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2718|回复: 6

游记系列:古道萍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5 11: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道萍踪(系列游记)





  五月的泉南,烈日开始吐焰,汹涌的热浪不安分地荡涤着海上丝绸古道,龙眼、黄皮、芒果,燎人的花穗抖擞着火焰般的光芒,整个闽南三角笼罩在一片火辣辣的“火海”之中。

  我是在“五一”节的最后两天,慕名探访了晋江陈埭回民的祖房和清真教堂,参观了修筑在泉州市区的开闽回族始祖墓地。回民祖房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的建筑布局从池塘到正殿、天井、回廊,都呈“回”字,一环紧套着另外一环。祠堂内分两进正殿,两边是两道宽敞的回廊。回廊和正殿各摆放着许多文物和照片,这里已辟为民俗博物馆。馆内的陈设除了一些是有关回人祖先在泉州创业的物证外,更多的是实物和器具,还有许多国家领导人来视察,以及外国友人来访的照片。它强烈地突出和再现古代泉州地区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背景。

  回民信仰伊斯兰教。当然,他们到中国后也信仰佛、道等中国本土的宗教。宗教都是劝人行善和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穆斯林的信众自然离不开清真寺和做礼拜,陈埭回族的清真寺就建在祠堂的左侧,三个大理石磨就的圆形穹顶,顶上各树着一根两三米长笔直的抛光铁竿,是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

  清真寺的外部建筑材料取用泉南地区特有的花岗岩砌成,拱型的门斗,洁白的圆石柱。阿拉伯国家的精美建筑与中国古代宫廷式博大的建筑工艺,辉映成趣,别有韵味。

  由于去的时间太早,而且天上正下着毛毛雨,做礼拜的人还没来,清真寺的大门也还没打开,所以我们很遗憾未能入内一饱眼福,亲身体会穆斯林的文化精髓。但听同行中人说,不同信仰的人——比如像我们这些汉族游客,非特殊准许,就算寺门洞开,也是不能随便出入的。

  “慎思遵爱,清净乃真。”据说福建的丁姓回民祖先,是在唐宋时期开始入闽的。回人一路漂洋过海,他们沿着海上古丝绸之路,来传教、经商、抑或为官的。到了明永乐年间,泉南一带的回族繁衍潘盛,人文蔚起。而回族的出现,却历史较短,就像祠堂与清真寺一样,与当地的文化很快融为一体。回人的祖先大都只身一人来到中国,他们不带家眷。他们主动与当地的汉人通婚,崇尚学汉制、讲汉穿汉服……向汉族先进的文化靠拢!

  灵山公园其实是以墓葬参观为主的。灵山圣墓安葬着几十位回民先人的骨骸,回人崇尚用石棺收殓,一座坟、两具棺,棺前摆着一只石头凿的香炉,棺后竖着用回汉两种文字雕刻的阴文墓碑。回墓沿习明代汉族官宦人家墓葬的样式,坐东朝西,像一张张平稳的太师椅,或者说更像北方汉族民居中的炕——包括墓基的花饰图案,西望着远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每一座墓基上,甚至在每一方的墓碑上,都镂下一个重叠扩张的“回”字,这是回族的族徽,一个非常特别的象征!


  
  海上花园(二)

  
  当旅行车把我们送到厦门轮渡码头时,一股氤氲的海风擦窗而来,猎猎的彩条在岸上飞舞,成群的海鸥在水上轻旋……我迫不及待地侧过身下车,迎着凉爽的海风向码头走去——我终于见到大海了!心,在急剧地奔跳。

  大海是如此的博大与宽广。帆影在漂浮,白鹭在拍浪,我们所搭乘的快艇,也像一只快乐的海鸟,犁出的两道飞沫似张开的两只巨膀,贴着浪尖快乐地飞翔。海风带着热情的水花扑进船舱,湿润了每一张兴奋的脸颊。“波、波……”的涛声自艇外传来,而那船后卷起的一堆倒三角形的巨大浪花,如同跳跃着的鸟儿尾翼,顽皮地在风中追逐。

  蔚蓝的大海无边无际,她像一片无垠的平台,承载起无数的欢歌与笑语。在海的怀抱里,人们纵情歌唱,自在地遨游。

  当快艇靠岸时,那山峰和雪崩似的浪花汹涌而至,巨大的惯性掀起一团又一团的波涛扑向小艇,消退之后又不服气地扬起头。无怪乎古人高唱“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不前进,刚停下来脚步很快就会被后来者挤过,顿时了无痕迹了。

  我们弃船登上素有“海上花园”和“钢琴之岛”美誉的鼓浪屿。来之前,我就已经慕名拜读了许多名家描绘海岛的名篇佳构,这次海岛之旅,虽然步履匆匆未及细看,但在大陆与海岛之间的水上穿行,已令我深刻体会到了海的魅力。我止不住心中的狂喜,高声吟诵起古人的词章。

品茶,在鼓浪屿“闽俗春”馆里品茶,自是一番风味。

  礼仪小姐向我们演示茶道的过程,讲述着妈祖和郑成功、惠安女的故事。原来,“封建头、民主肚”的惠安女,那一方花布头巾,不仅遮风,还有一样用途就是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耳朵。多么淳朴的一群女性,她像盛开在闽台海峡西岸上的一束奇花,让大海更美,让海岛更靓。“海上花园”名不虚传。


  炮台怀古(三)

  登上湖里古炮台,正前方就可以看见蛰伏在宽阔海面上的大担、二担和金门岛。湖里区实际离台湾管辖的大担和二担岛,仅一箭之遥。在晴朗的阳光下,我们站在炮台上,可以清晰地望到小金门上白色的民房。一衣带水,让游人好奇和关注对岸的同时,心有异样的感受。如此良辰美景,且是同胞手足,活生生地把祖国江山人为割断,这是站在炮台的人隐隐的一种悲哀。

  古炮台的雄姿在电视上早已经领略。这次由于时间紧,而且我们急着赶路,所以拾级上台,只匆匆在汉白玉铺砌的石阶上留了几张照片,未到炮台内细看。

  石阶在林荫下向上延伸,参天的古树为炮台织起了一道天然的绿帐。清风吹来,古炮台与古树在窃窃私语。那三五个嵌在道路两旁锈迹斑斑的弹头,却构出了两种孑然不同的场景,使古炮台显得倍加沧桑。镌刻在台下的一些名字和火炮的参数,让我们想起很多。今天,祖国繁荣昌盛,国强而民富,无语的古王对着大海只是成了一种象征。我们登临炮台,更多的则是一种期盼,一种血与水、骨与肉的思念。让炮台永远沉默着,唯一对准的是不怀好意的野心。


  鳌园的春天(四)

  绕过跨海大桥来到嘉庚先生的墓园时,天已经暗了下来。即便如此,暮色中的鳌园更有一些春天的迹象。

和风吹来,天气也不再那般热辣辣的。鳌园位于集美东南之滨,退潮后的小屿宛如举首翘望苍天的大鳌,因而得名“鳌园”。这个填海建筑起来的公园,到处流淌着一代侨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之情。

  鳌园由门廊、纪念碑、陈嘉庚先生陵园三个部分组成。园地面积8789平方米,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于1951年有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工匠填海筑园,历时10年竣工。门廊、纪念碑、陵墓,均由石头砌成,高超的石雕艺术,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的文化和史实,被誉为闽南石雕文化艺术精粹。陈嘉庚先生的各种活动照片,也被展在玻璃橱窗上。

  西望蓝天,在来的路上不时地闪现着一两座华丽、古典优美的建筑。西洋的公寓,古色古香的学堂,林林总总,错落有致汇成一个集工、商、渔各业与一地的集美学村。

陈嘉庚的贡献是巨大的。每一座高楼大厦,每一块红砖绿瓦,都倾注了他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毛主席为鳌园纪念碑题了词。花一样的鳌园,被簇拥在一片朗朗读书声中,以一种花园的秀丽,一种学苑的风采,一种艺术的姿态,盛开在滨海的春天里。

发表于 2007-5-15 16: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古道萍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5 2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提读,还请多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6 2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钟,海上花园写得挺美的,尤其是在大海上泛舟那个情景,可惜啊,楼兰觉得你的题目——海上花园与内容不太相符,使楼兰本身推荐你这篇文章而罢手了。

[ 本帖最后由 楼兰 于 2007-5-16 20:58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你的负责和认真,做为版主,你能来看我写的东西就已经很感激,至于

推荐否,没多大关系的,以后还请多指正!谢谢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8 22: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钟生不要这样说,前几天忙着在组稿,一直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会员的文章,那天看到你的文章,着实让人喜欢.所以也就多了几分挑剔,希望你不要介意,唉,楼兰又多心了,从你发的诸多文章中,可知你并不会在意我这样做的,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2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说,我能在这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不亦快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16 10:02 , Processed in 0.059980 second(s), 4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