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9385|回复: 1

淮安区报24——25日选发的作品 欢迎时尚类稿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9 18: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女人风致
曹洁

  汝,水边的女人。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玉骨冰肌,自清凉无汗。
  这个世界有了女人,是上帝对于大地的恩赐。有了女人,大地不再单薄荒凉,女人天性的博大孕育不眠不休的生机,以回报大地的包容和滋润。这是女人的大爱,天生的大爱,这种大爱被人们赋予“母爱”的美称,这源自女人天赋的母性。
  女人三十岁之前,只可称为“女儿”,三十岁之后,才渐渐褪去女儿本色,成熟为女人。这时的女人,活得精致,或者活得粗糙,一眼就得看出。活得粗糙的女人,会渐渐退化,还原为某一类人;活得精致的女人,女人味渐渐馥郁,摇曳出风姿各异的女人风致,丰满而风韵。
  长发如瀑。
  长发如瀑的女人是一脉水。
  缕缕青丝如水,发根如泉源,流过颈项,流过后背,流过腰线,流成一脉风情,风生水起处,摇曳生姿,尽是千种风情,万般妩媚。黑黑的发,生机蓬勃,如水,如水岸,可以宁静而往,水天一色;可以蜿蜒而逝,若隐若现。相比之下,短发女人除却精干历练之外,很难给人这样绵长而温柔的想象,自然,这样的美感也就悄然缺失。
  耳坠风情。
  耳坠,是女人河畔的一朵花。
  女人圆圆润润的耳坠,最富风情。此一方小小天地,被女人以耳环、耳坠、耳钉予以点化,活脱脱点出女人的鲜活,若开了一朵花,绿了一片叶,红了一瓣心,隐约在发际,妩媚在眼眉,撩拨得你心痒痒的,看似见,摸不着,也是可望而不可及,像是女人心一般,风味诱人,却难以捉摸。这需懂得女人的男人才可触碰得到,碰着了,是幸;摸不到,痒痒离开,自然是你欠缺了什么,这样的福,你消受不起。
  手若无骨。
  手是女人的第二张脸。
  柔弱无骨的手最美,也最耐看。看手即可看出女人的品位,当然,这品位与身份地位、学历高低无关,只是女人的心性。心性清雅的女子,必在乎自己一双手,一双白皙柔润的手,能唤起人本能的怜惜,忍不住想去握一握,那纤纤一握,是一种无以言传的发自心底的疼惜,甚至与性别无关。
  弹指若花。
  这指花,最先让人想到兰花。
  古代,翘兰花指是男人的专利,是他们显示男子气概的标志,“钩、柔、白、瘦”为兰花指品鉴之口诀,钩似月、柔若筋、白如玉、瘦胜秆,极言兰花指之魅力。尚有《兰花品藻》一书专门教人如何鉴赏、锤炼和保养兰花指。后来,这一风气渐渐转移到了女性身上,仿佛弹指若花,正开在白白柔柔的腕上,兰指轻捻,即捻出如花的香。当然,女人会翘兰花指不失成就一种妩媚,但女人纤弱修长的手指也必得以指环相衬,才更见风致。五指各具,什么样的指环戴在哪个手指上最富诗意,是女人必修的功课,她们最熟悉,且不厌其烦。而骨瘦如材的手,则不能体现女性双手的柔美,那种骨感一点也不媚。
  腕上风致。
  女人除了柔柔小手可尽现温媚之外,尚有白皙柔软的腕上风致自美。女人纤纤皓腕,可以空空如也,洁白如斯;也可以各色各样手镯来平添腕上风致。搭配不同季节、不同款式、不同花色的衣服,戴上不同风情的手镯,那种自足自乐的浓烈女人味,让每一个女人鲜活,腕上风致便成了一道专属女人的风景。
  脚踝风韵。
  上天真的很怜惜女人,女人可以风致的地方太多,手腕轻扬,即可柔韧出腕上风致;小腿脚踝,也可以摇出万般风情。不过,有铃铛的配饰,只可三十岁以前的女儿佩戴,三十岁以后的女人,自可选简约安静的脚环,来配亚麻的长裙,那种款款而来款款而去的韵味,有了小小脚环的点缀,更显女人骨子里不消不弥的风韵。
  慵懒成媚。
  张扬生命的蓬勃之外,女人尚需慵懒,尤其是家居休闲时光,松散的发,随性的衣,俏皮的姿,皆可为女人的慵懒平添妩媚,这份妩媚,是整齐的着装、灿烂的笑容、款款的步履不能取代的。你无需梳妆、无需修饰,更无需做场合应付,只需将最本真的自己在家居空间自然展现,做饭洗衣、打扫整理、听乐看书,甚至蜷缩在阳光里发呆,都有一种无以言说的妩媚。
  诸般风致之外,女人尚有太多的美可以拥有,光洁的额头、盈盈的眉眼、翘翘的下巴等等,只要你有温润如水的心性,哪一处,不是美?当然,这样的美一定不是装出来的空架子,你得有足够蓬勃的内力来支撑,真诚、善良、温柔、包容,如此,曼妙身姿方可尽显女人妩媚。
  如此看,女人真是上帝的宠儿。但一定别忘了内修,更需摈弃谄媚、圆滑、奸诈,坦坦荡荡做人,坦坦荡荡做女人,才是要务。当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女人都得是小女人,小女人妩媚,才最是妩媚,最具风情,也最有风致。
让读书修身成时尚
人的一生,衣食住行缺一不可,而真正让生活丰富起来的、让事业获得成功的、让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人们从孩童学语到壮志暮年,不断地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这样愿望就有可能变为现实。
  生活的多元化决定了我们读书学习态度的多样性。有的人不思进取,不学无术,谈不上什么浓墨书香;有的人与书相伴,探索书的奥妙,其乐无穷,终成大业。而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就是要把读书学习看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就是要培养读书的乐趣。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主动去读书。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快乐,却可以说,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我们生命中的喜悦。
  在读书中,我们要学会与压力相处,学会在读书中款待自己的心灵。一本书,一杯茶,静静地回味和思考,远离喧嚣、嫉妒、焦虑等。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爱读书的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成熟和理性起来,这一点对每个人的成长都很重要。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就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据统计,46%的干部在一年中没读过一本书,超过一半的成人一年中不读书,这一现象令人忧虑。一些干部以工作忙、应酬多为由,长期不读书;一些干部认为读书无用,放弃读书学习,着实让人汗颜。让人欣慰的是,在干部队伍中,嗜书如命的大有人在。许多学者型干部忙里抽闲,孜孜阅读,学以致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读书如饮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觉到一天不读书,就缺少了养分,而读什么书、获取什么营养,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作为党员干部,首先应该读一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这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有帮助;其次,应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提高自己的品位;再者,应结合本职工作,阅读有关的经济、法律、科技、管理、领导科学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提高领导管理能力。
  读书要常新。我们只有永不停息地读书,更新知识,开阔思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就是要形成读书的氛围。读书对于个人能修身益智,对于国家、民族则关系前途命运。读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带头读书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社会责任。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带领和推动下,全社会一定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
  读书氛围的形成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共同培育。当读书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氛围的时候,你听到的是课堂上的琅琅读书声,看到的是公园里默默晨读者,还有繁华都市地铁里休闲阅读的年轻人以及田间地头读书看报、交流致富经验的农民兄弟,因为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轶名)
新年,你好
周广玲
  迎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倾听冬的声音,有一种动人的旋律,是那样亲切,敲击在我们的心里,那是新年的音符,新年的脚步在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是全新的,翻过逝去的一页,便是一个闪亮的日子。
  新年是过去一年的终点。过去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子里,尽管有着曲折和磨难,但我们奋斗过,努力过,进取过,再多的坎坷和挫折终也走到了终点。新年,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万象更新,总结过去,积累经验,畅想未来。背起行囊,我们重新出发,新年充满着希望和憧憬,让我们期待着美好。
  新年总是在一年最冷的季节里到来,真诚的问候,真切的友谊,却总能够温暖我们的心房。新年来了,春天就在眼前。新的一年,开启新的梦想,新的起程,承载着新的希望,等待我们去抒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的一年,有着太多的愿望等待我们实现,也有太多的梦想在心底完成。新的一年,是号角,是源泉,是动力,给我们增添信心,注入力量,铸造信念,让我们有着一个好的开头。
  新年,你好!我们坚定前进的步伐,踏着365个节拍,抛掉忧愁,抖落疲惫,带着喜悦和祝福,举起有力的臂膀,敲响新年的钟声。那浑厚的钟声,送走了昨天的星辰,清脆的爆竹,宣告了一个崭新的年轮。新年里的缤纷祝福,在新年的钟声里,会盛开一朵朵美好的花儿,送给您丰硕和芬芳。
  翻开新年的第一页,把美好的祝福注进崭新的日子,我们前进的步伐会更加的铿锵,更加的有力。新年的到来,让我们向未来献出最虔诚的祈祷。新年,你好,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会尽情欢唱,那是生命中最美的交响曲,那是迎接新年的兴奋和惊喜。
  你好,新年!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花开花落,只要我们从容的面对生活,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新年里的每一天都会怒放幸福。你好,新年!祝福新年的每一个人都心想事成,祝福每一个人的新年都幸福美满。祝福人们平平安安,有一个安康的新年。
  新年新的起点,向着那轮冉冉升起崭新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美好,以奔跑的姿式,以快乐的姿态,迎接新年,把所有的情愫凝聚成一声真诚的问候:新年,你好!
影片《一九四二》观后感
夏爱华
  影片《一九四二》真实展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看后震撼无比。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大饥荒,2000万人沦为饥民,四处逃荒,在逃荒的途中大约有300万民众饿死途中。冯小刚以近乎白描的方式,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静静地向观众展示当年的一切。看完这部影片,心中的第一感觉是,作为导演的冯小刚成熟了。摒弃了浮华的喧嚣与热闹,也不要任何装饰与点缀,认真地讲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的好故事。让我们明白,在灾难面前,唯有怀揣希望的人,才能最终走出绝境,迎来新生。
  家乡闹旱灾,没有吃的。想活命的人,只能出外逃荒,他们的目的地是陕西。老东家沈殿元是个地主,也带着一家人汇入逃荒的人流中。一开始,他有车,有粮食,全家人都在。他对前途充满希望,说:”你看吧,十年后,你大爷我还是东家!”但当他千辛万苦地终于到达了潼关,才发现身边已空无一人,只有自己。他问自己,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此时,悲痛无比的他,返身向家的方向走去,只想死得离家近一点。在返回途中,他收养了孤苦无依的妮儿,从此爷俩相依为命。一定要把妮儿养大,成为他心中的希望所在,责任所系。原来,在绝望面前,精神力量无比强大。
  在饥饿的逃荒路上,栓柱和花枝虽然连饭都吃不上,却依然郑重地拜了天地,正式结为夫妻。原来,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爱都依然存在。老东家说:“拜了天地,也拜拜自己!”为什么要拜自己呢?因为凡事求人不如求已。人生只能靠自己,熬过苦难,迎来幸福生活。
  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依然在闪光。母亲为了孩子出卖自己;财主为了救长工的母亲出借一碗小米;栓柱为了保护孩子的风车,誓死不愿与日本人做交易,用生命捍卫了做人的尊严,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感谢冯小刚,如果没有这部电影,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段历史。冯小刚的这部作品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在面临着饥饿和死亡威胁的时候,生命和尊严哪一个更重要,但是它最大的价值却是让我们重温了我们民族那段灰色的历史,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我,我想这远比给没有信仰的中国人一个上帝更为重要。
  坚韧地活下去,人生才有希望,这是《一九四二》给我的最深刻的启示。
字典错了
张艺华
  我过去的一位领导,热衷于为部下纠正错别字,很受人的敬重。有一次我在说起清朝末代皇帝时,提到他的名字溥(音PU)仪,这位领导立即大声笑了起来。“怎么啦?”我感到莫名奇妙,问道。“明明是傅仪,你怎么读成浦仪呢?” 领导回答说。
  这时,周边的人都跟着哄笑起来,有些人还朝我指指点点。我知道自己势单力孤,有口难辩,只好悄悄地溜回宿舍。
  过了一会儿,我拿着一本字典走出来,捧着翻开的字典递到这位领导手上。他看了字典一眼,先是脸红,但很快就从容镇定下来。“一定是字典错了!”他重重地摔下一句话,悻悻地离去了。我周边的那些人还在指指点点,但是我却不知道他们议论嘲讽的是谁。
无名修车铺
赵长顺
  这是小城的一条老巷子,因为处于城乡结合处,所以这条老巷子一直没有改造。巷子里没有路灯,水泥路已破损,有的地方坑坑洼洼。巷子两边有几家小商铺,有卖日杂百货的,有炒瓜子的,还有理发的和修车子的。
  巷子的最端头,是一个修车铺子,铺前没有招牌,只是门前一侧的雨棚上面挂着几个破旧的车胎,似乎就是修车铺的标志和幌子。
  不论是杂货铺、炒瓜子店或者理发店,生意都很清淡,偶尔只是一些老邻居来造访。只有这无名的修车铺生意还算红火。这条巷子虽然比较破旧,但却是通向一所中学的捷径之路。不少学生为了抄近路,往往都从小巷子穿过。所以经常看到学生在修车铺前打气、补胎什么的。
  修车铺的主人是一位残疾人,下肢瘫痪。有时在巷子里看到他开着一辆残疾人电动车,车上还有车载音乐,他的电动车从身边开过,总会飘过一阵悦耳的流行音乐。而他下电动车行走靠的是手中两只小凳子,凭着双手挪动着前移,十分吃力。想到他这情形,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帮人修车。
  有几次路过那儿,驻足观看,才发现那份担心真是多余的。只见修车却十分地麻利,如果是车胎破了,不论是自行车,还是电瓶车,他都会很快地将车胎卸下,然后打气,将车胎放入水中。找到漏气的地方后,他便用小草之类的东西扎进破损处,然后继续在水中试车胎,努力地寻找着还有没有别处破损的地方,在确定哪几处破损的情况后,他又麻利地在漏气处将车胎打毛,然后贴上专门的补丁,再在补丁上死命地敲打几下就算补好。然后,他又将车胎充上气,再将车胎放到水中,在确认没有漏气的情况下,他便麻利地将车胎安装上来。这过程前后十几分钟就搞定了。
  修车铺引人注意的除了主人是残疾人外,还有许多特别之处。他的车铺前总有一两辆备用的自行车和电动车。原来他是为修车人准备的。一些学生在路上自行车或电瓶车子坏了,一时两刻地修不好,他便会爽气地说,先骑我的车去上课吧,别耽误了上学。
  现在电动车多了,有些电瓶车经常因为没电而烦恼。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无名的修车铺前又专门添置了快速充电设备,为过往行人的车辆提供免费充电。因而,他的店铺前从不寂寞,经常有人驻足这儿闲侃。
  冬日里天晚得早,学生晚上回家路过这儿天已黑,早上到学校路过这儿天还没亮,巷子里又没有路灯,不少学生放学和上学只好绕着走大路。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修车铺子每天晚上和早上,早早地就亮起了一只大灯泡,把这条老巷子照亮了一大半。一些原本怕巷子黑而绕道走的学生,又重新抄这条近路,从巷子穿过。
  这个修车铺虽然无名,也不知道这个铺子的主人姓什么,但我们却知道他是一位好心人。因为有这个无名的修车铺,让我们的心倍感温暖。
收信的日子
苏雪巧
  十岁那年喜欢听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徐众叔叔主持的节目,爸爸给我在电台留言,没几天班主任在课堂上异常惊喜地给我带来由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印刷的信封,手写的淮安市某某学校某某年级某某某收,打开看时是徐众叔叔寄过来的贺卡,原来没有直接寄到家里,而是寄到学校里。班主任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与荣耀,我因此在学校风光了好一阵子。
  2005年3月,在工作的诊所里,我意外看到《淮安日报》情感茶坊版发表一篇我写的缅怀妈妈的文章,责任编辑是潘晓晔老师,我又惊喜又感动。这可是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在市级报纸上刊登。我永远在心底记住了这位给了我惊喜的编辑老师。又过了几日,一位三十岁左右邮递员大哥给我送来了六十元的稿费。
  之后,我陆陆续续收到了来自湖北的《都市小说》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淮安广播电视报》寄来刊有我豆腐块的文章,《博客》杂志的小文等等,当然还有读者的来信。最温馨的时光还是与未婚夫恋爱期间那常来常往的几十封书信,情意绵绵,温馨感动。
  2012年接触网络,文章直接网上投稿,无需邮寄,邮递员比前些年来我家更勤了,每次送来邮局稿费单,让我签字时总要加一句,你这情况,要是放在学校那些老师身上还有额外奖励。我每次也只是平淡的笑笑。教师是做梦都想的啊!
  今年我自费订了晚报,邮递员几乎每个清晨总是准时在我刚起床的时候送来报纸,快春节了意外收到几封明信片,很感动,今晨刚给孩子穿好衣服就听门外那熟悉的声音喊我签字,本以为2012年还有两篇文章稿费没戏了,没想到今天一并送来两张取款单,有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收信的日子让我快乐成长,让我惊喜连连,让我感动常在。
过楚雄
吴苏蓉
  云头山顶缝接光,雾气蒸腾隐四方。
  红水忽然拨绿树,黑檐几许压白墙。
  森森郁郁不曾尽,落落滴滴总伴凉。
  古道盘踞行复进,喧车七月念归乡
归来吧
汪  亭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儿女最多的母亲,惟有一个地方的儿女最让祖国母亲牵挂;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美丽富饶的地方,惟有一个地方最让她的儿女们向往。
  它就是美丽的宝岛台湾。
  早在17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开始与宝岛来往了。
  去宝岛上垦土拓荒,去宝岛上抚慰察访,去宝岛上安家避祸,去宝岛上贸易经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曾经在宝岛上停留过。
  谁说宝岛台湾不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领土?!
  然而,曾几何时,宝岛的上空乌云笼罩,宝岛的土地上虎啸狼嗥,宝岛惨遭蹂躏和践踏,善良的同胞在水深火热中煎熬。
  1945年,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宝岛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谁知一场国内战争又使一道海峡成为一道屏障,使咫尺之隔成为海天之遥!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如今的海峡两岸,枪已不再鸣,炮已不再响,“三不政策”调整了,“九二共识”确立了,两岸人民频繁来往,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不断加强。好苗头虽然已经出现了,可壁垒依然存在,障碍还没取消,台湾仍未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是祖国的好儿女,祖国母亲的心事就是我们的心事,祖国母亲的愿望就是我们的愿望。祖国母亲的心里装着宝岛 ,我们的心里装着宝岛上千千万万个青少年同胞。
  宝岛上的同胞们啊,来看看祖国母亲吧!来看她的富饶和辽阔,来看她的崇高和巍峨,来看她建设的高速度,来看三峡,看长城,看长江,看黄河……
  我们的心早就飞过海峡。多少回梦里我们曾光临美丽的宝岛。我们很想去看看宝岛上的高山峻岭,看高山峻岭上的千年树,看日月潭迷人的景色,看阿里山俊美秀丽的风光……
  哦,同胞们不会不知道:从共和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从港澳回归,到神州飞船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像巨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青年一代就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革命前辈为开创祖国的今天,曾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时代的使命就是我们的使命,人类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时刻准备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中华民族曾有过值得骄傲的汉、唐,也曾因闭关自守而孱弱衰微遍体鳞伤。同胞们,那些不平等的条约,不能忘!圆明园废墟上的血泊,不能忘!“致远舰”上的火光,不能忘!那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不能忘,永远不能忘!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壮,血浓于水,分不如合,民族元气不能伤,团结就是力量,炎黄子孙一定要携手再创中华民族惊世的辉煌!
  我们不愿咫尺之隔成为海天之遥,我们也不相信咫尺之隔会永远成为海天之遥。雪终将融,冰终将消,前嫌终将被捐尽,台湾迟早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内政绝不允许外人干涉,是非不容颠倒,黑白不容混淆,巧言令色掩盖不了狼子野心,朋友是朋友,强盗是强盗,同胞永远是同胞。任凭“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叫嚣得再凶,“一个中国”的原则犹如铜打铁浇!
  ……
  寥廓海天,风和日丽,骨肉哪堪再分离?63年离别63年伤痛,13亿双眼睛盼望宝岛早回归。祖国母亲已张开双臂——
  同胞们,归来吧!

发表于 2013-1-30 19: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9 00:18 , Processed in 0.05836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