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5880|回复: 4

感悟镇远(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5 11: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触摸镇远古城

  位于贵州东部,沅水支流,潕阳水畔,有一个年轻美丽的小城——镇远。同时,它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苗疆古城,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典雅的布局而文明于全国。
  去镇远是在国庆前夕,应邀和搞摄影的朋友帮客户摄像。
  一行人到达镇远城时,已是黄昏。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原本闷热的,烦躁的天气也因此清爽了许多。镇远城被笼罩在一片浓厚而呼吸不来的夜色里。烟雨朦胧,恰如江南的夜色。
  我们的游兴突然而至使我建议此行目的地的主人陪我们去一趟古城。但主人劝告我们晚上看不清楚,须白天游行。无奈只好打消此念头,客随主便,明早再去。
  第二天,天微亮。我恐打扰睡梦中的主人,便叫醒朋友。背好相机,踏着晨曦的雾霭走在大街上。我们询问街边卖早点的当地人其古城怎么走。当我们一进入镇远城内,一种古朴的氛围萦绕四周,沿着临河的大街上前,我们置身于飞檐迭起的古代民居之间,如同来到了古典的江南小镇。
  9月的镇远,新城(现在镇远有古城和新城的说法,新城内多数是商住楼)的大街上不是很冷清,路过繁华的共同街,街市里人声嘈杂,擦肩摩背;做生意的立在柜台前与人大声讨价还价,南腔北调。
  潕阳河上有一农民乘一小船荡舟其上,只见他不紧不慢的撑着竹蒿使船轻轻地向前滑行,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和轻松,河面上微风拂过时,激起一阵阵涟漪。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而河水两岸是一排排用木柱支撑在水中的吊脚楼。              
  朦胧的雾给清晨的镇远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有探其究竟的欲望。               
  步行20分钟,我们来到世人常说起的古城街。街道全是青石铺成,两旁均匀的放着一排排娇艳欲滴的、各式各样的花草。清晨,露珠清晰可见。花坛里泥土的芬芳夹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格外的舒适。
  同行的朋友惊讶的说你发现没有这条街干净整洁,每隔300米左右都有人在街旁值班。我仔细看确实如此。街道上看不到明显的灰尘,光滑的石板路一直向前延伸着,没有尽头。路边三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前,袖肩处戴着红色的布巾,写着“街道监督”。有老人和妇女。他们不时盯着街道和行人,不许人乱丢垃圾、纸屑、果皮之物,以维护街道的干净整洁。                 
  我们注意到了,不管站在街道中的任何位置,远远望去,潕阳河水把镇远城一分为二,四周群山环绕,隐约可见的建筑物掩映其间,我们也仿佛置身于水墨山水画里。               
  走了一大半街道的时候,当地朋友建议我们去古镇的巷子里转转,看看当地的民居生活。
  沿着大街左拐进了一条巷子里,这些古式的民居布局和形制都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建设,明清时期的四合院随处可见,古式庭院,尽显江南建筑的雅典别致,我们轻手敲开路边的一户人家,一个60来岁,精神抖擞的老人热情迎我们进屋,看着我们背着相机,说着普通话。也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并进屋搬凳子让我们坐下,还端来茶水招呼我们。开始与我们闲聊起来。
  庭院里四处可见精雕细琢的各种花纹图案,花鸟鱼虫刻画的栩栩如生,但是由于院子依山而建,又与一般的江南庭院有所不同,院中回廊,依山势而上,回廊上雕梁画栋,小巧别致,庭院里的房屋,全都是用木石结合而成,既牢固又美观,设计也巧妙逼真。
  老人告诉我们他们三代人都生活在这里,与这里有分不开的情缘,儿女们都在外奔波,家里就他和老伴,现在老伴出去了。
  与老人的交谈中我想镇远一定有着自己的历史和传说,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老人可否给我们说段古城的历史和趣事。
  老人笑容满脸的给我们讲着镇远曾经的辉煌:当年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大将军,带领部队路经镇远,见蜿蜒流过的潕阳河水刚好把镇远城分布两岸,从玉屏山上俯瞰镇远,这位大将军惊奇的发现,潕阳河流经镇远的地方呈一个‘S’形,而镇远的两个部分就像八卦图的阴阳两极。见到这样的情景,这位大将军分外震惊,认定这里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就决定在潕阳河两岸修筑城池,并派出重兵把守。从此镇远就成为西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以后的历朝历代,镇远都受到军事上的重用,镇远也因此得到长远的发展,成为后世府、卫、县的所在地。现在河边的石碑上也依稀可见当年修筑的记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想,镇远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告别热情好客的老人,我们沿着青石铺就的石板路继续前行。镇远的石板路也是依山铺就,随着山势层层向上。我们拾级而上,漫步在古朴的镇远城里,脚下的石板路,蜿蜒起伏,是否没有尽头。路面平整而洁净,被居民挑水打湿的石板路,更具江南水乡的味道。这些石板路都直通临河的大街,有的还与码头相接,可以直接到达潕阳河的河边。可见镇远人与潕阳河的亲切了,难怪有人这样说:潕阳河是古城的灵魂,古城的历史从潕阳河开始……
  走在古朴的石板路上,我们不经意发现路两旁的民居有些与众不同。仔细观看,才知道原来这些民居的大门都没有与道路平行,而是转过一些角度,斜向开设。早就听说镇远的民居房有‘歪门邪道’的讲究。一直以为只是传言,这次亲眼所见,我才深信,果然是‘歪门邪(斜)道。镇远历史记载:“歪们邪道,古巷子、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
漫步在深深小巷,老妇、顽童、斜阳。有从容与平和的气息如风飘荡出来。返回是下午5点,计划去博物馆看看,门前有很多人进进出出,售票的阿姨建议明天再来,快下班了,没多少时间供我们观摩。
  回来的路上,再一次踏在石板路上,听见鞋子碰撞地板清脆的响声,街边,打着镇远四中校旗的学生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清扫着街道,为两旁的花草松土浇水。黄昏,夕阳的余辉撒在石板路上,格外的亮眼和惬意。
  潕阳河上,但见翠树流碧,山影倒影水中,让人流连忘返,这里的石板路、这里的建筑、这里的人们。


(二)畅游潕阳河和青龙洞

  如果你来镇远不去潕阳河,那说明你白来了,主人告诉我们来镇远游玩的人常有这样的说法。
  于是我们也装模作样的学学游客,跟着大家的步伐走。走进潕阳河和潕阳河畔的青龙洞。主人忙于筹备婚礼没时间“照顾”我们,我们也只好单独前往了。                
  摸索着走到潕阳河的码头,在码头登船,船夫(梢公)看上去40多岁。说明来意后就与我们侃侃而谈,犹如导游。当然此刻他就是导游,而我们不过是找不到家的孩子,任由他把我们带走。
  晌午,潕阳河上,有打鱼的人荡舟其上,撑着竹篙小心地波动河里的水,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和轻松。我们船上的梢公也不紧不慢的撑着竹篙使船轻轻地向前滑行,河面上微风拂过时,激起一阵阵涟漪。
  慢慢欣赏着潕阳河的水,一边听着梢公的讲解。梢公说,潕阳河一直有‘长江三峡之雄伟、桂林山水之秀丽’的美誉。镇远一线是潕阳河的下段,所谓的‘潕阳三峡’就是这一段,船沿河而下,两岸风景如画。河水清澈平静,犹如长江三峡的奇峻的远山,又犹如桂林山水秀丽般的河水,加上两岸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古朴建筑。河边的石阶上女子正敲打着衣服。我们如同置身于幽静、典雅的江南画卷里。动感、优美的景色使我不停的按动相机的快门,以记下这真实、美丽的一刻。
  我突然感觉这里的山不高,水面也不宽。但山的高度、水的宽度与人的距离恰到好处。你不会感觉山的压抑和水的浩瀚,而是给你一种亲近感,让你完全融入潕阳河秀丽的山水里,人随景动,景随心动。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大自然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是人们思想的介入,一种文化的渗透,使其变得生动和完美起来,存在于人们脑海里的形象便在大自然里得到辉映。
  远处突然而至的悦耳的山歌惊醒了我的沉思。抬头,河的对岸洗衣服的女子弯着腰,头上绑着侗族的白色与紫色相间的头巾,敲衣服的手悬在半空,嘴里哼着我似懂非懂的歌声,旋律明快和跳跃。
  我问梢公,对面女子唱的是什么,梢公告诉我她唱的是对爱人的思念,一个在外打工男子。以前上地理课,老师说过少数民族谈恋爱是通过对山歌来决定自己的爱人的,只有彼此对山歌令对方满意也或是答对(上)了女方,女方就嫁给男方。
  我想洗衣女子当年和她爱的男子对山歌的场面一定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潕阳河的水见证了他们的爱情,同样潕阳河也将成就他们的未来。
  此时站在船上,感觉整条河也动了起来,心也随之发出会心的微笑,是被这歌声,还是被女子的真情和痴情。不知何时船上的梢公也哼起自己的民谣,他微张的嘴唇节奏轻快,那一刻让我没来由的跟着潕阳河水轻吟。
  在船上我们吃了点东西,跟梢公要了条鱼便下了船,梢公让我们去潕阳河畔的青龙洞。
  那里有古城最古老的建筑物,古老的青龙寺就建筑在悬崖绝壁上,显得蔚为壮观。据《镇远县志》记载这座寺庙是明代弘治年间建成,但后来遭到遗弃。现在的建筑是清代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有100多年的历史,属于黔东一大古老的建筑群了。
  青龙洞由中河水、紫禅书院、中禅远寺、万寿宫、祝圣桥、香火岩组成。              
  而这里最吸引我的也就是祝圣桥了,去青龙洞的大多人都选择经过这座桥。
  在桥上来回走了两次,我也没找到关于这座桥的记载。比如叫什么桥。后来,在桥头问一卖饰物和书籍的老妇,才知叫祝圣桥。相传此桥建于明代洪武年五年(1372年),距今也有600多年,是青龙洞最最古老的建筑。
  走在祝圣桥上,潕阳河水静静的流过桥下的七个小孔,河水经过桥下的七孔向下游流去。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魁星阁,在桥中威严耸立。楼阁三层,那么可不可以上楼去观赏呢?
  问询当地的老人,什么时候可以上阁去?得到的答复是必须经相关单位同意或是在特定的节日里。看来我们是无法享受站在阁顶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了。
  老人还说,登上楼阁,潕阳河的景色尽收眼底。据说自从建成以来,一直是东南亚各国使臣到北京去的重要通道。缅甸的使臣就数次路过这里,在青龙洞住宿休息,清代的古联:“汉使浮槎撑斗去,缅人骑象过桥来”就是描写当时的热闹景象。而如今古城依旧,昔日的繁华和热闹却一去不返。只有我们这些前来驻足的游客。
  一男孩叫住了我们。见我手中拿着镇远的宣传图片,便和另外的一男一女过来打招呼。他们来自广东和湖南,国庆到这里旅游。我们相互介绍着看到的景物。多年后,祝圣桥也会记得曾经在桥上两个男孩和三个异乡人的邂逅,我想幽幽河水虽带走了船上的人们,却带不走人们心中永远的祝福和那最真实的笑容。
在等待进洞的几分钟里,在卖饰物柜前选了两样的东西带给贵阳的朋友。一个是斑驳的石头,另一个是小小的布娃娃。朋友也买了几样小东西,为她妈妈买了把木梳。
  柜里一张手工制作精美的刺绣吸引了我。侃几次的价不甚满意,在征得主人的同意下我只好用摄像机拍下了刺绣的图片。
  10分种后,在导游的带领下,与我们一起买票的10多个人一起进入了中元寺。导游告诉我们中元寺建于明代初年。鱼贯而入的人群不时指着墙上的雕像互相评论。这里的山门是山中凿洞而成,整个的建筑物也与自然融为一体。走进中元寺的大雄宝殿,一座巨大的如来雕像供奉其中,洁白晶莹,雕刻精细。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到的。
  忍不住向佛祖敬上一柱香烛,许下心愿,以祈求佛祖的庇佑。
  导游还说,青龙洞由佛、儒、道、三家共处,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1986年6月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青龙洞的文化可见一斑。
  主人打来电话让我们去外景地摄像,摄像机也快没胶卷了。我们草草游玩青龙洞就准备打车回赶。
  如果说镇远是一个文化的旋涡,我想青龙洞就是这个旋涡的中心。佛、儒、道的三教合一,多地域、多民族的建筑特征,众仙的云集,无不透递出镇远古城的文化缤纷的多元色彩。
  站在下山的路上,放眼望去,四周群山环绕,镇远城犹如浮在绿水之上、年轻、安静、祥和。

 
 (三)走进铁溪

  铁溪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地方,因为伴随着镇远的悠久的历史,它早就蜚声在外。
  去铁溪是缘于此行的主人要去那里拍婚纱外景,我们才得以走进神秘幽静的铁溪。
  中午的阳光毫无遮掩的泻在车上,并透过车窗撒进车里,暖融融的抚摩我们的身体。汽车在镇远城里辗转后朝城东驶去,一路上新娘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铁溪的优美,我们恨不得叫司机把车开快些,再快些。
  车出镇远城一公里,到铁溪峡谷。一进峡谷,只见两山对峙,峡长谷深。初秋里,峰峦翠绿,路边“醉泉山庄”、“日照山庄”的红柱、粉墙、青瓦在竹麻和山涧中时隐时现。左边是没有污染的清冽欢唱的溪水。              
  车子徐徐开过“卫星桥”,我们看到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古驿道,带我们走进神秘的世界。一个问题在我脑海里闪现:莫非铁溪的由来就是来自这些驿道,也或是两边的这些山、这些水。
  为此,回来后我探询了当地的老翁并查阅了镇远的旅游资料。才得之关于铁溪由来的两种的说法:一是出于明代的《贵州镇远胜志。镇远府》记载:铁溪在府城北,产异蟹,水冷可淬铁,因名。二是清代的《镇远史志》称:在城东里许,(有山)高峻突兀,石色如铁,下有溪,曰:“铁溪”。
  新娘说铁溪两旁有很多的娱乐和餐饮,可以吃到不同的风味小吃。我看到,周围的小亭里白色的桌椅整齐的、并列的立在过道上,看上去舒适和安静。
  到三岔路新桥时,右边通往江古和思州,左边则是继续通往铁溪。新娘介绍说这里原有一座造型别致、气势恢宏的石拱桥。它连接了镇远与思州的古驿道,而中间是宽阔的车马道。两旁建有供游人休憩的石凳、石椅。而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车至铁溪的正门口,远远就看到了整个大门有书卷、毛笔、墨砚组成。左边的门坊是翻展的书卷。是《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描写铁溪的部分篇章,右手的门坊有微墨和瓮砚组成,微墨上还刻有“黄山松烟”的字样,标明墨的品第和质量。那斜卧充作门斗的冲天大笔给人一股大气荡然的感觉。
  我不由的下车再次凝望。
  新娘和新郎要求就在附近拍外景,正合我的心意。此地景物绝美,坐车已显的不够情趣,最适合安步当车。
  进了大门,一步一步的进入佳境,一点点的领阅铁溪的幽趣。在左边的石壁上我们看到有“铁溪溶洞”。新娘提议进去瞧瞧。

  那是一个恍若童话世界的地方。洞内石笋林立,钟乳垂掉,各样的雕刻和原始的形成的花纹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洞里的一澈小潭若烟波浩渺,恶浪翻卷着大海似的,浪花里的巨蟹互相追逐。波光中有小鱼跳跃、刹那动感和质美。
  漂亮的新娘此时弯腰在新郎的搀扶下蹲在潭边,也顾不得害羞,脱下了鞋袜只身踩进水里,双脚踏在光滑的小石子上。溪水在新娘的裤腿下荡漾,只见新娘手捧一把水打湿自己的双颊,一问才知,这水可以滋润肌肤,尤其在夏天给人凉爽的感觉。我们也跟着新娘虔诚的捧水撒在自己的脸上,顿时感到格外的轻松和惬意。
  同行的朋友急忙用摄像机记下这真实的镜头。
大门不远处有一根巨大的石柱从山谷中拨起,直冲云霄,在石柱的斜对面有一处高旷的大厅。据说是很早就留在这里的,近看,像是白玉切成的佛宫,玉柱笔挺,珠帘高卷。那些彩带、象牙、翡翠、宝石的雕塑的各种器皿,琳琅满目。厅壁上有一神台,上丰下削,好比一朵莲花腾空而起,其上观音盘腿而坐,左手立在头前,双目并合,口上是否喃喃有词,几乎可以乱真。大厅的过道上看得出有很多人走过,留下了不少的诗文和画刻。
我突然冒出让新郎挽着新娘喃喃细语的从过道上走一遍,给她们留个纪念,也算做外景。他们一口同意,新郎左手拿着玫瑰、右手挽着新娘慢步而行。
  我们到了人们传说中的龙池。当地的老翁告诉我们这里还有“龙婶嫁妹”的神话,清代著名文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这个地方。
  徘徊在龙池周围,只见小溪在我们脚下欢快的流淌着,而两岸茂密的植被更是绿得逼人眼。穿过一片浓密的水竹林,我们惊呆了,果然是回到了人间仙境,池水平静如潭,深不见底,泛着异样的蓝色光彩,但这蓝不是寻常意义的天蓝色、宝蓝色,而是犹如大海一般的湛蓝,带着大海一般的美丽和深邃。虽然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大海的波澜壮阔、激情澎湃。但此刻,这里的水是由不得你不想到大海。也许此刻所有来形容大海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无助的。手拿摄像机的朋友也忘了及时的拍下这水的宁静和神秘。
  新娘依偎在新郎边,幸福满足的笑容在清澈的池水里晃动,安静的站着,脚下也忘了移动。也许此刻没有人来打破眼前的幽静和神秘,每个人都屏住呼吸,深怕吓走了龙池的仙气。
  而关于这龙池,在当地还有‘龙神嫁妹’的传说:
  镇远有个风俗,正月十八日,铁溪里有龙神嫁妹子,那妹子生的丑陋,怕人看见,派很多蟹兵蟹将保护着她嫁。人家都有关了门,不敢出来张看,若是偷着张看,被她瞧见了,就有急风暴雨,平地水深三迟,要把人民淹死无数。此风相传已久。
  我不知,以前镇远的人们有没有被水淹过,我想不管怎样,镇远的人们都会记得这么一个传说。是真是假现在已不重要。
  可以这样说,在其它地方的高山绿水中游玩,不论如何美丽多彩,你依然始终觉的身处人世的中心。而在铁溪,不需要过多的游览,你却像走到人间的边缘,这或许就是铁溪与其他景区的不同之处、优越之处吧。                
  铁溪已慢慢地揭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向全国展示了它那人见人爱的容颜,使那奔流不息的溪水,永远的唱着古老而欢快的民谣。

  回来的路上,我情不自禁地这样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5 11:12:1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8-5 11: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此类文稿就象记流水帐一般,难为你了.可见你是个喜欢动笔且心细如发情感丰富的人.佩服![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13: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文章,但是若有取舍,估计味道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22: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你的文章,感觉自己也去了一趟镇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8 16: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向往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9 02:23 , Processed in 0.08266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