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8045|回复: 3

(岁月如歌)老马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11: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  
     

                                               
        昨天晚上已经到九点多钟,淮安区报副刊编辑赵日超先生打来电话说临时决定组织几位重点散文作者采访生态文明,问我是否有时间。哎,怎么这么巧,刚刚接到文化局通知,区政府的一份表彰表格要第二天上午填好发送,又是我自己的事情,很难抽出身来。日超同志没有引起我为难,说你明天下午在家等,可能要到南闸去。
       今天上午我就抓紧把事办完,准备下午迎接客人。我知道,我也算是区里重点散文作者,日超组织的散文作者我都认识,老朋友到门上可不能怠慢。直到中午十一点二十,才下班回家,老伴午饭已经做好就立即摆好酒杯,喝上两盅,这已经是我多年的习惯,刀口馋,喝的不多,自斟自饮,二两头,好休息一会方便晚上打晚工写作。
       没有想到小酒还没有喝完,电话响了。是镇里一位副镇长打来的,说你有几位朋友在镇食堂吃饭,赶紧来陪客。我就知道是他们,不理解怎么改变了计划,立即碗一放,骑上毛驴到镇里跑。已到大门口,又是电话相催原来他们正要开席。镇长和两位副镇长都已经到饭厅,桌子上餐具摆得好好,就等大家入席。哈哈真有好几位熟人,日超说你说有事我们进入南闸没有立即打扰,吃饭大家就等你了,我说谢谢,与老朋友们一一握手。这里有好几位都和我一个级别,也都能说是土作家吧。有人民医院的张士旺书记,有上河的李乃祥主席,那两位女作家也都是熟人,一人是省级获奖诗人陶珊,一人是区作协理事女作家新秀谢国丽,几位见面都很热情,毕竟是同道之友也。
       然而更令人惊喜的是遇到了近四十年前就熟悉的两位老马车,那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叶,我们就是文学挚友,曾一起参加过当时还算是文革时期的淮安县文学作品讨论会的老笔杆子。记得前苏联对三位红军老战友有三驾马车的说法,还有那三套车的歌在我耳际回响了几十年,我想我们这三位老友不也是老马车相逢吗?
说来话长,文革中期还是知青时代,那时候县里业余作者多是知青,当地土生土长的乡巴佬只有几人,我当时已经做民办教师,开始写散文,也能拿出质量不太高的习作参加当时县里的文学作品讨论会。那时会议多三至四天,记得那一次大家住在县城胜利旅社大统间,就开始熟悉我们今天重逢的三位老马车。
        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宋集青莲岗的农民汪国玖君。也许我这人是倒转了历史,我是先认识他,后来才知道新石器时代久远的青莲岗文化,我还同他开玩笑,难怪你叫国玖,已经是几千年的老人了。国玖君比我大十多岁,他当时已经三十有几,还是单身,他告诉我宋集到淮安近六十里路,要跑大半天,吃过早饭动脚,下午三点才到城里,路上吃了干粮麦面饼。好家伙他比我辛苦多了,我当时毕竟是步行十多里赶上进城的公交汽车。
       国玖当年比眼前要傻得多,青年时受到伤害,他说他曾是淮阴中学毕业生,有好多同学都在市区有头有面了,而自己则因为是地主狗崽子,单身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受过批斗,受过管制。是啊,当年斗争年月,唯成份论。出生于地主家庭能有好果子吃?也许在他那小油灯的斗室里,唯一陪伴孤灯的爱好就是业余文学创作,当时也就是要写那些歌颂主旋律的诗歌、散文、小说、故事。
       而另一位就是复兴公社的一位老师叫许文金的先生,他是文革时期的老三届淮师生,年龄也比我大几岁,是我老大哥,生活工作条件都比我好,当然比国玖君更好。当时夏天住在一个大宿舍,好像还没有电风扇,晚上我们都是穿着裤头,上半身赤膊,手里摇着扇子,在门外纳凉到深夜,谈的话题也就是我们的业余文学爱好,我已经记不得他们二位拿的什么作品参加研讨了,其实那一次,研讨会后不了了之,又搞运动了,连铅字样稿都没有出来。
       几十年后老马车重逢,确实很是惊喜。正好两桌客,我主动同老马车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他们都比我大,国玖君已经七十三岁,可谓古稀已过,身体却很是灿然,还笔耕不已,看来晚年生活很是幸福,我看到他见报的散文,生姜还是老的辣,文笔老道,看问题眼光犀利,很有老作家风范。大概没有使用电脑写作,网站论坛还见不到他的身影。而许文金大哥,也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儿子曾在我乡镇任职,他叮嘱其对我这老叔照应,还真让我得到几年忘年关照的温暖,通过言谈得知,原来他现在一直在从事家乡淮安历史文化名人刘鹗研究,连篇累牍,大篇学术文章多占用报纸整版,他们这种文学敬业精神还都值得我学习呢。
       我们这代人现在仍然从事文学创作,也许是同阅历丰富有关,都能把风雨人生的经历涂鸦几笔,年轻人对我们多很尊重。认为我们老骥伏枥精神可嘉,看样子我们还真能写出点东西。中午工作餐,很快就散席,临别我们还真有点依依不舍,哎,老马车战友,我们还是相互勉励吧,是啊,我们还可以发挥夕阳余热,我们还可以奉献第二青春……。
                                                                                        ——2012年11月20日子夜于渐晴斋灯下


发表于 2012-11-21 14: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们几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1 14: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你们几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敬仰[老马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27 13:48 , Processed in 0.051625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