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84808|回复: 5

泼墨丹青候鸟回 淮安边雁传兆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8 19: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泼墨丹青候鸟回  淮安边雁传兆奎
——记写意花鸟画家王兆奎            丰沛雪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不能忘掉你容颜,梦想着能有一天偶然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的诗词想你的画卷,想你的荷虾想你的芦雁。也许就是因为前世约定,你我之间注定了这段诗画情缘,。
那是 2010年4月22日,在【新浪博客】偶遇博友村石。访问他的博客“居然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的那幅《紫藤春燕》正合时令,一下子激发了我的灵感和创作欲望,于是我再次点击浏览他的博客,静心品赏他那一幅幅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的芦雁、荷虾图。我给先生留言,表示一定要用心为先生写篇文章,把他精湛的艺术成就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村石,男,原名王兆奎,江苏淮安人,,室名“居然斋”。现为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淮安市美协会员,奥林匹克书画展示活动特聘书画家,奥林匹克书画大展赛“特等奖”获得者,吳承恩書畫院特聘顾问。一生从教,中学高级职称,酷爱诗词书画,从教之余,笔耕不辍,潜心钻研诗书画艺,广交诗朋画友,博采众长。书喜篆隶,用笔老辣苍劲,圆转雄健,既能食古化今,又能融入己意;画工写意花鸟,笔墨简约淋漓,造型准确生动;花鳥草蟲,無一不精;魚蝦蛙蟹,樣樣皆能。读他的诗,朗朗上口,明白如话,意境高远;看他的画,清新雅逸,筆墨功力札實,文化底蘊深厚,生活氣息濃郁,传统文人画之风扑面而来,是一位集诗书画艺于一身的多能画家。近年来,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并入编多部典籍。
“兴来泼墨写雁鸿,飞鸣栖食趣无穷。吾笔写我胸中雁,管与他人同不同。” 兆奎先生的这首诗,一语道破了他与芦雁的不解之缘。
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为雁赋诗作词,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纵观历代画雁形神兼备的画家,如宋初画家惠崇,他尤工小景,常作《寒汀落雁》和《远清小憩》,惟妙惟肖;明代林良画雁则注重形象,用笔洒脱,墨色流畅,善于表现大自然的野逸情趣;最可称道的是清代的边寿民,首创大写意泼墨芦雁,画得逼真传神,享誉画坛。边寿民的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他在雁的喙间、足部略施赭黄,使墨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他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显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边氏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面有之,多以赭墨绘滩头、芦苇,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后来擅长芦雁的画家,如薜怀、程璋等人,皆仿“苇间居士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作为淮安后生,兆奎先生有幸承袭先贤遗风,深得江淮文明之滋润。兆奎先生出生在苏北乡村,幼时家境贫穷,住宿困难。恰巧当时区文化站就在他家对门,站长一人,常约他同住,帮其看门,这使他有幸接触了大量报刊杂志、图书画报,不但增长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淮安师范读书时,深得恩师江鸣歧的厚爱。江先生每有师诗朋画友来访或笔会,常约他同临,使他不但大饱眼福,还常常得到心爱的墨宝。后又随海派大师江寒汀的高足钱行健老师学习写意花鸟,常得钱师悉心指教,至个还珍藏着十多幅钱师的范画墨宝。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兆奎先生虾师白石,但已画出自己面目,且左右手皆能;雁学颐公,造型更加准确生动,用笔书写性更强。在他的笔下,雁鹤招之能来,鱼虾挥之即去。每有佳作,必自吟诗词,题于画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作品充满文人气息,令人赏心悦目。
兆奎先生对我说,芦雁是我最爱画的鸟类之一。我画芦雁,得益于清朝同乡画家边寿民的原作《芦雁四条屏》,多年来我反复临摩,细心观察,领会其技法。后又常去动物园写生、拍照、摄像,终于能将鸿雁的形体特征、各种神态熟记于心,再加上多年来的反复练习,不知浪费了多少宣纸笔墨,终于达到如今几分钟画一只芦雁的速度。别看芦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生命,但它却是我的良师益友。雁是候鸟,知时迁徙,它们不怕艰险,严阵有序,护群爱体,同飞同乐,具有高度的团队意识,有着志存高远、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它们的这种精神和品德深深地吸引了我,所以我不惜笔墨来歌颂芦雁的精神,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不慕高枝不恋花,野水荒滩天然家。万里碧空英姿美,大展鸿图迎朝霞。”就是对芦雁精神的高度赞美。
兆奎先生出生乡村,深得江淮水乡生活环境的蒙养。先生的绘画作品,皆源于其最熟悉的身边生活,江河边野鸟水凫、芦荻荷蓼,无不是先生朝夕相处的题材,正是由于烂熟于心,所以作品天趣自得,看似信手拈来而常常佳句横出。“一对飞鸿恋晚风,忘情嬉戏月升空。夜深误落砚池宿,醒后惊飞入画中。”这是多么奇特的想象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真令人拍案叫绝。
兆奎先生的泼墨芦雁,苍浑生动,古朴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雁之飞翔、之落沙,雁之亲昵、之夜宿,皆生气栩栩。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艺术造诣,这与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和对艺术的刻意追求分不开的。兆奎先生善于写生,为了攀登艺术高峰,他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劳动。“秋风飒飒芦叶黄,夕照荒滩野水凉。为写苇间藏身雁,几回身险跌沟圹。”为了画好雁,了解雁的生活习性,每当秋天芦花飞絮、候鸟迁徙的时节,他经常来到江岸滩涂、溪边河塘,仰观空中南飞大雁,时而排成“人”字时而变成“一”字的壮观阵势。【极目一行挂碧空,飞鸿展翅喜迎风。】就是他长期观察、思考所得的佳句。为了熟悉雁的生活习性,他跑动物园,找养殖户,有时顶着瑟瑟秋寒潜入芦滩沙口,朝夕晨昏细致观察揣摩芦雁的飞、游、食、啄、蹲、宿、卧等多种姿态,做到多记、多想、多画、反复练习。他的花鸟画笔墨语言情真意切,凡运笔,皆从自己内心感受出发,他的芦雁用笔之本真,亦体现于或欹侧或中锋或横扫或勾写之中,他那时而风趋电疾时而凝重如铁的笔道,以及笔下展现的翻转正侧的飞鸣饮啄种种姿态,还有从乳雁到老雁不同形态的完备,都是内心艺术语言自然而然的流露,完全出于自己画性的本真。
兆奎先生画芦雁,往往只是寥寥数笔,就勾画出芦雁的千姿百态,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启迪。常看他作画的朋友形象地描述他画芦雁基本上是“四笔搞定”。对此,兆奎先生解释说,所谓四笔搞定”,就是四次吸墨运笔的过程。第一笔:大笔蘸淡墨,水分要适中。从雁的下颚下笔至颈、至腹先中锋后侧锋一笔画至腹部,然后提笔侧锋画背部,上下反复扫几笔完成背部,接着中侧锋混用画几笔长飞羽,然后用余墨少调点水逆锋画几笔尾羽、屁股直至下腹,至此第一笔墨用完,雁的身体主要部份基本画完。第二笔:换一支大狼毫,调焦墨,用破墨法在长飞羽上复加几笔。用笔要活,接着再在腹部点几笔深色羽斑余墨在下鄂上加一笔顶部,这一笔要留神,留出眼的位置,至此第二笔完。第三笔:用大白云笔蘸朱标和点淡墨画腿爪、咀;第四笔用小狼毫蘸焦墨点眼睛。至此,一只雁画完。画第二只雁不要与第一只雁姿态神情雷同,要有变化,且要互相呼应,画群雁要神态各异,要有聚散疏密,画面才有神韵。画芦苇杆用中锋,画叶中侧锋并用,画时要注意穿插,要有疏密浓淡,可先用淡墨画叶,再加几笔浓墨破一下,拉开层次。最后将残墨剩色加水和淡,不要和匀,用大笔侧锋横扫几下,画出沙滩水痕,再用深墨画长短线条或大小圆点,表示野草沙石等物。画完后再题诗,最后签名盖印,至此一幅画告成。目前,兆奎先生画芦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它更接近生活中的具象。正如画家自作诗云:“写雁羞与前人同,造化为师夺天工。需从有法求无法,无法再法化无穷。”
“碧空万里展英姿,不慕暖檐雀笑痴,因恋苇间芳草地,一生从不临高枝。”长期以来,兆奎先生在创作中遵循“以物写神,托物言志”的理念,通过笔墨写意画,将芦雁人格化,赋予其精神情感,把雁的“志存高远”、“淡泊襟怀”勾画出来,力争突出雁的神韵而不失其态,涂抹色彩而不失其美,选配背景而不失其雅,书写雁的诗题而不失其妙,把写意画所讲究的情景和背景相互交融,达到了“以物抒情,以形传神、托物言志”之功效。兆奎先生篆书功底扎实,书风俊秀豪放,在他的画卷里,除了承袭边氏写意技法之外,又容进了书法的笔墨。先生尊重传统,又师造化,所以在技法和立意方面都大大前进了一步。在创作时着意强调笔韵墨趣,他笔下的芦雁不仅造型栩栩如生,在笔墨方面还独运匠心,尽得前人未尽之意趣。兆奎先生退休以后,除在市老年大学教授国画外,其余时间大多用于书画创作之中。几年来,其作品经常在名地报刊发表、在全国大展中获奖,并被编入【人民艺术家】【中国美术选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指南】【中国传世名作收藏与鉴赏】等多部大型权威典籍。
“越成硕果越低姿,风范谦谦堪为师,历尽炎凉风雨后,酸甜只有尝方知”这是兆奎先生咏葡萄的一首诗,也是他为人品行的真实写照。先生谦逊真诚,为人低调,潜心书画,大隐于市。这在当今浮燥的画坛巳难能可贵。今年七月是兆奎先生的古稀之喜,七十岁,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正是步入创作壮年的大好时机。目前先生正在积极筹办个人画展和《王兆奎诗书画集》的出版发行,他的《芦雁四屏》等8幅作品巳入编《中国传世名作收藏与鉴赏》,并有两幅芦雁作品已被北京日隆天一拍卖有限公司征集,参加今年的书画保真拍卖会。最近,先生又接到中央电视台【写意人生】栏目组的邀请函,他们在网上发现先生精彩的诗书画作品后,打算为先生录制一部18分钟的新闻纪录片,现正在筹划中。作为好友,在衷心祝福兆奎先生所取得一系列成就,同时希望他再接再厉,更创辉煌。最后让我用一首小诗来作为本文的终结吧:飞遍五洲雁,                                                 游过四海虾。淮安钟灵地,又出此一家。
                  2011年3月27日

                            作者系香港【新文学】月刊副主編
                                 畫家手機;13861655285                           
芦雁四屏140x46.JPG
发表于 2012-11-9 18: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非常精。为王老师的成就而骄傲。下载

点评

謝謝日起點評,過獎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0 2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22: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日超 发表于 2012-11-9 18:08
写得非常精。为王老师的成就而骄傲。下载

謝謝日起點評,過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1 22: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美文,文章祥实的介绍了兆奎先生的艺术特点和丰硕成果.我们为淮安有这样一位诗画双栖的艺朮大师而骄傲!

点评

汗顏,謝謝鼓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11-12 22: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2: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念达斋主 发表于 2012-11-11 22:04
拜读美文,文章祥实的介绍了兆奎先生的艺术特点和丰硕成果.我们为淮安有这样一位诗画双栖的艺朮大师 ...

汗顏,謝謝鼓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3: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为王老师精湛造诣而荣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3 21:29 , Processed in 0.05312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