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东方红

卢世龙:行吟诗人姚秉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07:30: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旧诗起源于先秦而鼎盛于唐宋,“五四运动”后打破格律束缚的自由体新诗成为了现代诗的主流。“断裂”的两种诗体,在姚老师的诗词创作中发生了奇妙的反应。作品传承了旧诗的韵律之美,却没有咬文嚼字被韵律所束缚;融合了新诗真情实感表达社会人生的自由之美,却没有泛泛而谈、无病呻吟的辞藻堆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习诗词的好书,值得我们反复诵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8:0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喜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6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中国诗词大会》,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中华诗词文化,很想写一些心里的感慨,但是奈何文笔不好,文不达意,所以总是以一声叹气了结。今日有幸能够拜读姚秉德先生作品,内心无比的激动,捧起《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视之所及,拨动心弦,让我们在忙碌又浮躁的生活里沉淀下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全书分为五辑,“赤赤依恋”、“山水抒情”、“谦谦思故”、“渔樵对歌”、“散逸飘仙”跟随先生笔下,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歌颂了中华文明,展示了爱情、亲情、友情的可贵,讴歌了美德情操,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虑不见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8:1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麓山松庐有感
姚秉德先生46年文学创作,挑选300余篇作品,编制成了这本《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诗集吟咏了祖国河山之宽广,歌颂了爱情、友情、师生情之珍贵,讴歌了美德情操,诗集中每一笔一句,都叫人流连忘返。
读到姚老师在70年代创作的一幅作品,文中描述姚老师按生产队指令,守护码头上的贵重货物,适时月黑风高、冷清寂寞,姚老师独自一个守护,给人一种孤独压抑之感,然而姚老师笔锋一转,说自己想守护的,是民族文化传承,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之前的孤独和伤感一扫全无。
还读到一篇评价姚老师的诗,诗中写到“信手拈来四八句,古典现代皆成文;千年学府多英俊,理工园里隐诗人。”这一句感触极深。沿着诗集目录一路读到此处,沉醉在过往诗篇中,还在感慨姚老师才气无双。这一句话又让我重新意识到,姚老师可是一位理工专家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对联真的是在讲述姚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8:5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知作者之名,我还是临近毕业,正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之态的青年。他素日衣着朴素、样貌和蔼,让人难以联想,他所获得的荣誉,是他人穷极一生,可能也无法达到的高度,姚建刚姚老师,从所识之时,我就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敬重。
细品《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为民,我爱这祖国美丽山河,我待这祖国繁荣昌盛;为师,我珍这场师生情谊,惜这段师生时光;为友,我喜这沏茶畅谈;为故乡之子,我割舍不断丝丝牵绊永怀纯真情感;我向往着美好爱情、浓浓亲情,我爱着这世间美好的万物”。每每细读几首,心中不免澎湃不已,正直壮年,不说参军为伍,亦可如诗词表达情怀一样,爱国、爱家、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8:5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麓山松庐·诗歌散文集》有感
捧起《麓山松庐·诗歌散文集》,视线所及的几个字,拨动心弦,琴音渺渺而来,我相信,沉每个人的悲欢,源自心灵深处的恣意流淌,打动我们的,唯有真情。《麓山松庐·诗歌散文集》,每首诗歌包含着先生内心的爱与哀愁、痛与欢乐、失落与收获。悲欢离合有几多,渐行渐远渐无声。仅有文字,成了不败的记忆。
全书分为五辑,“赤赤依恋”、“山水抒情”、“谦谦思故”、“渔樵对歌”、“散逸飘仙”,家国情怀、祖国山水、故乡土地、悠然人生、美好向往等尽入先生笔下,让读者忙碌又浮躁的生活里,感受到精神的升华。
我热爱看书,从金庸古龙,到琼瑶张爱玲的风花雪月,从生动的漫画图像到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再到海岩刘猛,再到此刻的各类畅销书,忽然发现,书籍的魅力就在于,无论年龄性别不管隔着怎样的时代,我们都能找到一本有共鸣的书籍。读书对我们来说,是人生的另一种享受,在现实生活里的所有不可能,我们可以在书里面的世界中感受,享受别人的人生,流泪喜悦。
说实话,读书是件磨人心性儿的事儿,你得把自己掏空了,使自己置身于她所讲述的故事里,活一遍,才能真正领悟,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
虽说岁月无情,四季更替中,白发丛生,华年逝去,但是亲情、友情乃至家国情,却在悄无声息里,留下抹不去的印记,成为永恒!(易福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8:59: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完姚老师的《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最大的感受是姚老师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细心的感悟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人生,这一点对于正值青年的我们也自愧不如。
诗集包含“赤赤依恋”、“山水抒情”、“谦谦思故”、“渔樵对歌”、“散逸飘仙”五辑,从“赤赤依恋”中能体会到了爱情的美妙和向往,还有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在“山水抒情”中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的栩栩如生,让人仿佛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在“谦谦思故”中抒发了对故乡人事的思念,深深的触动了每位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在“渔樵对歌”中与朋友吟诗作对增进感情,尽显闲情雅致。在“散逸飘仙”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记述了平日生活趣事,看似普通但道出了许多人生道理,让人反思。
总而言之,这本诗集凝结了作者的心血,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不妨试着停下来,用心好好的感受文字给予的力量。最后,由衷祝贺姚老师的新书发布,在未来也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新的创作和思考。
                                                             毛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09: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眼看见书名,“麓山松庐”四字瞬间就描绘出一幅青山氤氲的雅境,文人雅士结庐其中畅谈畅饮的画面。开卷翻阅,在诗中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体会不一样的生活趣味、人生体会,感受不同视角下的大美山川,文人情怀,既在陶冶情操,养心益德,也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10: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麓山之名作 诗词之殿堂
李亚昕
《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这本著作是姚老师这一生文学创作的结晶,荟聚了他在不同时刻、不同地方、面对不同的人或物而产生的灵感。在姚老师的笔下,一草一木都是景,万事万物皆有情。他的诗词散文字字珠玑、句句入心、内容感人、文笔舒朗、意境高远。从这本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姚老师人生中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些有趣或有意义的故事,而且能从那些关于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文章中受到触动和启发,更能从他高深的文学造诣中学习如何写作。
这本书共分为五辑:第一辑“赤赤依恋”主要写爱情、友情和家国情,关于爱情,不管是初恋时的怦然心动,还是细水长流的相伴厮守,抑或是离别与相聚的悲欢,都能在作者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二辑“山水抒情”主要描写和赞美作者游历过的山河美景,对仗押韵、语句优美的旧体诗词,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美丽有力彰显出来,读之令人神往。第三辑“谦谦思故”主要描写作者故乡的人和事,那种割舍不断的牵挂和纯朴真挚的情感,能触动每一颗热爱故土的赤子之心。第四辑“渔樵对歌”主要写作者与诗友之间的对诗,在诗词的你来我往中,作者与他的朋友、与他的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第五辑“散逸飘仙”为作者的散文,这些散文有的记叙作者的特殊经历,有的讲述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的科普诗词韵律知识,有的描绘所见美丽景物。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亮点或能打动读者的地方,你能在这些文章中看见真实的生活,领悟到深刻的道理。
这本书可以怡情。在诗词的一字一句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世间万物的爱。包括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对年轻一代的殷殷期盼,对爱情的珍惜,对友情的真诚,对世间草木山水的爱怜,还能在很多有趣的故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闲来读几首,可以怡悦心情、陶冶情操。
这本书可以学理。书中有一些诗词散文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如作者写给家人和学生以教育他们如何为人处世的,如揭露和批判社会不良现象的,或者讴歌赞美高尚品德的诗词散文等……品读这些作品,可以学做人之道、学交友之道、学齐家之道、学处世之道。
这本书可以育人。严格的韵律格式,专业的写作手法,无疑是我们学习中华诗词的优秀教科书。在书中你会发现,很多古诗词下面都有详细的题释,题释包含该首诗(词)的格律、句式等信息,因此在诗词教学方面将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莫言当世无佳作,喜看诗仙执酒来!”姚老师便是一位出身于理工科的当代诗仙,独有的天赋和满腔的热爱成就了《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这本佳作,让我们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感受诗词之美妙,学习诗词散文的创作,继承和弘扬中华诗词文化!
2020年12月30日撰于兰州
作者简介:
李亚昕,甘肃定西人,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现在甘肃省电力公司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10: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韵律之美
肖辉耀

“秉德诗坛国会开,华笺四万八方才”。手捧《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我品味着“赤赤依恋”,畅游于“山水抒情”,感受着“谦谦思故”,欢喜于“渔樵对歌”,沉醉在“散逸飘仙”。《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既有诗词,又有诗论,既有散文,又有词赋,既有随笔,又有儿歌,既有格律诗,又有自由体,还有勇于探索新旧诗词融为一体,于山水草木、风景名胜中展现了家国情怀、志趣修为,充满正能量,内容丰富,美不胜收。受书中《诗词韵律简述(一)(二)》等启发,结合姚秉德先生的诗词,鄙人且初探皮毛,着眼于平仄、押韵、对仗,赏析《麓山松庐》诗词韵律之美。
(一)平仄之美
我们先来读秉德先生的诗:《七绝•夜宿柳叶湖(通韵英韵)》:
擂茶畅饮汗元蒸,一觉共和已曙明。
红日湖托斯冉亮,霞光云蔚渐趋昇。
鳞波闪闪连天际,赛艇扬扬互竞争。
抗战高歌犹在耳,烟波浩渺赴敌庭。
鄙人认为,平仄有规律地交错运用,能使诗歌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使得语言协调和谐、生动形象。姚先生这首诗的平仄韵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规律:
(1)在一句之内,平仄以音步为单位交替相间,即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便是平平。最后一字若是韵脚必为平,非韵脚必为仄。例如第五、六两句(颈联):“鳞波闪闪连天际,赛艇扬扬互竞争。”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全诗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2)在一联之内,上下两句的平仄以音步为单位双双对立,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就对句来说,“鳞波”对“赛艇”,是平平对仄仄,“闪闪”对“扬扬”,是仄仄对平平,“连天际”对“互竞争”,是平平仄对仄仄平,这就是对立。
(3)在两联之间,相邻两句的双数字即第二、四、六三字为节奏点,其平仄两两相粘(即一致),从而平粘平,仄粘仄,如首联与颔联之间,“一觉共和已曙明”“红日湖托斯冉亮”节奏点上的“觉”(仄)、“和”(平)、“曙”(仄)三字与“日”(仄)、“托”(平)、“冉”(仄)三字两两互粘,同样,颔联与颈联之间的“光”(平)、“蔚”(仄)、“趋”(平)与“波”(平)、“闪”(仄)、“天”(平)互粘,颈联和尾联之间的“艇”(仄)、“扬”(平)、“竞”(仄)与“战”(仄)、“歌”(平)、“在”(仄)互粘。节奏点上的第二四六这三个字,要求相当严格,而对于第一三五这三个字却相对较宽松,往往可以通融,这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秉德先生在书(P384-386)中指出了律诗格律的四种形态,其诗作也是严格遵守这个四种形态:
(1)首句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如“同窗岳麓未能忘”(《七律•京城会泽洪学友》)。
(2)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如“远上黄山栈道悬”(《七律•登黄山》)、“风爽月圆意正浓”(《七律•秋思寄语》)。
(3)首句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如“庭院深深千百载”《七律•岳麓书院一千零四十年纪念》。
(4)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擂茶畅饮汗元蒸”(《七律•夜宿柳叶湖》)、“秭归出仕气轩昂”(《七律•吊屈子》)、“千山环抱柳杨庄”《七律•拜访柳庄》等,秉德先生的律诗大都是平起平收式。
在平仄运用方面,秉德先生一方面相当严格运用平仄声律,另一方面又不完全为平仄声律所束缚,尽可能地使其服务于表情达意的需要,诗句呈现一派和谐气象。
(二)韵味之美
鄙人仔细研读,发现《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中的诗词用韵对于常用的《106部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通韵》、《中华新韵》皆有使用。
例如:《五绝•登岱岳(通韵英韵)》:
云飘风浪涌,日淡曙光生。
封禅祖龙在,谁能与角峰?
这让我想起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诗都有借韵,达到相互衬韵之妙。
通过咏读,秉德先生的诗词在押韵方面主要是以宽韵为主,韵脚主要是以“ao”、“an”“eng”、“ang”开口呼为主,开口呼读起来开口较大,声音非常洪亮,极富有节奏感,宜于表现雄壮激昂的情感。如:《七绝•观黄果树瀑布(平水东韵)》:
日淡山青震耳隆,洪流飞泻玉河泷。
银珠滚滚帘千尺,溅起龙潭雨雾濛。
在这首诗里,隆、泷、濛都压了平声韵,韵脚“eng”,开口度较大,声音洪亮,写出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磅礴、壮观的气势,更体现了诗人对黄果树瀑布震撼的感官体验和高度赞扬之情。同样,在《七绝•观陡塘坡瀑布(通韵英韵)》一诗中,诗人同样也是用了平声“eng”韵,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再如:《七绝•谒富厚堂(平水阳韵)》:
富厚堂前嫩荷香,齐家八本美名扬。
屡输屡战多风范,济世诗书万载长。
《五绝•登岳阳楼(平水阳韵)》:
洞庭浮日月,世事几沧桑。
天下堪忧事,伊人可怅长。
在这两首诗里,香、扬、长、桑,韵脚“ang”,开口度较大,声音洪亮。
《七律•游南山牧场(通韵安韵)》:
城步蛇行数重山,山高岩险路弯弯。
嫩芽短短奶牛瘦,细雨蒙蒙不衣寒。
阳紫峰亭观日落,红缨哨堡忆时艰。
丘岚绿映八十里,地静天蓝忘返还。
此诗首句入韵,“山”、“弯”、“寒”、“艰”、“还”都是用了平声“an”韵,选用开口呼的韵脚来押韵,使得诗词声韵和谐,同韵相押,具有回环之美。
(三)对仗之美
鄙人认为,对仗是一种形成文字整齐美的修辞手段,也是构成格律形式、呈现格律气氛的重要因素。
仔细研读《七律•游南山牧场》,其中“阳紫峰亭观日落,红缨哨堡忆时艰”一句,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相反,“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平平”;其次是相对的句子句型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谓宾结构对谓宾结构(“观日落”对“忆时艰”);再次,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名词对名词,“阳紫峰亭”对“红缨哨堡”,“日落”对“时艰”,动词对动词,“观”对“忆”;词语的“词汇意义”相同,同是名词,“阳紫峰亭”对“红缨哨堡”,都是地理名词,都是景观景点。
再如,在对仗的运用方面,《七律•攀崀山骆驼峰》中“独览丛云观寿海,众争陡壁找福星”一句是工对,“独”对“众”是反对,“云”对“壁”、“海”对“星”是天文对地理,“寿”和“福”是邻对。“明珠洒落于高处,阴涧流淌怎有踪”(《七律•游天生三桥》)则是宽对。《七律•岳麓书院一千零四十年纪念》中的颈联和颔联“朱张会讲开新史,黄蔡功高覆满清。曾左名丞儒作本,毛何立志济世宏”用的都是正面的典故,因此是正对、事对。“毋忧世事多离幻,但旺鸿鹄少虑荣”(《七律•秋思寄语》)在形式上是流水对,同时用“鸿鹄”借对“世事”,全句在内容意义上则形成反对。
鄙人认为,对仗之美不仅是体现在整齐工巧的诗意,长短交错的呼应、气势酣畅的排比也都展现出对仗之美,使得文章具有大气磅礴之势。例如《舜周书屋记》一开篇就写到“斯屋也,承麓山灵气,接南岳雄风,观洞庭波涛,察宇宙星辰”,这不由得让人置身于岳麓山的钟灵毓秀和南岳衡山的大气雄浑之中,同时让人联想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匹夫家国情怀,以及王羲之在兰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文人闲情雅致。全篇几乎都是对仗,窃以为直追最负盛名的骈文《滕王阁序》。
(四)节奏之美
鄙人认为,一首造诣高的诗词作品,其节奏感契合意境,又往往是与其格律融为一体,这淋漓地体现于秉德先生的词作《满江红•守木》:
独卧/尖舱,伴/木排、哗哗/雨劈。浊浪/滚、掀舟/拍岸,簸吼/淫逸。千载/江水/源远/流,四方/栋器/淤泥/弃。梦中/回、掀被/速/出巡,无/贼迹。
航灯/闪,鹤声/唳。举/马灯,雨中/立。心/蕴热,哪管/风啸/寒戾。慢步/弯腰/入/卧处,缩腿/掐指/扫/睡意。须/用心、护好/厦/梁才,事/怎毕?
这首词的节拍分明,富有节奏感,有一个音节一个节拍的,也有两个音节一个节拍的,一般是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相互搭配使用,内部意义联系紧密,上下两句中,对应位置的音节相同,从而可以使得诗词句读起来节奏分明、匀称和谐。词中包含了三、四、五、六、七字句,节拍安排方式上,三字句为二/一式和一/二式,四字句为二/二式,五字句为二/二/一式和二/一/二式,六字句为二/二/二式,七字句为二/二/二/一和二/二/一/二式,这样使得这首词读起来有一种急促之感,表现了当时作者在一天夜晚急风暴雨、应急守护的创作背景,以及在1973年年轻气盛却怀才不遇的急切心情,鲜明的节奏与诗句所表达的内容一一相吻合,读起来自然和谐,表意清楚。
同时,秉德先生善于运用复沓、叠句和反复的手法来强化诗词的节奏性,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到现代诗中。例如:
《复海平》:
君如梁上燕,
吾似针头线。
心心相印几时断,
时把海平念!
时把海平念!
短短五句中,“君如梁上燕,吾似针头线”用了《诗经》中常用的复沓手法,句法基本相同,中间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起到了加深印象、渲染气氛的作用,深化了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充分的酝酿和尽情的抒发。“心心相印几时断”一句重叠使用相同的音节“心心”,即采用“叠音”手法,增强语言的音乐感,念起来动听悦耳,有效地增加诗词的音韵美。最后两句“时把海平念!时把海平念!”用的是叠句的形式,前后呼应重叠,表现作者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使整个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还有《枫叶红了》、《别梅》都是两段诗体,形式上是段落之间的反复,作者将复沓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在现代诗中也能读出了如此强烈的节奏感,不能不说也是一种创新。

以上皮毛之言,班门弄斧了。再借用秉德先生的一句诗:“热血满腔多梦想,谢天谢地谢师宗”,忝作刍议,感谢文学专家、评论达人、广大读者雅正。
2020年12月30日撰于星城
作者简介:
肖辉耀,湖南城步县人,湖南大学电力专业硕士毕业,现工作于湖南省电力公司,高级工程师,处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1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有感
付强
2020年即将谢幕之际喜闻恩师姚秉德先生新书《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即将出版发行,兴奋之情久不能熄,作为先生弟子深感骄傲和自豪!
在经历两天的极度期盼后,终于在宁波初雪的夜晚收到了新书的快递。下班归来推开屋门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阅读起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美妙旅行便随着封面的翻开而就此启程。
旅行的首站—“赤赤依恋”以一首对祖国母亲的赞歌开启,“巍巍昆仑”、“华山喷薄”、“东岳朝霞”、“黄河”、“长江”、“喜马拉雅”等祖国的壮丽山河跃然纸上,让心神在其中尽情徜徉、穿梭,先生用豪迈而不失柔情的语言诉说着对祖国的无尽热爱。《枫叶红了》是先生在深秋时节所写的一首优美佳作,那时我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对这首诗歌尤为喜爱,每每诵读都颇有感触。光阴流转,如今我已走出象牙塔步入职场两载有余,生活的压力和对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犹如一双无形的大手在不断地推着身躯前行,焦躁而疲惫。再次读起《枫叶红了》,那句“在寒风中燃烧,在霜冻中笑容”所蕴含的极致豁达的人生哲理犹如山间的阵阵清风爽朗精神,又像林中的涓涓细流浸润心田。伴着床前昏黄的灯光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将灵魂附着在一张张、一片片红枫上,穿越岁月长河回到了在麓山脚下求学的色彩斑斓的青春里,倏然疼了眼,将心也通通打湿。
“山水抒情”是旅行的第二站,先生酷爱游览祖国的名山秀水,通读“山水抒情”中的诗篇,跟随先生的脚步将无数壮美山川尽收眼底。我看到了“叠叠巨殿立峨峨”的雄伟故宫,看到了“绿影红光闪玉波”的科幻鸟巢,看到了“峰巅五老观红日”的巍峨庐山,看到了“雾霭朦胧已半仙”的秀美黄山,看到了“层峦叠翠万竿连”的无边竹海……。《五言诗•登华山》中的最后两句“莫言少年壮,老骥亦当先”,让我回想起读研时期的每次集体出游活动中,先生总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一位,我们这些正值年轻力强的弟子竟然也不如先生有活力。是的,先生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路走来,他在电力科学、经济金融和诗词创作中均是佼佼者。虽已年近花甲七旬,但他依然在不断提升精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先生实属吾辈楷模。
“游山玩水”过后,即来到了旅行的第三站——“谦谦思故”,这一站的风景便是先生精彩纷呈的内心世界,有“要效武皇戎马切”的雄心壮志,也有“长路盼南归,拙夫何日回”的百转柔肠。字里行间充斥着先生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对故事的无限感怀,对故人的殷切思念。在我从大四至研三追随先生读书近4年的时间里,常感其情深义重。2018年夏天毕业离校前夕,我们同届的弟子最后一次一起去先生家中拜会,分离前先生站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目送我们离去,眼神里流露的尽是慈父对即将远行的游子般的不舍。爱晚红枫下的授业解惑,麓山松庐中的谆谆教诲,神农金顶上的指点江山,苍山洱海旁的对酒当歌……得师如此,何其幸哉!
我的脚步刚至第四站——“渔樵对歌”,读了前几首诗歌,宛如与众位作者一起穿梭回了古代,抚琴弄墨、以诗会友,一同诠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实在其乐无穷。
旅行尚未结束,期待后续更加绚烂的风景,衷心祝愿《麓山松庐》诗词散文集发布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12月28日夜
作者简介:
付强,于2015年师从姚秉德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年毕业,现就职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5-4-3 06:17 , Processed in 0.068004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