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9631|回复: 7

秋天,荞麦花开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0 16: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天,荞麦花开了

何小龙


   患了几天病,初愈后,妻就动员我和她一起去跑步,以增强体质。我们住在市郊,居住小区西面是一片广阔的农田,如果不偷懒的话,到那里跑步确实是一件惬意的、有意义的事情,因为不仅可吸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还可真真切切领略一番田园风光呢。而住在楼房林立、车来人往的城里的人们,是很难与大自然如此亲近的。所以,我欣然接受了妻的建议。从此,在早晨跑步的人群中,就多了我们夫妻俩的身影。

   时令已进入秋季,田野里的一条条麦地早已被翻耕,据说它们已分别被两个单位征用,准备修建楼房,所以,空出的麦地没有像往年一样种植麦子,几场秋雨下过后,生命力顽强的草就趁机长出来,稀稀疏疏给条状麦地点缀了些新鲜的绿色。先熟的玉米棒已上市了,我看到这里的田野,被空闲的麦地隔开的玉米林,这里一块、那里一片整齐地耸立着,玉米林里垂着红色缨须的快要成熟的玉米棒清晰可见。蟋蟀等昆虫高一声低一声、远一声近一声的叫声依然能够听到,只不过那叫声由热烈变得舒缓,尾音似乎拖长了,带点倦意和幽怨。就在这样空旷的,但不乏生机的田野里,我看到一大片一大片农作物开出白色的花,既醒目,又显得沉静。这是什么农作物?跑步中,我好奇地问妻。妻的娘家有好几个亲戚在农村,她对农事比较熟悉。妻告诉我,是荞麦开花了!一听这话,一种亲切的情愫倏然泛涌在我的心里,这感觉就好像突然遇到在暗中帮助过我而我一直未能谋面的恩人!我赶忙停下脚步,走到地边,俯下身,仔细地端详荞麦花的模样:这是一种极为细小的花,成团状聚拢在茎杆的顶部,每朵花五瓣,单层,粉蕊,花团中,已零星结出尚显嫩绿的子实——三棱状的荞麦。更奇特的是,过了几天,当我们再次观赏荞麦花的时候,那一片片如云似雪的洁白竟转变为粉红色,那暖人的色彩,为日渐萧索的秋天涂抹了一层亮色。

   是的,我对荞麦是非常熟悉的,因为它曾见证过我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我曾在粮食单位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粮食市场开放,单位的经营开始走下坡路,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我停薪留职(三年后买断工龄),自己在西郊开了一家粮油店维持生计。卖的粮食中就有荞麦面。荞麦面含糖量较低,最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当地人还常用荞面做风味小吃,比如做荞面糅糅、荞面搅团等。现在,城里人把大鱼大肉吃腻了,不管进一般饭馆还是大酒店,必要点一份荞面糅糅或荞面搅团,然后佐以醋和油泼辣子调制的蘸汁吃,特别爽口、筋道。就连荞麦壳,也能派上用场呢。在我小时候,我就看到母亲把黑色的荞麦壳洗净、晒干,然后用来装枕头。听母亲说,荞麦壳性凉,睡觉枕荞麦壳枕头,不仅松软、舒服,又不容易上火。然而,荞麦有诸多实用价值,对人类的奉献可谓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但那时,我在读书过程中,却很少见到有诗人、作家写过荞麦和荞麦开的花,他们只醉心于歌颂富贵的牡丹和像少女般迷人的水仙等名贵之花,大概是因为开在乡下的荞麦花太微小,其产量又很低——太不起眼吧。在我销售的粮食中,荞麦面也只是作为补充品种的小杂粮来卖的。后来,我终于读到日本著名作家栗良平写的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我才为默默无闻的荞麦感到些许欣慰。《一碗清汤荞麦面》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十分感人:大年夜,开在北海道的一家夫妻面馆,正要打烊的时候迎来母子三人,三个人却只要了一碗清汤荞麦面。老板夫妇没有歧视他们,依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且对他们非常尊重。第二年大年夜,他们又来了。从他们的谈话中老板夫妇得知,原来母亲之所以拼命工作、紧衣缩食,是为攒钱还清丈夫生前欠下的巨额债务。此后,每年除夕,老板夫妇都会专门留下那张“幸福的桌子”等他们到来。但是,直到14年后,这家人才再次来到北海道。那位母亲的长子告诉老板,是这碗清汤荞麦面支撑他们一直生活下来,现在他们已还清债务,并且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那时,我也正处于人生的低谷。白天,我用自行车给人送面,有时还要肩抗一袋面粉往住在七层楼的顾客家里送。晚上,我坚持写作,渴望用手中的笔改写自己的命运。怕我把生意做亏了,年逾花甲的母亲成为我的得力帮手,她每天早出晚归,费尽口舌,有时由于一连几天生意不好,神情焦虑,使我不免心生愧意,正如我在一篇散文里袒露的心迹:“每当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我的心便像承受鞭子的抽打,不禁为自己的平庸无能羞愧起来!不是吗?如果我有出息,能干一番大事,何以会劳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经受人生的颠簸?”不久,妻又下岗了,使我本来经济基础就薄弱的家庭,再次面临严峻的考验。好在妻很能干,在一位同学的帮助下,她在距我开的粮店不远处摆了一个野摊子卖麻辣烫。所谓野摊子,就是搭一个简易帐篷,可以随时拆除。当时,附近已有一家卖麻辣烫的摊点,而且生意不错。妻把摊子摆出后,近半月时间几乎没有生意,尤其这种情景最令人难熬:眼看夜已深了,人家那个摊点,食者喧哗,炉火闪闪,而妻守候的帐篷内却冰锅冷灶,无人光顾,从外面看,灯光只把妻孤单的身影映在帐篷上。为此,妻几近失去信心,泪花在眼眶里打转。有一天傍晚,狂风大作,帐篷被吹得东倒西歪,像在波峰浪谷间摇晃的小船;锅盖被风吹落,如铁环沿路滚动。听见妻的呼唤声,我赶忙跑过去帮她去扶撑竿,与狂风展开搏斗。然而,风力太大,其中一根较细的竹竿被折断,紧接着,帐篷歪倒了,将我和妻连同桌凳遮盖在里面。“我不做这生意了!”忍耐已久的妻哭喊道,她白净却显憔悴的脸上,缀满泪花。等她的情绪稳定后,我劝慰说:“咱不能当逃兵,只要坚持下去,我不信竞争不过别人!”

   所以,在那段艰难的日子,当我读到《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小说的时候,对我的鼓励是很大的,它不仅教我要诚实经商,善意待客,更鞭策我要以小说中母子三人的毅力战胜眼前的困难。我也抽空把这个故事讲给妻听,激发了她的生活勇气。后来,经过苦心经营,比如我们改进了麻辣烫配方,在服务上也动了些脑筋,加之妻待客亲热和善,生意终于日渐好转,一年后,妻扩大经营规模,租门店开起火锅店,在西郊颇有影响。

   再后来,我的命运终于出现美丽的转机:由于我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一定知名度,当地报社破例将我招聘为记者,使我这个“游击队员”被收编为正规部队的一名战士......

   因此,我要说,在感情上和我靠得最近的粮食,就是荞麦。

   荞麦朴素的品质和那碗荞麦面的故事,已融合成我的精神食粮,其中有我汲取不尽的养分和力量......
发表于 2006-9-10 20: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荞麦朴素的品质和那碗荞麦面的故事,已融合成我的精神食粮,其中有我汲取不尽的养分和力量......
朴素的心情,朴素的文字,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0 22: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上去,让朋友们享受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08: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水菊过招,看得出,你是对乡村有感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17: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2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如那朴素的荞麦,以质朴的品质踏踏实实走着前行的路~
好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21: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淡淡的文字,淡淡的香,让我想起一篇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好文,好诱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23: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水菊2006-09-13 10:42发表的“”:
水菊问好:是这样,小时候,郊外的同学也来城里读书,我假日也去过她们的家,她们的母亲做的,好奇罢,大人在柴火上的大铁锅里煎,,我们就围着大人转,还没好,就想吃了.呵呵,这是少儿时.很香.

什么时候做点儿?呵呵品尝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0 14:20 , Processed in 0.060960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