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在网上查找图片,一个未成习惯的习惯。
遇到好的就保存下来,简单处理一下,贴上了论坛,以期与更多的人分享这读图的快感。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习惯没有尊重别人的著作权,尤其是那种作者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图片,以及摄影爱好者的作品。
但一想到通过这种相互都是免费的方式,能广泛传播审美的愉悦,也就顾不得那所谓的狭隘的版权意识了。
这幅图片我给它命名为纯粹。之所以叫它纯粹,纯粹是因为直观画面的简约和纯净,加之黑白分明的构图线条,清晰、规整又不失流畅。
有人会说,图画上那双眼睛似乎在诉说什么,为何不鉴量眼神里的蕴意给出一个更富诗意的名字呢?
我不赞同这个观点。有些物象本来并不复杂,如果强加上一些酸涩,倒是会污塞了本来宽敞的想象空间,反而窒息了灵动和清白的思绪。
水乡朦胧,已是不争的文学定义。而在浓墨淡彩的境界里,画家更喜欢把它当作一种背衬,常常将其置于视觉边缘。
不管冥思还是遐想,女子们那绰约的身影,从来都不会被画家和阅读者们忽略。当时代进入了都市化社会,人们仍旧不能忘却乡韵、乡土和乡情。于是拙朴的原生态在这个浮躁的世道中,倔强成了别样的执着,一直在人们的追忆里,复原了一次又一次。
不管是绘画,还是文字,乃至所有的抽象。
成熟的人群,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梦想。只不过自榜成熟的人们,将梦想掩藏的更深沉了些罢了。你可以做一个测试——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目光一旦扑捉到蓝色的梦幻般的景象,常常会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这就是至真的童心与本然的意愿,从潜意识里脱颖而出的表现,当那些心愿被反射到了一幅画面、一种意象,就能叫人显出返璞归真的形态。
爱做梦的人——或者说喜欢在心底偷偷梦想的人,往往要比那些刻板于现实而不奢自然情趣的人,活得轻盈,并能逐渐形成独特的人格气场,换句话说,看上去要比一般人有气质。
我多次用过情感之巅这四个字的词汇。有时也会自嘲,情感之巅是个什么含义?略嫌刻意造作。
转而又想,放任灵感自由地创造,有什么不好?只要那种感性的描摹能够启迪审美的欲望,我又何苦非要拘宥于某些低矮的圈套,而不敢逾越思维的惯性与规则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估计就是那些具有超凡想象力的人们随心所欲地塑造的超然。很美好,不是吗?
我们不必非要探究这个背对我们而面向大海的女子是谁,那不是略有文化的审读者们一目了然的事情。这幅画最牵引人们视线的关键,就在于它的图像会一下子抓住人们的想象——那个女子在凝望什么?在期许何人?
在猜想的时空里,一万个人可能设想出几万个情景。而这,正是摄影家的目的,他们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们时常把艺术家演绎出来的意境,叫做艺术的魅力。
对于挂件的丰富联想,是这个时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群中,最是不惰的心灵体操。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收藏着、使用着挂件。当你走近他们,你就会惊奇的发现,他们的房间里、手机上、生活学习用具上,乃至脖颈、手腕、脚踝上,都有各类各样的挂件。这是当代的时尚。
当然,一个挂件挂在什么地方,是有不同的含义的,这方面古今中外可谓是诠释纷杂。
我或者我们作为相对客观的审阅者,也许做不到睹物思情、睹物思人,但我们无意触及的目光,依旧会引动心情的意动,继而反观自我的情趣和品味。喜欢或者漠然,一刹那,也就界定了我们自己,所在的时空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