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0177|回复: 6

郪江古镇:蜀汉遗留的真实印记(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3 20: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郪江古镇:蜀汉遗留的真实印记

郪江古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城南47公里处,南临郪江,东滨锦江,建于两江汇合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也曾作为秦汉以来郪国的县治和三国蜀汉时期的郡治所在,元代时还作过四川省的省府。
这个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在郪江北岸,与东南大小狮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风光优美。锦江、郪江两岸二十里地界的山崖峭壁间,汉墓极多,远远望去,墓穴密若蜂房,其总数不下万座。

历史中的郪江

据《山海经》卷第十六记载:有赤国郪氏,有双山。《华阳国志?郪县》载:“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濮出好枣,特好入贡。”
郪江古镇,是春秋时郪国建都所在地。据《太平寰宇记》载:“汉旧郪县城在今县(指今三台县城)南九十里,临江,郪王城基址见(现)存,以郪江为县名”。《读史方舆记要》:“宋白;故郪城在县(指三台县)南九十里,临江,一名郪王城,盖以郪江名也。”《三台县志》卷五:“郪江在今县南百里,汉之郪县,自以郪江水得名,其半有飞乌(今中江县仓山镇)、射洪二县地,似《寰宇记》为得其实。
郪王国作为一个小国存于四川中部蜀国与巴国之间,其后被蜀国吞并。战国时,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于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命司马错率兵伐蜀。秦灭蜀国后,在蜀国首都建立蜀郡,郪为蜀郡所辖之地。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置郪县,以郪国首都为县城,以郪国的郪为县名。三国时,蜀汉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分广汉郡,建立东广汉郡。东广汉郡城(治所)初设在郪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十二月灭魏,仍置郪县,县城仍在今郪江镇。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时仍设郪县。隋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置飞乌县,治所在郪江镇。清雍正十二年十月(公元1734年)升潼川州为府,建立三台县,郪江镇遂由中江县划归三台县。
新中国成立后,郪江改为千子公社、千子乡。1967年更名为郪江乡。1992年建镇,同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

穿越时空的古镇

从郪江镇政府门口立着的两尊轮廓模糊的石狮开始,古镇的风貌就渐渐展开。宽三米左右的街道两边,清一色木制小清瓦平房的明清民居相迎而立,绵延向前,像是江浙一带的小镇,每户平房的屋檐都向街心伸出,用木柱支撑,在门前形成了一条遮阳避雨的走廊,平日,街坊邻居在廊下吃饭、喝茶、摆龙门阵。赶集的日子,廊下摆起一个个小摊:菜市、肉市、小吃、百货……成了人气旺盛的市场,方便了自家,也方便了路人。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挂在楼廊的横梁上,整齐有序地一字儿排开,给老街增添了最为亮丽的色彩。木柱上精美的浮雕图案和横梁上的镂空雕刻,虽被灰尘覆盖或蛛网缠绕,却还隐约可见。“街有多长,廊就有多长”,屹立的木楼古朴典雅,似乎正挺直了身子检阅着古镇走过的繁华与沧桑……
老街上有剪脑壳的、拔牙的、打火罐的。有一个剪脑壳摊子,家什是一把老式的剃头椅子,一个木制盆架支个搪瓷洗脸盆,一张旧得看不到漆色的条桌上堆放着理发推子、剪子、修面刀、梳子等工具,以及洗头用的肥皂和两片皂角。老街上还有卖烟丝的,在一块小板子上,摆成三小堆,烟丝颜色略有不同,用小秤盘称,问价,五角一两。街上不少老头儿都是拿着约20公分长的竹竿烟杆,一端蛇头形,上面一个一公分直径的小洞,吸时,抓点烟丝放在小洞里,然后用火柴一点,吸两口,就烧过。吐去嘴里的烟子,再把烟杆反转来在座凳脚上敲两下,就把燃黑了的烟丝抖落了。烟杆选用上好的竹根头加工,一尺长,略带弧形。装烟丝那头削成蛇头形,正中剜一个纸烟卷直径的小孔;烟竿上面吊一个牛角做的元宝形的烟丝盒,吊盒的细索上串一个小盖,不抽时把小盖盖起。过去,川西坝子农民多穿长衫子,腰中间必扎布带,或习拴围腰帕,好多老农把这个烟竿插在腰带上,或在肚皮前,或在屁股后,走在路上,那个吊着烟丝盒的烟竿很像一把腰间匕首,久之成为川西坝子农民形象特别的印记。
数落起郪江的老街遗迹,那便是街上的地主庙、广东会馆、黑神庙、王爷庙、武圣宫、观音堂、坛神庙等。
老街南头的地主庙,是老街上建筑外观最考究的。临街牌楼歇山式,万年台建在背面,从台下进去就到了院里。正面大殿,有石阶而上,两厢与大殿和牌楼万年台相连的是走马转角楼,一半已毁。从街上能看到牌楼歇山顶飞檐翘角及青瓦间突起的弓形封火墙。正面台基高起,有石阶而上廊内。比较两边民房,地主庙高大而气派。地主庙北侧相邻的是广东会馆,原址上已建了镇卫生院,挨着的是黑神庙、王爷庙。
老街中段北侧的王爷庙,坐北向南。给人满眼的荒凉和破败。进门是一个走廊,顶上面就是一个戏台,只是上戏台的楼梯已不复存在。戏台中央和两边,一组组的木雕已残破不堪,只能隐约看见鎏金的颜色。闭目冥思,仿佛尚能听见当年铿锵的锣鼓,看见一张张抹满油彩的脸,隐约浮现。
从郪江老街的一条小巷去往河边,过桥往右是一条古官道,坑坑洼洼的石阶,参差的山石和茂盛的林木。这条道曾是“古郪道”的一段,是连接川中、川东的咽喉。古官道为石板铺成,路宽1-1.5米,是进出郪江的必经之路。
据悉,每年农历5月28日,周围十里八乡善男信女上万人都要到郪江赶“城隍庙会”。这一天,牛头、马面、吴二爷、鸡脚神、阎王要出面“巡视”人间,惩恶扬善,教化信众;善男信女要打“阴阳界”招幡、彩旗、金龙、叶符、龙幡,抬着王爷“祈雨”。祈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雩”,有文字记载的祈雨活动始于殷商,兴于春秋,全盛于汉。祈雨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几乎绝迹了,但在郪江这个古镇却至今保持着这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民间活动。

两汉遗韵犹存

郪江汉墓散落在以郪江古镇为中心的河湾山峦间,有些地方鳞次栉比,密如蜂房。汉墓主要分布在金钟山、泉水坝、松林嘴、天平土、银杏沟等五处,经普查有上万座,实地勘查暴露的有1638座。特别是金钟山一号墓的狗咬耗子图、紫荆湾三号墓的凫鸭图、松林嘴一号墓的推门探望图、柏林坡一号墓的“春宫秘戏图”等刻工精细,神态逼真,构图精巧,堪称国宝。崖墓在时代上早晚不一,但以东汉墓为主。规模上大小不一。结构上,多室墓均在中轴线上,一般可分墓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侧室和耳室,墓内利用山岩凿有台阶、水沟、壁龛,灶案、柜、棺台、床等附属设施。很多墓有圆雕、浮雕、线刻等建筑装饰雕刻和画像装饰雕刻,还有一些墓内有红色涂料彩绘。画像装饰雕刻多在前、中室两壁和门壁上。浮雕画像的内容有:如舞蹈状而奋力撑顶岩石的力士、腾空的舞蹈人、托腮端坐人、推门探望人、执板说唱人、舂米人、人头面具像、狗咬耗子、猴子吃桃、白虎、朱雀、玄武、羊头、跑鹿、奔马、立羊、爬龟、肥猪、瓜果等,阴线刻画像有风阙、飞鹤、凫鸭,花草、武器(戟、矛、戈、盾)及架等。汉代以红色表示高贵吉利,故很多墓内部用朱红、土红涂抹和彩绘,一些床台、石棺也有此装饰。
而在郪江老街的后面就是金钟山汉墓群。汉墓群均建在崖壁上的一个个山洞里,这些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一间间墓室,其大的有近百平方米,真正的三室一厅,小的也有十几平方米。这些崖墓是相当豪华的,沿墓室门进去一般是一条有台阶的通道,左侧有厨房,依山石雕刻的灶台、水缸、储藏柜等一应俱全,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还有一个鞋柜!!右边是客厅,再往前右边是偏房,左边才是墓室正厅,巨大的石棺虽颓败破旧,但气势“还在”。还要说明它绝不是清水房,而是真正的“精装修”,墓室中有许多浮雕,圆雕和彩画艺术作品。与远古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狗、羊、马、鹿、猴、鱼,以及刀、弓、箭、戟等也多有反映,其中一处墓室客厅顶部的雕刻,可以说比许多现代客厅的“吊顶”还要豪华;从四角向中心拱顶延伸的对称四菱面体,其间有图案纷繁象征富贵吉祥的花鸟鱼虫等,而中心拱顶处则是日月星辰。更有一处墓室在其大厅中间依山石整体雕刻了一根既类似罗马法柱,又类似天安门前华表风格的雄浑装饰柱。从各类雕刻绘画上残存的朱沙丹迹,不难想象当年是何等的辉煌壮丽!尤其要提到金钟山一号墓的“狗咬耗子图”,该浮雕神态逼真,构图巧妙,极富情趣。目前已成为郪江汉墓的标志性图案。据当地人称,狗咬耗子绝非多事,因狗属土,耗子属水,狗拿了耗子,则确保墓室的主人不受水潮侵袭,看来此言不假,有“狗咬耗子图”的墓室十分干燥凉爽,而紧邻其间的三号、四号墓室,山水侵蚀十分严重,一些墓室壁顶覆满了厚厚一层像环氧树脂一样的东西,最初我还以为是当地的保护措施,一问才知道是石灰岩地貌的浸水腐蚀,一些情况严重的地方已冒出了密集的钟乳石萌芽,长此以往,必将又形成一个喀斯特溶洞。
郪江崖墓群系中国四大汉墓群之一。1991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锦囊
交通:成都各汽车站均有开往三台的班车,到三台后再转车前往郪江。自驾车线路:A、成都-绵阳-三台-郪江。B、成都-成南高速-仓山-郪江,此线路近一些。
美食:郪江的土鸡、野菜、卤菜、酸辣粉等都很不错。推荐餐馆:郪江镇政府对面黄桷树下的小饭馆,味道正宗,价格便宜,让人吃惊。
住宿:郪江的旅社,客栈,两人间或多人间,5-15元/人。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0: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9-23 2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就文字与图片进行畅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5 07: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片片拍摄得非常好呵!这个古镇味道很浓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9 20: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郪山郪水郪人

在野蔷薇花开放的季节,我又回到那魂牵梦绕的故乡。眼前熟悉而陌生的山梁、静谧的农家小院和一笼笼苍翠的青竹,把我的意绪又带回那宛然如昨的童年。        
我家发源寄郪山,山河秀出天地间。苍山如海接天合,玉江作带萦山转。垄田千顷饱我饥,峰峦为具度童年。漫步蜿蜒的山间小道,穿行于金黄的田野,山花和青草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扑鼻而来。    
在峰峦叠翠的郪山之间,一块块黄甸甸的麦田,是郪人用汗水和心血,绘出的一幅幅壮丽的画卷。也许,祖祖辈辈在郪山辛勤劳作的郪人,对眼前如诗如画的美景,早已熟视无睹。我们这些远离故乡的游子,每每回到这深深眷恋的故土,却倍加珍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仿佛它们在倾诉着曾经亲历过的一桩桩往事。
郪山卷涛拍碧空,层林次第满秋风。深冬不凋凤凰树,山人四时画屏中。尽管眼下是一幅幅初夏的景象,这诗情、诗意却让人倍感亲切,一字一句都牵动着我童年的梦。  
岁月流逝,垂髫的伙伴已不见踪影,唯有这座座郪山,仍默默地在天地之间守望,唯有如碧的郪水,静静地在郪山之间流淌。        
开阔平坦的河滩,清澈见底的郪水,肥美丰茂的青草,觅食的鹅鸭,三五成群,时而岸上追逐,时而水中游弋。滩上锃青的磐石,或像石磨,或像龟甲,或像棋盘。石上星罗棋布、近似圆形、大小不等的凹穴,是人工打凿?还是大自然的密语?郪水奔流不息,默默无语,只有历经千百年冲刷的顽石,沉淀着时间的记忆。        
顺郪水而下,石上两个垂钓的儿童,定格在山水之间。没有物欲,只有简单的快乐,那悠然自得的闲适意趣,是我们这些身居闹市的城里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走近水边,你可以看见婀娜的水草,在溪流中舞蹈,成群的鱼虾,在清澈明净的郪水中游动,还有那机敏的螃蟹,出没于水底石穴之间。
河床渐渐开阔,水流更趋平缓,散落江中或大、或小的卵石,在郪水的浸泡下,长满了苔藓、地衣和水草,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漫长。这与生命融为一体的卵石,在我们眼里已经失去了它自身的存在,显示出与这郪山、郪水、郪人的和谐与统一。
行进在清风习习的山谷之间,欣赏着恬适清幽的郪山美景,凝望着郪水上扑腾戏水的儿童,一切尘世羁绊,都随风而去,烟消云散。       
郪水潺潺湲湲,远流而去,水上静静横卧的古老石桥,却永久地留存下来。这一座座古老的石桥,为谁人所建,已无据可考。这些留存了数百年的古石桥,无一不是取材于当地山石修建而成,石质坚硬,在经历数百年的洪水冲击之后,至今仍完好如初。在这高远空阔的天地之间,只有这如黛的郪山,流淌的郪水,和偶尔过路的郪人与之相伴。       
据村里老人讲,这座名叫“死人桥”的古老石桥,因建造时死了一位修桥的匠人而得名。这位匠人的姓名,我们已不得而知,但这个怆然伤感的故事,却因石桥的名字,得以留传下来,成为这段悲伤往事唯一的佐证。
溯郪水而上,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象。浩浩的郪水,如一条玉带盘桓在满目苍翠的郪山之间,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涟漪,摇荡得人心旌荡漾。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多姿。蓝蓝茵茵的天,清清亮亮的水,交相辉映。漫步郪水岸边,沐浴着午后温暖的阳光,呼吸着鲜活的空气,给人置身世外的舒爽、惬意。        
一夜好雨边岸深,郪山倒影动江春。门外桃花叶初吐,绕梁燕子入柳荫。在郪水岸边,随处是郪人劳作的身影,到处是波光粼粼,郪山如黛的醉人画卷。在这诗情画意的郪山、郪水之间,劳作的郪人,俨然同这美丽的画卷融为一体,让人体会到大诗人李白笔下“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绝妙意境。
在郪水两岸,有竹的地方必有人家,清一色的小青瓦房,或单家独院,或聚族而居。那院前屋后,婷婷袅袅翠绿着的竹,清新而秀郁,把郪人的家园罩得严严实实,仿佛整个院落都变得清静优雅起来,连空气也透着股茵茵的绿意和微微的清香。        
临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郪水岸边长大的孩子,天生就是垂钓、捕鱼好手,一条两头微翘的小渔船,便是郪人泊在水上的家。在没有石桥的地方,这小小的渔船,又是郪人摆渡涉江的依靠。        
在郪水流域的山崖上,散落着数以万计的汉代崖墓。这些年代久远的崖墓,依就天然山石凿造而成,有单室墓、有多室墓,或大、或小,主人生前的贫贱、富贵,全然刻记在这悬崖断壁上的墓穴之中。在郪水岸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郪人,也许并不知道这些崖墓承载的文明与辉煌,但他们却像先人一样,耕种收获着这一方沃野,守望着世代相袭的家园。        
青山碧水九龙前,村落渔舟美少年。古镇无声夕照里,金钟山下望炊烟。郪江镇外的九龙桥,因九个桥墩上刻有九条石龙而得名,是郪水上最具特色的古石桥。“一”字排开的郪江古镇依山傍水而建,古朴而恢宏。如果说金钟山像一位身着翡翠,婷婷玉立的少女,那流经镇外的郪水、锦水就是她伸出的两只玉臂,把古镇紧紧地揽入自己的怀中。        
2700多年前,这里曾是古郪王国的都城,镇西北的花棚湾,传说是古郪王的御花园。郪王和他的臣民们,早已尘封在历史的卷页之中,唯有这古老的石桥和汉代崖墓,遗存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久远。        
郪城依山势,鳞次一字开。碧水相合流,翠色扑面来。汉陵远古道,白虹开我怀。举竿垂钓处,红蓼侵苍苔。行走在这满是文物的街道,端详着被岁月剥蚀的雕梁画栋,曾经繁盛一时的古郪文明,是怎样走向衰落的呢?也许,这正是那些寻幽访古,纷至沓来的游人想解开的谜吧。或许,正是这千古难解的谜,成就了郪江的魅力,也成就了充满魅力的郪山、郪水、郪人。
2005年5月21日于明月书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0 20:00 , Processed in 0.05810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