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31474|回复: 3

渭河,我的母亲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5 2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从出生到现在,是喝渭河水长大的。因此,这河在我眼中已然就是“母亲”了。渭河,据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西起甘肃的渭源,于陕西潼关入的黄河。有个关于黄河的说法,说的是若干年前,黄河是沿着现今渭河的河道流淌着的,后来才在兰州改道北上,绕了一个大大的弯儿,方形成了今日的黄河河道。得知了这个说法,便常在心里想,假使黄河不改道,还会有今天的“八百里秦川”吗?以黄河以往的汹涌暴烈,反复无常,还能有两岸底秦之宫殿、汉之长安吗?文明的产生,虽说是需要自然环境所提供的刺激与挑战,然而以古时的生产力对付黄河……我不敢往下想象,只有在内心感叹着,真是天有道,兴我中华啊。正是这渭河与黄河的冲刷沉淀,才形成了富庶的“八百里秦川”平原。要知道,“秦始皇”正是靠着这“八百里秦川”诺大的“粮仓”统一了“六国”,成就了霸业。所以,渭河是当之无愧的陕西人民的“母亲河”。
   看了书,便想:人类的进化,无论是在水里还是上了岸,要想生存,都是离不开河流的。尤其是人类的文明更是如此。尽管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早已没了昔日的辉煌,尽管埃及法老的神杖的光芒早已黯灭;巴比伦“空中花园”的瑰丽已然香消魂散。可她们底伟大文明延喘的气息,几千年来依旧对世界的文明和文化起着明灯般的指引作用。毕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至今仍象母亲一样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人们。陨落的文明尚且如此,因而,做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更是足以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而骄傲——尤其是我们的年青人。不是吗?当你得知甚至亲身感受到“中华文明”至今尚在发出她的光辉时,虽说这光芒不一定是那么地耀眼甚至不如你的意也不得知。可说到底,你是喝这“母亲河”的水长大的。古人劝郑庄公“子不可以不子”说的便是这道理了。“母亲”固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是,可终归是她用乳汁将我们哺育长大。做子女的,报答这养育之恩尚来不及,怎能够嫌恶甚至是糟蹋自己的“母亲”呢?俗语云“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嘛。扯远了,还是说说渭河吧。
   小的时候家在宝鸡西部的山区居住,就在渭河边。那时的渭河足有一、二百米宽,河面时常是风平浪静。六、七十年代渭河的两岸几乎没什么桥,过河是要靠船的。大家都知道,那时的家庭至少都是两个孩子以上。记得小镇上有一王姓人家,居然一连生了九个孩子,爸爸便有了个绰号叫“王老九”。真的是很响应政府的号召啊。这家里也就爸爸一人在铁路上工作,妈妈是家属。每月全家的收入就爸爸的几十元钱。这倘若放到现在,真不知该怎么过活?我在家行三,上面有两个姐姐,是家里的独子,那个年代是被唤做“宝贝疙瘩”的。一直以来,对这个称呼,我是从不承认的,也没觉得这“宝贝”有甚金贵的。整日里还不是疯也似地和小伙伴儿遍野里玩耍,不是上山摘野果,就是下渭河里凫水。以至于长大后和儿子去游泳,儿子见了我这他从未见过的游泳动作,总是好奇地问。我便非常不好意思地、很小声地答曰,“狗刨”,儿子听了总是笑。平时家里大人对我们去哪里干什么倒是不大管的,只是到了吃饭时间总是要家里人喊上几十遍,最终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河滩被妈妈找见,十有八九被提了耳朵回家。活到这般年纪,自己有了孩子,倒在心里羡慕起他们的童年来,真的是大不一样啊!不过,想想我的童年,与现在相比,虽说物质上是差了许多,可也不见得我的童年就没有儿子的快乐。倒是如今,让我搞不明白的事很多。就拿上学这事儿来说,孩子都恁大了,为何每每到了放学的时辰,学校的门口总是人山人海的,不至于吧!?我小的时候上学,每天在火车道上走,还要过两个山洞,大人是从不接送的。记得1974年秋,时逢雨季,渭河自然是要发大水的。这场景对小孩子来说,不亚于过春节。每日里和小伙伴儿满怀着兴奋和激动来到渭河边看热闹。发了怒的渭河与往日是不一样的,它怒吼着,泛着大朵大朵的白沫儿,全没了往日的温顺和安静。河面上总有东西冲过:有树木,家具,炊具,家禽,家畜……听大人们说,有时还有死人哩。听了这话心里总是怕的,那时小,死人是不曾见过的。最令人兴奋地是,有“娃娃鱼”被河水的浑浊呛得爬到岸边,一些胆大的人就去捉。留在印象里的便是这“鱼”的叫声,“哇哇”的很像婴儿哭。虽说那时小,可听了心里也有几分不忍,觉得有些凄惨。当时铁路局的采石场就在这小镇上。在这次大水中,采石场有两名职工为了抢救国家的财产——一台抽水泵而光荣地牺牲了。如若这件事放到现在,这俩人的牺牲应是不会的,也是大可不必的。绝对没有任何一位领导会为这价值几百元哪怕再值钱点的财物而让自己的职工去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的。可就是在那个年代,正是这些人的这种公而忘私、大无畏不怕死的精神在激励着人们进行着社会主义的建设。无论在当年亦或现在,我以为,他们永远是英雄。我常想,我们现今缺少的不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吗。后来我上了小学,学校就在渭河边。每天清晨来到学校大门口时,总看见在渭河边学校打铃的老校工在清晨的冷风中垂钓的身影。这倒应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了。
   渭河是我天天都要见到的。毫不夸张地说,我亲眼目睹了渭河几十年来的变化。如今,随着气候和外部环境的恶化,渭河愈来愈没了往日的生机,河水越来越小,最宽处也就几十米,逢干旱是要常常断流的。城市化建设搞的倒是挺好,只是河里的沙子全成了城市的混凝土。城市也就成了钢筋水泥修筑的堡垒。随着两岸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地排放,鱼儿早已不知何时没了踪影,怕是绝了种我不得知。河滩上就连杂草也是懒得生长。有时想,怕是到了儿子、孙子辈,这“母亲河”也只是在书上才能见到了吧。唉,当今这世上的物事,又有多少桩不是如此这般因了人为的因素而不见了踪迹甚至是消亡了呢?又有谁去为后代子孙着想呢。真让人心痛啊!渭河啊,你怎能又怎会变成了这“八百里秦川”的“下水道”了呢?
   站在渭河岸边,看着呈“羊肠”状亦或“鸡肠”样流淌着的河水,立时你就能感觉到她的死气沉沉。一阵风吹过,或许还能闻到她所发出的股股异臭味儿。每当此时,只觉得心有些绞痛,我便知我底心正在与这河流同声哭泣呢,这哗哗的水流声不正是渭河——我的“母亲河”的哭声吗?
   小溪流入小河,小河汇入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最后终归大海,大海就是这河流的坟墓。人生与这河流是何等的相似:懵懂的婴儿,莽撞的少年,意气的青年,踌躇的壮年,暮霭的老年;最后,便象这河流归入大海般地进入下一个轮回……
   在渭河边,看着这没有生气、默默流淌的河水,我无语。只在心中叹着,呜呼,“逝者如斯夫”!
发表于 2007-4-26 1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环保意识,人皆有之才是对待母亲河的最好待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6 19: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逝者如斯夫啊!岂只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7 2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楼主
渭水  好亲切的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16 10:04 , Processed in 0.052818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