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12008|回复: 4

5月3日淮安区报选发作家王建成《五月颂》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4 14: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月颂
王建成

  岁月的轮回,时光指向了五月。
  怀着虔诚的心愿,我伫立在五月的门前。
  五月的日子神圣庄严。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五一二国际护士节,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以及马克思诞辰日、世界红十字日等。让我一一历数,崇敬之心由此而生。五月有许多重大的节日是国际性历史性的节日,蕴含着神圣,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有着无限重大的意义,让人们无限景仰也让历史永远铭记。
  当我跨进神圣的五月,感受不平凡的五月,更是热血奔涌,心潮澎湃。
  五月的天空悲壮鲜红。当历史的目光穿透岁月,我们仿佛看到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奋勇抗争,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得到了各方的响应和支持,终于换来了全世界劳动者共同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上世纪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5年的“五卅惨案”等,都是发生在五月的一个个鲜血染红的悲壮日子。特别是1935年那首“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埋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战斗不息……”的歌曲,家喻户晓,人人传唱。歌曲以五月的事件背景延伸,用音乐的形式激发起无数人为民族自强自救、为国家存亡拼死牺牲的信心和勇气,终于引发了年底那场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北平青年为主的伟大抗日救亡运动。
  鲜红的历史,写就了五月。五月的天空是红色的,红色的五月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爱恋,化作汗水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努力工作,忘我劳动。
  当我走在五月,五月的大地鲜花盛开,劳动的歌声处处响亮。看那工厂机器轰鸣,工人加班加点,生产的场面如火如荼。看那田野农民劳作,在辛勤地耕耘着希望,憧憬着收获。那建设者在脚手架上,挥洒汗水,用社会主义的高楼大厦在他们的手中一层层升高,与蓝天相接。劳动者用汗水浇灌五月,鲜艳的花朵开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开遍每一个角落。也开在各民族人民的脸上和心上。
  人们用鲜花赞美五月,人们用歌声颂扬五月。在五月,人们用智慧点燃腾飞的时代,在五月,人们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伟大的祖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迈向小康,现代的生活走进万户千家。是啊,每年的五月都有奇迹发生,每一个五月的日子都无比神圣。
  五月,让人豪情万丈;五月,让人激情飞扬。面对五月,每个人都遐想绵绵。身临五月,每个人都奋起直追,用心血用汗水用智慧去编织和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想。

废黄河滩散记
孙士芹

  熬过了漫长的冬季,黄河故道进入了春的怀抱,田绿、水清、花飘香。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才使人醒悟到田野的寂静与安宁。饱揽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如饮琼浆,人醉心也醉,也许正因为如此,才使这个并无景致地方留住了许多人的脚步。
  其实,这是一个令人纠集的地方。在许许多多描写黄河故道的作品里,很难找到称赞它的溢美之词。父辈们描述的大水漫过堆堤造成墙倒屋塌的场景和我亲眼见到的惊涛骇浪凶猛撞击河岸的险象也常会在梦中重现,惊醒后仍然怦怦心跳。古黄河又称废黄河,它那桀骜不驯的性格,曾给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留下过太多沉重的记忆。作为一条地上河,是堤下人头顶上的一盆水,多年的肆虐,留下了坝、堆、汪、圩、滩、冲之类的名字,字字都与水相关联。当然,在黄河故道上用得最多叫得最响的名字是“河滩”。大到一个乡镇,小到巴掌的地方都叫“滩”。诸如涟水的保滩,淮安区境内的西滩、河滩、大滩、留人滩之类。在沿黄河故道许多地方,问当地人住哪儿,常常回答住在滩头上。田在哪儿?河滩。河滩又有大小不同之分,大面积农田叫滩,大水过后露出水面的河床也叫滩,甚至将河中的小岛也叫滩。河滩也叫没边田,由于废黄河是九里十八弯,每逢发大水时,河水乱穿乱撞,不仅将河滩淹没,有时还将河堤冲刷成悬崖峭壁,甚至将河北边的成片土地冲到南岸来,在青龙奄境内就有几十亩地让大水给冲过来的。好在两岸人都是友好相处,冲过来的滩地仍归原主耕种。
  滩地并非都是一马平川,地形奇特,有陡坡、缓坡,有积土的高台,也有低洼的芦苇地,还有低矮弯曲的丘陵。河滩高低相差5-6米,站在高台上看河滩,也是别有风韵。冬日登高远眺,草本皆枯的黄河故道,废黄河就像是被人随意抛洒在大平原上的一条长长的蓝色的缎带,随时都会随风起舞。而在急弯处一条摆渡的小船,往来穿梭,不禁使人生出“野渡无人舟自横”之感。深秋时节,雾锁层林,随着太阳渐渐升起,云雾缥缈,又如进入仙境,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废黄河滩上居民不多,常常行走数里,不见人烟。每到春天,转风四起,当地人称此现象叫“起天色”,其实就是龙卷风。风起时,飞沙走石,将残技败叶旋上半空,天昏地暗,令人胆战心惊。旋风经过的村庄,草屋顶多被揭掉,家家屋内的地上、桌子上都会被铺上一层沙土。
  黄河故道近水、靠水,却又缺水、怕水,由于没有灌排设备、有水用不上,吃水河里挑,一担水从河里挑到家里,要爬上百米的坡子,哪个不是气喘吁吁。但是,黄河故道却又怕水。尤其是夏天,大水横流,将河堤堆脚冲出七大八小的口子,造成水土流失。当地人把缺口叫作“冲子”。冲子有大有小,大的有几人深,可容纳数百人,不到近前,根本无法发现。冲子形状各异,常常是弯里有弯,左曲右拐,犹如迷魂阵。儿童们捉迷藏,只要不是自己走出来,根本找不到人。水冲无法种植,多为野草杂树覆盖,是地地道道的原生态,至今仍有许多已经少见的野生植物及野生动物不时出现。
  近水的河滩和海滩有几分相似,只是面积小了一些。每到盛夏,这里便成了天然浴场,男女老少都少不了到河里泡一泡。碧清见底的水中,小鱼成群结队盯着人腿转,不时啄上几口,让人心里直庠庠。最开心的莫过于那些男孩子们,几乎成天在这里游荡,河里捞蛤蜊,沙滩上掏螃蟹、捉甲鱼,更多的时候是泡在水里,洗的嘴唇发紫了,便到滚热的沙滩上刨个塘,人朝里一躺,再将沙子往身上一盖,捂出一身大汗,然后再往河里钻,如此反复,快乐之极。即便我到了成年之后,仍不忘此嗜好,偶尔邀上几位好友,酒足饭饱之余,跳进凉嗖嗖的水中,洗上一阵子,再将带来的西瓜啃几口,然后选择高地上的大树下,铺上塑料布,打起扑克牌,习习河风犹如天然空调,玩上半天,身上全无半点汗水,由内到外,身心俱爽,似乎进了洞天福地。在南马厂乡境内,废黄河中间有一船形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大滩,也是由河水冲刷而成,几乎人迹罕至。二十多年前,曾有20多名城市青年,在大滩上搞了个篝火晚会,轰动两岸,而参加者至今难以忘怀,谈论起来个个是眉飞色舞。由此我不禁想到,假如让今天的学生们去实地游玩一番,领略几分风土人情,大约写出的文章也就不会干巴巴的,全无趣味了。
  废黄河滩地势高,站不住水,也无水浇灌,庄稼是望天收。所以只能种植玉米、小麦、花生、山芋、黄豆之类旱谷作物。沙地上种植的山芋又甜又面,外皮光滑,色泽红润,曾经是当地人的主食。“你是吃大山芋长大的——不透气”是当地流行的歇后语,用于讽刺那些头脑反应迟钝和不懂道理的人。当地出产的花生,不仅皮白,而且不沾泥,同样品种,味道却更为可口,以至于沿线人招待亲朋好友,都是先炒上几斤花生往桌上一倒,让客人用花生就酒,喝至半醉,再上菜肴。西瓜也是本地主要经济作物,由于土壤适宜,昼夜有一定的温差,产出的西瓜是又大又甜,很受人们喜爱。滩地上种植的水蜜桃也以青皮红嘴的外表和又甜又脆的口味,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废黄河滩用她那并不富饶的土地和并不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尽心竭力保护它,每到春天,堤上植树,河边插柳,为裸露的土地披上绿妆,在故道上造出了一条绵延数里的绿色长城。风沙不再肆虐,水土不再流失,透着穷气的泥墙草房已被农家小楼取代。近水的沙滩也因河水不再咆哮,已成凄凄草地,不少地方栽上了成片意杨。林间草地,偶尔有一、二条水牛出没其间,悠闲地啃着青草,其情其景,别有风韵。现在这片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土地,正被更多人赏识。原始景象,自然风光,如略加点缀便可成为游人的天堂。封闭落后也成为一种难得的资源,其耐人寻味的地方应该很多吧。
  隆隆的机械声正在把这片土地唤醒,重新打造的废黄河滩风景带也在向前延伸,由台湾老板投巨资打造的形似日月潭的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废黄河亦已成为市区主要取水口,经过净化,流进了千家万户,造福百万大众。黄河故道已进入了真正的春天,只是它特有的风情和韵味不知能是否能与新景融为一体?
观漂母韩信二祠有感
曾靖评
  上下五千一脉承,  仁宽德厚铸民生。
  济食怜弱不图报,  勤劳纯朴善为真。
  码头蹭饭母施粥,  鞭促男儿励志人。
  铁马金戈终拜将,  韩侯兴汉首功臣。

淮河浪花
金 矿

  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自然界哪些花没有香味?这个问题很值得进行延伸思考。同学们也都纷纷展开思维翅膀,尽量从奇妙处寻找答案。
  有三位同学另辟蹊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都在回避自然界的常规鲜花。第一位同学回答是纸花,是指用纸折叠的花;第二位同学回答的是烟花,是在空中绽放的火焰彩花;而第三个同学则回答是浪花。他们的回答都有其独到之处。
  第三位同学很是尖锐,他批评前两位同学有不到之处。说纸花不一定没有香味,只要把香水洒在纸上,纸花也就自然有了香味,而烟花也可能有香味,他说香料照样可以兑在烟花的火药里,有一种烟花在夜晚燃放时,好大一块地方都能闻到扑鼻的香味,他说只有自然界江河湖海中的浪花才没有香味。
  其实这只是一个智力问答,根本不需要过分较真。但第三位同学回答的浪花确实精彩。就香味来说它没有自然界那些唯美的鲜花醉人和腻人,但它又表现出自然界一种生命流程运动,也是大自然一种灵动的花仙子。
  浪花不同于狂潮和狂澜,不是那种汹涌澎湃的巨浪,它很恬静、很温顺、很温馨,像大自然的生活小品,也像很平凡的岁月流程。长江后浪推前浪,它在一路歌唱着生活的芬芳和甜美,它是自然运动的诗歌,它是风韵悠悠的琴弦,在弹拨着生命运动之音。
  然而,这浪花又是口语中的引申名词,人们会把浪花赋予美好的色彩,以点缀社会的美好。像生活的浪花、心海的浪花、生命的浪花、科学的浪花、爱情的浪花等等,无不表现出一种流线的美感。
  不过我这篇散文的描述主题却是淮河浪花。因为我的家乡在淮河,淮河从我家门前流过,应该说只有淮河的浪花才和我最亲切。由于源头不同,流经流域路线也不同,它没有像长江、黄河浪花那样颇具豪迈的气势以及强大的阵容。但它更具一种淮河儿女的纯朴和智慧,它是淮河母亲哺育的见证,更是千里淮河继往开来建设者的群雕。
  淮河流域路线是在长江和黄河之间,从桐柏山、大别山一路歌唱而来,到安徽和江苏境内已趋于平坦,缓缓地流淌,无需奔腾激荡,已不像川江号子那样激越和嘹亮,它的旋律只是一簇簇纯美浪花在浅吟低唱,它正是江淮大地生命旋律,这些浪花不起眼,很寻常,在春风的呼唤下,对着两岸风光美景,漫语倾诉般赞颂,默默无闻,义无反顾。
  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对淮河这母亲河我算是很亲切地了解她,淮河下游的流水多少年壮美了我生活的梦幻,浪花曾依托帆影,启迪我走出淮河的童心欲求,然而我却目光短浅一直看家守室,与淮河的浪花为伴,在家乡的土地上耕耘,劳作。和淮河浪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许是我生活平凡和学历浅薄,经常受到淮河精彩浪花的洗涤。
  前不久我结识一位叫浪花的网友,眼下已古稀有余。老人是原淮河明珠盱眙县党政要员,邂逅后很是热情。我平时遇到网友多不探听其本人真实姓名,最初以为他是一位网络经验很丰富的年轻大学生,写的散文很有青春活力,盱眙山山水水、风土人情都成了他笔下灵动的美景,还让我惊讶的是,他每篇文章都配上精美的图片,有的还配有动漫画面和音乐迷碟,看去很像一位现代网络专业写手。
  盱眙之行,我和他直面相遇,发现他是一位可亲的老顽童,我们几十名网络文友集体观光,他事先就同公园景区管理联系减免门票,游览时一边拍照一边讲解,不顾劳累。他和我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显得那么亲和。我毕竟花甲有余,他是老大哥不足为怪,而我小老乡刚刚而立的苏雪巧,他居然还以苏小妹称道,实在逗人开心。他说苏东坡的妹子就是才女苏小妹,显得那么谐趣而幽默,我说你真是一簇很激越的老浪花。从这次会面后,他经常对我习作予以精彩点评指导,教我发送图片,因此我的网络技艺有了较快进步,还真感谢他这位浪花老师。
  我是搞民歌文学的,不久前QQ里又走来一位小浪花,她尊称我为民歌老师。显得很直率,没有和我绕多大圈子。说她是洪泽县老子山镇一位渔家女,现在四川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就读,正在筹备写毕业论文,课题就是家乡的民歌和渔歌。她说已经了解到一些洪泽湖渔歌资料,还向我讨教关于白马湖渔歌的相关内容。我问她你怎么叫小浪花?她说自己从小随父母在洪泽湖淮河口打鱼,淮河口浪花就是小浪花啊,原来她意思说湖面宽阔风大那是大浪花,而淮河口水面狭窄处浪花就是小浪花。她说有一首《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浪花在歌唱,浪花就是音乐,她还真是一簇淮河小浪花。
  浪花的自然走向,向来是后浪推前浪,这两位忘年辈的浪花都成了我的网络师友,他们还都是淮河浪花,这里我不禁感到他们这网名起得都很有灵动的意境,这不分年龄不分辈分的网络友谊不就是很精彩的浪花吗?
  “浪岸有幸逢淮水、天竹扶桑共一春”,我徜徉在淮河岸边,感慨翩翩。

劳动者
李 晋

  他们打着劳动号子
  悠扬和亢奋的劳动号子
  穿越永不停歇的齿轮
  扳手、锤头、钢钎……
  工具联合力量
  流淌于深沉岁月
  在手掌的纹脉间制造着老茧
  也积敛了文明的光芒
  定格在某个工作时段
  汗水从他们额头上滴滚到胸膛
  篝火般的工作热情
  越浇越旺,熊熊燃烧
  为人生的意义灌注曙光
  他们磨炼坚硬锐利的试金石
  在石逢的轮回中拷贝价值的荣光
  我们潜心地向他们致敬
  他们泰然处之
  依然固执地用肢体语言
  向工业时代致敬

杨柳堆绿又一春
许文金

  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醒来时梦痕依旧:老屋前池塘边的那棵大柳树上,开满了白生生的玉兰花;花朵硕大如盘,在微风细雨裹挟下闪烁着诡异的炫光;有燕子在呢喃,有彩蝶在飞舞……起身后忍不住跑到那棵大柳树下瞧个究竟,除了绿上柳梢头以外,什么也没有,我不禁恍惚起来。唔,有了,莫非是他托梦来了……
  那老屋已拆掉多年了,我也早已搬进了新居;唯独那棵大柳树,没舍得砍掉,如今已经长得合围了。
  这里有一段美好的回忆:1987年10月的一个星期六傍晚,家里来了位不速之客,谁也不认识他。我刚好下班回家,老远就看见柳树下站着一位西装革履、戴着眼镜、个头很高的人,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是他!一时,整个小村庄都沸腾起来:说我们家来了“大官”了。
  见了面,寒了喧,我感到很局促;一位在县城又转到省城住惯了的大文人,怎么会突然跑到这穷乡僻壤来?这对于我来说,已不是什么蓬荜生辉之类的亢奋了,而是一时无法安顿眼前这位“娇客”的慌乱。他似乎已然捕捉了我的不安,便随和地说:“就随遇而安吧!能让我喝上一碗乡下的玉米棒子粥,那也是甜的!”左邻右舍知道我的难处,凑来鸡蛋什么的,晚饭也就张罗开了,当然少不了要喝点儿酒。
  我家离街镇只有三里来地,本想安排他住旅社,或者请到单位去招待,惜乎那时候没有电话之类,谈什么都不方便。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只愿在乡村一宿。按他的说法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看他一副坚持的样子,我只好“主随客便”了。那天夜里,我们唠得很久很久,他从自身的经历谈起,谈到文学创作,甚至谈到他的婚姻和曾经的恋人,真是海阔天空。他说这次来,就是请我“出山”的。他力劝我闯外面的世界,他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以闯出一个鲜亮的人生……;他很风趣,他说我门前池塘边的柳树修剪得很得体,像一个漂亮的睡美人,“你可以终日吟咏‘杨柳岸晓风残月’,随时品味‘微月下杨枝’,甚至可以撰写新的《五柳先生传》……”。
  次日醒来,已是上午九点了。早饭是鸡蛋下面;饭后他坚持要走,我也没法挽留他,只好用自行车送他。临别时,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电影《南征北战》你看过吧,方军长是怎么说的?你仔细想想……”因为我有病妻弱子,虽然父母不在,却难以远游!
  这些破碎的记忆也终于构成了一个令我神伤的拼图:早些年,我是个业余作者,他是县文化馆创作组组长,负责编辑《淮安文艺》,我经常参加文化馆举办的创作会议,不时地写些稿件,几乎一一都被采用。在别人眼中,他多少有点儿趾高气扬,吊儿郎当,我也常常戏称他为“散文浪子”;但他似乎对我特别关顾,经常邀我谈心,从家长里短一直到文学创作,曾一度惹得一些人的眼红……
  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的次年,他的一篇纪念性散文《杨柳花》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立刻轰动了省文学界。不久他调进省城南京,担任了省群艺馆馆长,兼任《乐园》杂志社主编……
  1987年7月,我因一位文友的举荐,参加了由江苏省社科院发起由淮安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刘鹗诞辰130周年研讨会”,并作为五人小组的成员之一参与了有关活动。期间,刘鹗故居在建。我的任务还算轻松,据说只负责撰写“刘鹗生平”一稿,其余时间也就是看看资料,其实也没有提供多少资料;有时候也出外勤,譬如到南京国画院请画家刘禾生同志绘画12幅有关刘鹗身世的画轴,因分工由我主稿,因此彼此必须照面、协调,使画面与文字介绍吻合……
  我的《刘鹗生平》一稿一次次未获得通过,为此我真想“洗手不干”,但当时负责具体工作的宣传部葛正刚副部长做了我的工作,他说:“并非你稿子的质量不行,你的文笔很好,只是口径不对。只要按照现有资料依样画葫芦即可,不必捎带个人的取舍。”后来,出了一本薄薄的《刘鹗诞辰130周年纪念册》,由我执笔的那一篇《刘鹗生平》尽管收入其中,但我却很不满意,因为那是“遵命文学”;我的其它研究刘鹗的文章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之后陆续被其它报刊刊用,例如《刘鹗与大刀王五》、《一部不经意之作》之类……
  这期间,我被安排住在江淮旅社201房间。突然有一天,他扣开了我的房门,这使我感到分外惊喜。因为他父亲是原淮师校长朱树人老先生。原来他回淮省亲,听说我被借用到这里,特地来看我。他关切地问这问那,是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式的那种问候,他为我叹息,他为我不平。这以后,我出差到盐城陆秀夫故居去“采样”,以作修建刘鹗故居的参照。根据他的授意,将我以《乐园》杂志社记者的身份介绍给盐城市交通系统有关单位,我有幸在那里经过短短一段时间的采访,报告文学《黄海之滨风流录》、《铺路石之歌》、《心泉,从这里流淌》以及《一个女性的毁灭》共六、七万字先后在《乐园》杂志上发表,刊出时有的未署我的姓名,为此我曾一度觉得是被那些“文学掮客”忽悠了。好在我没有声张;事后他说:“你的文品和你的人品一样,想不到,你给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前不久,听说他故去并且几年了!我为此感到惊诧!我为痛失这位文友、知友而潜然!最近整理书稿时,我发现了他曾经的来信,可惜原有的两封目前只寻得其一,另一封是他用毛笔草书了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一封的内容是:“文金同志,您好!寄来大作已经拜读。我自然钦佩您的文字和独特的构思。根据三十周年文学专辑的版面,我们暂选用一篇,另一篇退回,希望再修改,准备有机会在《淮安文艺》上利用。您意下何如?看到您的作品,出于我对淮安文学创作的事业心,我希望您今后多与我们联系。因为您的水平,在全县业余作者中,还是很高的。您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握手!朱国瑾(1979)9.8。”睹物思人,不觉泪水涟涟!我这个人不长进,至今还是马尾穿豆腐;而当年同我们一起“混”的业余作者们,有的成了名,有的发了迹,有的升了官,也有的踩着了别人的肩膀,有的成了文学掮客……随他去罢,谁教我……?唔,人生如戏!
  清明时节雨纷纷,杨柳堆绿又一春!故人已逝,如渺黄鹤,未免教人难以释怀!当年他虔诚耕耘,为淮安区文学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功不可没!国瑾同志,你一路走好!
发表于 2013-5-5 2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各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7 14: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老师,样报一直没有收到~~~

点评

你可选发一些作品放在网站上。编辑对优秀作品会点评并选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6-7 17:4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7: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敬白 发表于 2013-6-7 14:47
赵老师,样报一直没有收到~~~

你可选发一些作品放在网站上。编辑对优秀作品会点评并选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8 1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日超 发表于 2013-6-7 17:45
你可选发一些作品放在网站上。编辑对优秀作品会点评并选发

好的,谢谢赵老师,两份样报(一份是蚕豆那篇)就麻烦您寄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2:38 , Processed in 0.04735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