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97430|回复: 19

李庄,走过抗战硝烟的千年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1 0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庄,走过抗战硝烟的千年古镇

       从四川阿坝高原奔流而下的岷江,与从云南石鼓万重大山中转弯北上的金沙江合而为一,形成了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在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畔一个叫李家坝的地方,坐落着有1460余年历史的古老城镇——李庄。
       千年古镇李庄,有“九宫十八庙”和大小街巷18条,古风古貌,至今犹存。抗战时期万名学界泰斗和莘莘学子云集李庄,极一时之盛,长达5年。故有 “东有周庄,西有李庄”之说。

历史中的李庄
       古镇李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江下游19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大桂轮山对峙,与长江有机融合,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舟楫往还,多在此停留。汉代曾在这里设立了驿站。
       李庄古时为土著民族僰人居住的地方,属古僰侯国治地。李庄有三千年的发展史,一千多年建置史,四百多年的县、郡、府治史。相传李庄最早是以打渔为生的李氏兄弟聚居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渔村。时至今日,镇内的小春市街后仍然保留着“打渔村巷子”,足以见证古镇李庄的名称由来。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置南广县,治所即设在李庄。曾著有《说文解字注》一书的清代大才子段玉裁,还在这里当过知县。历史上的李庄,还曾经是宜宾所辖南溪县治所。李庄因此素有文风鼎盛、贤达荟萃之称,也是川南货物集散商埠。
       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对李庄土著民族的毁灭性围剿,加之自然灾害以及瘟疫的肆虐,使其人口大幅锐减。为保农业生产得以恢复,从明朝末年起,朝廷即开始了强制移民,到了清朝,移民数量空前增长,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广填四川”。由于李庄大部分居民系属移民,为了加强感情联络和交往,居民们便用手中的余钱拿来兴造各种会馆、庙宇、殿堂等公益性建筑。在这块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就留下了“九宫十八庙”等颇具特色的古庙群……明朝的旋螺殿,清朝的九龙碑,光绪年间修建的全木结构的精细建筑奎星阁,还有那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白鹤窗,席子街的石板路,独具韵味的腰门,斑驳迷离的会馆庙宇,印证着千年岁月李庄古镇的记忆。

抗战中的文化堡垒
       1940年初夏,昆明物价一日数涨,日本飞机又加紧对昆明的狂轰滥炸,时已迁到昆明的同济大学师生已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决定再次内迁四川,欲寻一处敌人不易察觉而交通又比较便利的地方。遂委托其校友,时任宜宾中元造纸厂厂长的钱子宁在川南一带寻觅迁校去处。
       因当时宜宾已人满为患,连省立宜宾中学也疏散到李庄的张家大房山庄。钱子宁又去南溪联系,南溪县城虽有众多庙宇和民居四合院可以安置这些在战火硝烟中飘泊的莘莘学子,但地方仕绅却又担心接纳人口太多会使地方物价上涨,造成地方压力,因而婉拒迁入。李庄获知此信息后,地方当局的张官周、罗南陔等立即汇集社会贤达,经多次磋商达成接纳同大迁来李庄。随即向民国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同济大学发去“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十六字电文。随即,又写了几份函件,从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民情等方面逐一介绍,分致同大和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不久,同济大学派理学院院长王葆仁、事务主任周召南前来接头筹备。驻昆明的中央研究院三个所和中央博物馆也派研究员芮逸夫随同入川考察落实。
       当时人口两三千人的李庄要一下子安置上万的外籍人士颇不容易。东岳庙,人们用滑轮起吊神像,集中堆置。这在当时的乡村小镇决不是件小事。东岳神掌管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腾空的大殿上,支起了简易的课桌。同济大学规模最大的工学院在东岳庙敲响了上课的钟声。
       随后,这个当年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小镇,又迎来了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女子文科所、北京大学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体质人类学研究所、中国大地测量所等十余家国立高等学府和文化科研机构。梁思成、林徽因、傅斯年、李济、童作宾、梁思永、童第周、金岳霖等一大批中国最著名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也齐集李庄,使李庄这个不足3千人的小镇,新增人口达1.2万余人。
       6年间,李庄的乡亲们在禹王庙、祖师殿、张家祠堂、罗家大院里为学者们安置了一张张平静的书桌,给战乱时中国人文科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养分,大量的珍奇国宝和典籍文物在李庄得到妥善保护,使大批学子和知名学者得以在此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1948年,国民政府选出81位首届院士,从李庄走出去的就有9位。中央研究院的学术研究论文集《六同别录》、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董作宾的《国像中国建筑史》和《殷历谱》等学术著作也诞生在李庄,李庄亦由此被当今学人称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成为抗日战争中的文化堡垒,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抗战时期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是抗战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人文中心。那时,大洋彼岸的书信,只要写上“中国李庄”就会投递无误。
       对李庄乡亲,同济师生及迁入的高等学府和文化科研机构也以各种方式表达了深深地感激之情:1944年,工学院从宜宾架杆牵来电线,让李庄比南溪县城早多年用上电灯;同大医学院唐哲教授、杜公振教授通过动物试验,查明并攻克了川南一带流行多年的痹病;中央研究院还办了一次当时全国最高水准的文物科普展览,从古人类骨骼到恐龙等动物化石,从古代兵器、甲胄到国外的文物、模型……同济大学在李庄办起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让李庄孩子不出家门一步,就能接受完整的教育……

穿越时空的古建筑群
       李庄古镇有由庙宇、祠堂组成的“九宫十八庙”古建筑群,古建筑学家粱思成称赞李庄的古建筑有“四绝。”第一绝:旋螺殿。始建于明代万历24年,呈八角形,高25米,全是木斗拱结构,不用一颗铁钉。被誉为是傲于世界的杰作!第二绝:奎星阁。清代建筑,屹立于长江边上,上下航行的船只,在十里开外就可看见,有如导航的灯塔,是两千里长江岸边一个的独特景观。第三绝:禹王宫。也是清代建筑,宫门气宇轩昂,宫内的九龙石碑,工艺精美,可与北京故宫龙的雕刻比美。第四绝:张家祠。堂内有两广总督张之洞题写的“宏我汉京”的匾额,尤其是每扇门窗雕有不同形态的仙鹤,栩栩如生,谓之百鹤祥云。此外,东岳庙、天上宫等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进入李庄,一溜儿簇新的仿古建筑,老街裹在里面。沿着主街的斜坡而下,渐渐热闹起来。李庄古为水运商贸的兴盛之地,镇上酒肆茶馆,各色商铺,一应惧全,如今遗风尚存。整条仿古街都是酒肆茶馆,洋溢着闲情逸致的气氛。因为这旺盛的人气,尽管两边的建筑古老,却不像有些古镇让你感觉凋零破败。直走就到了江边码头,水色天光,对岸丘陵连绵,怡情悦目,回首旧城宛在,却不闻旧时入声,惟“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距江水最近的慧光寺,原是湖北湖南籍移民建的会馆,抗战时期,这里是同济大学校本部。正殿与山门内的戏楼南北相望,两边连着一楼一底长长的厢房。这座寄托乡愁的寺院,仿佛永远替那些逝去的人凝视着他们登岸的码头和滚滚东逝的江水。
       李庄的老街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席子巷。这是一条建于清朝初年的老街,长不过60余米,宽不过2.5米。初一看,觉得只不过是一条老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仔细一瞧,才发现确有特色。整条街都是一楼一底的木建筑,二楼清一色的木挑吊脚楼,上有屋檐,把不宽的街覆盖了。街两旁的檐口仅40厘米的距离,站在街市往上眺望,仅看见一丝天空,故而席子巷又称作一线天。这一条青瓦遮挡阳光雨水的小街,也遮挡了外界的喧嚣,人们不急不缓地过着悠闲的日子,挑水的,拉车的,摇蒲扇的,步履都那么舒缓;聊天的,打牌的,做小买卖的,各得其乐。以前这里是加工、出售草席的地方,席子巷也由此得名。今天,已没有了往昔的热闹,极为清幽。
       在狭窄的席子巷,两旁高耸的吊脚木阁楼,使中间的天空只留下一条小缝,房屋的木板已经枯黄,地上的石板,已经被岁月雕刻出深深的痕迹。可别小看这窄溜溜的巷子,其建筑很有讲究。当街吊脚楼的左边铺面是九开间,九是最大的阳数,古时只有皇帝可用,此处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九开间正中三间房顶错落高出,这是将堂屋开在街巷上,想来不是富商就是巨贾之家;与左边建筑相对的右边却只有四开间,这是取四海升腾之意。小小巷子,也涵容着中国传统的诸多玄妙。
       从席子巷穿过去,就是羊街,没有店铺,只有错落院门,且多半都是石条嵌成而上有刻联,如“江客出来幽径入,羽流归向小门敲”。街道宽不过两米,却到处是雕刻的浮雕和牌楼,其雕刻之精美,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玉佛寺戏楼前的一组木雕,其人物造型之精美,雕刻之细腻入微,让人惊叹不已。李庄古老的街巷整洁和干净,不见任何一处有泥淖和垃圾,老人们悠闲地在门口坐着聊天,或者坐在树荫下打牌,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张家祠堂就位于羊街,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博物院及其所属数千箱国家级珍贵文物和守护军队曾从昆明迁来张家祠,时间达五六年之久,在此期间,继续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并与中央研究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联合举办过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多次文物、科普展览。

梁思成、林徽因与李庄
       梁思成是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著名领袖梁启超先生的长子。1924年,梁思成在清华学堂毕业后到美国留学,他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学的过程中发现,古老文明的中国建筑史,竟然都是由外国人编写的。
       1928年,梁思成和一道留学归来的新婚妻子林徽因,到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1931年,他们进入了当时代表中国建筑研究最高水准的营造学社。在几年时间里,梁思成、林徽因和学社成员一道调查了十几个省200多个县的建筑和文物,并且摄影、测量、绘制了大量数据和资料,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就在这个时候,“七七事变”发生,日本政府发动了侵华战争。不愿沦为汉奸和亡国奴的梁思成决心撤往大后方,他带着全家人匆匆离开了北平,从天津坐船首先来到了青岛。后离开青岛,梁思成一家开始了长达9年的逃难生活。1938年,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逃难到了昆明。1940年冬天,营造学社又决定跟随中央研究院搬迁到四川李庄。
       当年李庄被梁思成称为:“谁都难以到达的可诅咒的小镇”,从重庆坐船走,“上水三天,下水两天”,“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缩短船行时间或改善运输手段”。走陆路,当年林徽因带着母亲和孩子,坐敞蓬卡车,采“骑马蹲档式”,从昆明直坐到李庄,费时两个星期。
       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来到李庄后,在贫病交加的困难处境中仍然坚持学术研究。1943年底,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在李庄完成了,这部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他因此被称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代宗师。由于条件限制,《中国建筑史》在李庄只刻印了几十份。随后,梁思成又用英文编写了一本《图像中国建筑史》。他请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帮助把图稿拍成了微缩胶卷,并复制成两份。自己留一份,另一份委托费正清带到美国保存。
       在李庄,梁思成和林徽因还克服困难,坚持出版了两期《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梁思成在抗战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大部分都登在这两期刊物上。病床上的林徽因承担了出版刊物的具体组织工作。营造学社在李庄以简陋的石印方法出版的这两期堪称精美的高质量汇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赞誉,使营造学社获得了很高的学术地位。
       1946年10月,美国耶鲁大学邀请梁思成去讲学。他带着在李庄完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书稿和图片,向国际学术界第一次系统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瑰宝。他以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分析,赢得了国外同行的赞誉。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珠联壁合佳偶的旧居,坐落在离李庄几里之遥的上坝村月亮田,几乎是在坝子的边缘。山丘逶迤,绿竹掩映。到了上坝村,一处砌着三合土的小院前,一座旧时大宅门墙上有一块“中国营造学社旧址,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的牌子。旧居是典型的南方四合院,虽然没有北方四合院那般气派,却闪动着南方人家的灵秀。、旧址已相当陈旧,除了当头一截是灰砖砌墙,绿色门窗外,余皆木门板壁。堂屋正中了靠墙是一个大方桌,一把残损了的太师椅,侧边一张平柜和零散放着的竹椅小凳,惟正面粉墙悬挂着一块粘贴了很多照片的板子及几个装了照片的镜框。细看照片,几乎都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留影,许多业已泛黄。正厅左边是梁、林的卧室,地板朽了,走在上面,发出吱嗄吱嗄的声音,牛肋巴窗,近午的光线漫进来,照见房中腾进的一柱积久的尘灰。这便是当年林徽因的卧室,当年只有病中的林徽因有一个帆布床。
       据悉,当二战结束,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李庄的知识分子自发地点燃竹纤绳火把,从四面八方向镇上涌去游行欢庆。林徽因当时也曾坐着轿子到茶馆去,虽已重病在身,但心却随着游行的人跳跃。

在岁月中沉寂的李庄
       1946年7月,随着载有最后一批抗战文化人的轮船鸣笛起锚,李庄一下子空寂了。从李庄走出去的专家学者,1949年后,有的去了台湾,有的去了国外。随着时光的流逝,作为抗战人文荟萃的李庄也慢慢地沉寂了。沉寂的还有那万里长江上已渐渐飘逝的帆影……
       李庄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人文概念,它是凝聚在抗战文化人心中永志难忘的爱国主义情结。李庄,不独是李庄人的李庄,它应该属于全四川,全中国。凭着万里长江第一镇旁流淌的桂轮山影,凭着保存完好的穿越时空的古建筑群,凭着上个世纪一代大师徜徉过的这片土地,以及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李庄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今天,乃至明天,在岁月中沉寂的李庄一定会声誉鹊起……


旅游提示
       特色:街道为石板铺成,两旁多为明、清建筑,雕花门窗,风火山墙……具有浓厚的川南特色。
       交通:成都至宜宾乘火车也可乘汽车,成都至宜宾277公里为高速公路。成都五桂桥汽车站有车发往宜宾。 宜宾至李庄的短途汽车每天有无数趟,非常方便。
       小吃:李庄的当家名菜“李庄白肉”,闻名遐迩;仅产于李庄长江段中的小鱼,每尾不足50克,每年开春时“桃花水”涨,方能捕获,这种鱼名叫“油鱼子”,其味甚鲜甚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鱼中上品。
       注意事项:在李庄看点有古镇老街、李庄四绝、老宅、寺庙、龙舟、秧歌、腰鼓、川剧民间表演,三江落日等。周边景观也颇有看点,如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江安县夕佳山古民居、珙县悬棺等等。
发表于 2006-8-31 08: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清晰流畅,足见功力不凡。真了不起,能把一个地方打探的如此仔细~~~~佩服啊。握手问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12: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芊芊、水菊君!
此稿是为一《中国民航报》旅游版写的专题旅游文章。其文重点放在旅游上……
若将旅游景点写作放在文学上,可在散文版块读到俺的一篇《秋天的来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4 13: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李庄还是抗战文化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08: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08: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08: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8 18: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18: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花家少爷2006-09-08 18:16发表的“”:
支持,顶!
问好兄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水菊2006-09-23 19:07发表的“”:
水菊问好。这篇已推荐。

谢谢水菊!
李庄的图片我将发几张至站长邮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8 06:31 , Processed in 0.055857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