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74957|回复: 2

1月22日副刊先发《过年的大餐是亲情》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 13: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过年的大餐是亲情
北  乔

  小时候,盼过年,是眼巴巴地等年夜饭,那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可以美美地解馋;盼着放鞭炮烟花,盼着那红包里的压岁钱。时代不同了,我们对过年有了许多不一样的理解,不同年龄的人对过年也有不同的期盼。不过,过年的程式和内容没有多大变化,年味还是那年味,或浓或淡,可个中的味儿其实没变。
  年夜饭,是过年最隆重的仪式。如果吃不上年夜饭,这年根本就没算过。在外的游子,总是想尽办法往家赶,再怎么晚,只要能和一家人一道坐在年夜饭的桌上,心里就踏实了,幸福就成了年味中最鲜亮的色彩。许多时候,我们与其说是回家过年,还不如说是回家吃年夜饭。
  为了准备年夜饭,大多数人家会提前十来天就开始准备,看起来是准备菜品,其实是在准备心情。父母们手里忙的是菜,嘴里却在说,谁谁爱吃什么,谁谁几时能到家。人们很在意年夜饭要上什么菜喝什么酒,可骨子里真正看重的却是一家人可以其乐融融围坐在一起。
  在等候中准备年夜饭,是美好的。一家人一起做年夜饭,是幸福的。有摘菜洗菜的,有掌勺的,有来来回回拿这递那的,这不是忙,而是热闹,边做年夜饭边唠家常,荡漾的是心情。几个小孩子时而在大人们间窜过来跑过去,时而做游戏打打闹闹。亲情是年夜饭最浓醇的一份大菜。
  没有亲情,年夜饭只是一顿普通的饭。再丰盛的饭菜,也只是饭菜。现在生活好了,年夜饭的饭菜平常总是吃过的。可因为亲情成为饭菜的精灵之后,这顿饭才是年夜饭,年夜饭自然就成为过年最隆重的仪式。一家人坐下来,酒也好,饮料也罢,这不重要,家里当家的先说话,长幼有序,各人都要说几句。小孩子稚嫩的话语,可能辞不达意,可能错话不断,却是最出彩的。辈分得到最清晰的体现,一切都是亲情的酵发。这时候,也是一家人最团聚的时候。人们会谈到年夜饭吃了什么,可更多是会说多少人一起吃的年夜饭,人越多越全,幸福感越饱满。尤其是老年人,如果全家都在一起吃年夜饭了,他们会觉得这年过得真好。要是有几个孩子没能回来吃年夜饭,这年别的方面过得再好,他们也认为这年没过好。
  大年初一,晚辈要向长辈拜年。送出的和拿到的是压岁钱,可含在里面的却是浓浓的亲情。长辈就是长辈,晚辈就是晚辈,这时候是不会乱的,也不能乱的。我们家拜年是很讲究的。大年初一早上,最先起床的,是最小的。孙子孙女起床后到父母床前拜年,然后父母再起床到爷爷奶奶床前拜年。这一天,是爷爷奶奶起床最晚的一次。所有人都向他们拜过年了,他们才会起床。拜年的过程,就是家庭成员间以亲情为脉,相互传递情感,厘清关系的过程。有些家庭的拜年很神圣,有些家庭的拜年比较随意,但这并不影响拜年成为过年中最神圣的仪式。工作再忙,路途再遥远,都要想尽办法回家过年,哪怕吃了年夜饭,拜完年就走,这年也是过了。实在来不及赶上吃年夜饭,能赶上拜年也勉强过得去。
  过年,其实是一年一次的亲情聚会,是享受亲情的滋润,感受亲情的温暖。亲情是过年真正的主角,过年是亲情的盛宴。因为亲情,我们要回家过年;因为过年,我们的亲情得以浓郁绵延。

我要回家过春节
宋伯航

  每逢佳节倍思亲,蛇年春节将到,我已外出打工两年没有回家,浓浓的思乡之情萦绕心头,今年新春佳节决定与父母团圆。
  在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只身一人来到这座繁华的城市找工作。离开家乡那天,是父母用卖400斤小麦的钱给我买的车票、备好必用的生活物品。我带着无限期盼和希望,想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融入一个发达而陌生的都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回想当年找工作的辛苦,令人煎熬而难忘。初来乍到陌生城市,我在市区一家小旅馆暂住,每天外出一门心思地求职,找了很多家工厂、公司,对方的回答,不是人员已满,就是效益不景气眼下不缺人手。过了六七天,我看照此下去找工作无望,于是,又开始跑职业中介所、劳务市场,用了一个礼拜不停奔波找工作,也许是上帝眷顾,我被一家主人聘为家庭教师,每月1100元工资。
  家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主要辅导他们上高三的孩子的数学、英语和语文课程。每天有六个小时的家教时间,礼拜天有超过八小时的工作,但不是很累。这家主人对我很好,包管我的生活,让我感到这座城市的友好。将近一年下来,他们的儿子高考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这就意味着我要失业。
  失去头份职业的滋味令我难受而感激,好在这家主人通过关系把我介绍给一家电子公司。公司不大,只有上百号工人,每天上班超过八小时,没有星期天,除每月1100元基本工资外,其他按件计算,多劳多酬。虽是辛苦点,能挣1600元工资,比起待在农村下地干活的同龄人,也算是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这才让我感到一丝宽慰。
  在这家公司一干就是两年。由于我来自农村,老实本分,吃苦耐劳,工作卖力,上进好学,经理慢慢看重我。如今,我被经理提拔为销售科科长,位置虽小,但公司给了我施展能力的机会,这座城市给了我融入的机缘。
  前些天,父母一直打电话问我,还不回家过春节吗?我坚定地回答:回去。两年过去,我没有在父母身边,没有孝敬过老人一天,心里一直觉得亏欠,总有一种负疚感。
  我向公司提出回家过春节,经理马上批准。买好回家的车票,归心似箭。那遥远的生养我的农村,本是我最熟悉的地方,而眼下却是如此陌生。两年没有回去,习惯了这里的都市生活,乍一离开总有些眷恋和不舍,但让我无法割舍的农村,不管离开多久,那里始终是我心灵栖息的家园。

辞旧迎新之思
 寇宝昌

  新与旧是相对的,毋有旧,安有新?但凡新者却总能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憧憬,让人欲有重新振作、力惩旧弊、奋发有为的感觉。每到新旧交替之时,总能闻见有人立志,有人扬誓;有人新树目标,有人痛下决心。见当时之意气,观当时之情形,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之势,亦足以令观者心潮澎湃,感慨系之。
  然静思之,又有几人能履践乎?我们既不至在后悔中否定自己,又常常缺乏深刻自省的勇气、奋然前行的力量,以至心有余而力不足,几番考验之后便疲态顿显,败下阵来。新起色,新面貌,说来容易,做到何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曝十寒者多,持之以恒者少。也许只有经历过痛彻骨髓的失败者,才会幡然醒悟到“新”对于人生的意义。可于彼时,过往的“新”都已成“旧”,只有未来的“新”尚可把握,人生岂不是丧失了诸多实现价值的可能性吗?
  青少年时期,我们常常缺乏对时间的敬畏感和敏锐感,坚信人生尚有许多时间足供挥霍。所以对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之类的诗句难有深刻的感触,但时间不会因我们的懵懂和无知而停止前行的脚步。
  辞旧者,已往尚可谏;迎新者,来者犹可追。切勿把我们今年迎新时立下的美好愿望变成明年辞旧时尚未实现的遗憾啊!

大舅
王建成

  瘦小的个子,一身苏北老式对襟夹袄裤,一天到晚嘴上噙个烟袋,无论是站着坐着都是低着头,似乎有想不完的心事,只是时有几声咳嗽让人感到他的存在,这就是我的大舅。
  小时候我常听母亲说起大舅,但在我印象中只见过大舅两次。
  第一次是1976年10月,我高中毕业后在家没事,父亲刚好要去江苏出差,顺便把我带回老家去“认认亲”。父亲早年当兵在福建,转业后和母亲定居在福建几十年。只是1960年我1岁时在母亲的襁褓中回了一趟老家,连一点印象也没有。这次跟父亲回到江苏淮安复兴镇田桥村母亲的老家时,见到在厅堂中正襟危坐的大舅。他模样与母亲很相似,使我对他有一种本能的亲切感,但他却一脸严肃没有笑容。嘴上噙个烟袋,只是微微地点点头,与父亲寒喧了几句,就被连连的咳嗽找断。倒是舅母热情周到,忙着打水和烧饭。我们当晚住下,第二天我们就赶往父亲家宋集乡园艺场去了。
  第二次是1977年初大舅从老家来,看到我只说了一句:“这是成子!”就一阵咳嗽。那次在我家住了10多天,每晚大舅都剧烈咳嗽,母亲会爬起来几次问:“你咳得这么厉害,明天找个医师看一下吧!”他说:“老毛病了,看了也没用!”母亲托人到外地给捎件短式灰色棉大衣,那时市场好一点,花钱不要布票就可以买到。当时我们穿的是自做的土棉衣,家里不宽裕,母亲却花那么多钱给大舅买那时新的短大衣,我心里还有点嘀咕。可是真到大舅走,去买的人出差还没回来,母亲只好带着内疚和遗撼送走了大舅。那件棉大衣买回来搁了一段,母亲就让我穿了。当时,我觉得没什么,穿了到处走,心里有一种时新的满足。
  可以说,在我印象中对大舅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总觉得他冷漠、严肃,没有亲近感。直到1989年5月,母亲生病瘫痪在床,躺在那里对我说了许多大舅的往事,才让我改变了看法。
  母亲兄弟姐妹8人,母亲排行第8,大舅排第5,大母亲7岁。父母死得早,母亲1岁时父亲就走了,8岁时母亲又去世,那时大舅才15岁。解放前苏北是个著名的穷地方,几个没爹没娘的孩子生存是多么不易。几个姐姐为了活命早早出嫁,家中剩下最大的就是大舅,下面1个弟弟,2个妹妹要靠他养。弟妹们小,不懂事,都不知怎么帮哥哥。好在大舅人勤劳聪明,有头脑,会算计过日子,自小跟人家学了点文化,还学会了打算盘。平时种地,闲时帮人写信、算帐,村里人什么事也爱找他拿个主意,在村里也算是个“能人”。他含辛茹苦地一年年把弟妹拉扯大,自己也娶了媳妇,生了儿女。也许是长年生活的困苦和家庭的负担,让他过早地成熟,没有同龄人那么开朗,永远是那么严肃和愁苦。只是偶尔会讲几个小笑话让人发笑,他自己却不笑,我想大舅的内心世界同样也如常人一样丰富。
  母亲说,大舅一生最不容易,苏北年年灾情多收成少,几个孩子怎么活,担子都在他身上。母亲去后邻居怕我母亲小养不活,提议将她送人,可作为“家长”的大舅怎么也不肯。穷苦岁月中的孩子相依为命的亲情,任谁也不能割舍。灾年的时候,他带弟妹到人家地里拣蕃薯叶、豆子、玉米须子,上树去捋榆树叶子,回来煮了充饥。特别是苏北的冬天奇冷,肚里没食,家里没有烟火,几个孩子穿得都是破烂单衣和麻衣棉絮。大舅每次外出打工就把自己身上的一件父亲的破棉衣脱下给最小的我母亲穿,他说我做工出汗不冷,母亲说大舅长年咳嗽老病根就是那时种下的。到了解放后,虽然日子好了,有饭吃,冬天有棉衣穿了,但大舅的病却一直没有好。
  1953年17岁的母亲随四姨到福建,认识了在这里当兵同是江苏淮安老家的父亲,后随父亲转业在闽北光泽县安下家来。生活好了,母亲很怀念大舅,每年冬天都掂记,也买了些药寄回去。
  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我泪水泱泱,我似乎了解了大舅,似乎了解了母亲执意为大舅买件棉大衣的心情。我仿佛看到数九寒天中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在破壁的房中瑟瑟发抖,哥哥脱下身上棉衣裹在最小的妹妹身上。我心里一阵内疚和惭愧。当时恨不得脱下这棉大衣给大舅捎去。我那时想,将来一定亲自买件棉大衣给大舅,了结母亲一生的心愿,可是没等我买,表哥来信说大舅因为听我母亲生病,执意要来看,可他的肺癌已到了晚期,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终年才61岁,让我留下了无限的遗撼和内疚。

雪中童心
王举芳

  看新闻联播,北方多地降雪。女儿问我:我们这里什么时候下雪呢?呵,我只能无奈地笑笑,说:谁知道呢?
  清早起来,听到窗外有窸窸嗦嗦的声音,贴近窗户一看:雪!真的下雪了!地上已铺了白白的一层。
  我赶紧叫醒女儿,告诉她雪来了,她飞奔到窗前,高兴地跳了起来。
  “走,我们去和雪约会!”女儿挽起我的胳膊,走进了纷纷扬扬的雪中。
  “我们把芊芊(我的小侄女)叫来吧,咱们一起堆雪人。”孩子总是愿意分享快乐。
  小侄女欢快地在雪中跑着,而雪,仿佛感染了孩子们的快乐,忘记了潇洒的舞步,飘得慢慢小了下来。
  “姑姑,你说雪花像什么?”
  “像什么?我不知道呢?你说。”我望着小侄女,她的两个小辫子上挂着洁白的雪花。
  “像糖,甜甜的。”小侄女甜美的笑着。“为什么像糖呢?你看多像盐啊,白白的颗粒。”我指着草丛中的雪粒说。
  “雪肯定是甜的,要不,草儿们不会喜欢的。如果雪像盐一样咸,草儿们喝了会咳嗽的,就没有力气把春天带来了,不信,你尝尝,真甜啊。花儿、草儿、大树喝了甜甜的雪水,很快就会发芽开花,春天喜欢漂亮,她就会快点来的。”小侄女表情庄重地说。
  “姑姑,我们把雪盖在小草身上好吗?”
  “为什么?”
  “因为它们也需要爱啊。”我蹲下身子,轻轻地把雪盖在小草上,小侄女开心地笑了。我仿佛听到一粒种子醒了,快乐的歌声追着太阳飞扬,飞扬,飘满了空气。
  和孩子在一起,一切都铺上了一层新鲜的光辉:阴沉天空下的风景变成了迷人的仙境,雪花变成了蜜糖般的冰淇淋,就连那些枯萎的小草,眼神里都透着欢快。
  和孩子在一起,世界如此真实,并充满了爱。

读书过年
 张宏宇

  每逢过年,除了包饺子,吃年夜饭,看文艺晚会,便会邀朋会友聚在一起应酬,热闹过后便越发感到过年枯燥无味了。现如今,很多人都在提倡文化过年,让节日充满着文化气息,读书过年不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
  平素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去读书,于是便想利用春节放假的机会,去书店挑选几本喜欢爱的书沉醉其中,细细品味。每逢过节,我总爱买几本,算作给自己的礼物,既然有书,就会迫不急待地去读,节日浓浓的气氛里,在闹中求静,捧一卷书页,放飞思想,是喧器之中难得地享受。过年时,大家都在忙年,能够一个人静静地卧在书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阵阵鞭炮声,不为所动,沉浸于书和梦幻中,心慢慢会收拢起浮华,让自己沉静下来,远离尘世的燥动,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之举。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大好的时光,更须惜光阴,勤读书。在新年里读书,更有一种新意。静心读点书,那味儿比酒浓,坐拥书卷之中,左揽右抱,情味浓烈,意境深厚,读书之乐,其乐无穷。读书无形之中平添了几份努力和勤恳。读书也的确是一种很好的休闲,从阅读的乐趣中放松自己,使自己豁然开朗,让生活具有了一种情调。
  读书过年,实在是味道极好的事情。别人在忙忙碌碌,我却安安静静,打开书本,观古今于须臾,蹒跚于洋洋洒洒的文字中,好不惬意和舒畅。与那一行文字对话,增添了信心和力量,也增添了几许闲情和雅致。平淡从容,淡雅旷达的人生,还得走进书的熔炉冶炼。读书是快乐的,读书可以教会我们很多的东西,并给与我们生活的启迪和思考。读书的享受,在于好书的醍醐灌顶,通体舒泰,使人觉得是一种生命之缘。读书过年,更能在书卷的享受中得到快感。
  新年自读书始,应该是一个好的开端。读书过年,书香伴着浓浓的年味,让你对年充满着美好和向往。读书过年,让生活有了新的味道。

红玉鼓韵
张志友

  佐夫御敌驰沙场,飒爽英姿气宇昂。
  荡堵横舟围兀术,亲操桴鼓战长江。
  筑城设堡戍淮楚,围屋编蒲保故乡。
  肠裹汗巾犹苦战,征袍血染永留芳。

走着走着冰就化了
黄森林

  元旦那天,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气温在零度左右,风也不是太大,只有二级吧,关键是太阳那天很慷慨,一大早就挂到了天上,把万丈光芒暖暖地投向大地。
  因为老家有事,得回乡一趟。回家的那一刻,白花花的太阳一下子就笼罩住了我。我抬头望了望太阳,突然就感动了。前几天下了两场雪,天一直阴着,没想新年的第一天,太阳就善解人意地露出了它灿烂的笑脸。与太阳对视了约十秒钟,忽然就有一个念头从心底冒出来:我要走着回去,我要好好地享受这暖和的阳光。人有时很奇怪,一旦有了一个想法,真的是几匹马都拉不回来的。于是我就朝着故乡的方向,徒步前行。家乡其实并不太远,也就十多公里的距离,那条路,我已经走了四十年,再熟悉不过的了。
  很快,我就走出了县城,走到了真正通往家乡的路。这本是繁忙的省道,但是由于后来修有环城路,车辆都绕道环城路了,所以这里车稀人少,加上年久失修,看上去路面坑坑洼洼。看着这样的路况,心中未免有些感慨,看来风光只是一时,繁华不是永远。前几天的雪在路上尚未化完,雪水积在那低洼的路面上,结着一层薄薄的冰。我就踏着那些薄冰,慢慢前行。没有车辆没人同行,也好,我可以独自看看路边的风景。不多的雪覆盖着庄稼地里不多的油菜和麦苗,真的是一种朴素雅致的点缀。村庄显得安静而厚实,村头的树木挺着笔直的腰杆直刺苍穹,没有绿叶的掩盖,它们仿佛更加精神。偶尔,会看到高高的白杨树上的一个鸟窝,那么的突兀而骄傲。山坡背阴处有积雪,一条老狗在那里溜达,还用鼻子闻了闻,不知它嗅到雪的味道了么?
  我的心情很轻松,走走歇歇,歇歇再走走。走路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整个冬天,上下班我都在走路。只是拥挤的小城,车辆太霸道,留给我们走路的空间实在太少。不像现在,我走得宽敞而愉悦。我像个孩子,从路边抓起一把雪,用手捏了捏,又搓了搓,两手轮流着把玩。眼睛不时打量着路边亲切的土地,嘴里不觉中还哼起了小曲。好长时间都没觉得这么惬意过。这条路,从前我还步行过一次,那是高三那年放寒假,没有车,我和同学也走过。也是下过雪,路上积雪很深,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那时的心情跟现在不同,巴不得一步就能到家,现在却有闲情看风景。想起那一次的走路,蓦然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们已经在尘世的路上走了四十载。我远在杭州的同学,肯定想不到,二十年后,我又一次的徒步回家。
  太阳越升越高,地上的薄冰慢慢变得松软,哦,走着走着冰就化了。太阳是万物的主宰,它能任你冰冻三尺,也能让你雪化冰开。走在人世的路上,总得经历春夏秋冬,暑往寒来。人生就是一次长途跋涉,是一个不断走路的过程。不管路上风景如何,不管成败得失,不管喜乐忧伤,你都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路一直在脚下绵延。
  走着走着就四十岁了,惑与不惑,冷暖自知。路好不好,鞋知道;鞋好不好,脚知道;脚好不好,心知道。
  目光朝着太阳的方向,你就会知道,走着走着冰就化了,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发表于 2013-1-22 16: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赵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 20: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等着样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8 19:39 , Processed in 0.05188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