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5500|回复: 1

天游园追怀康有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09: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燕山飘雪

  


??岁在甲申年初秋,我们一行十余人参观天游园。天游园,即康有为故居。位于青岛市福山支路5号。这是一座德国建筑,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是当时德国侵占青岛的总督府副总督的官邸。1923年,康有为购得此楼,清未逊帝溥仪为此楼题字:“天游堂”,取老庄“心游物外”之意。独楼独院,依山傍海,芳草茵茵,松柏油翠。此园故名“天游园”。

??一、少年有为

??参观天游园,你不得不回忆中国近代史。因为这里的每一件文物,一草一木,都在诉说着历史。那是一段怎么样的历史啊?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沦为积弱积贫的国家,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任人宰割的处境。康有为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悲愤而又无奈的时代。他无法选择,时代的悲剧造就了个人的悲剧。生不逢时啊!凭康有为的才华和志向,不是出将入相,就是思想家或大学者。我们在天游堂客厅看到墙上悬挂的康先生亲笔书法诗句:“南生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及伤!”更增加了我们的这一悲伤感受。

??康有为于1858年出生在广东南海银塘乡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由于是南海人,时人又称康南海。康有为从小长相就是大额头,宽肩膀。他聪慧好学,博采各家之长。六岁师从简凤仪,学四书,诵五经。这种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一方面使康有为打下深厚的儒学功底和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也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有更深切的了解,转而向西方寻求真理。康有为成人之后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变法维新,还是帮助张勋复辟,以及与清朝贵族千丝万缕的联系,都能从这里找到蛛丝马迹。

??康有为的父亲是位科场不得志的举人,后来投笔从戎,参加了曾国藩的湘军,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在他不满十岁时,父亲去世,祖父把他带大。他康氏家族中有经商的,他祖父做过学正(即管教育的地方官)。家庭殷实,藏书有几万册。祖父对康有为抱有很大期望,不仅让他饱读诗书,而且还带他到处游历,开阔眼界。在康有为读私孰时,有人和他对对子,出了上联考他:“柳成絮”,康有为对以“鱼化龙”。时人为之惊诧。他还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志向:“大翼垂天四万里,长松拔地三千年。”由此可见其胸襟。

??康有为14岁开始参加童试,由于他不喜欢做八股文,所以名落孙山。这件事为他后来变法首提废除八股埋下了伏笔。康有为特别爱读魏源写的书,对魏源的思想非常佩服。这是他思想发生转折的契机。1879年,康有为到香港游览,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感到欲救中国,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治术。他在香港购回了大量西方著作,回来后继续研读。

??1877年,康有为受母亲之命,与当地一个女子结婚,但他反对闹洞房的旧俗。有了女儿后,他又主张女子不要缠足,要放足。后来在维新过程中有带头削发,剪了辫子,这在当时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决心要与旧俗决裂,改造社会风俗的思想可见一斑。

??25岁时,康有为到了上海,,那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出路,必须向西方国家学习,大力发展工商业,以实业救国,才有前途。他在上海一次购进三千册图书,这为他后来办学堂作了知识和教案准备。

??1888年,康有为利用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的机会,给当时的光绪皇帝上书五千言,主张变法,向日本学习维新,向德国学习图强。这在当时沉闷的朝野上下犹如一声巨雷。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敢于提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呼喊,的确是了不起的壮举。

??二、公车上书

??1891年,康有为在乡试不第后,再次回到广州,于长兴里创办“万木学堂”。召徒讲学,传授维新思想。当时许多立志报国的青年纷纷投到他的门下,探究救国救民的真理。如梁启超、陈千秋等都是他的学生。1892年,康有为撰写两本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阐发了他“托古改制”的思想。他把孔子说成是托古改制的鼻祖,《六经》就是为改变当时社会现状而假托尧舜言论而编定的。康有为还从西方达尔文那里吸取社会进化的思想,认为封建社会是一定要改变的。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即在皇帝的领导下通过变法立宪,最终走向共和。实践证明这种理想在当时是难以实现的,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不容许任何改朝换代的企图。

??1895年,康有为又来到北京会试,正赶上日本逼迫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全国人民痛心疾首,群情激愤,台湾籍的举子更是义愤填膺,纷纷上书都察院请愿。康有为认为时机来了,士气可用,就四处活动,联络一千多举人在松筠庵开会,当时就有六百多人签名上书光绪皇帝。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这年康有为38岁。不久,他就考上了进士,受工部主事。这为他接近皇帝提供了方便。但康有为的标新立异引起大臣们的忌恨和不满,他们在暗地里与荣禄和慈禧为代表的封建保守派商量对策。然而也还有这么一个大臣赞同康的主张,这个人就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通过他,康有为才与光绪皇帝建立了联系,第三次上书才传到光绪的手里。翁还约定康有为与光绪皇帝面谈了一次,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主张全盘托出,正合皇帝的旨意。光绪早就对慈禧的专权不满意,也想通过变法夺回属于自己的军机大权。光绪对康有为赞赏有加,相见恨晚,犹如刘备得到孔明。

??三、百日维新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加重。忧心如焚的康有为急忙从广州赶到北京。第五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并且把自己写的新著《日本明治变政记》和《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呈给光绪皇帝。光绪下令,以后凡是康有为的条陈即日呈送,不得延误。

??1898年,康有为奉命奏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光绪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新政从这一天开始。光绪还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专门负责奏事。七月皇帝又授于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六品衔,主办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九月又授于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四品衔,担任军机处章京,加紧推行变法。结果戊戌变法只实行了103天,就被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派给镇压了。史称“百日维新”。

??四、喋血菜市口和仓促出走

??1898年9月,光绪皇帝去颐和园见慈禧太后时,慈禧明确表示反对变法和实行新政。光绪感到形势危迫,给康有为下了第一道密诏,说“今朕位不保”,要他们“妥速密筹,设法相救”。三天后又传出密诏,命康有为迅速出京。康、梁、谭等人读后相对痛哭,最后想出两条办法:一是幻想英日等国出面干涉,二是拉拢军机大臣袁世凯,举行兵变,诛杀荣禄,保护光绪。结果被袁世凯出卖。康有为在英日使馆的帮助下,与梁启超分别逃到日本和香港,而后康又转道英国。从此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流亡生涯。而坚持不走的谭嗣同等六人,分别被捕,押往菜市口问斩。先杀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康广仁的头砍掉后被刽子手扔出老远,无人敢收尸。刘光第至死喊冤,被杀后点血俱无,但见一道白气冲出。刽子手说:“是实冤枉者,方如此白气上冲,其神也上升于天。”杨锐被杀时,血气冲天,流得血最多。谭嗣同表现的最无畏,在押往刑场的路上,向围观的群众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被杀后死不瞑目。其他维新派或被罢官,或被放逐。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它所有新政被废除,戊戌变法宣告彻底失败。

??五、归隐青岛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从欧洲回来,这一年是1913年。他试图帮助张勋复辟,结果又遭失败。他的理想终于彻底破灭。1917年踏上了他多次呼吁的青岛,从此与青岛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在青岛的逃亡贵族和官僚有不少,他拜访了这些人,还到前清恭亲王那里拜会。与溥仪也有来往。第一次来青岛,时间虽短,但他对青岛产生了极好的印象。他在给友人写的信中赞誉青岛是:“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车,中国第一。”他游览了汇泉湾之后,还写了一首七律:“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絢其间;晓礅乍上映紫澜,楼观飞惊抗情恋。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在这首诗中,康有为不仅盛赞了青岛的美丽风光,而且回顾了自己当年在“公车上书”中极力反对德国人占领青岛的情况。他的爱国之心,昭然若揭。

??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到青岛,购买了这个院落。他十分满意地说:“青岛此屋之佳,吾所未有也,此屋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遂产生了长住青岛的念头。我们在另一居室看到康有为写的又一首诗:“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棲。”在经历了那么多刀光剑影之后,他疲惫不堪,想在此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他回上海与全家庆祝七十大寿之后,便率全家搬来青岛久住。然而不过十天,他在赴中山路英记楼一个晚宴时,饮酒罹病,隔日凌晨在“天游园”瞌然长逝。

??六、故园春秋

??呜乎!一代伟人,魂归他一生为之保护的这块土地。康有为虽死犹生,虽败而成名。始于有为,终于无为。他的晚年却是无为无不为。他在书法方面,开创了康体,自成一派;他在教育方面,继承了他在广东兴办学堂的传统。他主张在山东创办曲阜大学,亲自到曲阜进行了考查得到一处环鲁城而绕沂水的风水宝地,就是我的母校现在的那块地方。康有为还在青岛拟定了章程,然而由于工程浩大,成须累年,故先在青岛开预科,1924年成立私立青岛大学。康有为在教育方面最突出贡献,是在广东培养了一大批革命精英,后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他还有许多学生后来成为艺术家,如徐悲鸿、刘海粟等。康有为纪念馆的隋馆长告诉我们:康有为不但是书法家,教育家,还是很出色的博士生导师呢!你们看这些题词的人哪个不是大师级的人物?著名文献学教授李名方说:“康有为可了不得!简直就是思想的大海,学问的高山,观之如睹巍峨丰碑。”上海师范大学的马洪林教授说:“中国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古代的孔子,另一个就是近代的康有为。”此说虽然有些过,属一家之言,但作为近代史上一个首先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的伟人,则是当之无愧!司马迁说:“盖有非常之事,便有非常之人。”康有为对封建制度的冲击,功莫大焉。康先生在近代史上独领风骚,青史留名,在于公车上书,在于百日维新,在于爱国始终。应该说康先生是一个先知先觉者,他在腐朽沉闷的晚清,能够大声疾呼,不变法就要亡国,犹如陈胜吴广起义,振臂一呼,摧枯拉朽,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先觉唤醒了后来人,使辛亥革命获得成功。

??天游园归来,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康有为作为一代伟人,绝非完人。他所有失败,皆归结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他对清王朝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他失败的最根本原因。特别是帮助张勋复辟,有损于他的威望和形象。晚年又陷入唯心主义,迷信风水,以堪舆家自娱。就连他自己的墓地都是他自己堪察选定。他认为他所以屡屡失败,是因为他的姓不好,康糠同音,糠怕风吹。所以死后要选三面环山的李村象耳山,不怕风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岛市容的扩大,李村找不到了,象耳山也变成了居民区。康墓一迁再迁,现在只在去崂山路边剩下一座孤坟,一座墓碑,上书刘海粟的“康有为先生之墓”几个大字。康有为的一生留给后人的东西很多,他正应了那句古训:“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真正能成事的是汉刘邦那样的人物。“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刚被毛泽东提出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却是至理名言。也许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从康有为那里,以及孙中山先生那里吸取教训,才把中国的革命和改革搞成功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在《论诗绝句》如是说。
发表于 2006-9-4 15: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也好全哦,佩服。这个是先生自己的原创吗?如是,请标明。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3 16:47 , Processed in 0.04938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