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楼兰

稿件推荐专用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2: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兰、暖玉、杨柳岸南推荐的稿子:

如莲   
文 / 琴语   图/漫吹横笛



   是从姥姥家贴在墙上的年画中认识莲的:红莲花、鲤鱼、胖娃娃。浓艳的喜庆色彩,渲染着过年的气氛。我惊叹,这世界上还有着这么神奇的花。姥姥说莲是佛界的花,观世音菩萨的宝座就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我对莲花开始有了喜爱中的神往。
   
   想必我与莲是有缘的。
   
   出生在高寒地区东北的我,无缘亲眼观赏莲花的盛开与凋落,一直从书画的描绘中亲近莲。未曾想到,少女时期,我们举家迁居到了四川。所居之处,是一个古镇,旧时大地主的庄园。院中不乏参天的古木奇树,雕梁画栋的木质房屋。最令我着迷的是院中竟然有一方池塘,在不结冰的南方,一年四季都是绿莹莹的。春天的时候,池塘中生出一片片圆圆的绿叶,几场雨淋过,不经意的时候就可以看到那些洁白的、艳粉的、淡黄的莲,顶着一头晶莹的水珠,把一种独有的清香弥漫进院子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莲,是这样一种怡人的清丽!
   
   小池塘边成了我最喜欢的去处。时间长了,我发现爱莲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还有一个30多岁的美丽女子,常常在早晨莲花绽放之时伫立于池塘边,看着一池莲,脸上挂着宁静的微笑。我开始注意这个女子,发现清洁这个院子和街道是她的主要工作。听大人们说,她原来是教师,夫妻都是“右派”,丈夫已经“自绝于人民”,只留下她和女儿,居住在这个院子的一个偏僻角落。渐渐的和她熟悉了,发现她不仅长的漂亮,说话极柔和,还会讲许多故事,尤其歌唱的非常好听,这深深地吸引了我和许多孩子。夏日的晚上,小池塘边围坐着她和一群孩子,晚风中她的歌声很悠扬,那是她在教我们唱《小池塘》:小池塘/真美丽/鱼儿在水里做游戏/我们——坐在青草地/我们——像莲花一样美丽……
   
   时间流逝,忘记了许多事。这首歌曲没忘记,还有如莲一样美丽的女子及她讲述的那些故事。她说:美丽的莲花一定是从淤泥里生长起来的,如果完全是净水,就不会有盛开的莲花;她还说,莲子煮汤又营养又香甜,有谁知道莲心非常的苦呢?可是这莲心却是一味清心败火的良药,没尝过莲心的苦怎么能品出莲子的甜呢。那个夏季,我高热不退,她帮母亲剥出莲子的心,煮水给我喝,又用莲叶加糯米煮粥让我吃。看我没有胃口,母亲买来莲藕粉用开水冲给我喝。很快,我恢复了健康,并对这一池塘莲,从心里敬重了几分。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那位女子如莲一般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看到莲想起莲,脑海中总会浮出她如莲一般的笑容。
   
   又是莲花盛开的季节。我听说师范学院院内池塘中的莲花今年开的格外旺盛,心中就惦记着要去看看她们。因为想拍些莲花美丽的姿容,所以选择在光线柔和,适宜拍摄的傍晚去了师范学院。什么都没忘记带,却独独忘记了莲花的生活习性:天将黄昏,夕阳西下,莲花也倦了。我眼中的莲藏在一片片碧绿肥大的叶子中间,收拢了一层层的花瓣,包裹住一脉心香,在碧波荡漾中轻轻入梦。柔和温暖的夕阳给这片水世界笼罩了一层圣洁的光芒,恬静中连水中的游鱼都不再发出欢快的声响。
   
   没有看到盛开的莲花,心中遗憾,我以为我就这样与盛开的莲失之交臂。我的住处离师范学院太远了,难得去看她们。未曾想,朋友的孩子几日后从家乡来我家,为了参加高考后的英语口语考试,而考场就设在师范学院。陪孩子考试,有一种欣喜在心:我与莲的渊缘还是很深的,借机可以去看望心仪之中的莲花了。
   
   送孩子去考场待考后,我来到了池塘边。天气很好,天蓝云白,才上午9点多,阳光就强烈地照射着它的威力可及之处。池水反射着银白的光波,衬托着塘中莲叶更绿,花儿更艳。我打量着池塘中的莲花:白色的冰清玉洁、黄色的温婉娇柔、红色的端庄圣洁……近距离地看池塘,才发现水质很差,莲叶被水泥污后又晒干,看上去很不入目。惟有那些花儿,似乎真的如逝去多年的姥姥所言,如佛界仙子临世,用她们的千姿百态,禅释着佛理。记得在佛经中读过:“譬如此花,高山峻岭不生;卑湿淤泥,偏生此花。”自是以此作比佛之境界了。而少年时为我讲述过许多莲的故事教我唱《小池塘》的那位如莲一样的女子,也曾告诉我:美丽的莲花一定是从淤泥里生长起来的,如果完全是净水,就不会有盛开的莲花。这与濂溪先生赞美莲花的句子有着相通的意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不是诗人,此刻面对着这一池清香,真想做一首绝妙的诗,吟一曲千古绝唱,来赞美这些水之精魄。
   
   我默念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眼前又浮现出那位如莲的女子,她的微笑穿越红尘的浊流,如阳光明媚着我的天空。
   
   忽然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则报道:20世纪早期,在我国辽东半岛发现了在远古时代生成的泥煤中的莲子,经测定这些莲子的寿命已经一千多年了。北京植物园将这些莲子进行培育种植,长眠千年的古莲子竟然生根、发芽,开出了圣洁的花朵。
   
   沉睡千年的古莲苏醒了!莲,这些貌似柔弱的花儿,却有着令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我不由得用一颗崇敬的心,静静地聆听莲的禅语……

推荐理由:
一篇很美的加快性散文,自然流畅。本文寓情于莲,从而达到借莲赞人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2 13: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兰推荐的稿子附上推荐理由、作者通联,做好链接等等,大家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2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秦主编,这些事,我们正一点一点的忙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3 09: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和祝贺问候同时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3 13: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文版各位兄弟姐妹们:我刚刚去诗歌版看了他们所推荐作品,让我耳目一新的是每首诗歌,都配上了一张精彩的图片,这是最适合旅游文化杂志采用了,所以我建议你们是否可以也找一些相应图片,配到作品里去,这样会给作品增色不少的。当然作品和图片最后如何采用,还得由杂志选择,在此请你们考虑一下,或者去诗歌版稿件推荐专用帖去参观一下,也许会受到启发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你们多多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3 14: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兰推荐!这是对我的激励与鞭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3 19: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4 22: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同里两心知

                                       文/赵士祥  图/钟尧飞


一想起水乡,或是一接触水乡的字眼,我的心便沉浮于空蒙潋滟的波光水气之间。哦,水乡,水乡,湿漉漉的青石码头和石拱桥,划入梦境的乌蓬船,沿河吊脚楼,明媚阳光下的拂堤杨柳,晶亮的雨丝和红油纸伞上的雨声以及小巷中有着丁香花一样幽怨的姑娘……哦哦,水乡的女子美丽,水乡的女子多情,水乡的女子缠绵。所谓的才子佳人,是水乡的天造地设,化蝶的悲情浪漫应该发生在水乡,也只能发生在水乡。水乡花柳繁华,千娇百媚,温柔富贵, 是感性的,文学的……
这样说的时候,似乎我很了解水乡,其实对于水乡我的认识来自于纸上。相信很多都和我一样的人,没到过水乡,心中却早已有了水乡的印象。那是水墨晕染的写意画呵:一抹浓淡相宜的色彩,在虚化的背景里突出了水的净天的蓝树的绿,临河的白墙黑瓦飞檐翘壁的房舍古拙有趣,堪居,也堪赏玩。南京是去了很多次的,徜徉在桨声中的秦淮河岸,却总觉得那里少了一些什么,至少不是纯正的水乡,或者说不是真正的水乡。私下里,我固执地以为不到吴越不算去过水乡。  
三年前到南京参加读书班学习认识了文友萸后,我更坚定了这种看法。这位来自吴江的美丽女子多才而热情,正是在那段日子里我知道并记取了同里、东山的名字,“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无际的湖水在微风中涌动着,湖水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萸的吴侬软语描绘出如梦似幻的水乡风情,让我魂牵梦绕,但直到二00六年四月,我的脚步才真实地踏上吴江的土地……

那一天烟雨迷蒙, 在吴江市区我见到分别三年的萸,她依然那么清纯俊秀,我不由感叹:水乡真是滋养人的好地方呀!得知我们当晚还要赶到苏州,萸说先到同里圆你的水乡梦吧,她立即又联系她的好友为我们导游。于是我们见到了秀美的水乡女子——同里旅游公司的凤,便一起驱车直奔同里。

到了同里时,雨比先前下得更大了。 因为有雨,游人不多,凤用美如吴歌的声音说我们与同里有缘,因为雨中游同里才能感受到水乡的真谛。听她这样说,我们也真的感觉好像是这么回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何况水乡更有灵性哩!我们打着伞,在凤和萸的引导下,沿着河边漫步,走过发生《珍珠塔》的地方,走过驳岸、拱桥、水巷,走过沿着河的长长的门廊,走过 “三桥”, 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一切就像是梦中见过的一样,烟雨、曲巷,青石板上泛着水光,散发出一种由来十分久远的清韵,仿佛是从宋版线装书中飘逸而出的,是从明清青花瓷器中盘旋而至的。

如是晴天,那延伸进河中的石阶上,必有女子在洗涮衣物吧!萸是否也在这样的水中浣过纱?萸的家在盛泽,那是一个以出产丝绸而著称的水乡小镇。她说过水乡的梦想也存在于她的心里,现在的水乡已经和儿时大不一样,如今能找到往日水乡影子的地方就只能在同里和周庄了。哦,流年似水,我依然纯净如水的友人,现在你纤纤的素手还能掬起那一束洁白的浪花吗?
滨河的小街窄而长, 映入眼帘的是那招摇的茶坊招牌,虽然下雨,仍有游客坐在河边的大伞下,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终年不竭的流水和永不知倦的石桥。抬头看见弯弯的天空,低头看见弯弯的小巷。此情此景给人的感觉是悠闲的,岁月就像停滞了一样,悠远、静谧、古朴的街巷里,让人感受到深入骨髓的宁静,仿佛呼吸也缓慢了许多,

“三桥”是古镇上的的三座桥:太平桥、吉利桥与长庆桥。凤告诉我们,镇上人婚娶是一定要走过这三桥的,过的时候,不说话,只是在心中祈祷。游人来的时候,也都会在桥上转一圈。哦,纤细、柔媚的水乡又是慷慨的,弱水三千,让天下人都来分享!看着同来的朋友走在桥上的喜悦神情,我不知道若干年后,他们是否还会记起在雨中同里的欢愉,记起雨中这两位水乡女子的热情善良。于是我拿起相机,将沉醉的友人定格于雨季的三桥上。  
在人家的水屋楼阁前,总能看见一些柳或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树,将身子很优美地倾向小河,那般亲切温柔。看着那一树的繁枝茂叶, 我知道我其实还是有点来迟了,早些日子的话,在河水转身打弯的地方,肯定会看到几树红艳艳的桃花,听到低飞燕子的呢喃的。我有了一点淡淡的伤感,而水墨屋宇的老屋愈发刻骨铭心,呵呵,“庭院深深深几许”。若我是一头华发的归乡游子,伫立在细雨中,或许会忘情地抱住河边苔藓斑驳的老树,一任久违的热泪流成另一条河流。哦哦同里,我不明白,我不是游子,怎么也会有了归家的感动?也许心灵能够抵达的地方,都是诗人的故乡吧。

退思园是同里的一处诗眼。从外面看退思园,并无惊人之处。进到后面的才知不一般,它小巧精致典雅。水榭楼阁无不细致,有缩有放的将美丽的风景浓缩在小小的庭院中,满眼的绿色,有一种温婉娴静的韵律。花园的主景建筑“退思草堂”,朴素淡雅;位于水池东南的临水小轩“菰雨生凉”,轩内隔屏正中置大镜一面,镜前设一小榻,夏日卧于榻上,背后的镜里反映出池中一片莲荷,仿佛置身于荷花丛中,真可谓独具匠心。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处于江湖之远,已是退隐林下,世界就小到了同里镇上的一条小河边的一块小地。却仍不忘君君臣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是要坐忘,超然脱世,真正做到就太难了。就像退思园主任兰生建这个园子,无非为了看鱼怎么在水里游,看花怎么一朵朵开,消磨人生而已,不想竟然成就了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嗨,世事变幻谁能预料呢?
清风习习,细雨丝丝,洗涤尘世的喧嚣,欣赏园林的最佳时间应该就该是这样的傍晚吧。凤的讲解旁征博引,如数家珍,既让我们触及到历史的暗影,也让我们感受到现代的光芒,这是我闭门读上十本书也得不到的收获。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同里,我是想留下来长住的,但我最终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归去时我们的脚步声散落在石板上,如轻轻的太息。再走过石桥,已是黄昏了。分手时依然星星点点落雨,当晚下榻苏州,同里淅淅沥沥在我的梦里。醒来时分,分不清浅浅的是窗外的雨声还是同里的水声。我知道,我的梦乡依然在同里,这四月里的一瞥,只是我一个悠长的梦想的端倪。我不拜佛,亦不信教,此时却记得《旧约》上有言:聚有时,散有时。分别时是我说过再来的吗,哦哦,同里,你难道不相信我会再来的么?!

推荐理由:笔调流畅,语言质朴,感情深沉.

联系地址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陇海东路恒利花园12号C楼7—501#   赵士祥   邮码222006 5(acK{3tw  
联系电话 13338981681     宅电0518—5723435  
电子邮箱:Lygzsx@126.com          
作者简介:赵士祥,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民俗学会副秘书长。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在《诗刊》、《星星》、《雨花》、《小小说月刊》等100余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1000篇(首),获中国作协、《中国作家》、《诗神》连云港市首届文学奖等各类文学奖30次。另有摄影作品1000幅见诸《中国建设报》、《工人日报》、《散文诗刊》《新华日报》等。编著有《文化连云港干部读本》(与人合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17: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散版各位编辑推荐芊芊的文字。你们辛苦了~问候你们!祝福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7 21: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7 16:33 , Processed in 0.111442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