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写给榕树下情感地铁社团一周年的专题。 从6月中旬开始驻足情感地铁,就忙里偷闲地一直在这里看文,写文。似乎爱不释手。这么一个社团,总给人一种新奇、舒适的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我早就有之,不过现在更加明显。专栏之丰富自然不必说,作者结构的多层次、作品内容的多样化、艺术追求的前卫性、地铁社团网刊的‘时代’特色,等等,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她融汇着一种精神,编辑的敬业也好,作者的奉献也好,艺术水准也好,团队管理能力也好,这些十分关键、细致、而又重要的精神,无疑都支撑着情感地铁的诞生、发展与壮大。 网络文学社团不同于传统文学社团。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时空距离(它的可以存档的交流即是对时间的取消),取消了时空距离,也就等于取消了孤芳自赏。虽然从最初的无功利性写作。到现在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文学写作长时间被小范围垄断。但网络的文学社团还是呈现出多样化的档次来。 要办出艺术的档次来,尤其是作为著名的文学网站,榕树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情感地铁社团在这方面,已经看到了希望。 前卫的东西让人看出一个社团的触角,这样的触角可以探出网络文学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所以人们面对前卫的东西,不应当产生‘狼来了’的惊恐。不应当把它当成‘洪水猛兽’去抵抗和憎恶。而应该以新奇的目光和一种仁厚的柔情去关注它和温抚它。 大众的东西也需要。让阅读能力较低的人有诗可品,有文可读,这就是人们说的海纳百川。但不管是前卫的东西,还是大众化的东西,关键是不要使社团办得俗气就行,兼容百家是一种调和的技巧,然而自己的特色和精神必须保住。情感地铁社团在逐渐远离一种俗气,排除一些旧习惯,以作品的档次来支撑社团。而不是以作者的类型来做社团的虎皮。那种虎皮,披在身上久了,就会变成网老虎的皮,既不能遮身,又不能美身,更不能健身和保身,对社团的损失是不可低估的。 传统文学刊物它注入的大多是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较之网络,它的空间小,有很大的局限性。单就发表作品而言,网络文学它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读者群也比网络文学少了很多。传统文学以少数人精英化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来主导大众的审美,大众文化不再只是被表现的对象,而是作为创作的主体进行更为生动更为真实的自我表达。 但如果网络社团按这样的特点来办,那就失去了社团的本来面目,甚至失去了它应该有的精神和骨髓。 情感地铁社团是坚持着甚至是努力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的。它凝聚着一批活跃的、充满激情的、创造力很强的作家、作者。它的触角伸向网络文学的很深的根部和精神延伸的无限远方。因此,它是健康的,活力的,有良好的营养使得它得以蓬勃向上地生长和壮大。它蕴含着一份希望,沁透着一份力量。人们一旦从中获得这份力量和希望,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这种意外一改一些传统文学的专制、狭隘、平庸、自私、贪婪。一改部分社团那种自以为是、自命不凡或者自作清高;它会变得有思想、善思想、爱思想、变成一个有个性、有意味、有活力的人。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设想,一种寄予情感地铁社团的良好祝愿。如果这个社团真能改变人,改变一些俗气,哪怕是一个人,那怕是人的思考方式,也或一个人的一半,也就知足了。 当然也希望借此可以吸引更多作者,培养忠诚度。 我想情感地铁社团有这个能力,也会有这样的结局。因为它始终涌动着一种精神,不断散发着、传递着一种活力和力量…… 多日驻社。唯此点感受以寄语情感地铁社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5 11:20: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