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96167|回复: 1

12月4日淮安区报选发《平凡的爱》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14: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平凡的爱
谷  昭

  不知什么时候起,所住小区门口,俨然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每到傍晚,卖菜的、卖馒头的、卖面条的、卖熟菜的,都聚在这里。大家忙时各人忙自己的生意,闲时就相互说说笑笑,开着一些或荤或素、无伤大雅的玩笑。
  晚饭后,我到小区门口散步。
  “家里长的韭菜,三元钱一把”,一个苍老的声音飘进耳朵。小区门口,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像一枚干硬的核桃,坐在渐起的秋风中。面前的蛇皮口袋里,散落着几把已经理好的韭菜。这几把韭菜,看上去并不是很新鲜,有的已经发黄,有的甚至烂了叶子。
  “奶奶,我买两把”,一个年轻的姑娘大声说。老妇赶紧把两把韭菜递给姑娘。姑娘把六元钱放在老妇手里,拿过两把韭菜,看也没看,就放在电瓶车的车篓里,一溜烟的跑了。此时,老妇拿起蛇皮口袋里一块干硬的烧饼啃了起来。刚吃了几口,她看到我们站在面前,赶快放下烧饼,又向我们推荐起她的韭菜,说这些韭菜都是自己田里长的,没用农药。“剩下的四把,10块钱”,我故意这样说。老妇一听就急了,连忙大声说不卖不卖,脸都涨红了。我看她着急的样子,忍俊不禁,赶快递给她12块钱,把四把韭菜都买了。
  第二天晚上,我吃完晚饭到小区门口散步的时候,发现那老妇还坐在昨晚的位置,面前的蛇皮口袋里依然有几把韭菜。“家里长的韭菜,三元钱一把”,老妇每当看到有人经过的时候,都大声的吆喝,额头上的一缕白发也耷拉下来。“剩下的韭菜,全卖给我吧,刚好晚上回去包饺子”,那个卖馒头的中年男人,拿出15块钱,把剩下的五把韭菜全部买走,推着车回去了。
  老妇站起来,拍拍身体,站在那里东张西望。我问老妇,怎么还不回去。她说,等会老头子来接她。老妇一边整理着包裹,一边数落起老头子,骂老头子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耳聋眼花的,不中用了,天都这么晚了还没来接她。“你别看我这把年纪,身体可好着呢”,老妇一口气讲了很多,满脸的皱纹堆满了笑意。
  大概八点钟的时候,一个佝偻着身体的老人,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慢慢地过来了。老人来到了我们面前,把帽子掀了下来,我这才看清楚,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岁月的刀已经在他的脸上刻下了车辙似的皱纹,极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的陕北老人。老人朝我们笑了笑,憨憨地站在老妇面前,帮着她把地上的口袋、秤都收拾好,放在三轮车上。
  “老头子来了,我也准备回家了”,老妇和我们打着招呼,然后扶着老人的胳膊,跨上三轮车,坐在一个小木墩上。三轮车吱吱呀呀地向着夜色深处驶去。“明天下午我得早点来,把田里的韭菜都割了来卖,死老头子也要早点来带我”,老妇的声音在秋风中飘了过来。
  “这老夫妻确实不容易啊”,卖熟菜的大嫂叹了一口气,卖面条的也摇了摇头。细问之下,这才知道这对老夫妻的艰辛。
  这对老夫妻都住在城郊。很多年前,他们的亲生儿子和媳妇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那时媳妇刚刚查出怀有身孕,为此老夫妻不知流了多少泪,奔走多年,也没找到肇事者。后来,他们在早起卖菜的时候,发现一个弃婴,就把他带回家抚养长大。现在这个儿子下岗后一直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又苦又累,工资收入也不高,媳妇身体不好,在城里给人家当钟点工,一家人的收入勉强糊口,孙子今年又要考大学,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儿子、媳妇对老人非常孝顺,逢年过节都要赶回来看望他们,给他们买吃的买穿的。老夫妻家里有一亩多地,平时种些白菜、韭菜、萝卜之类,自己省着吃,剩下的就上街去换些零用钱,想尽量给儿子减轻负担。
  “这个老奶奶善良实在,不管卖什么东西都不会少一两的秤。我们也尽可能地帮着她,卖不完的韭菜、白菜,我们就买回家,也不管新鲜不新鲜,反正家里需要这些。”
  “昨天那个姑娘也来买菜,从不还价。”
  ……
  也许这些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平凡的语言,但就是这许许多多的平凡,让我们在悦悦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中感受到许多温暖和爱。

心畔木瓜香
李志胜

  生于南国的木瓜,第一次映入我的眼帘,是在一位朋友的办公室里。当时,他的办公桌一隅,貌似北中原甜瓜模样的木瓜,躺在一个洁净的塑料果盘中,那安详的神态,淡香的味道,使得矜持有加的我,愈发难以抑制自己的好奇心。
  “这是什么果呢?这么文静这么香。”“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木瓜。”朋友微微一笑,答道。但我从他的微笑里,分明看到一丝善意的嘲讽:你还诗人呢,连木瓜都不识,真是太孤陋寡闻了!
  曾多次在饭店的餐桌,品尝过木瓜为原料做就的美食。那可口的凉拌木瓜丝、木瓜煲红枣莲子、木瓜炖牛排等,伴随着一次次“大快朵颐”,刺激着我的嗅觉和味觉,营养着我的肠胃和期待,可我在面对木瓜的时候,竟浑然不知……
  秋末去海南旅游,终于见识了木瓜生长的家园。在兴隆热带植物园,刚结出雏果的木瓜树,与张扬着肥厚叶片的菠萝蜜树,高大挺拔的槟榔树、椰子树,以及形形色色各类花卉一起,让我大饱眼福。
  傍晚,偕朋友溜达至宾馆外的果摊前,要了几个熟透的木瓜吃,也别说,那种红红的、软软的、甜甜的感觉,真是比内地的木瓜吃着够味。
  木瓜养颜、瘦身、抗癌,有“百益果王”之美誉。起初,我还有些不信,可随着与木瓜的“交往”渐多,加之被木瓜的香味日浸夜润,我逐渐为“木瓜先生”的天然“馈赠”所感化。
  白天,我将远道而来的木瓜置于案头,任瓜香缠着书香,思绪如痴如醉;入夜,我将木瓜放在果盘里,端至床头柜上,由着瓜香绕着梦呓,使窗外的虫鸣哑然失声。
  妻子不甘心木瓜“夺”她的情,趁双休日将我千里迢迢带回的木瓜蒸煮了加蜜食用。她那“笑里藏刀”的妩媚,让我进一步体味了“温柔一刀”的厉害。而那“木瓜不木,爱恨情仇”的意境,也从此不再“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中的木瓜,其实与现今食用的木瓜是两回事儿。但木瓜都富含有维生素和木瓜酵素、木瓜酶,它们不仅对人的健康有益,而且对人的精神世界,也会起“色黄而香”的幸福反应。

洋姜:生命里一道菜
张彦英

  洋姜是一种菜,但在城市的菜市场却并不多见。幸运的话在不易察觉的角落里也许能见到,也仅限初冬这几天。人说物以稀为贵,不多见的洋姜,却很便宜,差不多跟冬储白菜在一个价位。昨天傍晚,当我见到它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捡了一大袋子,摊贩一边过称一边跟邻居聊天,让邻居拿些洋姜回去腌了吃,说自己昨晚闲着没事腌了一大缸。在她们聊天的间隙,我的思绪小鸟也飞回了家乡。
  在那里,洋姜是极普通的可食用的根茎类野生植物,三四尺高的细高个儿,卵圆形的叶子,粗糙的叶面,黄色的小花。它极其卑贱而顽强,无论土地多么贫瘠,环境多么恶劣,也不管干旱、酷暑还是严寒,三五成群地长在地头、水井边或者闲置的旧院里,无需人工培育,无需施肥浇水。它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开花,初冬成果,果实就是它的根,跟土豆、红薯、花生一样。
  洋姜不需要每年播种,仅凭采挖时遗留在土中的小块茎,来年又可以长成一片。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个小伙子偶得一块人心,在水里洗了一下后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于是两人结了婚。而他心如蛇蝎的嫂子却以为那姑娘是个妖怪,于是打碎了盛放那个心的碗,又觉得不解气,就把那人心剁成碎块埋到了房后的井台上。姑娘托梦给小伙,说是她已幻化成洋姜,每年开出黄花的时候在井台上与他相会。小伙到井台上果然见密密麻麻的洋姜,于是每年都到井台与妻子相会,抱头痛哭,而且每年收获洋姜时,总不肯挖完,让它生根发芽,盼的是和妻子重逢相会。
  野草一样命贱的洋姜是农家院里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刨回家用水洗净,晾干,放进缸里用盐水浸泡半个月即可,切丝,切片,或者整块拿在手里就着馒头吃,就着小米粥喝。记得有一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娘没有腌洋姜,我哭闹着不肯喝粥吃饭,娘只好跑到邻居家去借,从邻居家的咸菜缸里捞了几块洋姜回来,破涕为笑的我喝了两大碗越喝越香的小米粥,至今还笃定地认为邻居家那年做的腌洋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腌菜。洋姜是其貌不扬、土里土气的东西,吃咸菜,喝小米粥长大的我却对它情有独钟,一直不曾改变。
  从菜市场买回家一袋子洋姜,哼着小曲把它们冲洗干净,晾起来。我每年都要腌上一坛子洋姜,却总是腌不出小时候吃过的味道,向娘请教,也总不得要领,这次卖洋姜的摊贩说腌制过,随即请教方法,终得要领,盐水不能太咸,否则吃的时候洋姜齁咸,盐水又不能太淡,否则洋姜不久便会长毛。
  冬天开始了,我家餐桌上始终有腌洋姜这道菜。像小米粥一样的日子,有了这道菜,我觉得很香。


七绝 ·落叶
陈精国

  无声落叶自飘零,不识秋风本薄情。
  抛却犹怀缠恋意,飞旋追逐未收心。

心之宿
韩灵

  我说
  漂泊的太久
  心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
  寻找可以栖息的码头
  从此不再孤单,彷徨。
  您说
  请进来吧,孩子
  让冬日的暖阳照亮你的心房
  心从这里启程
  爱在这里释放
  承载着你的梦想
  穿越时空的隧道
  摆脱那个雨季留下的殇
  于是我没有迟疑,也没有幻想
  投入到你的怀抱
  尽情在诗文的海洋里徜徉

与乡亲聊天
王孟海

  与几个乡亲聊天
  他们都抽着香烟
  我说抽烟有害健康
  他们说无妨
  我想马上走开
  却又不能走开
  生怕得罪了乡情
  得罪了故乡

古人的读书方法
周广玲

  平素喜读书,书卷常随身,常读古书,从古人的诗句和观点中,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是人生中必做的事情,古人读书有很多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唐代颜真卿《劝学》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到年老白头的时候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年轻要早起勤读,这也是我们的读书之道。
  宋人朱熹读书有“三到法”:“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他还说过:“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这些读书法,都是非常好的,是我们在读书学习中经常运用的。宋朝陆九渊读书有诗曰:“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读书切戒匆忙、慌张,要细心体会、琢磨、推敲,反复品读,读书的同时,要认真地思索。这样的读书法,会让我们有所得,有所获。
  “一意求之”读书法,是苏轼推出的。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抓住一点。即阅读经典的著作,每读一遍,只需要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读书做学问,为了避免精力分散,一意求之,这种的定向阅读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古人读书的条件很差,没有现在读书的环境,但古人却勤奋好学,珍惜每一寸光阴。西汉大学问家匡衡凿壁偷光,晋代车胤囊萤映雪,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也不放弃任何学习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值得我们称道。但为了读书,成就一番事业,也有“过分”之举的,用以伤害身体,来催促自己读书。东汉孙敬悬梁刺骨,战国苏秦刺股的读书方法,我们不必去模仿,他们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好的,需要肯定,但他们这种读书的方式大可不必效仿。
  经典文字,意味深长,会让人百读不厌。宋朝苏轼对读书有这样的理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对书中的文字,只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百回读,越读越玩味越有意思,百读不厌的读书方法,让我们对书有了更深的学习,有了“百读”,对书中的学问自然会透彻明白,便会提高自我的思考性和领悟力。
  古人的读书方法多样,充满了对书的热爱,唯有读书成就人生,我们只有在不倦的读书中,才会收获人生的幸福和美满。

感恩节的短信
李 惠

  最近几天,我接连收到类似于“感恩节快乐”的祝福短信,华丽的词藻、工整的句式,有的甚至连内容都一模一样。对于此类信息,我均礼貌性地回复“谢谢”二字了事。因为生性传统,我对于感恩节并不十分关注。
  那天,我正在上班,手机“滴滴”地响起来。一个陌生的号码发来一条短信。我好奇地寻找短信后面的署名,信息的落款——卓娅。
  卓娅,一个年仅11岁的小女孩。今年国庆节,我从网上得知发生了一场重大车祸,卓娅的家人在这次灾难中全都丧生了。画面上卓娅无助的眼神和满脸的泪痕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根据网上公布的救助办法,我给这个可怜的孩子汇去了1000元钱。此后的几天,我一直在等待她的消息。虽然我知道,这微不足道的1000元钱对于各方面都遭受重创的卓娅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我也不图得到她的回报,只希望收到汇款后她能根据我所留下的手机号码,给我回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说一声“钱收到了”。对此,我将心满意足。
  结果却并非如我所愿,两个多月的日子里,我的手机从来都没有接到过关于卓娅的任何消息。
  然而,就在此刻,我收到了卓娅的短信。我细细地倾听着她的心声——我的恩人,我不知道该叫您一声哥哥还是姐姐,或者是叔叔还是阿姨……但是,您在我人生遭受重创的时候,给我汇来了1000元钱,让我在人生最低迷的时刻看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请原谅我,在收到您的资助后,没有第一时间和您取得联系……感恩节到了,像我这样受过别人恩惠的孩子,在这个节日里,最应该向您以及帮助过我的人说一声:谢谢!
  读着卓娅的短信,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眶湿润了。我仿佛看到了卓娅,此时正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发愤读书,刻苦学习;我仿佛看到了这个可爱的小姑娘,正与其他的孩子一起,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自由奔跑,快乐追逐……
  这是我有生以来收到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一条感恩节短信,不,这不仅仅是一条短信,更是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慢读”的乐趣
张宏宇

  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做任何事情无法再慢下来,阅读仿佛也不例外,“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很多人养成了快眼看书的习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式硬咽书中文字,常常难以品其味,读后也不知书中所云,匆匆过目,很快便会遗忘,很多时候快读等于没读,更不要说体会书中精妙之处了。
  我读书比较挑剔,一向很慢,读大学时就是这样,同宿舍同学借书,读得最慢还书最晚的就是我,没有一定的充裕时间,我绝对不去读书,宁愿不读,我也不会快速翻阅匆匆了事。读就是要“消化”,给我们营养的,而这些就需要慢读,“慢读”是温柔的,绸缪缱绻,才能享受阅读的快感和极致。我的潜意识里坚持要有大段大段的时间,才会开始一次阅读中的旅行,一方面是性情所致,而另一方面则是想从书中寻求更多的收获。
  当初读《平凡世界》这本时,其实早就看过这本书的介绍了,很多人拿到时便迫不及待迅速翻读,以寻求故事情节的结果,而我却在假期大量的时间里,沉着气地静静地读它,读过一个章节后,我便会重新回到上一个章节,把内容连续起来,有时只是一个片语抓住了我注意力,有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我慢读体会,再三品味。重读时也许比第一次还要来得慢,在继续往下读之前,我会坐在书房里想象一阵子,以期融进书里的情节中。我用了二个多月的时间读完这部本。慢读让我收获很多,让我从中品尝到了阅读的乐趣,唯有慢,你才会更好的领悟,才能更好的渗透到书中,和作者达到共鸣。
  我绝不相信任何人可以用“速度”阅读法,能从任何书籍中得到真正的益处。用速读法阅读,无异是在唱机上用错误速度去播放音乐。“慢”是文火细炖,既吊足鲜味又使骨酥肉烂,卫生而富有营养,慢读就是这样,可以让我们吃透书中思想,烂于胸中,为我们所用。
  有时慢读,我更喜欢把书里一些不解地方,通过查找其它书籍做更深地了解,一旦获取新知识和思想,我便会马上记录下来,触类旁通联系体会,甚至有时为了一个生僻的字词,一段不明白的话,我去查阅新华字典,去翻阅百科全书,慢读是最好的学习和理解书的过程,让你从中汲取多多。
  慢读细细地品味,可以让我们从中好好地欣赏和回味,让我们拥有着怡然自得的闲适与咀嚼的快感,实在是读书的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细嚼慢咽的过程,在生活加快步伐的同时,我们更需珍惜“慢”的权利,从中享受“慢读”的乐趣。

为冬天吆喝
张成林

  每至冬天,我便会有一种吆喝的欲望,或者是冷的原故,冷了就想叫一叫,增加了热量,温暖了身体。其实,吆喝的本意就是大声喊叫。《儒林外史》里正在灯下念文章的匡超人:“忽听得门外一声响亮,有几十人声一齐吆喝起来”。后来这种大声的吆喝,渐渐演变成了叫卖声。冬天来了,街头到处是吆喝声,或许冬的氛围适合吆喝,在冷静的冬天,吆喝会传得很远,吆喝也更有力气,吆喝一下,精神清爽,浑身舒展。
  冬天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烤白薯味道又香又甜,很诱人,吃上一个热乎乎的烤白薯,便会温暖着这个冬天。街头巷尾随处会飘出“冰糖葫芦嘞!”冰糖葫芦,酸甜可口,不仅好吃,而且十分好看,红红的山楂排列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剔透的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冬天里的吆喝声激扬有情调,清脆响亮的吆喝声让冬天变得热闹起来。
  街头的吆喝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清彻悠扬的叫卖声,似乎还包含着创作者的个性,有朴素的有华丽的,有奔放的也有粗旷的,有简的有繁的,有写实的也有夸张的。冬天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融入了冬的元素,传递着冬的情调,体味着冬的气息,让你敞开胸怀,用心地拥抱这个季节。
  冬天是萧瑟苍凉的季节,多一些吆喝,可以振奋人心。望着那些为生活奔波而努力的人们,他们用吆喝声打拼生活,在冬天的身影里,他们写着坚强的姿态。一个人有没有财富并不重要,但一个人没有了希望,却是很可怕的。他们为生计吆喝,为冬天吆喝,给我们以无穷的勇气和力量。为冬天吆喝,升腾出一片火热,燃起了冬日激情,也为生命的曙光增添了色彩。
  冬天里的吆喝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动听,回味无穷。站在寒风里,我想亮一下嗓子,为冬天吆喝,为这个季节吆喝一声。这一声,是一次挑战,是一种激励,孕育了希望。为冬天吆喝,悦耳的语调中流露出地是憧憬和期待,让我们从中体味着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轻敲着春天的大门。
  生活的重负与压力,让我们在冬天里会多一份伤感,莫名的生出一丝丝的忧郁和懈怠,为冬天吆喝,我们便会重新点燃激情与希冀,追逐自由和梦想。吆喝声中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们在冬天里取暖,那就是希望。为冬天吆喝,也是给自己驱寒,给自己打气,让这个冬季有着美妙的声音,能够尽快地听到春的消息。

发表于 2013-2-21 09: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组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9 04:47 , Processed in 0.04692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