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66030|回复: 7

[转帖]时下文学创作的若干病象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3 15: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下文学创作的若干病象分析

(文章来源:小说选刊   作者:郎伟)


时下的文学创作,宏大正声之作时有耳闻,可浅斟低唱式的萎靡之音也不绝于耳,且某些病象日益凸显,实在到了需要认真诊治的地步。

病象之一,是思想缺乏症和思想冷漠症。

近十年来,大陆某些文学作品中最为缺乏的是思想之美。虽经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风的熏染,作家们的写作技巧已经大进。然而,若论思想上的高屋建瓴、深刻透彻,却令人不甚满意。由于一些创作家思想价值系统的瘫痪或紊乱,文学不仅正在失去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和动员能力,难以洞察并说出生活内部隐藏的秘密,它甚至还在渐渐失去对于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的诗意的想象能力。翻开近十年间的小说,虽然也有一些作品能够带给我们新鲜且耐咀嚼的思想见解,然而相当一部分叙事性作品仍显得思想贫瘠薄弱。倘若说“思想”是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坚强的骨骼”,那么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小说却是“有肉无骨”。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见不到作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超常领悟,看不到对真理的诉说和对理想的迷恋。在不止一个著名作家所创作的小说中,写作只是对“肮脏”和“无奈”的生活原生态的仿真和临摹,它从来不通向开启未来的精神之门。而文学的全部精神力量,恰恰来源于它对平庸琐碎的生活本身的超越,其重要性恰恰在于它能够像阳光和雨露一样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持久的温暖和滋润,指示我们在辗转挣扎于世俗的泥沼时,会抬头仰望遥远而灿烂的理想星空。

在一些“新新人类”的作品中,对现实的冷漠和拒绝同样构成了对小说思想性的严重伤害。一些“新新人类”作家鄙视社会话题,对人类的苦痛充耳不闻,他们只对轻飘幽闭的“私人生活”充满兴趣。在他们的小说里,卧室、内衣、浴缸、垃圾音乐与白日见鬼,甚至比天下社稷、国计民生更为重要。因此,你听到的只是一些灵魂冷漠麻木的物质主义者的无病呻吟。他们在作品中堆积了大量的都市物象,还有老而又老的幻觉与感官欲望,然后大声告诉你:我好痛苦哟!我好无聊哟!等而下之者,便是将人变成肉体和感性的道具,将个人性史当作大街上的商业橱窗,展览给所有人看。如果你愤怒了,“新新人类”们会不屑道:都什么年代了?真是一拨土老帽儿!

病象之二,是道德感的丧失与虚无。

近十年间,由于对市场经济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也因为国民素质方面的问题,当市场经济风暴骤起,许多人在精神上便陷入迷乱失控状态。亲近欲望而疏远了良知。早有论者指出:当代一些中国人对欲望的张扬已经到了可以蔑视任何法律和伦理的程度,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能够风行一时,决非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社会思想问题和文化问题。

对应着整个社会生活中强大的世俗化思潮,当今文坛一些作家也在不遗力地宣扬“人情以放荡为快,生活以奢靡为佳”的生活哲学。如果你是一个多少有点道德感的人,你会对当前文学作品当中的道德虚无深感悲哀。翻开今日之小说,随便浏览一篇,不少都与风月情色相关。于是诸多偷情的故事,宛如突发的洪水浩荡而来。在有关婚外情的叙事中,那些“插足者”大多具有十足的“献身”精神,她们情感浓烈心地善良,品位不俗善解人意。这些作家试图向读者表明:婚外情远比婚内情更炽热更具诱惑力。基于文学作品中道德感的丧失,重提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学的教化功能,已经是创作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病象之三,是个人的小情小趣和病态宣泄压倒了对生活严峻性的书写。

时下文坛不能佳作迭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某些作家精神缺钙、心灵孱弱,创作选材极度狭隘,创作视野缺乏开阔性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主义价值观大行其道。于是,文学创作界云集了一批内心封闭,只会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气度狭小的创作家。他们就一点个人私事秘事,大肆渲染,极力铺排。情欲话语成为“美女作家”们热衷和痴迷的文学话语方式。有意无意地将文学作品当作隐私报告和“生理反应报告”。虽然弗洛伊德有文学创作来源于生命本能受到压抑的说法,但言说压抑也得有度,有所升华呀。不问观看的人是医生还是一般的看客,只顾“脱”了再说,实在有“暴露癖”的嫌疑。对个人的过度甚至病态关注,会使作家们整天泡在阴暗诡异的潮水之中。对天下苍生之命运,自然无暇顾及。生活的潜流和暗流不是没有得到书写,而是常常被作家们“微雕”为个人性的小而发腻的生活琐事和生活心情,或者被种种不严肃的描写和议论化解了,“难得糊涂”成为堂皇的遁词,严峻的追问在一团和气当中就被自然蒸发了。

创作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关系问题,近些年来一直是一个困扰创作界的理论话题。如果说,在“浪漫的80年代”,由于知识分子的启蒙角色担当和所处的社会中心地位,使得这一创作理论问题还不显得那么突出。那么时至今日,由于知识者在社会生活中的边缘状态以及尊重个人选择成为通行的思想习惯,如何处理好作家知识分子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问题就显得相当复杂而难以有统一的答案。因为通行的创作法则告诉我们:关注什么和描写什么是完全属于创作者个人自由选择的领域,别人不能也不该介入。然而我还是要说,一个整天沉湎于个人天地与小情小趣的作家是没有出息的作家;一个只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把自己置换为欲望的化身,主张用“身体写作”和“下半身写作”来拯救灵魂的写作者,也只能是一个病态和异化的写作者。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亨利·列菲伏尔认为,割裂个体与社会集体的联系,个人的自我封闭正是“异化的尖锐形式”。他说:“人的本质源于全体社会进程,个人不应当与集体分离,也不应该混同于集体。但是我们的社会里,关系被颠倒了。个人认为在孤立中也能够认识自己,这样个体就更彻底地‘丧失’和脱离了自己的基础。脱离自己的社会根基,他把自己看作理论抽象(心灵、内在生活、理想),或一种生物存在(躯体、性欲)。”很明显,无论就个人健康而严肃地生活而言,还是作为一个作家知识分子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创作者都不应该丧失对身外世界和社会人生最起码的关注热情。如果,一个作家想当然地把自己的“心事”误认为是人类生活的全部,总是将写作囚禁在自己那点阴郁的私人经验里,只会自说自话自恋自虐,那么,他就与人世间一个可怜的值得同情的心理疾病患者无异。(作者系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著名文学评论家)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5: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初买了本小说选刊,一直为这个文章感触。
特意转来,给大家看看。写作的人应该避免浮躁的心态和急进功利,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希望与大家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18: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理!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3 23: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确实不错,学习!
(当今文坛一些作家也在不遗力地宣扬“人情以放荡为快,生活以奢靡为佳”的生活哲学)——真是让人恶心啊!
(许多人在精神上便陷入迷乱失控状态。亲近欲望而疏远了良知。)——是社会思想问题和文化问题。说的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2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江河源2006-09-13 15:28发表的“”:
月初买了本小说选刊,一直为这个文章感触。
特意转来,给大家看看。写作的人应该避免浮躁的心态和急进功利,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希望与大家共勉。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7 20: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到位,感触良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4 21: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23: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楼主  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2:01 , Processed in 0.067552 second(s), 5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