别投入,课余爱好运动的上了球场,爱好看书的去了图书馆。更有王兆龙打头的无线电爱好者,在班主任陈老师的点化下,探索简易收音机制作。 就在这一星期里王宝艾的认知彻底被颠覆,一做老师决不是会做题就行,必须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二做老师必须全面发展决不能做书呆子,必须做到音体美全面发展。听着同学婉转悠扬的笛声和泛音四起的口琴伴奏,他感到自己落伍了,必须奋起直追。 星期六下午两节课后,王宝艾等县城附近的同学向班主任请假回家。陈老师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一一同意,临走时嘱咐大家路上注意安全,特别强调千万要赶上明天晚自习! 远途的同学用羡慕的眼光望着班级中一多半同学打点行装踏上回家的路,陈老师见状连忙提醒他们如何安排周日的生活,告诉他们这样也好,你们可以结伴了解一下在这要生活学习三年的淮安县城。 “淮安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大家知道周恩来总理就是我们淮安人,你们可以去瞻仰一下周恩来故居,顺道你们就可以看到雄伟的镇淮楼,那里是淮安县城的中心,民族英雄关天培祠就在鼓楼东边的小巷子里。” 班主任向大家推荐淮安城的风景,“淮安县城并不大,但这里是淮扬菜的故乡。有许多小吃,如上坂街的辣汤、小饭馆地道的阳春面,更有全国知名的淮安茶馓。总而言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们结伴同行千万不要把自己搞丢了。” 听着班主任如数家珍,不能回家的同学脸上个个兴奋起来,可是他们更清楚自己囊中羞涩,渐渐熟悉起来的他们相视一笑,外地的他们更愿意徒步丈量这个别具一格的美丽小城了…… 王宝艾背上书包快速地跨出校门,此时此刻的他归心似箭。他回头望了一下学校大门,“江苏省淮安师范”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仅仅一个星期,他已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他喜欢做老师,更希望做像顺河小学的吕正东、前进中学的周大海、淮安师范的林元这样的老师。因为小吕先生的启蒙,他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属于他所钟爱的初中数学,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初中数学教师。 左拐进入大渔市口巷直向西,两边的人家都是砖瓦房子,可比自家那三间草房高强八个帽头了。出了巷口再向北,路过五化交公司后又经过新华书店,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鼓楼的面前。 雄伟的镇淮楼屹立在淮安县城的中间,俨然成了淮安城的一张名片,鼓楼南北入口处有几个摄影摊子,外地人来到小城,一定要到这留影纪念的。 不太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行人来来往往。鼓楼北面就是两淮班公交车站台,王宝艾来到了这里等候。站台北面是淮安县体育场。大门口“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几个大字特别醒目。
鼓楼的东边是邮政局,西边是淮安商场,南边对着的就是南门大街,一直通到南门口,南门口向南过了运河就到了石塘公社了。 “车子来了!”忽听有人喊,王宝艾抬头一看两淮班车子来了。 他一再谦让着最后上了车,打了张去板闸的标拉着扶手,车子不一会儿就开动了。摇摇晃晃的公交车直向西门大桥方向奔去,这时太阳还有树头高。车厢内不时地吹过一阵风,让人觉得特别舒服。 公交车右拐上了运河大堤,这里运河河道较窄,只有四五十米宽。来往的船只并不多,偶尔会有一个拖队经过,掀起轩然大波。 王宝艾向窗外张望,文通塔进入了他的视线。在淮安县城上了一年初三,勺湖公司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机会一睹芳容?
河道慢慢地宽了起来,宝艾知道快到板闸了。果然,公交车穿过绿树成荫的河堤向右一拐进入了板闸地界,三岔路口向后一望中间的板闸收费站横在马路中间。 “板闸到了,有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听到售票员的通知,王宝艾向后车门走了过去。 板闸这个地方是淮阴和淮安的交通枢纽,宝艾的印象是这里的人特别擅长做生意,老话说无商不富很有道理。 走进古老的石板街道,王宝艾感到特别地亲切。初三一年他每个星期都要经过这里,他对这里太熟悉,因此特别地亲切,仿佛到了自己家一样。街道里小商小贩特别多,他们依托自家房子摆起了小摊子做生意。 一进街道,各式糖果的香味充斥着宝艾的嗅觉。看着冰棒他怎能不想买一支?看到糖人他更想做一个。可他更清楚自己手里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哥哥、姐姐的血汗,听说二哥又去南边做生意了,不知道情况又是怎样?年近三十的老大至今还没有对象,不就是因为家里困难吗?所以,渐渐懂事的他学会了省吃俭用,能不买的不买,能不吃的不吃,能不用决不用。 看着太阳渐渐西沉,他不由加快了脚步,三转两转出了巷子来到里运河堤边。太阳渐渐地失去了威力,但是离天黑还早着呢! 铁皮船动了起来,一会儿就来到了岸边。人上得差不多了,船家一撑竹篙向对岸驶去。上了河堤,王宝艾知道离家越来越近了。
顺着河堤向前走没多远就向右拐下了河堤,过了一条臭水桥,笔直的乡间小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黄绿色的稻田,稻田的四周分布着村落。这是来到了清安公社夹河大队境内,宝艾知道家后边的王宝轮二哥,因为家贫男人太多,不得不到这里入赘。 穿过绿色的稻田,来到十字路口,路边有一家供销社。上初三时路过这里有时候他会在这里买笔和纸,今天他是没打算买任何东西。他抬眼向前望去,面前一排排整齐的高耸入云的水杉映入眼帘。过了小桥王宝艾爬上了大运河堆,一阵凉爽的风吹来,顿时觉得惬意极了。 站在运河大堆上,向西边一看,向两头无限伸展的大运河水泛着金光,万顷碧波上来来往往的船只不时地发出阵阵震耳欲聋的汽笛声。 家,就在对面不远的地方。想着想着,王宝艾冲下了河堤向渡口狂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