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21649|回复: 3

中国散文家6月选发《大美天目湖》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7 16: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散文家2013年第三期目录

行将消逝的物语
宋世兵 / 白河左岸 004
李振南 / 行将消逝的物语 009
石 皓 / 故 土 012
汪晓云 / 两棵松 015
郭光明 / 牦牛犄角踏访散记 016
曹 矞 / 永恒的文赤壁 019
刘省平 / 麦黄时节 021
郭 伟 / 气 味 023

行走群山间
郑能新 / 岱山的诱惑 026
赵日超 / 大美天目湖 028
朱 姝 / 台湾札记 030
陈谋勇 / 漫步瘦西湖畔 033
吴传兵 / 行走群山间 036
姜国强 / 秀丽金山 038
徐景列 / 非同寻常的一次旅行 040
张 莉 / 带着爹娘去京城 043
卢如昌 / 醉游玉华洞 045
沈祖平 / 咏桃花潭 047
张宗宸 / 厦门掠影 050
陈有仓 / 铜钹山的呼唤 054
宋红军 / 唐王昭陵 056
江 虹 / 淡然行走在古城 059
王 芳 / 金村,来过就不曾忘记 061
冯继忠 / 天山深处有天池 063

一棵桃树的虚和实
王友明 / 永远飘溢的枣香 066
向祖强 / 寻访山楂树 068
吴利强 / 一棵香椿树 070
徐晓政 / 煤油灯 072
朱晓红 / 一棵树 074
王茵芬 / 一棵桃树的虚和实 076
和沙浪 / 难忘家乡的磨房河 079
郑显银 / 槐树花开 081
赵登奎 / 麦场琐记 084
花锡君 / 荣归故里 088

有一种茶叫惦记
刘定安 / 我的乡村 092
周艳丽 / 姥家门口唱大戏 094
李新华 / 母亲是我最繁华的城市 097
陈树庆 / 乡村清晨鸡鸣远 098
曼 娘 / 有一种茶叫惦记 099
田启礼 / 吾心若莲 101
王 峰 / 麦子:庄稼人最娇贵的孩子 103
赵智远 / 与喜鹊为邻 105
孔帆升 / 年 107
张向前 / 你的身影  总是如此多情 109

作家印象
谈金声 / 巍巍鸟巢[外六篇] 112
吴基林 / 谈金声散文选序 121
朱广海 / 时光的风[外五篇] 123

岱山的诱惑
   ◎ 郑能新

    郑能新,笔名海滨,1963年6月出生,湖北英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现为黄冈市文联副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副研究员。


    站在高高的海岸旁,无边的大海一下子扑入眼帘,那碧波万顷的蓝精灵顿时撩得我心花怒放手舞足蹈。涤忽间,感觉一股向上的引力令我身子轻飘起来,划动双臂人就向空中飞升。飞呀飞,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俄而,身下的大海出现了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开得那么艳丽,那么苍翠。浩瀚大洋无涯际,谁人能叫海生莲?正暗自诧异,那莲花变成了一个个的岛屿,高高望去,又像一串碧绿的珍珠撒在大海之上。
       接连几晚的失眠之后,我都有着这样一个内容大底相同的梦境。每次醒来,我都要作出种种推测,但归根结底,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因为获奖而激动,而是为应邀远赴岱山参加“国际海洋文化节”而欣喜莫名!这个紧邻中国佛教圣地——普陀的地方,这个有着“蓬莱仙岛”之美誉的人间仙境,这个见证了国民党军队退守台湾的最后场地,令我有着太多的牵挂,或许,这就是岱山的诱惑吧!
       在友人谷频一个又一个电话的引领下,我的灵魂被牵进了大海的深处。真的走进岱山了,才感觉人竟恍如梦中。这个从未到过的地方,竟然那么熟悉!细想起来,与梦境无二矣!通过跨海大桥进舟山,再乘快艇赴岱山,那就是真正的海洋风光了。无边、旷达、艳丽,第一时间,这几个词就蹦入了我的脑海。不过,岱山与其他的海洋有所不同,近海水面多为淡淡的黄色,据说,这种水质含微生物极高,故而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时值正午,日丽风和,浩瀚的大海广阔而宁静,微微滑动的波澜,在太阳的照耀下,闪动着万千金色的鳞片,我们行走其上,别有一番风味。人说,大海是最有灵性的,一点不假。风平浪静时,淡黄色的大海就像一匹柔软的缎布,任我们在上面裁剪;波涛汹涌处,好似一群野马在狂奔,杂乱的撞击声声穿透时空,似要撕碎我们的小艇,令我们心生颤栗。
    踏上岱山的土地,竟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只是来不及深深呼吸一下这里略带一丝淡淡咸味的湿漉气息,就被友人接到了东沙古镇去品鱼宴。一桌子五花八门的鱼类,别说是尝,平时见都少见!友人也说,桌上很多鱼,他们平时也吃不起,只有贵客到才能一饱眼福!不过,今天我们可以一饱口福啰!于是,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们也顾不上斯文了,一个个双手并用,大快朵颐了一顿。


    通向海边的柏油马路漆黑如墨,湿漉漉的好似刚刚洗刷过一般。这是一场夜雨的功劳。就是她,把本来秀美无比的岱山清理得更加纤尘不染。沿途都是川流不息的车队和摩肩接踵的人流,他们都奔着一个方向——祭海台。参加完颁奖仪式,我们作为贵宾应邀出席岱山的“祭海?休渔谢洋大典”,这是岱山每年6月中旬举办的“国际海洋文化节”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文化盛会。它以其历史延续时间长、民众参与性广、影响巨大、独具民间特色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谢洋大典仪式隆重肃穆,节目气势恢宏,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令人印象深刻。难怪岱山万人空巷,无不一睹为快。烈日炎炎之下,整整三四个钟头,不管是坐在露天观礼台上的嘉宾,还是站在远处山头和近处防浪堤上的所有民众都没有提前离场的,足见
其吸引力是多么巨大。仪式结束,云集于此的帅哥靓妹三五一群,七八一伙,沿着海边那曲里拐弯的路慢慢荡,随意逛,含蓄也好,张扬也罢,尽倾了自己的真性情。熟悉的感情更进了一步,刚刚接触的,或许不知不觉捞上了一个红粉或者蓝颜知己也未可知,你说,摊上这样一档子美事,就是神仙也会乐而忘归,那份醉到骨髓里的惬意到哪儿去找啊!


    汽笛一声长鸣,铁壳船顶风冒雨出港,向大海深处驶去。横风斜雨似乎无孔不入,不时钻进雨衣,把热漉漉的身子变得有些凉意。海面上没有了往日那种醉人的蓝色,目及之处一片混黄。渔民告诉我,这是风雨带动潮涌,把浅海的泥沙淘了上来,染黄了洋面。不过,这样的天气,如果运气好,会有更好的收获。大家的兴致一下子又调动上来了。此番出海,完全是为晚饭服务,收获好,晚上的口福就好。午饭时,酒兴正浓,山东美女作家秦时月对着窗外烟雨迷蒙的大海呤出了“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立时,触发了我们雨天出海的灵感,我们这些从未体会过海捕的作家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亲身感受一下大海上驾船和捕鱼的乐趣。但一当渔船在风雨中劈波斩浪、飘飘摇摇之时,马上有两个资深的帅哥靓姐晕晕乎乎倒在驾驶室里动弹不得,引得大家好一阵唏嘘。
    到了目的地,船上的机器开始布网,我们就像盼望过年的孩子,在心里默默地进行着倒计时。船老大和布网的师傅在驾驶室和船舱之间进进出出忙上忙下,脸上带着少有的自信,有时候,对我们这些所谓骄子过多的问话也不搭理,那样子,很有一股英雄人物般的成就感。
     开始收网了,大家手忙脚乱地上前帮忙。笑声、叫声从船上疯狂地荡开来,传向风雨中的浩瀚洋面。几位肤色黝黑的渔民大约受了我们的感染,一直绷紧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到此时,所有人都明白了,收获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体验收获的愉快过程。或许,人生很多事都殊情同理吧!


    夜幕降临了,这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夜晚。地上弥漫着一丝湿漉的气息,在这样的夏日里很是宜人。空中更是无比洁净,几颗星星的光芒就让岱山的夜色有些明亮起来。从友人为我安排的海鲜大排档上宵夜回来,一个人信步走向海边,任由清凉的夜风吹拂,感觉无比快意。远处,渔火点点,虽然无声,但还是让寂静的海面顷刻有了生机。近里,人影幢幢,热闹却不喧嚣,不知是大海的吸纳还是人们不忍打破夜神的宁静。都在海边赏景,也有交谈声、笑声,但真的一点不嘈杂,一片祥和中透出万般安然,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适逢此时,家乡的朋友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岱山。他愣了愣,说,岱山,浙江岱山?我说,是啊。他的语调立刻高了几度,兄弟跑到那里做神仙了,那可是个好地方!我当兵的时候,我们的海军基地就在那里,有机会,我一定要回来看看。我说,要来你就快来吧,我还想在这里呆几天!
   其实,那一刻,我心中竟然有个念头一闪:岱山好看好玩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在这儿呆上一辈子。

大美天目湖
◎ 赵日超

       赵日超,江苏淮安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旅游文学委员会委员、《淮安区报》副刊部主任、东方旅游文化网dflywh.com总编。荣获2012年中国散文华表奖杰出成就奖。

        时值仲春,我们有幸陪同淮安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曹业慧来到天目湖,纵情山水、净化心灵。放眼天目湖,但觉湖区群山环抱,岗峦叠翠,湖岸逶迤曲折,如泼墨痕,更有那烟波浩淼、万顷碧波的湖水,晶莹剔透,堆金涌银,不觉使人心旷神怡。
        天目湖虽比不上名山大川,却独有一种韵味。天目湖处于天目山脉的余脉上,从高空向下看,很像人的一双明亮的眼睛,故名天目湖。那湖波荡漾清澈见底的湖水就像月宫嫦娥佩带的翡翠,让人心醉,“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游客们总是这样赞誉天目湖。
       山清水秀的天目湖,水是它的灵魂。站在湖边,举目远眺,湖水无垠,波翻浪涌,水绕山,山含水,水天一色。白鹭、野鸭时而漂浮水面,时而掠水疾飞。乘坐游船向湖心进发,湖面上碧波荡漾,荡人心旌。水肤相亲,甚是惬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天目湖水格外具有如此的神韵。
    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泛舟湖上,湖边青山,白帆点点,波光粼粼,野鸭起落。远眺流泉飞瀑,悬崖挂绿,松涛竹海,猴鹿出没。置身其中,情趣横生,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美妙之感。曹业慧书记说,天目湖山水园是天目湖山水交融、风骨神韵的经典之处。山水相拥的灵动,百花争艳的俏丽,湖光景色的旖旎,农家小院的纯美总会让人文思泉涌。
    “水甜、茶香、鱼头鲜”是天目湖的“三绝”。我们弃船上岸,品尝闻名遐迩的“天目湖砂锅”的鱼头,闻着飘出的鱼香,吃着白嫩的鱼肉,口啜溧阳特产天目湖啤酒,我们对这道“汤色乳白,原汁原味,鲜而不腥,肥而不腻”的中华名菜赞不绝口。这道名吃是天目湖的圣宴,由厨师洗净大头灰鲢,剁下鱼头,放入砂锅,用天目湖水加上多种调料,用小火久煨而成。
    茶是一种神奇的饮料,周身散发着植物的芳香,虽九蒸九曝,其味不改,与清官、文人自守的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古往今来,清官文人与茶的不解之缘演绎成种种耐人寻味的故事。在天目湖茶山茶座里品茶是很有情调的事。一曲古筝《春江花月夜》把人带入空灵而神秀的境地。那翠绿的一浪浪被理过的茶园,随山地而起伏,就湖岸而逶迤。山色苍苍,水色茫茫,青山绿水是那么的相映相宜,那么的和谐相依,真是画图难足。
        静坐天目湖畔,顿感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青山含黛。万物生灵是不能离开水的。有了水,山才绿;有了水,花才艳;有了水,茶才香;有了水,鱼才鲜;有了水,景才美。青山绿水给人以精神、智慧。尤其是碧水,更教人心生神宁,胸襟开阔。
    登上龙兴岛,踏进乡村田园,一幅幅宁静、美妙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舒展。沿途安放着的石磨、石臼、木杵,好像让人回到远古时代。先祖们磨粉、舂米及与自然抗争的画卷历历浮现在眼前。那架在塘边的龙骨车,似乎在唤起人们对远古农耕年代的记忆,踩一踩龙骨水车,推一推农家石磨,看一看穿着清一色漂亮衣衫的茶姑,真教人浮想联翩。
       随后,我们走进农家小院,只见犁耙、竹丝扫帚,倚在墙边屋旁。把人们带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丽乡村田园。眼前的茅屋墙面,竟让曹业慧书记一时来了兴趣,端来竹椅小憩。此时,我已举起相机,卡嚓一声摄下了她穿着素淡衣裳,平易亲和,尽享农家小院生活乐趣之画面。
       沿着木板铺设的山间小径,穿密林,跨小溪,攀陡坡,漫山遍野姹紫嫣红,青树翠蔓,蒙络摇拽。走着走着眼前一亮,石拱桥横跨溪涧,瀑布倾泻而下,喷珠溅玉;一泓碧潭状如半月,澄澈如镜;置身于山水环抱之中,心境空灵。回望一眼衣着素淡,神态怡然的曹书记,手里正拿着刚刚购买的散发清香的天目湖板栗,呼唤我们快过来弄几个尝尝。天目湖板栗皮薄肉美,入口有独特的桂花香味,使我又一次生发出对天目湖的敬爱。
    一路行走一路游,大家乐得借景拍照。年轻的显得更主动,女士更勇敢,居然与单身男士派对拍照。天目湖湖光山色,氤氲在胸中。如读一幅展开的画卷,似吟一首优美的诗章,更如同一首动听的音乐,令人如痴如醉。
    天目湖犹如人间仙镜。那天生丽质的绰约风姿,似大家闺秀。她那如诗如画的绮丽风光,那峥嵘秀丽、争妍斗艳的自然景观,焕发出诱人魅力,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此情此景,我们深受感染,从参加天目湖吴楚拓展训练,想到了著名作家茹志娟天目山下的《百合花》,想到了军民一心作战的往事。曹业慧书记无限感慨地说:“天目湖吴楚拓展训练达到了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天目湖山水的灵性,养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做人也是这样,更需要宁静与淡泊。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更要像这清澄的天目湖水一样纯净透明,该沉淀时沉淀,该放下时放下,该融合时融合,该取舍时取舍……”
    人的最美享受是精神的,精神的享受是自然的。大自然的胸怀是宽广而包容的。天目湖,山与水相亲、水与水相融、心与心相通的人间仙境。

台湾札记
◎    朱 姝

    朱姝,沈阳市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发表在《鸭绿江》《芒种》《中国散文家》《西南作家文学》《辽西文学》《沈阳晚报》《辽沈晚报》等报刊杂志。

     在雨和海风的气息里,奔忙于游山玩水时我想探底台湾的历史文化,却发现它既年轻又古老,既轻浅又厚重。一枚形如蕃薯般的岛屿,狭小的土地,却有绵延的底蕴;局促的空间,却有传承的文脉;身世的迷茫,却有难了的情怀,这让我主观地产生了一种窘迫感。
     从桃园机场到台北,平坦的公路两旁映现着整齐的一洼洼菜畦、影影绰绰阿婆的身影一起一伏于田垄里见苗。店铺外,门楣上“开业大吉”熟悉的朱红方块字赫然入眼。这一切准确地在告诉我,它和我有不可分割的渊源,刹那间改变了我对它的印象,带给我的是似曾相识亲切和真实感。如越剧的唱词:眼前分时是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
   台湾佛寺林立,三步一庙,五步一寺。台北著名的孔子庙、歌曲《小城故事》中鹿港小镇的龙山寺、台中的禅寺终日晨钟暮鼓,香火缭绕。天主教堂遍布大街小巷,与佛寺遥相呼。你不必感到奇怪,一条马路有佛寺,或许就有天主教堂。“有仙则灵,灵于庙宇”的牌匾在左边;“进来吧,主会让你成为天使”教堂门前立着的横额就在右边。天堂到底在左还是右?我感到迷茫,是怀疑还是相信、是自我加持还是浑然无着。我宁愿相信宗教的最高福祉是用平和善良的心境对待一切,爱生万物。
     90%人有宗教信仰的“多神之岛”,妈祖、关公、释迦牟尼、耶稣是神,水神、山神、猎神更是神。我住的小旅馆边上,清晨教堂的钟声、佛寺的木鱼声、清真寺的唤礼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我把自己也当成了神。清朝《诸罗县志》记述阿里山,山广而林深,登峰极目观云海翻滚,飞瀑叠映看秀林神木耸立。红桧树栉风沐雨,神奇的老香樟树擎起岁月的烟霞,还有亚杉、铁杉、扁柏这里是真正的原始森林,至少它是我想像中的样子。原住民邹族十分珍惜林木,把53米高、历经3000年屹立不倒阿里山的老红桧木树奉为神灵。相传树会显灵让水和煮熟的米饭变成有毒的红色,是对无度砍伐的警告。原住民在擎天神树旁边修了座“树灵塔”以示对树神的敬畏。邹族人生命的信条是相信万物有灵,他们“上山敬山神,下河敬河神,林中敬木神。”逢
进山伐木都要祭酒敬神树,祈求神树赐予千生万灵神奇的生命力量,让罕见的“树中有树”三代同堂的红桧木枝繁叶茂庇护后人。迎宾祈福仪式上,英武强壮的阿里山少年为来宾佩带祈福陶片,以求太阳神赐予力量。仿佛阿里山的一草一木都有神奇的力量。爱戴自然,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体悟与敬畏?“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日月潭邵族把鹿奉为神明。神鹿所到之处草木葳蕤,人们感恩上苍造物诡谲,让有仙灵气的牛樟芝消灾禳病、灵芝生长茂盛保佑人间长命百岁。去花莲县的路上,几近是从现代尘嚣步入海浪、落山风、雾、槟榔美仑美奂的穿越之旅,花莲更像一支清逸灵秀的山歌,让我以为时间在这里停住了。独一无二的生态造化了特有的物产——洋葱蜚声全岛。当嗅到空气里弥散辣辣的味道,我才从恍然间回到现实,惊讶地发现百步蛇是
这里的图腾。雅致的庭园、宽阔的中央广场尽现惟妙惟肖的百步蛇木雕、石刻,散发着古朴原始的灵魂,即便是日常的雕梁、画栋、门窗、瓦当、飞檐、手里精致的杯子就连装洋葱的袋上都是黑白相间菱形的百步蛇图案。对蛇的顶礼膜拜渗透到花莲人的每一寸肌理,在他们看来日月星辰、风雾雷电都赋予了神奇的力量,他们从不伤害动物。犹如商代周文王《逸周书 文传解》所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升网罟,以成鱼鳖之长。我不知道蛇与洋葱的关联,确真实感到他们与山水的信任和亲密。这让我想起了老家东北查干湖开湖“上鱼”的渔人们,他们用网眼大的鱼网捕鱼,让幼小的鱼漏网得以繁衍生长,也应和司马迁《史记 殷本记》中“网开一面”与自然两不相伤的法则。“天地之大德,生也。”敬山敬地敬百兽,是对
自然界的感悟对天地万能物强大生命力的珍视。祈福四季平安、五谷丰登朴素的情怀形成了一脉相承的文化价值。精神文化的绵延,赋予了这方土地深邃的情感,难怪台湾物华天宝被称为“时间的最后净土”,得来自然有了锦鳞之理。
   信仰是心灵的产物。论文化精神归属,怎么能绕得过“乡愁”二字?在台湾我能感受得乡情难却,尽管大多数人比较平静地对待生活,特别是第三代移民,故乡、思亲是祖辈们的遥远地,与他们无关,他们有更多的理由去追求当下的幸福。但举手抬足间总有丝丝罗罗的纠结挥之不去,让我相信随遇而安改变的是生活场景和片断。曾有人问余光中《乡愁》中的故乡是哪里,他说是中国文化。问白先勇的故乡在哪里,回答还是中国文化。不变的是乡音,不老的是方块字。对故乡期期艾艾思念直抵心府成为一个民族最有生命力的宗教。当海上升明月,慈济宫的钟声响起,我真切地感到文化的一脉相承血肉之相连,这是一个民族心灵结出的果实。每年二月初十五,禅定不变的“回乡谒祖祭”开始了。台湾一年最盛大的仪式就是遥祭追怀大陆的祖先,越三百余载生动,代代相袭,生生不息。顺着人们长跪拜谒的方向远眺,苍茫一水,莽莽两岸,终不能把情感阻隔。
    开大巴的小伙子听说我们是辽宁来的,买来槟榔非让大家尝尝鲜。围着我们问这问那:高粱长什么样,为什么东北大米好吃。说他爷爷是山东的老兵,祖籍在东北,1949年来的台湾。爷爷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老家看一看。说着他悠悠的眼光里充满无限的憧憬,仿佛看到东北平原上正滚涌着金黄的麦浪……

遇见石头

       某种程度上,宗教的力量和时间的力量是一样的。“山接水茫茫渺渺,水连天隐隐迢迢”的小渔村让我喜欢上了光阴这个词。带着余光中雨意的微冷与跌宕,席慕容情感的不舍与珍重。很像野柳渔村的风物,气定神凝地在光阴里流变。纵的是历史感,横的是地域感,纵横相交就是现实感。
       台湾的“野柳”没有柳,来野柳是来看一群石头。是不是光阴里住久了柳也能变成石头,有了无心插柳“石成萌”的意向。
      晨曦中我迷恋上小渔村的安静,椰风树影里我听得到金色阳光落在渔网上的丝丝声响。嗅得到渔村的清香,那清香不是从花里,也不是从树上,是从房前屋后挂晒着密密匝匝的鱼干里一寸寸蹿出的。味香漫过我的头顶,让我心安。然而渔村比鱼多的是石头,是充满造化之妙鬼斧神工的奇石。
   大屯山系在亿万年血与火的造山洗礼中突兀上升,深埋海底的沉积岩上升至海面,产生了海岸的海蚀崖、海蚀地貌。海边的礁石吸日月灵气,纳天地精华,如长歌短句遏行云之妙,如巨章小令成流水之韵。烛台石,怀良辰美景以独往,矗立海边,任烛红闪闪把每一个黑夜照亮。一块块规整细嫩的豆腐岩,伴着清香咂咂有味的地复活了生活的过往。逼真的蜂窝岩仿佛有蜂蝶“带声来蕊上,恋景在香中。” 还有生动的蘑菇形的蕈状岩、姜状岩仿佛我跌进了石头的天罗地网——
    她以石头嬗变、岁月飞升的方式与我相见。海风画她秀丽的脸、画她美眸凝慧的眼,海浪为她绾起高高的的发髻。几个世纪过去,她对着大海侧耳倾听,坐禅冥想,温情脉脉的眼神音乐般的流淌,瞬间让我走进石头的生命里。她就是海边“女王头像”。也难怪她是台湾旅游标志,就像大陆旅游标志汉代的“马踏飞燕”般家喻户晓。
      也难怪诗人感慨:野柳浪拍雨潇潇,奇风异石姿百态。也难怪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精心挑选礼品,选中了一幅女王头像的画作《野柳奇岩》。  传说她是东海龙王的王后,因思念龙子,把自己化为石像。她明眸善睐间风调雨顺;她行走如风,为夜航船指引方向。她巧动心思海岸边便椰风荡漾,清香四溢。我仿佛看到女王一身水气袅袅娜娜走来。人们愿意把一切美溢之词都倾注在她身上。我知道了“女王”在小村人心中的份量。世间的美好,总是难免带着忧伤。长期风蚀浪侵,女王头像颈间最细的部分只剩139公分,15年后她将断掉。我急了,大声喊:快想个办法,保护起来!女王石断掉后会不会影响野柳的经济收益?不远处小学生在上实地海蚀地貌观摹课,老师问:女王头断掉怎么办?小姑娘说:让她回家找妈妈吧,她累了。老师继续问孩子:她的家在哪里?仍然是稚嫩的声音:在海边、在树下、大自然——导游告诉我,村民因此事展开过激烈地讨论,民意测验中多数人不赞同采取人为措施保护,认为会损坏山水的真实美感,主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我汗颜,张着嘴不知说什么好。好像面前不是石头,是活着的生命。

美丽的梦想留下美丽的忧伤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

    “与山同在、与水同去、与风同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遵循天道才是大理。野柳村拒绝急功近利的商业化和媚俗,循山水章法而悟自然哲思,山水也只有把人的品格赋予才更动人。一回身,我发现了另一块石头。野柳一个渔民的石像,为救落水游人自己卷入涛涛的大海。他深隧的眼睛凝视远方,手中将解开的缆绳,像是在开启新的生命航程。石头点亮了心,小村一下亮起来了。石头的品性世世代代濡染比石头还坚强的他们,石头又怎能从他们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人与山水共丽,村民真正读懂石头的情感与精彩。石头诉诸我哲思,死何尝不是一种生,结束又何尝不是开始?
    村民笑眯眯地告诉我,野柳又发现了新的石像,是一个年轻的公主,梳着马尾辫子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相信周而复始的轮回,更相信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法则。
    “年轻公主”回眸一笑,新的海边传奇开始了。

漫步瘦西湖畔
◎ 陈谋勇

    陈谋勇,笔名陈文、言力,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949年3月,现任无锡市惠山区老年体协秘书长。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

    去参加无锡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在扬州召开的《无锡城市科学研究》读者、作者、编者工作研讨会,结合城建考察,得以游览了风景秀丽的瘦西湖。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既有许多神奇的传说,也有文化大师们留下的无数典籍、诗文和书画。漫步在瘦西湖畔,既是看一幅画,也是读一本书。在那里,我们轻触了扬州两千多年的辉煌与梦想;在那里,我们走过了一个做了两千多年的扬州梦……            
    瘦西湖公园位于扬州城的西北部,总面积103.7公顷,其中水面面积49.9公顷,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清代康乾时期,这里已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景,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大虹桥、长堤春聊、徐园、小金山、白塔、五亭桥、二十四桥、万花园等名园胜迹,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瘦西湖是任何到扬州的人必看的一道风景,在这条湖长约5公里的清秀狭长的水道上,有画舫中歌女的软语轻唱,有二十四桥的倒影,有五亭桥下的云影月色。这里还完整地保留着清代盐商时期的历史文脉和人文生态。扬州瘦西湖以“瘦”著称,“瘦”者“秀”也。
    如果把瘦西湖看作是一支优美动听、张弛有度的乐曲,那么大虹桥便是她的前奏和序曲。从这里向北,水面骤然开阔,有了“湖”的意味;而穿过虹桥向南之后,水面便渐收为一条河。所以,大虹桥也可以看作是瘦西湖的入口和起点。大虹桥最初是明崇祯年间建造的一座木桥,因为有着红色的栏杆,当时被称作红桥。到清代乾隆年间,木桥被改建为一座单孔石桥。新建的石桥就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湖面上,此后便被人称为虹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孔石桥是1972年重建的,桥身尽量使用原来的青石板,桥面则以城内宋代的花岗岩条石加工而成。整座桥在原来的基础上拓宽和加长,外观显得非常壮观。“虹桥览胜”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这座石桥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著名景点,据导游介绍:是和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分不开的。1659年,27岁的王士祯来到扬州担任推官。推官是一个主管地方司法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但是,这个青年才子显然对诗文更感兴趣。王士祯别号“渔洋山人”后人更喜欢称他为王渔洋,他论书所创立的“神韵说”对当时及后世的诗风有着巨大的影响。尽管王渔洋25岁就中了进士,27岁任官扬州,但他过人的才气并没有表现在断案上,却给扬州留下了一件文坛盛事,并确立了自己在清初文坛的领袖地位。公务 之外,王渔洋纵情于山水,扬州特有的文化、历史传承使他才情勃发,而他的才情又给扬州的山水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印记。在无数个秉烛赋诗的夜晚,在和文人名士的交往中,那些频繁的诗词唱和,成为今天我们解读清初扬州文化的途径之一。  
        康熙元年是王渔洋到任扬州的第三年,就在这一年的三月三日,王渔洋带着一群文人雅士来到了大虹桥边。这一天由此成为大虹桥历史上最辉煌的日子。在这次活动中,王渔洋作了三首《浣溪沙》,其中一首写道:“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在这首看上去情绪有些低落的诗中,诞生了一个扬州人传诵至今的名句“绿杨城郭是扬州”。他在另一首中写道:“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舫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衣香人影太匆匆”,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能读到的关于大虹桥最潇洒、最浪漫、最具神韵的文字。细细品味,我仿佛闻到了大虹桥的桥面上仍然飘散着无尽的余香。
        过虹桥之后,我们便进入瘦西湖的南大门,从这里进去,脚下这条笔直的长堤就是瘦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长堤春柳。在乾隆年间,长堤从大虹桥西岸开始,曾连绵近十公里,直到蜀岗的脚下。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堤春柳”只是其中的一段。现在,这条600米长堤的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而植。每年的初春,密密的柳条渐渐变成嫩黄色,再吐出一颗颗毛茸茸的绿珠,于是扬州便到了满城“烟花”的时候了。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曾令无数人怦然心动,其中的“烟花”指的就是柳絮。
         杨柳是亲水的树,只有水边的杨柳看起来才有灵气。扬州恰恰是一座水城,杨柳又是扬州的市树,在每一条河边都有着拂水的垂柳。那一株株杨柳就像垂着长发的少女。满城飘扬的雪绒花般的柳絮,让春天的扬州城笼罩在一层轻烟似的薄纱中。和别处比起来,瘦西湖长堤上的春柳更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在桃花的映衬下,碧玉般的柳条婆娑起舞。水光、树影、花香,不时有柳絮轻轻飘落在游客的肩头和发际,人行其间,恍若梦境。在弥漫的花香里,在拂水的柳枝中,我们的心也变得轻柔起来。在长堤中部的一座滨水方亭内,大家停留片刻,欣赏“长堤春柳”的匾额,是扬州清代书法家陈重庆的 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是扬州著名书法家、齐白石的弟子王板哉所书。为不留下遗憾,我打开相机,咔嚓一声,瞬间定格在相机内……
        长堤尽头便是徐园,1915年在清代韩园桃花坞旧址上建成,徐园入口月洞门上“徐园”二字,为清代书画家吉亮工所书。徐园的规模并不大,整个院落规整而得体。园中有一方黄石砌成的荷塘,池水与湖水相通,沟渠上架石桥。过桥为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称听鹂馆,听鹂馆前陈列着两只大铁镬,相传为南北朝遗物。出听鹂馆,有一道曲廊在花木掩蔽中连接着疏峰馆。馆前有怪石数峰,导游介绍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在这里可以找到《西游记》中72妖的不同形象。类似的怪石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但大多数人缺乏这样的耐心和想象力,也就一笑而已。在导游的讲解中,我们还听到了和徐园相关的人物徐老虎的故事。徐老虎原名徐怀礼,但更多的人只记住了他的绰号。这个镇江丹徒人曾经是一位江湖人物。
      以贩私盐起家,生性聪明而又出手狠毒的徐老虎当上了“洪帮”的头目。他的身上既有匪气也有侠气,民间他义救弱女子的传说可能不是杜撰。被清朝政府招安之后,他摇身一变成为专门缉拿私盐贩子的官员。他在江淮一带黑白两道中游刃有余。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徐老虎充分表现出他的心计和狡猾,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狡猾最后送了他的命(被人暗算、炸弹引爆、血肉横飞)。现在,当年为祭祀徐老虎而建的徐园已经成为瘦西湖景点的一部分。那些书房里的心计权谋、精心算度,假山背后的离合悲欢、恩怨情愁,花厅里的依红偎翠、醉生梦死……无数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的故事,最终都注定要融化在这一池湖水中,留下的只有万古不变的河山。
        徐园东侧,临水架有木桥一座,连接湖心小岛。岛上有亭,亭北有一小径,我们穿小径过一五曲桥,到达湖东岸,登岸即是趣园。“趣园”的名字由乾隆所赐,其实它还有个更富诗意的名字,就是“四桥烟雨”。现在扬州人对这个名字更熟悉,对当年皇帝送的名字并不太买账,尽管为此乾隆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多有名园绿水滨,清游不事羽林纷。何曾日涉原成趣,恰值云开亦觉欣……”乾隆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爱题诗的皇帝。扬州他来了六次,所以乾隆的“御题”在这里一不留神就会碰上。“
        四桥烟雨”的建造者也是个盐商,叫黄履暹,他还有老大、老四、老六几个兄弟,加起来被人并称为四元宝。这四位兄弟都挺有钱,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情趣,就是给自己造园,甚至有些痴迷。《扬州画舫录》中说,他们有一次花重金买了本造园秘笈,其中记载了诸多造园秘技。于是他们从此沉溺其中,造出了一批可以载入扬州园林史册的园林,“四桥烟雨”就是其中一座。现在我们看到的四桥烟雨楼为1958年重建。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如果在暮春飘雨的傍晚登楼远眺,被雨幕洗淡了颜色的莲花桥、长春桥、春波桥和大虹桥,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人就像穿行在历史的缝隙中……   
        有人说,如果把瘦西湖比作一位婀娜多姿的窈窕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她腰中那条镶嵌着五朵莲花的腰带。这是一个很精彩的比喻。从钓鱼台折回,沿湖向北越过玉版桥,顺堤岸西行,我们停留在五亭桥上小憩。坐在桥面的围椅上,迎着阵阵袭来的湖风远眺。西侧,隔着开阔的湖面,遥遥看到的正是二十四桥景区;南侧,是绿树掩映中的白塔;东侧,可以远望小金山。这座横卧湖心造型奇妙的桥,一向被游客认为是瘦西湖的标志,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扬州这座城市的标志。在扬州所有的桥中,没有一座桥能享有五亭桥这样非凡的地位和荣耀。在任何一种宣传扬州的资料中,五亭桥几乎成为永恒的形象反复出现。在不可胜数的扬州地方产品中,“五亭桥牌”是一个惯常的品牌。五亭桥的美丽剪影常常成为扬州整个城市的意象。对于扬州人而言,这是一座特殊的桥,这座不同寻常的桥令扬州人自豪和骄傲,寄托着扬州的光荣与梦想。五亭桥全长50余米,桥面和桥身围栏石柱的顶部都有雕凿精巧的石狮,飞檐下画栋雕梁的彩绘有着北方的风格和手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五亭桥的亭顶,在金碧辉煌的黄瓦映衬下,数条青脊画出纵横交错的优美弧线,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五亭桥的桥面上,那朵盛开的莲花由五座建在桥面上的亭子组成。中间一亭最高,为重檐四角攒尖式;南北各二亭互相对称,为单檐四角攒尖式,拱出主亭。亭与亭之间由短廊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屋面。五亭桥的桥身为拱券形,桥基共由12个粗细不等的桥墩组成。在厚实的桥基上,勾勒出空灵的3种共15个不同的拱券桥洞,使雄伟和秀美集于一体。
         现在,五亭桥的桥基上已长出了青苔,扬州导游小姐自信地告诉我: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瘦西湖的湖水在桥下轻轻摇晃,晃荡着一个月白色的扬州梦……尽管这幅奇幻的画面我没亲眼目睹过,但我至今仍然相信。同时,五亭桥也是一座可以让人停留的桥,你决不会匆匆走过。

行走群山间
◎ 吴传兵

    吴传兵,安徽省岳西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协会员,岳西县作协理事、副秘书长。

    在她的高和低、陡和缓、凹和凸里,山里的人们似乎意识到什么,感慨和思绪跟随那挺拔的群山而连绵起伏。    这个叫大别山的大山,并没有因为挺拔和俊美而傲视蓝天。她仍默默无言地耸立在属于她的天空下,蓝天也深情脉脉地注视着她,呵护着她。他们就这样亿万斯年地相守着。
    我行走在大别山中,已经四十多年了。我一直致力于读懂她。但我一直没能做到,我不知道她为何这样巍峨挺拔,为何这么蜿蜒曲折,为何这么高低不同……但我也有收获,我在读山的过程中,逐渐明了一个道理,我没有她那么厚实,没有她那么深沉。肤浅如我,在浮躁的社会,如何能读懂群山?
   但我坚定了读山的决心。山的神性召唤着我,我要一直行走下去,努力去读懂她。于是,我随同一班朋友,放下沉甸甸的心思,朝着大山深处,朝着智者的心灵,轻装出发。
山 脊

    沿着山脊行走,这是读山的关键。
    远远地,尚在山脚,你就看到山脊在那里蜿蜒着。这,就是山脊的美,高低起伏,连绵不绝,曲折向远方,何等的气概?!
    我以仰视的姿态,走向山脊。我既然是去读她、了解她,就不能冒失莽撞。所以,我怀着尊敬的心情,以拜望智者的心态,走近她,探究她。
    我看见了她的深邃。在深秋的晨风中,在蒸腾的雾帐里,她若隐若现,那么坚硬,那么修长,她收藏了多少曲折?送走了多少涛声?迎来了多少浮云?又经历了多少洗礼?
    我站在岗脊上,也就是站在智者的心灵上。风,从山脊滑过,似絮语,给站在她心灵上的我灌输着春夏秋冬的风情世故;她那赤裸的砂砾,雪白无瑕,大小均匀,你没有坚定地脚力,会被它翻滚下去的;许多人跌倒,不就是因为定力不够吗?我不必问她在想什么,她的每一阵风都是思想,她的每一粒砂砾都是智慧。
    她,不仅仅是对我絮语。她也是在自语,在默默翻找着自己的记忆。她在想,风是如何吹走浮尘,沉淀出如此清纯的砂砾?我也在想,这么白花花的砂砾后面,积压了多少霜雪?浓缩了多少风雨?蓄积了多少雷电?
    纵然在最狂虐的冬风里,山脊,依然裸露着身体,她向来不会包裹自己。坦诚,是山脊最基本的素质。纵然经历着狂风暴雨,山脊,仍是我自巍然,她奉行铅华洗尽终是我。圣洁,是山脊最神圣的向往。
    谁都亲近过她,谁都很快离开了她。风陪她一夜,很快变成清明;雨陪她一日,很快变为清新;霜陪她一宿,很快变为严实;雪陪她一季,很快变为圣洁;鸟陪她一昼,很快变为欢歌;人陪她一程,很快变为故事。苍茫之中,山脊义无反顾地自己延伸着自己。
    我们都没能懂得,在我们唯一一次人生中,能这样和山脊相遇,该是何等的幸运?这是万古一次的相遇啊,山脊挺拔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却不能理解她的高大。我们以卑微的思想去猜测伟岸的群山,以低微的脚步去度量延绵的山脊,以不洁的心灵去征服俊美的大山。我们视洁净的砂砾为人生的滑石,把自己的虚浮归咎于山脊的光滑。
    我坐在山脊上,聆听着山风的呼呼声。山脊独饮一切误解,仍然唱着山歌。我抓起一把砂砾,紧紧握住,砂砾在我手心坚硬着,刺痛了我的神经,我仿佛感觉到山脊的万古千秋。手握紧的力量,使砂砾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干脆、威严,那正是山的心声,我心灵随之震颤。谁能做到这样超然洒脱?谁能这样日经月久?谁又能这样默然屹立?
     望着那延续远远地山脊,山无语,我无语。亿万年凝成的山脊和砂砾,何在乎我们的一举一足,一言一行,一生一世?

山 峰

    山,最雄奇的是峰。
任何山,只有峰屻壁立才耐看,才称之为山。大别山不乏这样的山峰。
    我们行走在山脊,但我们更倾力于攀峰。我们致力于登峰,不是为了造极,不是为了满足小小的征服欲和成功感。“无限风光在险峰”,我们短暂的人生要体验到属于自己的实实在在的风光。这种风光,与高官厚禄无关,与万贯家财无关,只和努力、奋斗和汗水相连,亲身经历了,攀爬了,到达了,就成功了,功成大小乃是附属之物。就像大山里的树木,只要葱茏了、茁壮了,结不结果实无关紧要。
    默默地耸立在最高处的是憨厚的石头,也是山峰的头颅。那高昂向天的头颅里没有诗情画意,但却饱含着深刻的道理。那厚实的哲理不知埋藏了多少年代,也不知在山的心窝里酝酿了多少时日,才露出那般坚硬和刚毅,容不得半粒沙子,更容不得一丝微尘,干净得似水洗。山脚下的浮尘太多,飞扬至此,也都望而却步。
    我抚摸着大山黝黑黝黑的头颅,终于知道了她的一点秘密。大山那么高耸,那么厚实,原来是有这样的思想。在挺拔的思想支配下,林木峥嵘,处处青葱。为了锤炼思想,让思想永不停息地升华,她遮掩了所有上山的路;这还不够,还处处设置了陡峭的山崖和密密的荆棘,她要在最高处最险要处安静修炼。读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你有没有这个智慧和勇气开拓进取?她不阻止也不指点。她深知,来者都是下了决心的,纵然衣服划破,纵然身体划伤,纵然气喘吁吁,纵然大汗淋漓,总有人攀得上顶峰,领略山顶独特的风光。
     这时的山顶,是妩媚、生动的。不说小我天下,起码也是眼界大开。许多人总是攀登,不就是要达到一览群山小,胸怀大世界吗?这种情怀,也只有通过汗水和攀爬,到达顶峰才能真切体会。
     我躺在山峰,与山对话。我想读懂她,仅凭攀爬和欣赏是不够的,我要和她做心灵的沟通。我把耳朵贴近石崖,那里有厚实的嘱咐;我把心怀贴近石壁,那里有坚的叮咛;我迎风而立,沐浴着东南西北风;我转身四顾,欣赏着春夏秋冬景。山,生长如此,就真正地耸立了伟岸和高大,她已经超脱于尘世,从从容容,见多识广。

于是,山峰放低了格调,让山花、芳草、树木、月光、白云、鸟虫都在自己身边成长,山峰所引领的大山,一派葱茏,一片和美,相互支持,相互竞存,坚守着那份和谐、安稳和壮丽。
     我们生活的小城,四面围山。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为了读懂她,我们一班朋友常常结伴而行。四周的山脊、山谷、山峰,不仅留下了许多足迹和欢乐,也生出了不少感慨和思索,更丢弃了许多纷繁与复杂。但,我们收获了简单,收获了深邃,收获了大山的深厚!
      所以,我继续行程,沿着世世代代山里人踏出的朴实厚道,朝着大别山深处跋涉,不停读山的脚步。


秀丽金山
◎ 姜国强

姜国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东方文坛(网站文坛)散文版块斑竹,陕北诗报文学论坛副斑竹。有散文诗歌在报刊网站(刊)论坛发表,著有诗歌选集《青春之咏》。

       秋天的金山,亮丽夺目,秋风阵阵,桂花飘香,金山湖碧波荡漾,湖岸绿树葱茏,金山寺宝塔绮丽挺拔,耸立在蓝天白云之中。以往的记忆里,提起镇江的金山,人们往往习以为常地说道,那是白蛇传里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所在呀,许仙受了法海和尚的欺骗,被关在金山寺。白娘子小青青为
救许仙搬来水军,以东海沧浪之水,水漫金山,大战法海和尚。
      实际上,金山的景点传说大多与水相连,密切相关。久居他乡的学友萧君决不同意我的看法,笑曰,《水浒传》里说,金山上有一名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金山以寺裹山扬名,东晋以来,寺庙殿堂,依山而建,寺山自然一体,见寺而不见山,山都难寻,今君说与水相连,从何而来?岂非空谈。萧君曾经是当年学校有名的“敢问”小先生,数位老师都被他问倒,今朋友难得相会,岂能顶撞辩解,何况,同行还有一位李同学,只得笑拥学友跨入公园大门。
      平坦的道路直达金山寺山门,两旁的樟树绿叶茂盛,路两侧小河清波涟绵,潺潺流淌,翠绿的荷叶漫漫田田,漫过了小河流水,遮盖了两岸茵茵草地,一两朵丹红的荷花静静地开放其间。

古老的金山寺山门西开,两尊石狮威严地蹲坐于山门两侧。山门口香火缭绕,游人与香客摩肩接踵。迈入天王大殿,弥勒佛金像稳坐正中,两旁四大金刚高大威重,分立两旁。佛像两旁对联曰: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度包容。
       随着游客前行,进入金碧辉煌的金山寺大雄宝殿,雕梁彩栋,黄墙赤柱,殿内释迦牟尼佛金光罩身,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站列两侧,众罗汉体态万千,形象逼真。黄锦帷幔挂垂,佛光熠熠,诵经声乐回绕不绝,高立威严的佛像面前,信诚的人们顶礼膜拜,祈求神灵保佑家人的幸福安康。李同学出门时感曰,《西游记》第十一回里写道,唐僧在‘海岛金山有天源,迁安和尚将他养’,使人顿觉出家人慈悲胸怀,金山寺佛教神圣悠远。岂料,一旁萧君旁侧敲击问我,金山寺闻名遐迩,此处何来与水相连耶?
      无奈,我只得以实相告,金山寺又名泽心寺,昔日是江中小岛上的寺庙,岂不闻“寺门西开,大江东去”呀,《西游记》里说到,唐僧小名江流,正是母亲把他放在木板上,从江中放流而至金山寺脚下,被法明和尚救起。
       在大雄宝殿后庭,金山宝塔高高矗立,飞檐精雕,八面七级宝塔巍然耸入云霄,庭内古松挺立,枝叶铮铮苍绿,令人抚掌感极,仰慕生辉。
       出大雄宝殿,来到金山湖畔,但见湖水一片辽阔,蓝天白云之下,金山湖水清澈柔情,水平如镜,金山塔影,绰约映丽。湖岸柳荫依依,婀娜婆娑,白玉石栏,兰亭小桥,大红气球高悬天空,白娘子与小青青的雕像屹立湖边,温情脉脉,正等候许仙书生的到来。阅湖一时兴起,萧君竟然吟起宋朝沈括的诗词,“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芦管玉萧齐送夜,一声飞断月如烟。”
       沿着湖岸西行,走过金泉桥,踏曲折木板栈桥,穿幽幽青石拱桥,我们轻过溆花渡,一览溪上亭,又登云根岛,在百花洲远望,金山湖水白浪滔滔之上,金山宛如碧螺山清秀玲珑,李同学兴致勃勃,意犹未尽,豪爽地诵起唐朝诗人窦庠的诗句,“一点青螺白浪中,全依水府与天通。晴空万里云飞尽,鳌背参差日气红。”
     虽说秋中时节,午后阳光依然强烈,此时一行三人穿着衬衫,身上都已隐隐冒汗。于是我们移步湖畔兰亭,静坐亭内长凳上,极目天舒,金山湖碧波荡漾,一条条红黄蓝绿色的游船,劈开清水白浪,拂煦于两岸葱茏,穿行在小桥亭阁,远远地金山湖上空飘过一阵阵话语笑声。游人或一对情侣,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导游举着小旗,领头讲解,姗姗漫步游览。
       休息片刻 我们沿着湖岸向东走去,山岩绝壁下面,一个山石嶙峋的洞口旁,人头簇涌,人们纷纷争相进洞探索观看。抬头望去,洞顶上方行书大字“白龙洞”映入眼帘。萧君见了面露喜悦,大声问道,此洞只能通往山中,可有水相连乎?同行的李同学维妙维肖地说,《白蛇传》里的许仙被法海关在金山寺庙,看守的小和尚十分同情许仙,便将他悄悄放出,许仙正是从这个蜿蜒曲折的白龙洞逃到杭州西湖岸边,白娘子小青青正在西湖等待,白娘子与许仙这对有情人终于断桥相会,这跌昂起伏的一幕在京剧、越剧《白蛇传》演唱得声情并茂,动人肺腑。金山湖、西湖一洞相连,可谓水广浩波呵!
      萧君听了笑而不语,沿着金山的白墙黛瓦,一路闲步,清心养神,我们踱步寻味有着南宋诗人苏东坡文韵的玉带桥,桥下清清流水,清纹细浪;经过乾隆皇帝下江南上岸的御码头,观赏湖岸皑皑巨石,江湖烟波浩淼,绵绵绿波。我们逗留妙高台,南宋诗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心中浮想联翩,欣赏不已。一路石阶依山蜿蜒陡峭,登上凌云亭,凭栏远眺,大江茫茫,白浪滔滔,遥想
      当年,江面上曾经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山,韩世忠杀败金兀术的古战场,《说岳全传》里详述了惊心动魄战况。俯瞰如今,放眼四周,扬子江奔腾东流,金山湖波光粼粼,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我们思绪万千,不胜感叹。
       信步缓缓金山东侧的林荫大道,侧耳聆听清河潺潺流水,我们走进典雅凝重的皇家书院,新修建的文宗阁文廊书楼,香樟碧绿,翠竹摇曳,清风徐徐,书香馥郁。依次前行,走进金山文化博览园,金山公园的镇园四宝——周鼎、东坡玉带、诸葛铜鼓、明代墨画,让我们啧啧称奇。刚出庭院,萧君朗声笑道,你们看仔细了,这里有水相连吗?李同学默然不语,这里可是真的无水相通啊?我微笑着答到,诸君放眼远看,金山寺四面皆为绿水环绕,这里亦在绿水中了。三人观望周围,不觉雅然同笑,金山绿水,水光山色,不虚此行天下美谈了。李同学悠然评述,如把环绕金山的绿水比作天工造就的自然风景玉雕,那么,金山寺塔便是镶嵌在玉雕上的明珠,闪烁着历史文化魅力。萧君坦然悟叹,秀丽金山历历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千百年来围绕金山产生的历史文化,方是灿烂的历史文化艺术河流,源远流长,流传人间。我则欣然感慨,眼前的青山绿水是人间有形的金山,千百年来围绕这些青山绿山产生的历史文化是无形的金山,两者合一,则是人间真正的金山,金璧辉煌,璀璨夺目。
      不知不觉,日落西斜,时光催促我们踏上回归的路程,在公园门口,三位老同学依依挥手告别。蓦回首,晚霞里的金山,山水相映,仙山琼阁,霞辉给金山撒上了一层醉人的色彩,脑海里不禁浮想起元代诗人赵禹圭的《折桂令.题金山寺》,“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地安排。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秋游金山,秀丽金山,旖旎金山湖畔;秋游金山,诗韵悠扬。

非同寻常的一次旅行
◎ 徐景列


     “如果不出去旅行,等于你把生活这本大书掠夺了一页。”一个爱好旅行的朋友,在他旅行包上曾写下如此一句话,鞭策自己,警醒他人吧!
      我们意外的进行了一次旅行,非同寻常,真正的捧读了生活这本大书。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机会初步认识与了解台湾社会和台湾人,改变了以往的某些偏见与看法。

不情之请

    到台湾后的一天,女儿无暇陪同,给我们报名参加某一行业工会的一次环岛旅游。两天一宿。有了一次与台湾朋友零距离接触机会,水乳交融的生活。2013年3月16日早上七点,3 + 1辆(台湾人忌讳4)大巴徐徐启动,约150人,从嘉义动身,进发台北。一律讲台语,唯独我们只能装聋作哑。不速之客。好像顷顷稻田里,冒出几株稗草,异类。出发前,女儿叮嘱,年岁大的,不少是民进党的人,少搭讪。一路上,我们缄口不语,小心谨慎,几分忐忑。
       我们一号车。车上有负责人、专职导游。参加的,都在40岁以上。司机经验老到,驾技娴熟。每每行上一段,在服务区便休息一会。台湾人,懂生活,会享受,有秩序,重实际,讲品质。我暗自佩服。据说,他们各行业,一年至少会组织一二次活动,或岛内,或国外。不少家庭,每逢节假日,或倾巢出动,或带孩子出外做亲子活动,认识和了解大自然。形式多样,难怪旅游大巴都满满的。我啧啧称赞。过生活,就要有滋有味,丰富多彩。可是我们大陆呢?不少父母,不是打工在外长年不见,就是成天到晚围着麻将桌上,昏天黑地,百事不问。“豪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你说,他们的孩子能茁壮成长吗?
       沿途,车厢内春意盎然,歌声似海,笑语如潮。从上车伊始到结束,挣脱羁绊,冲破藩篱的阿哥、阿妹们,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叽叽喳喳。苦坏了麦克风,片刻不曾停息。或独唱,或二重,或大合唱,热情奔放,阵阵狂澜。全用台语,我们似懂非懂,任凭风声水起。说心里话,尽管听不清道不明,但仍被激情感染,豪情振奋。他们是天下乐天派。该行乐时且行乐,今日有酒今日醉。台湾朋友,绝不无话引话,不是选举时刻,不谈政治话题。他们最关心现实,注重生活,讲求实际,热心慈善。我们不说,他们不谈,管他们国民党、民进党。此时,女儿的叮嘱,让我们宽松一口气。有人曾经对我说,台湾人,多数吝啬。可事实非如此!记得08年“5.12”汶川大地震,共捐款、物约合4.5亿人民币;不少台湾同胞修建希望小学,办起医院,赞助贫穷孩子上学读书,有许多慈善大使西部义务支教;2013年“4.20”四川卢山地震发生后,不到一月,就捐献款物达3亿多人民币啊!这可不是小数目。我承认,台湾人很朴实,节俭。一般少宴请,不像大陆人大吃海喝,铺张浪费,剩菜剩饭都打包回家再吃!
       仅仅这些,就能说人家吝啬吗?
       到了第二天,导游小孟已经清楚我们来自大陆,便出于礼节,非得请我用台语高歌一曲。热情劲儿难以言表。吓懵了,我这缺少音乐细胞,五音不全的人,会用台语,简直要我从天空往地下跳啊!婉拒了。
       我真五体投地钦佩台湾人的活力、朝气与洒脱啊!

九份之美

  “前路充满了太多的惊喜,每发现一个亮点,快乐就会一次次走进心灵。”九份,是这次旅游的重头戏。
      九份,一数量词;却成了一地名。原来,九份山,海拔1405米,以前,叫鸡笼山。缘于当时陆路不同,物质供应全靠海上。村落里,仅九户人家。每每有人下山,须备“九份”,久而久之,人们就称此地为“九份”。19世纪末,当地掘到金脉矿藏,长翅膀似的,一下子传开,数千户淘金者风起云涌。“九份”成了繁华地,黄金城。“大上海”、“小香港”、“亚洲金都”,风靡海内。尘埃褪尽始变金。九份,历史上不折不扣响当当的一张名片。可是,日本占领时期,工人们辛辛苦苦掘挖出的黄金,却被日本人全掳掠走,九份人只落得凄凉与悲伤。
       九份老街,从此也由繁盛趋于平淡。
      沉寂多年,随着旅游热兴起,九份,这块被人遗忘之地又闹热开。许多人慕名而来,重新翻阅这段凄风苦雨的历史典籍。九份,又披上了姹紫嫣红的盛装,有沉鱼落雁之美,崭露头角。瑞安区黄金博物馆、坑道、钢轨、矿井、机车、太子馆,以及熠熠闪光的重达220公斤的大黄砖,像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讲解员,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的倾诉着历史的沧桑、凄凉与演变。
      有人说,九份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不少艺术家、商贾、政要等安居在此。我未曾见,但相信。近观,远眺,巍峨高山,碧绿大海,相映成趣。一幅幅画卷,眼花缭乱,不知出自于哪些丹青高人之手。
        蜿蜒,陡峭,如盲肠般的公路,九曲十八拐。险而幽,峻而奇。旅游大巴壁虎似的迂回,攀越。多少路段,两车相遇,须得相互停下方能错过。几分惊恐,几分畏惧,艺高人胆大的司机大佬们,有惊无恐啊!山下大巴严禁入内,只得望“山”兴叹。山岭上的一些民宿、别墅,典雅,古朴,既现代又历史,别具一格。阳光下看上出,恰似孩童们搭建的一堆堆积木,五彩缤纷;若是夜晚,那又是另一番景致,极像一朵朵璀璨烂漫的鲜花盛开呢!
        九份老街,严格点说,恍若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学究,但仍鹤发童颜,老当益壮。
       漫游这里,须脚步轻盈,音量轻柔,心情轻松。小心留意,别搅扰这份旷日持久的静谧,幽雅,掀起不应有的细细涟漪啊!日治时代,一些老式建筑风貌依存。基山街道,就像韶华未逝的青春女子,几分张扬,几分洋派,几分风骚。昔日称之为“台湾小香港”,今日仍宝刀不老。鳞次栉比的民居,绵延不绝的阶梯,五花八门的小店,琳琅满目的小吃,任你行,任你吃,任你选。悠悠的,微微的,优哉乐哉。边游览,边鉴赏,边品味,如阿婆鱼羹、阿蓝草仔稞、古早丸、九份红糟肉圆、鱼佰仔、阿柑姨芋圆等。万花筒式的街头,要掌握三横一竖的秘诀,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在诸多大同小异的巷道里,游刃有余,兴致盎然。多走几步阶梯,随处绕绕走走,瞧瞧望望,你才会揣摩和发现到,专属九份老街这位闺蜜独有的、最醉人、最痴迷的、最隐密私处的美妙与惬意呀!
      此刻,你会言不由衷的感喟:九份之美,山城之静,遗世落寞之幽,须认真珍惜才好。愿她永葆青春活力吧!
     在九份的茶楼,边饮茶,边赏景,高瞻远瞩,一览无遗,又是另一番乐趣。大海、蓝天、白云、高山,你会感到舒适、自在、悠闲、心旷神怡;如若在此住上一晚或两宿,亲自赏析和了解其特色,融入九份人的现代生活里,真切感知他们的今天、明天和未来,其乐融融也!
     随熙攘的人流,游遍九份老街,余韵犹存。回到车上,领队夸奖我们能不落伍、掉队,真不简单,为之高兴。我们亦盎然。

新竹之夜
      旅游,实际车上最辛苦。不错,人们常说,车马劳顿。很多人,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过哪里,啥都不知道。
      离开九份,来到新竹,已是星光灿烂,灯火辉煌。夜朦胧,月朦胧,人朦胧。司机们是常客,轻车熟路,疾驰烟波大酒店。车一停,跳上一位窈窕淑女的服务小姐,将我们每人的房号、住宿、吃饭事项一一交代清楚,叮嘱还有诸多优待,一律免费,照相留纪念、泡温泉、按摩、各色早点等。安排完毕,不少游客便来泡温泉,男女裸汤,像脱缰野马,赤身裸体,肆意放纵。游鱼似的溜滑在泳池,时而温池,时而冷池。自在,潇洒。按摩师酥酥的,痒痒的,柔柔的,舒服的让人不由自主,像慵懒的春蚕咀嚼桑叶似的竟然睡着过去。有人说,台湾人自私,冷漠,狭窄。两人合作办事还行;三人的话,必定分道扬镳。我,似信非信。有位李先生,怕我们环境生疏,不着南北,旅途孤寂,特意到我们房间聊天。开始时,互存芥蒂,聊到后来,便畅所欲言,似为兄弟。他告诉我们,台湾人中多数都认同中华民族,共属炎黄子孙。思统一,反台独,共圆中国梦,复兴中华大业。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这一宏伟目标,各尽绵薄之力吧!

我深切感到:台湾朋友说得太好了。他们热情,诚恳,坦率,有礼节,富素养。以往的一些偏见与不实之词,顿时烟消云散。看来对人处事,不能以一概全啊!
第二天,数十种早点,任君挑选。自助餐,在我旅游生涯里,首次遇到如此阔绰、慷慨、殷勤。面对多样食品,与其说是丰富多彩早点,不如说是台湾饮食文化的一次博览会展品,更为确切呀!吃罢早餐,来到新竹古奇峰风景区。新竹,位于西北部,台湾省第七大都市,人口40万。进入景区,简直走进迷宫,这座庄园式建筑群,让人大开眼界。据传,1725年,来自大陆金门,以闽南客家人为主的郑氏家族,移入新竹后,郑再传家族逐渐兴旺起来,成为当地一大财团。呈现眼前的金马、铜车、玉龙床、玉龙船等,不论其玉石质地,只瞧工艺,就足显其雍荣华贵,阔绰豪华,令人咂舌。古象牙群,雌牙咧嘴,先声夺人;郑氏兵马俑,欲试与西安秦兵马俑、徐州汉兵马俑相媲美。一件件实物,一桩桩展品,古色古香,璀璨辉煌,深蕴华夏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内涵,彰显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乃民族瑰宝啊!
      120米高的关公塑像,彷佛当年的关羽,正在长坂坡,大吼三声水倒流,巍峨耸立在古奇峰的普天宫后。此乃当地著名地标,由郑再传先生于民国56年所建。

镇澜之迷
大巴行驶到台中市大甲镇,随着人群莫名其妙的进入一座宫殿。台湾是多元化、包容性强、信仰自由的社会。台湾人,多数信仰神灵和教会。十座庙宇,十座华丽。他们每个月,几乎天天祭祀。今天,这里人山人海。信男信女们,不俱老幼,手捧香烛,念念有词。屋内屋外,乌烟瘴气。只见人影绰绰,唯闻人声鼎沸。
       台湾朋友告诉我们,今天农历2月初6,妈祖生日。
      镇澜宫,创建于清乾隆35年(公元1770年)。每年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信徒都汇聚这里拜妈祖。妈祖,他们的保护神。如同教徒信奉耶稣。虔诚之至。我们无暇祭祀,台湾朋友李先生、刘大姐、王小姐,把我们夫妻两个手牵着手,像一群鲢鱼咬着尾巴一般,莫掉队失踪。刘大姐诙谐的说,放心,我不少亲戚在大陆,把你们失踪了,以后我会不好向他们交代呀!伙伴们都爽朗的笑开了。宫殿真大,楼上楼下,内内外外,还有地下室,简直又一座迷宫。若不是他们带领,我们叫天,天不宁;喊地,地不应。一无手机,二不认识人;三不着东南西北。
       在地下室,我们见到了用7000两纯黄金铸造的“金妈祖”塑像,金碧辉煌,光芒四射,似乎妈祖正在向千万个信徒们施撒甘霖,普渡众生呢?
      据说,“金妈祖”已被投保1.5亿(新台币)作为安全保险基金。一生中,我已第二次参与到台湾人朝奉神灵的盛举中,热烈而壮观。2003年,在台南
     拜祭关公庙会,数百辆车,上千的人,专人指挥。金鼓齐鸣,鼓乐喧天,气势非凡。这次如果没有这些朋友一一关照,且不是闹下大笑话吗?
     你能说,他们有一丝自私和冷漠吗?我真为他们抱委屈和鸣不平呀!台湾人,最有人情味儿。
      记得那次我们一行游历合欢山和清境农场下山来,因为贪嘴,我多吃了一些梨,便肠胃不适,急需如厕。当时周边只有一洗浴中心,忙跑进询问,一老板模样的问我是否要大号,马上带我如厕,轻松的解决了。若不是这位好先生及时相助,不出问题才怪呢?我是幸运儿,处处遇好人!
       前不久《今日一线》中报道的一老者就不幸运了。广州市某一银行门市部门口,一八旬老人要求入厕,却遭到一女工作人员拒绝,结果当场眼睁睁看着别人拉在裤兜里。又是《今日一线》,说最近有人因事急,拉大便在地铁中的电梯里。这都是人为遭拒后,造成无可奈何之举呀!可见,人们固有的人情味儿,在生活中的某些人身上根本缺失,已经泯灭,甚至丧失殆尽。

明玥之乐

      真弄不明白,科学技术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今天,谁家里没有电视、电脑、甚至家庭影院之类都不足为奇呢?然而,台湾同胞却对歌仔戏如此热衷,津津乐道。不可思议。
     3月17日中午,在台中用午餐。饭毕,就近的明玥园表演村的歌仔戏开演,欢迎旅游者到来。当时,我以为观看者一定寥寥无几,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不会对台湾人有吸引力。谁知道,出乎我的意料。一个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小礼堂,座无虚席,济济一堂。原来,他们旅游、饮食、超市、表演一条龙的服务,这是一个有点名望的旅游地。据介绍,这里的歌仔戏还曾经成为台湾东森、中天等电视台的出镜节目,名声可不小呀!
     有人说过,民族的(东西),传统的,就是美好的。我是第一次观看台湾歌仔戏,纯台语演出,客家话,客家文化,因此我仅能聋子看戏,人家嬉笑,跟着傻笑。皮笑,肉不绽。正如人们所说,外行看门道,内行瞧热闹罢了。不过大体情节与我们大陆一些地方戏种有同工异曲之妙,都是把传统与现代的东西杂糅一起,雅俗共赏,喜闻乐见,具有搞笑、调侃、诙谐等特色,让人忍俊不禁。
      这些演员亦工亦农(商),上装,演员;下装,职员。节目,全自编自演。人人多面手,上台演出,下台伴奏。灯光音响道具,一应俱全。相声、舞蹈、武打,以及生、旦、净、末、丑,都能来上一手,因此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譬如小丑说,赌光输光,为国争光。麻将万岁!
       还有演员与观众互动,边说边动手,谁说输了就划拳,脱衣、脱裤,弄得满堂哄笑。
       近两个小时的表演,丰富多彩。
       接着,来到南投八卦山天梯,又称为微笑天梯。全长204米,是目前台湾境内最长的 天梯,用纯钢索及链条构成,万无一失。我想,主持者其目的不外乎大概是突其险峻,训练胆量,造成一大奇观。我们一个个踩上出,似杂技演员空中表演踩软索,左右摇晃,胆小者会不停的大声叫喊。你不笑,都会不自禁的发笑。难怪称之为微笑天梯。每次仅能通过150人,由电脑操控着。老婆有恐惧症,不敢迈步。我鼓励她,人生不正像这天梯吗?我们已60多岁,跌跌撞撞不是过来了吗?有什么怕的。真的,她不再害怕了。我们像两个老顽童,迈开大步,走了过去。
      是的,人生正如这样的天梯呀?摇摇晃晃,坑坑洼洼,每走一步,都是艰难而曲折的闯过来的。
      别宴之欢大戏一曲,即将落幕。最精彩的段子在上演。
      观风景,识朋友,结友谊,联深情。两天一宿的活动结束了,领导在嘉义某酒楼举行晚宴。华灯闪烁,明如白昼。十多桌酒席,一字儿排开。人声沸腾,犹如大联欢一般。开席了,领导逐席敬酒,毕恭毕敬。游友们一一起立致谢,一呼百应,纷纷举杯。这场面不亚于镇澜宫的热火场景!我不由得感慨:56个民族,56朵花。海峡两岸同胞骨肉亲情深厚啊!领导们特地跑到我们身边,感激参与和支持,说大陆同胞永远一家亲!同桌的旅友,相互致意,一一敬酒。痛饮酒,朵颐肉,话语连连,依依不舍,邀请我们下次再来相聚。是呀,喝的酒,聚的情。海峡虽相隔,情谊似海深。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聚是缘,散是缘,何时再相见,难上难,但心心相印,永远一起。
       同在蓝天下,共为炎黄孙;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
       两岸华夏情,同心共接力;齐圆中国梦,民族更辉煌!
        这次旅游,在台湾地区,和台湾人,融洽在民族大家庭里。虽说民间的,非官方,属草根,但最能体现民心、民意。不是吗?所以,非同寻常的一次旅行,今生今世永志难忘。
       夜,深沉;月,圆润。思绪在梦里萦绕,放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带着爹娘去京城
◎ 张 莉

       我的爹娘生于40年代物质生活匮乏时期,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大字不识几筐,和农村千百万父母一样,勤勤恳恳,活着就是为了这个家和家里的儿女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岁岁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着,含心茹苦把我们姐弟四个拉扯长大。如今他们都已年过七旬,依然耳聪目明,身板硬朗。有时我就想这可能是爹娘一生勤劳、朴实,过着清贫、淡泊的日子,才积养出这般好身体吧,因此也成为了我们做儿女们的福气。
       记得我八岁生日的那天,娘特地为我做了一碗麦面面条,家乡把在生日这天能吃上一碗白面条叫“长寿面”。爹一早就去集上,回来给我带回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这一天我别提多高兴啦,我把糖果装进口袋,然后趴在桌子上喝面条,爹在一旁一边抽烟,一边对着我娘说:孩他娘,你看俺妮子长大一定是有出息的人,俺妮子长大要挣大把大把的钱,带俺们去京城逛逛,买油面饼子吃,看皇帝住过的地方呢。听了爹的话,我用棉袄袖子擦掉额头上的汗和嘴上的面汤,大声地说:爹,娘,俺还要带你们去看天安门,毛主席住过的地方呢。爹和娘听了都嘿嘿地笑,爹的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从那时起,去京城这个愿望就像烙铁一样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后来上学了,我就拼命地读书,我在心里暗下决心,将来读好书有了工作,挣多钱了,就带着爹娘去北京。
         光阴荏苒,如今爹娘头上的青丝已渐渐变白,眼角也刻上岁月的沧桑,而我却迟迟没能兑现少年心中的诺言……
        漫长的岁月,始终销蚀我对爹娘的承诺,我也一直认为去京城只是早晚的事,随着我
        结婚生子、成为妻子和母亲,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少。尽管内心一直念念不忘还“愿”,然而总是一推再推,以为爹娘可以等待,等我有积蓄,等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直到今年年初,有一天,正在做饭的娘突然感到一阵头晕、昏眩,被我刚从店里回家撞见,急忙送到医院,经检查高压升到220,眼底充血,压迫视网膜差点导致双目失明,这一突如其来的情况,几乎把我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俗话说:“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生命的脆弱常常让我们猝不及防。所幸的是治疗及时,娘的视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我也终于感知到了那种流淌在血脉里亲情的浓稠,一种怜惜与心痛,一种担当和不可推卸、一种不顾一切的力量。
      2012年6月26日,我和爱人带着年迈的爹娘登上去北京的航班。他们是第一次乘坐飞机,第一次离家去北京,一路上爹高兴得像个孩子,岁月俨然从他身上退了回去一样,他不停地问这问那:飞机飞到天上多高了,在飞机上解手粪便弄哪里去了,几时才能到北京啊……直到娘使劲地白了爹几眼,爹才悻悻地安静下来。接下来在北京的日子,我们游览了故宫、鸟巢、水立方,最难忘天安门前看国旗升起仪式,天刚麻亮爹娘就漱洗好,早早来到广场等待,也许是昨夜激动得没睡好的缘故,我看到爹娘的眼里有些血丝,但很精神。当雄壮的国歌奏响,升旗班的战士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向我们走来时,那一刻,广场上所有的人山人海都热血沸腾,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在十三亿人民心中飘扬!随着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 的国歌声里,爹娘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粗壮的大手握成一双铁拳,久久地,仿佛是将自己半生的苦难紧握着。爹似乎觉得这些还不够,竟旁若无人,在广场上昂首挺胸,雄纠纠,气昂昂,嘴里大声喊着一二一,自顾自地走了起来,仿佛他老人家真的就是一名仪仗兵了,爹的表现惹得众人不停地竖起大拇指称赞:瞧这老爷子真够精神的,我们都要向他学习!爹听到赞许更加神气,这让我感到,晚年的父亲又活回去了,他突然又回到了几十年前,依旧那么有力,那么刚强。
        在北京的日子,掩饰不住的兴奋使爹娘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了旅途的疲惫,时常是我一手拉着爹,一手拉着娘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行,这与童年时他们拉着我是完全一样的。那时的爹娘总是认真地领着我走在收工回家的路上,两只手总是攥得很紧,像是怕我丢失了似的,其实我的记忆里却曾有过噩梦般的丢失,那是在一条坑坑洼洼洒满青苔的小路,我似一只丢失的麻雀心如荒草哇哇大哭,是娘嘶哑的嗓音和充满焦急的呼唤,是爹一双宽厚滚热、攥得紧紧的大手把我领回到家,现在我拉着爹娘的手,让我再次想起了那些稚嫩的痛。在游览故宫时,年已古稀的爹总是要对每个大殿的名称、发生的故事做一番清楚地了解,对于每一个景点、每一块石碑,他都要把鼻梁上的老花镜向上推推,凑近仔细品咂品咂,爹把遮阳伞、蓝布包都交到娘的手里,轻装在人群中穿行,有时娘怕他走丢了,就时时催促他别只顾着看,爹就不高兴了:我来北京就是来看的,漏掉了回家不后悔!我和爱人在一旁就鼓励爹好好看、好好玩,我们趁着爹娘不注意时就偷偷地为他们拍照,照片上的表情乐观、豁达、自然,两位老人看了乐哈哈地说:还是偷拍的好,还是偷拍的好。娘说:看你爹显得多年轻啊!是的,年轻是靠梦来滋养的。而爹的梦便是依着我的梦。
         天下的父母,其实大体上都是相似的,年轻时他们爱着自己的儿女,希望儿女们能全方位地超越自己,年老了,他们的爱更深、更浓、更偏执了,面对倾其所有爱我们的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尽一份孝养之道?拉着日渐衰老的双亲,我想深切地说出爱他们——爱他们的白发,爱他们皱纹,爱他们那岁月一样深长的苦难!

醉游玉华洞
◎ 卢如昌

       卢如昌,1965年6月生,漳平市人,现供职于政协漳平市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宣传委,专职从事政协文史与宣传工作。福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漳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漳平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只有梦境才会如此神秘莫测,亦幻亦真。一边是梯田层层,波光粼粼;一边是流水声似鼓乐长鸣。时而奇花异树,时而天将神兵。仿佛人间欢声笑语,又似天堂怡乐虚无缥缈。遍布玄秘,移步换景。刚刚还是深夜,暗无天光;转眼已是拂晓,曙色微明……这种神秘奇妙的景观全部荟萃于一个巨大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名字叫“玉华洞”。玉华洞最早发现于汉初,相传早期的玉华洞“岩石光洁如玉,光华四射”,故称“玉华洞”。又得知玉华洞列中国的四大名洞之一(其余三大洞分别为:北京房山石花洞、浙江杭州瑶琳洞、广西桂林芦笛岩),誉称“形胜甲闽山,人间瑶池景”。玉华洞全长五华里,是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号称“闽山第一洞”。
       玉华洞位于闽西北将乐县境内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全洞总长约6公里,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3条深不及膝的小河组成。前后洞口及洞内的岩壁上,保存着许多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据说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民族英雄李纲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后称赞此洞:“弘含奇瑰,炫巧争奇,遍布幽奥”,“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之态”。
       由将乐县城驱车往东南方向,行约二十分钟,就到了玉华洞所在的天阶山。这是一座小山,山势平缓,绿荫葱茏。山脚有一片开阔地,灌木丛掩映着几块白色山石。烈日下,缕缕轻雾从绿叶间飘出,这便是玉华洞的入口。行至景区,抬头看见洞口上方的大红漆字“玉华洞”三个大字,为明代巡按御史杨四知所书,字迹刚劲,蔚为壮观。走近洞口,一阵阵忽啦啦的凉风袭人,我的衬衣被吹得嗖嗖作响,如风中飘摇的旗,声如天外沉雷、钱塘涨潮、涧底虎啸,大家情不自禁的大呼小叫。这时候导游一首古诗:“一窍虚含万象空,扶摇不断四时风,仙家待客无多物,凉风飕飕两腋中。”原来这是仙人以洞口凉风迎接游客的到来呢!
     走入玉华洞,果然不凡神仙家,洞径若甬道,半明半暗,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奇的梦幻世界。
      进洞不久,是一处被称作“仙人田”的景点,岩石起伏,有如浓缩了的层层梯田,田中碧水汪汪,若隐若现的瀑布缓缓飞流,令人驻足观赏。一路钟乳奇景不断,导游给形态逼真的各种钟乳石加以美妙神奇又恰如其分的解说,使每一处小景变得栩栩如生,妙趣横生。迷濛中,两石对望,那是肖形传神的“钟吕传道”,导游说:文革时,被庄重的称为“两个老汉学毛选”,大家不由一阵哄堂大笑。在这个洞中,还有一个景点奇妙得令人不可思议。平坦的地上有一方小水池,积着长年从“天”而降的泉水。这个小水池状如雄鸡,像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向导游小姐打听才知完全是“水滴石穿”之效。时值六月,烈日当空。玉华洞外,气温高达三十八摄氏度。而洞内清风拂面,凉爽宜人。导游小姐说,玉华洞气温长年保持在二十摄氏度左右。
      玉华洞洞中有洞。洞套洞,洞连洞,造成奇景绵延,美不胜收。
     当地人将玉华洞分为六大部分,即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每个洞都有其独特的景观。人们给这些人间罕有之景都附会了扑朔迷离的传说,实际上,玉华洞景处处奇妙,它本身的美,比任何传说都更为动人。沿小径蜿蜒盘旋,低头弯腰绕过低矮石穹,前面便又有另一番美景在绵延。在果子洞,有“并蒂荔枝”、“佳果满树”等景点,所谓“并蒂荔枝”,其实是两块巨大的椭圆形溶岩,有一石柱与之相连,故名。那株被徐霞客曾经赞誉过的“荔枝树”挂在迷迷濛濛的烟雾中,细端详,粗躯繁枝密叶,硕果累累,诗云:手植自何年,离离大如斗,凭他轻骑催,不入妃子口。哈,这杨贵妃是吃不到了,导游说:这是贫民的荔枝。心里有点不爽,想:做个贫民也挺可怜,荔枝只能看不能吃。而在洞的另一侧,是一根由洞顶悬垂下来的石柱,也就是被誉为“瓜果满天”。乍看,以为是一串芭蕉,走近发现犹如一棵集百果于一枝的丰收的果树,上面结满了龙眼、荔枝、苹果、香蕉等,沉甸甸的,仿佛能闻到果香,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
       有人把玉华洞旅游称作“白日的夜游”,因为玉华洞幽深,绵长,除入出洞口外,洞内漆黑无光,形同暗夜。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我们涉过漫漫长夜,终于到达玉华洞的最高点——白云洞,名为“五更天”的景观即在此洞。抬头,只见一颗星挂在天上,这就是徐霞客的游记里记载的“至此最奇”的“五更天”了,星很亮,随着脚步的前行,星竟洒下一缕清辉,如此的轻缈虚飘,更奇的是,离那颗星星越近,那颗星星竟然愈来愈大,洞内越来越亮。
       一路打着手电为我们引路的导游小姐,此时熄灭手电,指引我们瞻望微茫的曙色。但见高天之上,红光一束,直射洞中。远处一块巨石沐浴在霞光之中。这块岩石状如鸡冠石,故也有人称此一景观为“金鸡报晓”。巨大的岩洞有如苍穹,云蒸霞蔚,流光溢彩。导游小姐不无夸张地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玉华一片天。”
        出口前,我们在这块端立的巨石——“鸡冠石”前留个影……走出玉华洞,站在阳光下,满目灿然苍翠,“苍藤秀木绕空庭,叠石层峦拥画屏”。   
       山上每一处都是奇特的风景,或丹桂丛聚,或翠竹摇曳,怪石古木,刚柔相济,石石成景,景景不同,流连在这青山之中,人变得欢愉轻松起来,真想就留在这里,过一段了无牵挂的神仙般的生活,因为有玉华洞一百六十六处的幻景作伴,因为有满山遍野的翠绿作伴……

咏桃花潭
◎ 沈祖平

沈祖平,江苏南通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
      青青的山岗,碧碧的潭水。岗上树木葱郁,亭阁翼然;水上渔歌互答,白鹭翔集,波色嫩滑,清澈如镜。
      这就是桃花潭,诗仙李白结下不解之缘的地方。它像一颗翡翠明珠,镶嵌在皖南陈村镇。桃花潭虽没有太湖的浩渺,西湖的妩媚,三峡的神奇;但,它以独有的魅力,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这才有流芳百世的“李白与汪伦”的故事;才有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赠汪伦》。桃花潭不仅与径川青山碧水同在,而且与中华民族不朽的文化,超逸的友情长存!今天,终于有幸与妻儿泛舟在桃花潭温柔的怀抱,寻访诗仙故踪,领略“一篙新绿漾涟漪”的风韵。思绪纷飞,把我带进一个古老而温馨的梦。沿潭两岸,岗峦延绵,峭壁层崖,突怒偃蹇,莫可名状。而最令人瞩目的,要数彩虹岗了。岗上亭阁,飞檐翘角矗立于颠,此即怀仙阁。此阁原建于明万历年间,民国初年毁于兵战中,1987年重新修建。仲夏的虹岗,早已是山山苍翠,树树葱茏。彩石岗上,一丛丛青,一蓬蓬绿,盛开的野蔷薇和知名不知名的小花,更以簇簇橙黄,片片丹霞点缀其间。最为奇特的是,岗壁缝隙上遍生韭菜般的野草,葳蕤青翠其味如葱,状如家庭食用韭菜。村民们称之为“太白韭”。传说当年李白与汪伦泛舟桃花潭,在彩虹岗上豪饮题咏,诗仙醉酒,吐余之处,尔后长出簇簇韭菜,他处皆不见生长,于是就有了“太白韭”故事,岗上另有一处文物,即1985年由附近山岗迁来的汪伦墓及其墓碑。碑上刻有“唐史官之墓汪讳伦也”,传为李白手书。原碑早已失丢,清光绪年间重建石碑,也一度失落,1979年才从附近村庄找到。导游小姐告诉我,每当晨曦之露,或夕阳将临,霞光散绮,潭水映翠,烟腾雾绕,五色幻彩,如虹霓掩映摇曳于山岗之上,故得名为“彩虹岗。”
        距彩虹岗不远处,赫然有一方平整坦荡的岩石,足有十米见方,下临潭水,石上刻有“钓鱼台”三字。相传当年李白在此持竿垂钓,意测水深千尺,因而《赠汪伦》诗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句。沿潭东岸一望空阔,有石堤里许,这就是“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古岸,岸上一面“八字”粉墙,有楼阁一座,与彩虹岗隔潭相望,这便是闻名遐尔的“踏歌岸阁”。
       此阁始建于明代,“文革”中被毁,近年修葺一新。“岸阁”前顾桃花潭水,后盼陈村古街。村坊田畴,潭光水色,晨昏晦冥,阴晴风雨变化,尽收眼底。楼下破堤砌门,为行人通道,通道临水一端为东园古渡口,相传为李白辞别汪伦乘舟欲行之处。桃花潭!处处景点时时诗,处处景点处处情。那千古绝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直萦绕在我心中,我禁不住掬起一捧潭水,一饮而尽,顿觉神清气爽,甘美醉人!
      循潭上行三公里,是古泾溪,或叫泾川,现称太平湖。湖长百余里,水面十三万多亩。四周万山拱抱,层峦叠翠,幽谷中湖光摇漾,空濛淡碧,宛如情意缱绻,玉体横陈的睡美人。神秘、朦胧、妩媚、心怀幽奥,妙不可测。诗仙李白浏览后,有诗赞美道:“乘君素舸游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以浙江名胜若耶溪比泾溪,可谓当之无愧,随着经济发展,改革步伐加大,政府正筹划开发太平湖旅游区。不用多久,李白臆想中的“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景观将呈现在四方游客的面前。睡美人一朝醒来,将梳理云鬓,严妆盛饰,笑迎中外来宾!

登黄鹤楼
       黄鹤楼建筑非常雄伟壮观。唐人阎伯理《黄鹤楼记》中说:“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舒,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可以想见当年黄鹤楼的雄姿。唐代以来,诗人文士,登楼赋诗,题咏佳作很多,唐朝诗人崔颢曾在楼上题诗一首,后来大诗人李白登楼,提笔准备题诗,忽然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就搁笔不写了。作为文坛佳话,实际上李白也写了传诵千古的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千数百年来,黄鹤楼几度兴废,最后一次重建在清光绪年间,三楼三檐,平面八角形,造型别致,秀丽壮观。虽然早已倾毁,但是照片尚存,可以作为重建黄鹤楼的设计的参考资料。
       黄鹤矶就是蛇山,因为龟蛇两山上架设了长江大桥,新楼改建在长江大桥东端的山上,在汉口到武昌的轮渡上,远远望见高峻雄伟、金碧辉煌的黄鹤楼耸立在绿色林海之上,衬映着蓝天白云,景色美极。多年来人们渴望早日重建的黄鹤楼今天再现在江汉之滨,不但恢复了清代旧楼的丰姿,而且比旧楼更巍峨更富丽。
        在黄鹤楼前大门内有座壮丽的牌楼,牌楼后的水泥平台上,左右对称地屹立着两幢黄琉璃瓦的平房和两座华丽的亭子。台中间的白塔式的佛塔,叫胜像宝塔,塔身像个圆瓶,相轮顶刹,遒健自然,据说塔内是舍利子。
       再拾级登上又一层平台,黄鹤楼雄峙台中,楼呈八角形,共5层,高50余米,飞檐翘角;盖黄琉璃瓦,窗户和梁柱红漆红亮,轩昂绚丽,是以传统风格为体,西方技术为用的建筑与艺术相结合的杰作。楼前有镀金的铜仙鹤两只,站在一铜龟一铜蛇上,象征蛇山与龟山。楼门两旁有现代著名书法家刘海粟写的金色对联:由是路,人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莱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确是大家手笔,可与原来苏轼写的楹联匹比,苏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人愁。
       楼内底层高大轩敞,堂皇典雅,擎天巨柱,围可合抱,红木家具,古色古香,正面壁上是大型瓷画,画中一座金黄色高楼高耸绿树之上,一对黄鹤在云中飞,黄鹤重来黄鹤楼,这幅“白云黄鹤”,高9米,宽6米,用瓷砖765块。二楼正面壁上中间是一块黑底金字大雕屏,屏上的文字是唐人阎伯理写的《黄鹤楼记》全文,左右两侧有两幅瓷砖壁画,一幅是孙刘结盟,一幅是周瑜设宴。三楼壁上是巨幅瓷画,画中有11位和黄鹤楼有关的唐宋著名人物的形象,中间一组人物是盛唐的崔颢、李白、王维、宋之问、孟浩然,左侧是中唐的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右侧是宋代的陆游、范成大、岳飞。画得非常传神,不仅形态生动,而且能表达出人物的精神和性格。像是用墨笔在粉墙上画的壁画,看不出瓷砖拼成的痕迹。它是我国陶瓷技术的新发展,是我国独特的高超艺术。在五楼的回廊上极目四望,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滔滔汉水,从北奔来,两江汇合,浩浩荡荡,江上巨轮小船相接如蚂蚁列队。武汉三镇高楼巨厦星罗棋布,林荫大道纵横交织,车如流水,人如潮涌,树木历历的晴川出现了24层高楼的大饭店,芳草萋萋的鹦鹉洲变成了工厂区,还有水碧山青的东湖齐收眼底。
眼前景象令人胸怀开朗、精神振奋。

游仙人洞
      时值阳春三月,我和妻先从天桥循径而下,漫游锦绣谷,沿崖西行,穿过石门,绕过仙路,步入“竹林寺”,只见翠林修竹,却不见寺宇庙门,原来为匡庐幻境。传说夕阳西下时,此处偶然隐约见有寺院,可闻暮鼓梵钟之声,通常有影无形,可望不可及。
      过了“访仙亭”,再拐小道弯,昂头望去,只见一排排黛色参天的柳杉树,浓荫蔽日。与柳杉树平行拔地而起的巷崖翠壁,形若覆掌参差平伸,这就是佛手岩。佛手覆盖之下,一洞迓然岩开,仙人洞已展现在我们眼前。
       仙人洞为清代嘉庆以前历年僧人修行处的地方,原称佛手岩。仙人洞四周景色宜人,洞的左边,石级弯弯地向上舒展,松杉挺拔壮行色,直通圆门
。圆门下面是悬崖千仞,悬崖伸出凌空的形若蟾蜍的石头,上面镌刻着“纵览云飞”四个红字,一棵石松亭亭玉立,苍劲不挠。洞的右边是锦绣谷,曲径幽壑,松竹青翠,峭崖耸崎。平台摆设着供游人歇息的石凳、石桌,平台外的山下,极目远眺,阡陌纵横,长江恰似白练在天崖边票舞,七里湖和赤湖如两面明镜一样银光闪烁。
       跨进洞口,左侧悬崖上镌有“仙人洞”三个大字,右侧悬吊着一个古钟,这宕开的石洞约高三丈,深约4丈,可容纳百余人。洞内顶部有大自然刀削凿刻的石岩,参差错落。洞后有一泉水,叮咚直滴,终年不断,水味甘甜,人们赠给它一个“洞天玉液”的雅号。洞的中央,有座石雕的纯阳殿,内置吕洞宾身背宝剑的石像,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吕祖”、“纯阳祖师”的吕洞宾求仙学道之地。天色突然阴了下来,一大团一大团的浓云迷雾飘来,将洞口重重锁住。没隔多久,天上降下滂沱大雨。我们伫立在洞口,仔细观察这一景观:时而,洞外黑压压一片,忽地奔腾出惊雷火花;时而,灰蒙蒙一抹,透出梦笔般的千仞奇峰;时而,白云汹涌如汪洋,在嶙峋的深谷中铺设席梦思的软床;时而,雨过天晴,在奇峰层林中飞映出一道绮丽的彩虹。
       仙人洞虽不太宽大,不很深邃,但小巧玲珑,蜚声古今中外,以它奇绝景色和虚幻飘渺的神话,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厦门掠影
◎ 张宗宸

      张宗宸,河南渑池人,1952年生。200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春色杏花村》一书。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

碧天云海
说真的,能在花甲之初,偕一家人游憩心仪的南国明珠厦门,很是欣慰;尤其能和稚气懵懂的两岁多小孙子汀鹤同是第一次乘飞机旅行,更有颇多感慨!虽值“四九”严寒,但龙年正月初三,当从新郑机场登机时,万里澄碧,金阳格外光鲜。14时50分,飞机腾空升起的瞬间,树林,河流,村镇,楼群和条条道路忽然拉缩成结网状,渐渐模糊起来。随着飞机调转角度,柔媚的阳光一束束投射进来,舱内一片敞明。从机窗朝外望,浩瀚天空出奇地湛蓝,天际处,一条耀眼光带燃烧着,灿若红霞。飞机南行,眼前不时掠过一小朵一小朵云花。渐渐地,云朵一点点蚕大,演绎成一堆一堆棉山花海,缓缓从机翼下滑过。倏而,这“棉山花海”又神秘变幻成宽阔的瀑布,又象春天原野上盛开的无数冰清玉洁的肥硕花萼。这“肥硕花萼”越发绵密叠加,直至缀成大漠雪原,晶莹亮丽,层出不断。这“大漠雪原”又极像被凛冽寒风袭击过一样,表层刮出一棱又一棱鳞网状雪痕,这“雪痕”有时竟象被无数车辆杂乱碾过似的,纵横交错。无怪乎舱内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太太看着窗外,喃喃自语:“听说南边温暖,咋恁多冰雪?”当机舱荧屏上显示出飞行千余公里航标图时,机上广播报告,厦门快到了,飞机正在下降,忽然从云山雾海中裸露出武夷山苍翠蜿蜒的背影,好像就在脚下。飞过武夷山,但见机身周围,乱云飞渡,重重云涛翻卷,顿使舱内缕缕阳光收敛殆尽。渐渐地,云团蒸腾上卷,地面街景楼观愈来愈清晰可辨。十多分钟后,飞机平稳地停在机场。才下飞机,最突出的感觉是,厦门浓云幔天,阴沉沉的,与北方郑州地区的万里晴空形成鲜明的反差。虽处隆冬季节,但无处不在的绿树红花告诉人们,这里已春意盎然。在微风轻拂中,拉着旅行箱行走,我们这群“北方来客”多着严实的冬装,成为这座城市一时特有的一道风景。
     下午5时  ,我们一家乘车赶往“海滨公园”附近的“君莎”旅舍,住了下来。

厦金海域    鼓浪屿

     不容说,驰船纵览厦金海域,途径素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是厦门旅游中的首选。正月初四早晨,墨云欲雨,但丝毫不减兴致。待我们来到码头时,但见岸边游船罗列成排,彩旗飘挂,也早已是人头攒动,人声鼎沸。海面上,画舫游轮星星点点,你来我往。上船通道上挤满了人,秩序还算井然。一俟上船的专用通道闸门打开,人潮如流,蜂涌而入。船开了,随着波漾船摇,厦门岛上渐成远景的山峦,楼宇,树林和海岸线,也在微微陟降。航途中,民族英雄郑成功巍然屹立在海上的全身戎装塑像愈来愈高大,许多人举起了相机。按导游指引,接下来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就近观看两岸海上临时军事分界线的标志。远远望去,这标志犹如抛锚的舰艇,生动见证了海峡两岸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金门岛愈来愈清晰,其附属岛屿大担、二担、三担担、五担,也一字排开,象远行的船只鱼贯归来。船到最佳角度,能从正面看清楚金门岛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巨幅标语,引得许多游客举起相机或手机抓拍。
       此时此景,我在想,人们感到新奇的是,它唤起了大家心中一个逐渐封存的历史记忆。多少年的斗转星移,如今,随着两岸和平架构的形成和发展,“一国两制,统一中国”进一步深入人心,这种新奇无疑杂糅着人们的许多情感,满足着特别是亲历了两岸数十年非凡岁月的人们心里的那种难以释怀的回忆渊薮。游船返航,抵达鼓浪屿时,已届中午。春节旅游高峰,使这个仅1.78平方公里的“海上花园”,承载了成千累万的游客。所有餐馆爆满,排起了长长的队列,吃午饭成了一大问题,且不论吃不惯的一色海鲜和不菲的价格。好歹吃了午饭,在导游带领下,拥在人群里看“万国哥特式”建筑和“海天堂构”房屋。一睹百多年鼓浪屿的风物,仿佛生动地触摸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列强伸进中国的魔爪,感受到长夜难明的旧中国“百年魔怪舞翩跹”的沉重和屈辱。“一唱雄鸡天下白”,沧海桑田,祖国强盛,人民幸福,又使人们从活生生的历史“标本”中走出来,变幻成今天满岛的游人如云,熙熙融融,从而,成就了人们胸中壮游此岛的自豪感。
       不仅如此,我还被鼓浪屿的优雅景色所吸引。不必说那罩满全岛、掩映着具有标识作用的引人注目的日光岩和万国建筑风格的草木葳蕤,郁郁葱葱;也不必说岛上空气清爽、宜人宜居;单说那根须倒挂,虬枝盘绕,浓荫蔽日,魁伟高阔的大榕树,就足以让人震撼!它似巨型的盆景,又象是一位苍髯银须的慈祥老者,向人们娓娓叙说着百年来的兵燹炎凉和风雷激荡,诉说着目睹的世事沧桑和如今的鹤颜勃发。还有那已热烈开放的紫荆花,红紫艳丽,更让人感到南国的融融春意。伟岸的木棉树,耸入云天,而其满身隆起的块状皴皮,给人以粗犷、质朴的印象。
        当下午四、五点回程时,码头上又是一派人山人海的景象。而每只游船靠岸,欲登岛的游客依然船船爆满。想必刚来的人们要在“海上花园”中,领略这“不夜岛”特有的海天风情吧!

椰风寨    南普陀寺

       龙年正月初五,是“五九”第一天。据气象报告,今天厦门最高与最低气温均比昨日
      上升两度,达9—15摄氏度,阴转晴,这就意味着能脱掉一些衣服,享受到明媚的春阳,轻装出游了。
       这天没有找导游,属“自由行动”。10时,当我们乘出租车来到“椰风寨风情园”时,太阳已冲破云层,露出了欢畅的笑颜。路旁小花池里,鲜花怒放,姹紫嫣红。在绿草茵茵中成排成片挺立的椰子树,在海风轻拂中翻动着浓碧欲滴的羽状长叶,象妙龄女郎在舞动彩带。海堤上,各种闽南风味的小吃店铺在小街两旁排开,家家门前彩旗招展,悬挂着各式红灯笼,一派过节气氛。小街外侧,是游乐场,有各种各样空中旋转设施,使尽多种招式,吸引着熙来攘往的人们。当我们下了海堤,来到海滨浴场,冬令季节,尽管没人下水,但早潮退去,蓝洇洇的大海早已把大片褐色海滩裸露出来,满海滩到处是三五成群的观海人们在漫步游览,机动载人娱乐车(记不清名称)在绵延起伏的辽长沙滩上飞驰往返,有许多年轻人跃跃欲试,争相包车潇洒,儿子儿媳带着孙子汀鹤也融入其中,开心地招摇了几遭。后来,又是他们三人一组到海边,小孙子被爸妈两边扯着,逐一轮一轮的海波节拍进进退退,逗得小孙子汀鹤一声声惊呼,一阵阵笑语脆甜。等他们从海边逐浪归来,一家人坐在沙滩上休息时,才发现小孙子汀鹤的鞋袜都精湿精湿!
       品尝了一顿闽南风味小吃当作午饭后,我们沿环岛路来到位于厦门五老峰下素有“千年古刹”之称的“南普陀寺”。此寺初建于唐代,原名普照寺;清康熙年间,由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更为现名,是驰名海内外的闽南名寺。寺内古木参天,冠荫蔽日。宏大建筑群,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钟鼓楼等等,全掩映在一片蓊郁之中,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且香客麇集,香火鼎盛,堪称佛教圣地。殿前放生池畔,有许多游客观赏休憩,池内水澈见底,乌龟探首,圆鱼摆尾,红鲤穿梭,悠哉悠哉。围池周围的砖青色佛塔上,白鹭翔集,它们时而展翅绕塔,时而落地觅食,并不因人多惊恐。因是佛教圣地,加之来此地人们感受到的放生氛围,使这些水族禽类久而久之觉得此寺乃最安全祥和的一隅,客观上起到了类似于自然保护区的功用。不仅如此,南普陀寺还是名家书法荟萃之地,属当代国内佛教领袖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题字最多,其雄健蕴涵之风格,颇引人称道。除此之外,还有清乾隆御制碑和历代名家石刻多处,枚不胜举。寺内一侧有“闽南佛学院”,建于1925年,由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匾额,海内外久负盛名,是弘扬佛法、培养佛家弟子的摇篮。
      游览中,我同儿子一起登上了海拔180米的“五老峰”。登高临风,俯瞰厦门大学园港风光,远眺海天茫茫,鸥鹭翱翔,疏朗、洒脱、豪惬之感油然而生。当一抹晚霞映红了南普陀寺如卷云攒涌般的高高树冠时,我们从寺里出来往回赶。但惘然不知坐哪路车,亟需买一张厦门市区地图而购不到。所挡出租车,均因游客多,“君莎酒店”一带车稠路窄往往堵车出不来而司机谢绝前往。逼得我们只得到站牌下查站名,终于查得临近一站“海滨公园”,才乘公共汽车进入市中心地带,下车徒步走了一站路回到了旅社。

万石植物园    胡里山炮台
因预定的回程机票是翌日7时,正月初六就自然成为这次厦门旅行的最后一天了。上午,我们来到厦门东南隅万石山中“厦门园林植物园”。据介绍,此园建于1960年,是围绕万石岩水库精心设计的,占地4.93平方公里,俗称“万石植物园”,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示范基地和福建省首批科普旅游试点单位。现已种收集6000余种亚热带观赏植物,辟有棕榈岛,雨林世界,沙生植物区,百花厅,松杉园,南洋杉草坪,蔷薇园和科普展馆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区。汇集了自然景观、人文胜景和植物造景三大特色,是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理想的旅游观光胜地,“万石植物园”可谓久有美名。
      刚入园,就看到邓小平1984年亲手栽植的一棵“大叶樟”。这棵树已碗口粗,两丈多高,干枝纵横缓直,象正在撑开的大伞;枝叶扶疏,但透光性极好,给人以疏朗,坚韧,挺拔的感觉。毗邻数步,是王震将军所植的一株“南洋杉”。附近就是“南洋杉草坪”。一片南洋杉袭一身绿装,高大粗壮,昂首蓝天,漫不经心地分布在卧丘状的茵茵草坪上,与草坪谐调构成立体绿色“峡谷”。游客三三两两倚草坪休息。仰望南洋杉树冠,犹如在幽谷中看天一样,颇有落差感。又临另一处园内名景“万古涵翠”,但见偌大一泓碧水,涵映周围参差苍翠,在阳光反射下,水光天色,好像眼前放一枚硕大的蓝色宝石,熠熠泛光。人处在其中,似乎伸出双手,就能掬出一捧绿来,真是美不胜收,妙无以言。接着进入“百花厅”,这里是热带花草名卉荟萃之地,履池
      塘石砌,穿排房艺植,看曲径流水,品万紫千红,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面对如此斑斓多彩、五颜六色的花卉世界,直叹自身花卉知识太少,只觑其美而惘知其由,真是憾事!
      下午,我们乘车来到位于厦门东南海边的“胡里山炮台”。这座炮台是1891年(清光绪17年)福建水师用乌樟树汁、石灰、糯米拌泥沙筑成的坚固要塞,墙壁、雉堞、兵舍保存完好,据说,历时五年建成。炮台内,除清政府泥模铸造的多尊炮筒外,有一尊从德国购买的“克虏伯”大炮,属后膛炮,口径280厘米,炮身长13.96米,全炮重6吨,射程6460米。另有一尊“威斯沃斯”炮为英国制造,俗称“六角炮”(因其口径为六角形,炮弹亦为六角形),是英国人威斯沃斯工程师设计建造的,故名。“威斯沃斯”炮是1860---1900年间欧洲战场的名炮。而清朝用泥模生铁铸造的炮筒,内外粗糙,膛内炮弹游移空间大;所谓炮弹又是实心铁球,有效射程仅100—200米,实际上是冷兵器末代产物。彼此形成的鲜明对比,实在令最早在七世纪就发明火药的国度后人汗颜!特别是读这里的中外海战文字,心中有一种不可言状的沉重感。腐朽的晚清政府,袭长袍马褂,系大辫子,使用拙笨的冷兵器,与拥有近代工业文明和坚船利炮的西方列强对阵,形成的东西文明的碰撞反差,使人折腕叹息!无怪乎,英军以区区两万人马把清朝八十万海疆防军打得一败涂地。而清朝,这个在马背上使用弓箭得来的政权,却于康熙二十二年停止铸炮,其主要原因竟是唯恐“马上弓箭”失传!直到鸦片战争被打,尔后,才有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所谓“以夷制夷”,形成洋务运动,花巨资购买“洋枪洋炮”;这中间,出现多少被动,更何谈理国固边的战略眼光!由此铸就的屈辱和失败,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一种嘲弄,或者说是“落后”对“先进”的一种无奈!铁和血的教训,生动印证了“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当然,参观胡里山炮台,沉重中也有欣慰。正是这种东西方文明不对称“碰撞”,给国人带来的奇耻大辱,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在觉醒过程中,中国人民经
过无数次的反抗失败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找到了一条救国图强的道路,站立起来了。如今,我国国防力量的日益强大,使世界上任何一种力量都不敢小觑,而其中“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远见卓识,就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了。
      紧捱胡里山炮台是一大片海滨沙滩。当我们从胡里山炮台参观出来,艳阳西斜,铺满了金色的沙滩,数不清的人沐浴在阳光下,散步休闲。小孩子们多在大人呵护下,玩起了铲沙、堆沙的游戏,我家小朋友汀鹤也挥起小铁锹,兴奋地加入其中。海面上,海轮在蠕蠕移动,快艇箭一般地穿梭。海滨大道上,车流不息,衬托着厦门无处不在的盛开鲜花和无边的葱翠树林掩映的高大建筑群。这一切,分明使人们领略到充满勃勃生机的南国之春。

铜钹山的呼唤
◎ 陈有仓

      陈有仓,笔名东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员会员、青海省作协会员、西宁市文联委员、市作协理事、《东方散文》编委。2003年创办并主编《日月》文学杂志。作品发表于《青海湖》、《安徽文学》、《西部散文家》、《青海作家》、《人民日报》、《青海日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多篇作品选入省内外多种选集中。出版有《河湟民间婚俗文化》。
       铜钹山,一个江西广丰县鲜为人知的地方,在闽、赣交界处,静静地卧养了亿万年甚至几亿万年斯。后因一直是农民起义的重要据点,自唐末以来被历代封建王朝封禁近千年的山,没有人烟,只有鸟语,而今历史仿佛给了她特别的呵护、关爱或嫉妒。
       有了安逸的静养环境,铜钹山故而草木茂盛,古树参天,湖水清澈,鱼鸭游戈,多达312平方公里的面积中,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在境内很难看到裸露的山体,就连坚硬的石崖上也滋生着绿色的生命。森林遮天蔽日,苍山翠岭奇秀,幽谷深峡处处飞瀑流泉,湖水漪澜。各类植物种类多达2000余种,飞禽兽类多达300余种。一些珍稀的南方红豆杉、香樟、厚朴、木莲等植物和毛冠鹿、短尾猴、云豹、穿山甲、鹰嘴龟、眼镜蛇、熊等动物繁衍生息,给寂静的铜钹山带来了无限的神秘色彩,成了专家学者、画家、作家们研究、写生、创作的基地。
        清晨,铜钹山像初醒的少女,羞涩地沐浴在氤氲的雾气中,周身清凉洁净,苍绿如翠,一尘不染,在翠绿色的裙衣包裹下的通体鲜嫩柔弱而妩媚,鲜嫩柔弱的让人不敢亲近,恐怕会伤害她的玉体。一条宽阔的河面上,一颗颗河柳低垂着娇嫩的枝条,像一个个妙龄少女用纤纤玉指梳洗着飘逸的长发。就这样,铜钹山一年四季中变换着山花烂漫、青翠欲滴、层林尽染、玉树琼枝的不同色彩,形成了一幅妙境天成的自然画卷。
       铜钹山的山雄奇险秀,峰峦叠嶂,怪石嵯峨,岩洞幽致,群峰如列屏,茫茫苍苍。九仙山奇峰叠翠,峰峦险峻;观音岩、白花岩、红军岩挺拔秀丽,直插云天。经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这些山体千峰竞秀,各具特色。有的状如手掌,有的像吐蕊花瓣,有的似雄鹰展翅,真是千姿百态,峥嵘万状。原生态野趣妙景,简直就是上苍的经典之作,特意之笔。走进翠绿而险峰参天、云雾缭绕的高山峡谷中,饱尝雄伟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和妙曼而秀雅的山乡风韵之时,顿感山绿、水绿、人绿,仿佛整个世界都呈现在绿意盎然和万山红遍的锦绣画卷中。俯视万丈深渊,恍如半空中行走,让人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登临摩霄绝顶,眼望山峦起伏,碧波荡漾,与天一色的壮景,令人神清爽,心潮澎湃。氤氲的雾气,飘渺在山头,忽一阵清风吹来,清凉舒爽,如飘忽的丝帕,润抚着我沁满汗水的颈项。一阵惬意水一般漫上来,敞开的胸怀,澄明如水,没有任何的斑杂,只有纯净的愉悦和美妙。几只翠鸟,灵动而优雅,清脆而鲜活的鸣叫中,倏忽间钻进云天,神奇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铜钹山的湖湖面宽阔,翠绿洁净,静如明镜。七星湖、军潭湖、铜钹湖三大高峡湖,仰躺在青山环绕,绿树相拥的怀抱中,旖旎秀美,波光潋滟,阳光下像撕碎的银片波澜不定。乘坐在游船上,举目四望,云蒸霞蔚,空濛明丽,阴阴柔柔的山体,像列队的少女舒展着臂膀欢迎你的到来。游船划过之时,又仿佛抵下头在说,欢迎下次再来。高大的岩体状如擎天柱,直指苍天。在宽大的湖面上穿行,眼前的碧水中,蓝天、白云、翠山、绿树与湖水浑然一体,表现出山缠水,水依山的相依为命的眷恋之情,演绎着厚重,塑造着秀雅,涂抹着博大,挥写着狂莽。身后翻卷的浪波,留下的不仅仅是船体划过的印痕,而是留下了一串串梦境般的祥和、欢愉和永恒的记忆。声声凝重而震撼心肺的奏鸣中,呼唤着美好的未来。
     铜钹山到处弥漫、渗透着一股空灵飘逸、浓郁醇香的自然风韵,蕴涵着浓郁的宗教文化和人文气息。纵横交错,蔚为壮观的美景,玲珑剔透,建筑精美,做工精湛的庙宇,营造出了别样的景致。一个个美妙的传说和一件件悲壮的故事,为铜钹山增添了厚重而迷人的色彩。站在白花岩下,仰望着笔直的岩壁,回味着凄凉的传说,灵魂的深处有种不安。聆听着盈盈佛号,走进香烟缭绕的白花岩岩洞中的广福寺,从那神态鲜活的二十四佛仙壁画和栩栩如生的而又模糊的佛像中,可以看出广福寺年代的久远。在这里,仿佛看人,便觉得人是仙人道骨;看山,便觉得山是仙山道气。当我的思绪像天空中飘散的云丝游游荡荡时,这种脱俗的生活环境给了以宁静、祥和之感。白花岩,许多文人墨客为你题写或留下了不朽的诗篇的仙山,我不由从心底敬仰你。踩着文人墨客的足迹,嗅着袅袅缭绕的香烟味,看着高大雄伟、18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的红军岩,我仿佛走进了遥远的历史和具有厚重人文气息的氛围中。聆听着朋友的口述,我对铜钹山有了更多的认识的同时,更增添了对她无限的眷恋之情。
       在旅游业如此火爆的今天,铜钹山仍然处在“位居深闺人未识”的窘境中,深感遗憾!铜钹山的鲜,铜钹山的奇,铜钹山的雄,铜钹山的活,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就连离这儿不太远的南昌市民都不知道铜钹山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他们只知道来到江西,不去井冈山、庐山、三清山看看,就等于没到江西。真的是这样吗?我说:非也。不到铜钹山这样的处女地去看看,那就等于你白去了一趟江西!然而,事物的运转总是逆反的。试想,当大规模的游人潮水般涌进铜钹山时,铜钹山无疑在给当地带来财富的同时,她的自身还会存在有就像头盖面纱的艳姑那么鲜嫩,那么柔弱的形态吗?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南昌人不说铜钹山的好或值得一去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遥想当年,当铜钹山还在封禁时,就有人禁不住这里奇山秀水,风光旖旎的自然美景的诱惑,住进了深山,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他们住进以后需要衣食住行,需要繁衍生息,树木自然遭到砍伐,野生动物自然遭到捕猎,从而这一方天地就失去了往昔的安逸,裸露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蔓延……
       那天,铜钹山管委会的同志带我们翻山越岭,走向深山老林时,半路上,我就看见了零零星星,稀稀疏疏的几处用毛竹搭建的房屋,主人(大多数是男女老幼)倚在门框上,憨厚、朴实、自然而诚恳地迎接我们的到来,又目送我们远去。他们的周围大多是开垦出的土地和裸露的山体。看着他们的形态和举动,我就询问,青壮年和适龄儿童去哪儿了?他们回答,都到外面打工、上学去了。对于隐居在深山中,不知外面精彩世界的山里人来说,应该早就走出山里了。但老人们依然深深地眷恋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此时的我,耳边仿佛听到了铜钹山的呼唤:赶快转移吧,还我一块净土!
       这种发自铜钹山深处的呼唤,还在于在沟谷和山坡上,隆隆的机声中,被大量地剥开草木葳蕤的肌肤,而留下的只是一道道黑乎乎的柏油铺就的大道。这种网状般缠绕在各个景点上的道路,宛如流淌在铜钹山身上鲜活的血液和泪迹,看着它我的内心不禁在抖颤。

唐王昭陵

◎ 宋红军

宋红军,笔名仰望苍穹,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咸阳教育电视台办公室主任。已发表作品200多篇,出版有散文集《仰望苍穹》,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春天的时候,有闲差在陕西礼泉逗留几天。算是有幸,下榻于唐王昭陵脚下的客舍里,得空拜谒了一遭这座帝王陵墓。
    沿礼泉县城东北行二十公里,远远可见一道山脉,便是绵延起伏的九嵕山,那山的最高峰便是昭陵。昭陵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以其雄伟挺拔的陵山气势,庞大无比的陵园面积,尽善尽美的阴阳风水,众达数百的陪葬名人,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李世民生于598年,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双全,文武兼备。 他早年助父亲起兵太原,统一全国,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李渊称帝后,封其为秦王,任尚书令。
      李世民曾镇压窦建德等农民起义,消灭了王世充等割据势力。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太子,当年继帝位。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位期间,他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并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怀纳谏,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并为大唐盛世的来临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史书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李世民去世后,葬于昭陵。
    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1188米。虎踞渭北,气掩关中,九梁拱举,一峰独秀。渭水萦带其前,泾水逶迤其后,衬托得陵山主峰更加孤耸回绝,看上去与天相接,气势宏伟,地势极佳。九嵕山主峰更有其多变的魅力,从东北望去,山脉犹如卧虎,虎头高昂,气吞云水,虎尾突翘,直指蓝天;从正南方向望去,呈圆锥形,很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从东南方向望去,却成三峰聚会,活像一座笔架,因而,这一带人又叫它“笔架山”;从西南方向望去,又呈覆斗形,颇像日本的富士山。满山的苍松翠柏绿意盎然,氤氲缠绕在山头的薄雾与云霭,使整个陵区弥漫着庄严与玄秘的气息。
    沿着司马道走进陵区,唐王李世民高大的雕像站在北司马门,气宇轩昂,目光睿智。在塑像的周围,矗立着10根“华表”,每一根都环绕着鳞甲闪闪的巨龙,象征着大唐的威仪和恒久。长长的神道两边,他的文武百官静静侍立,长孙无忌、王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敬徳、李靖、柴绍、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虞世南、秦叔宝……正是这些响当当的人物辅佐一代帝王成就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一生胸怀开阔,心理健康,他没有像曹操一样的疑冢,他把自己光明正大地埋在了这个他生前亲自选中的风水宝地。据导游介绍,唐朝初年,唐太宗带兵打仗和纵骑狩猎,多次领略过九嵕山的秀美风光和险绝气势,并爱上了九嵕山,曾对侍臣说:“我看九嵕山孤耸回绝,可置作山陵之处,实有终焉之意。”贞观十年,文德皇后身染沉疴,弥留之际与太宗诀别,语重心长地告诉李世民:“我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功劳,死后不可厚葬。再者说,葬人就是藏人,不叫生者看见就行。古代的圣贤,都崇尚薄葬,只有那些无德政的帝王才大起山陵,劳费天下,被有见识的人所嘲笑。希望把我因山而葬,不必起坟,不要用棺椁、陪葬器物,不要金银,全用土瓦。”当时社会风行厚葬,破费资财。文德皇后为倡导薄葬做出表率,堪称她一生节俭美德的
结晶。贞观十年六月,文德皇后病逝。文德皇后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茶饭不思,他说:“不复闻规劝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遵照文德皇后的遗言,唐太宗在九嵕山依山为陵,修建他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昭陵,对当时的厚葬歪风进行了改革。昭陵依山为陵,开辟了唐代从俭丧葬制度的先河。十三年后,唐太宗驾崩,与文德皇后合葬于昭陵。
   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总面积2万多公顷,陪葬墓至今有的说170多座、180多座,也有说190多座,总之在关中分布的唐代18座帝王陵墓中最大。距离昭陵仅有20多公里的乾陵陵墓也仅有17座。这么大的陵园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有的。唐太宗的陵寝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上,如同皇宫在长安城的北部一样,居高临下,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形分布在主峰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月一样,按亲疏、贵贱列侍于两侧。皇族的墓多在山上,大臣的墓多在山下的平原上,象征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当年,唐太宗在修建昭陵时就立下了密戚陪葬的制度。他认为,君臣之间,义深舟楫,荣辱与共,生死不忘。功臣死后,应当和帝王安葬在一起,居止相望,一如生前。愿为“功臣密戚,德业佐时者,赐给坟茔”,“其父祖陪葬,子孙欲从葬者,亦宜听允”。陪葬者享受盛大的饰终之典,臣僚们皆以陪葬为荣,而且大多数是夫妻合葬墓。加之陪葬者还有西北各兄弟民族的将领,于是就形成了一个陪葬者在200人以上、历代帝王陵墓所罕见的庞大陵园。
    陪葬昭陵的魏征、房玄龄、秦琼、尉迟敬德、徐懋功、程咬金、李靖等,都是唐太宗统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他们虽出身不同,性格各异,但对唐王朝忠贞不二,功勋卓著,并敢于犯颜进谏,皆为太宗重用。特别是魏征,对唐太宗正确决策、加强统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魏征病亡后,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此类君臣佳话,在昭陵文物中不胜枚举。
    昭陵目前已确定墓主的陪葬墓已达70座,发掘了40座。要是碰巧看墓人守值,还能进到墓道里转一转,年长些的守墓人都能给你描述不少旧闻亲历。要判定墓主是谁,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墓碑。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开创了盛唐的“贞观之治”。他喜爱书法文字,尤其喜爱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笔墨,吩咐下人在天下广为搜寻。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时时临摹揣度,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珍藏身旁,唯恐失却。他在世时,除临古人字帖外,还向当时的书法大家虞世南、褚遂良学习,书法水平翘楚当世。传说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得到《兰亭序》真迹,如获至宝,整日挂在宫内,不但自己揣摩把玩,也让大臣中好书法者一同临帖。据说,太宗去世前专作一宝盒,藏着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在他死后一

同埋进昭陵里。君有所好,臣则趋之。所以,盛唐时书法文字兴盛一时,陪葬的王公

大臣们纷纷请名家题写墓碑,而且唐风所及,碑体无不高大恢宏,字体无不出自书法

名家真迹手笔,汇当时书法之萃,个个可称稀世珍品,陵区里一百多座坟墓可谓碑石林立,俨然一个书法展览馆,它們不仅构成了陵园的雄伟气势、和谐美感,而且为后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艺术真迹和考古依据。世事绵延,华年难忆。这些石碑向凭吊者诉说着已经很遥远的故事。
    昭陵不但在规格和布局上是一个创新,从遗存下来的文物来看,更有独特风格。祭坛两侧的庑廊安放着“昭陵六骏”石刻,驰名中外,曾有诗云:“秦王铁骑取天下,六骏功高画亦优。”“六骏”是在唐朝建立前后,陪伴李世民纵横疆场的战马。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而每次冲锋陷阵,都有战马陪伴他出生入死,所以唐太宗对他的这些“战友”感情极深。为了告诫子孙后代创业的艰辛,同时寄托对与自己半生戎马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这“六骏”分别为:武德元年李世民平定薛仁臬时所乘的“白蹄乌”,武德二年平定宋金刚时所乘的“特勒骠”,平定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的“什伐赤”,平定窦建德时所骑的“青骓”,武德四年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拳毛騧”,征略洛都时所骑的“飒露紫”。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以高浮雕手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其中,汗血马“飒露紫”是唯一旁边伴有人像的。据传说,李世民在一次作战中与随从失散,敌方的骑兵一箭射中了飒露紫,丘行恭拼死护驾。李世民后来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就把这段情形刻在了石屏上。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侍立,丘行恭果断拔箭,这种救护之情,实在是人马难分,情感真挚。
    李世民还亲自为每一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战功和风采。并令大书法家欧阳询将每一匹战马的名字和御制颂词誊写于纸,工匠镌刻于石雕之上。六骏石刻浮雕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只可惜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真正的昭陵六骏并不在这里。1914年,美国文物商毕士高串通我国的民族败类赵鹤坊、卢钦斋等人将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偷运出境,现存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在偷运过程中被我国爱国人士截回,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六骏”石刻以统一战争为题材,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六匹战马形貌写实,或行走,或奔驰,或站立,都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连马的装饰和马具也都刻画得细致入,有的身上还刻有箭伤。其中一匹马的前面还雕有一员战将,正在为马拔箭疗
伤。又运用了“以跃代跑”的夸张手法,将一匹四蹄腾空的骏马呈现在人们眼前。与唐墓壁画中的奔马是一脉相承的,意在表现骏马的矫健迅捷,疾走如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昭陵六骏”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它不只是造型上的成功,雕刻技巧的精绝,而且还寓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昭陵六骏”为大唐皇帝李世民歌功颂德而作,而英雄本人并没有出场,但是从他所乘战马的雄姿,我感受到了英雄的存在。这组作品显示了雕刻艺术写实和夸张手法相得益彰的特征,令人回味无穷。我站在它们前面,感慨万千。六匹神骏,掠过时光的隧道,从历史中醒来。一抔黄土,埋葬了太宗,但一抔黄土,埋不了道路与蹄声。凝望这些战马,让我感觉到历史的真实与心跳。一切都是静止的,惟有马,惟有马的奔跑让景色涌动。昭陵的马,沿着唐朝的背影扬起长蹄,站在历史的额角,仰天嘶鸣。我仿佛看见它们载着主帅李世民,驰骋战场,出生入死,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看见刀光剑影,可以看见孤烟与黄尘,我感觉历史就在眼前。
    大概由于六骏的战斗经历,再加上石雕艺术的魅力,这组浮雕在民间的传说中充满了神奇的色彩。据说安史之乱时,安禄山率领大军攻破洛阳,直逼潼关,威胁长安。唐朝军队驻守潼关抵御,唐军和安禄山手下将领崔乾祐在潼关展开激烈的大战。战斗中,叛军的一队白旗军左冲右突,攻势凌厉,唐军一时难以招架,眼看就要败下阵来。突然黄旗招展,不知从何处杀出一队人马冲向白旗军。两个回合的恶战下来,黄旗军杀得贼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因寡不敌众,被白旗军团团围在核心,难以突围。就在这危急之时,忽然阴云四起,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转眼间黄旗军全部都不知去向,惊得叛军呆若木鸡,仓皇倒退了几十里。后来,昭陵的守陵官员奏报朝廷说,潼关大战那天,昭陵前的六骏个个汗湿欲滴。人们纷纷传说,那队勇猛神奇的黄旗军,就是昭陵六骏和墓前的石人石马组成的,遂对“昭陵六骏”的感情日益深厚。据当地传说,人们有了冤情,就会来到“昭陵六骏”前倾诉,唐太宗就会骑着“六骏”显灵。
    沿着磕磕绊绊的山路,走一会儿就得歇歇,颇费了一番气力才爬上巍峨峭拔的唐王陵。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九嵕山群峰环绕,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上山的旅游公路蜿蜒盘旋,近处的村庄清晰可见,远处的陪葬墓星罗棋布,山下阡陌纵横,沃野千里,周围碧绿一片,春意盎然,真可谓风景如画,令人叹为观止。登上山顶,立马就有一句诗闪出口角:“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位大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不容置疑地站在了新的历史巅峰,即使他驾崩了,他还要躺在最高处,俯瞰这雄伟的壮丽山河,俯瞰一切。可是,岁月愡倥,盛唐的命运,仍然免不了化为泥土,我看见时间的奔跑犹如昭陵白驹。一阙新词,数行唐诗,一绺画意,在激昂的马蹄声中渐行渐远。

淡然行走在古城
◎ 江 虹

    江虹,纳西族,云南丽江古城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银行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

    五月,带着它独有的芬芳悄然而美好的离开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悄然而至,古城难得的下起了一场夜雨。新雨过后,心情怡然,清浅的日子,偷一处空闲,行走在古城初夏雨后的炎凉里,只想那份简单,那份随和,那份可以把忙碌的心收捡,晾晒在小河绿荫处静静停歇。
    时光缓缓,幽静而欣然,望眼前游人还稀少,悠闲处多了一些舒逸,少了一些闲杂。桃花、梨花、樱花、海棠花一一谢了,而月季却开了,在万条垂下绿丝绦处,红色的月季像玫瑰,很美。岁月,如一粒尘埃,轻轻飘过纯净的天空,不留一点痕迹。
    我一直都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尤其喜欢在清闲的时光里,听一首首音乐,写一些自己心怡的文字,把所有的生活琐事都用文字记录在扉页里,填充自己的生活方式,忙碌的日子,一直都在奔波中度过,心灵深处,一直都渴望有一片纯净的天空,可以容纳我弱小的身躯,将自己静静安放在流年的时光处,好好歇息。
    倚在夏日古城的清凉处,一直都想拥有一段静美的时光,看阳光慢慢的移动,逐渐拉长消瘦的影子,看古石桥下河水在清流间,又残留了多少失落和惆怅,看风吹叶落,缓缓的旋起心中的梦,想雨打绿叶,声声悦耳,牵动着心绪,拨动着心房,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简单,或许,这就是心灵的向往。
    时光流转,落叶归尘,终不过繁华一梦,我偶然拾起了什么。走过一条叫阿溢璨的街道,在大河弯旁的几棵大树依然还是那么葱油,但枝繁叶茂的枝桠间,也不时有几片零落的叶儿在枝叶间晃悠落下,是否昨夜雨打的缘故,或是否也显示了它的苍老?!两旁的老屋虽然被刷上了新的油漆,还挂了一串串红灯笼,但说不出哪里不对,总感觉那么陌生,是否与在我孩提时眼里的那种古朴气息已荡然无存,或许,岁月的苍老慢慢掩盖了原本的模样,过往,而只不过是一个程序,来完成它的职责,将其逐渐演变。
    记得在古城南边那所古老的小学校里,有一次搞全校演讲比赛,我代表年级参赛的一篇作文题目就写二十年后的自己,而如今数十年已经过去,再回首还是能看到那个小小的自己,在古巷口的槐树下水井旁和小伙伴们玩得忘了回家。小时候总渴望长大,总觉得时光漫长的不能再漫长。而如今长大以后,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一路奔跑,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在心里痛哭,爬起来后又笑着奔跑,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向明天问好,含着泪微笑。
    人世沧桑,变幻莫测,谁都不可以在岁月的辗转里将自己做得最好,谁都有一段深藏的记忆,锁在最深的心底。回忆往昔,童年的天真,年少的张扬,十八岁的花季,青春的梦想,壮年的坚韧,还有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故事,都记录着人生的点点滴滴。
    一路走来,笑过,哭过,痛过,开心过,拥有的,得到的,失去的,都已成为回忆。岁月,就是一道道充满曲折和坎坷的路程,不经意间,光阴已滑出壮年的边缘,回望那些溜走的时光,岁月还有几多磨合在等着我们继续。曾经,记忆的影子还印在心上,而时光,却把未来画上新的里程,还在对未来的执着一路奔走。
    红尘阡陌,那些走过的,路过的,看过的,听过的,都无意成了生命里的幻影,渐渐懂得,生命没有贵贱,没有高低,唯有把握生命的存在,将剩余的时光珍惜。荣华富贵,青春容颜,终抵不过流年似水,人间情爱,世间清欢,都已成为过往烟云,回望今生,唯有好好把握,做安静的自己,淡淡地走过每一处时光……
    喜欢时光静好,喜欢慵懒的午后看窗外那一抹新绿。
    还记得几年前同样在五月沿着玉河享受长堤绿柳、草长莺飞的时光吗,风一吹,纷纷桃花如粉色的雪缓缓飘落,让人沉醉着迷,此时什么也不要想,只需漫步其中,感受大自然所赐予的美好,唯美的画面浪漫的一发不可收拾。我不爱这里的繁花似锦,却欢喜在这绿柳岸边偏安一隅的粉花,安静的盛开凋谢,无关你爱与不爱。
    这是一个温情而冷漠的小城市,这是一个无情而又多情的地方,我在这里欢笑也在这里哭泣,在这里寻找也在这里失去,时光荏苒,数十年的岁月竟然这般经不起推敲,只可惜,没有岁月可回头。
     日落石街曲寂,轻轻抚摸了一下自己有点发憷的脸颊和双眸,让已逐渐稀少的头发在风中旋起,自感悠扬无比。此时面对故景故物,我曾经问自己,我的青春不知遗落在哪里,却怕是输给了时间,怕被岁月摧残,早已不见了最初的容颜。岁月给了太多不安,虽然现在不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但若一一计较,那也太累了。往日的世界无论多么的繁琐沉重,我都只想释然,让自己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走入下一个路口。
   人生路上,阡陌交通,无论繁盛还是荒芜,都是风景。在这条小街上,我从小就喜欢光与影映照在玻璃上的感觉,风一吹,闪闪晃动。像是泛黄的旧照片放在阳光下,沉寂平静的背后虽有记忆汹涌,但呈现给人的依然是恬静淡然。我最惬意的是,在木质地板的小阳房里,以最舒适的姿势趴在沙发上,桌上是淡淡的菊花茶,几本书,手里随意翻动着一本诗集,可以看,也可以不看,一切随心。从音响里流出的是班得瑞的乐曲——《childhoood memory(儿时记忆)》,很轻柔的北欧风格,感觉自己就像自由自在翱翔在蓝天白云里的一只小鸟一样。在这个忙碌的城市,停下脚步,放下欲望,把追求搁浅,把烦恼推远,听一首这样的音乐,相信它会让你疲惫的身心得以充分的放松。虽是听不懂的歌词,但第一次听就爱上了,那一个个神秘的音符,在心头跳跃,促使人扬起无际的遐想。也许只有这样的音乐才能慰藉自己浮躁的心。这样的时光,这样的画面,总是安静而美好的,想想都让人心安。
    回到现实,我依然是一个匆匆过客,虽曾出生至以后的告别凡尘就会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小角落,但又何妨,对我而言,至少精神的世界不是贫瘠的,这已足够。在这一小城,万物不为我生,却被我所赏。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人世间的繁华不过是刹那芳华,我不是圣人,只一片素心,只愿这一片素心能在人间安稳度日,聚散随缘,花开随意,花开是缘,花谢亦缘。
    似水年华,总让人来不及感叹便已走远。那些我喜欢的花儿,都已经盛开了吧,很是惦记。那些我爱过的恨过的人儿,都已经走远了吧,淡淡想起。是夜,很静。屋顶轰隆而过的飞机惊醒了这个熟睡中的小城市,而远处街道,车来车往涌动的暗流里依然上演着无关紧要的故事……睁开疲惫的双眼,任一颗流星划落到我的梦里,那么的不经意,却已是深深落心里。

金村,来过就不曾忘记

◎ 王 芳

     王芳,女,笔名花香满衣、水乡玉荷。祖籍江苏连云港,现居江苏张家港。九十年代初开始写作,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刊物发表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近50万字,出版文集《我的香樟之城》。系连云港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要穿过多少岁月,才能与你相遇?要走过多少山水,才能与你相见?不要怪我来得太晚,不要怨我来得太迟,有缘总会相聚,有情总会相遇,原来,你一直在这里。
         了一江春水,把杨柳的飞絮吹的像漫天飘洒的花雨,而那些花儿沾上了春水,不管不顾地次第开放,开满一个叫金村的地方。行人、游客、摄影者,一群群、一对对,在找寻,在欣赏,一个远古与现代相结合如同水墨画一般小周庄。
    此时,我也加入寻访之中,时间让我们追溯到了明朝洪武初年,有一个叫金启明男人,他从兰溪出发,一路行走,他要寻找他的桃花源,暗泾河畔土肥、水深、风回、气聚的风水宝地吸引了他,他领着子孙,砍荆棘,割野草,开垦荒地,栽竹植树,以农为本,兴业发家。
     他与人为善,爱惜一切生命,收留母虎安居,他的行为感动了老虎,有了人畜相安的和谐。那成群的乌鸦,也贪恋暗泾河两岸的五谷野果,相继在这里筑巢蕃衍,水土肥美,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慈乌不愿离去,繁衍着后代,留下了“哺母慈乌更有村”的诗句。
      金氏族人,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展开了手脚,用自己的智慧规划金村,于是有了码头、布庄、药铺、私塾、书场、茶馆、酒肆、染坊、典堂、赌场,这样热闹,这样的繁华,吸引了八方来客,赶集的、听书的、喝茶的、买办的、吃酒的、耍钱的都在这里云集。
     云集中便有了故事,佳人在绣楼弹琴,才子在楼下听琴。缠绵的琴声,已让才子动了情,楼里佳人不知楼外才子相思苦,惹得才子夜夜难眠,掌灯写下相思句,叠一只飞鸟放在暗泾河里,便有了一场风花雪月的相聚。书场上,说书人木板一拍,一章章的说讲,语惊四座,听书人忘记了时间,一声声叫好顺着水声,穿过河岸,穿过飞檐翘角,穿过花厅,穿过读书郎的门楣,竟让读书郎一时失了神。酒肆里布匹生意成交,白花花银子放进布袋里,染了色布匹,一捆捆装上船运往五湖四海。茶馆里品茶人,手捧香茗,听着曼妙的丝竹声,看着上茶女子,纤纤玉手,含笑盈盈,青花瓷的衣裙,头上插着一朵茉莉花,轻巧地来回走动着,真是茶香人美,就这样看着、品着,人便醉了。还有那些美味的小吃,海棠糕、米酒、鸭血糯、豆腐花、方糕、蟛蜞、田螺等等,哪一样不是令人口齿生香,吃过不忘。吃过、喝过、玩过,就要看一看金村八景了,站在街前的远见楼看南浦归帆,太湖扬帆归来的大小船只,在夕阳的映照下,有一种壮观的美。徐塘泛月、皓月当空、清水悠悠,池塘里的鱼儿也喜欢人间的热闹,它不时调皮露出头来,吸一口气,在池塘中翩翩起舞,有雅兴之人,便摇动小舟,和鱼儿来个亲密接触,这才有“水面鱼游吹月”意境。夏天来临,徐塘的荷花争奇斗艳,红如锦、白如玉,荷叶绿如伞,在塘边赏荷吟诗,这就是金村耕读日子。不再细说古园乔木来历;不再去说曲桥流水景致;也不絮叨西泾垂钓雅趣;破寺晚钟的永昌寺也有这样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么暗泾归鸦这一传奇定要细细说了,百善孝为先,乌鸦懂得,金村人懂得,忠厚传家,世代耕读,和谐联姻,便有了后代繁荣昌盛,明清以来金村人才辈出,进士8人,举人13,大学士、秀才100余人。这些人才在历史上可圈可点,明代进士杨伸、名医金兰升、抗倭英雄金七等等他们高贵的品质,悬壶济世的善行和为抗击外来侵略者不畏生死的精神都让人敬仰。
     风雨中金村受着岁月的洗礼,园茂里的老井,见证着许多变迁,长春堂药铺里那些草药香味似乎还在袅袅飘在空中,金家和王家的花园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那些青砖黛瓦、水榭亭台都成了废墟,原来歌词所唱也在这里,远去了的一切,让人想想好伤感。
     过去毕竟是过去,变迁中改革,涅槃中重生,蝴蝶破茧而出更美丽。新时代金村在政府规划下,正一一恢复往昔容颜。不!她比往昔建设更好,且看这古香古色老街;一幢白墙青瓦的别墅;青石板下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廊桥;百花盛开的花园;小巷奔跑欢笑读书孩子;商铺中热情好客的老板;原野中劳动人群;篱笆下悠闲觅食牲畜;一切的一切都构筑一副和谐而又温馨的画面。金村,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梦,一个不曾离去的桃花源。

天山深处有天池
◎ 冯继忠

      冯继忠,1963年3月生于河北省献县冯庄村。现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作家协会理事。著有散文集《天涯海角任我行》、《风雨过后是彩虹》、《我愿做一片红叶》。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集中供热管理处书记、高级政工师。

我曾经两次到过长白山天池,来天山天池是第一次。同样都是天池,同样都是高山湖泊,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的背景也就不同,所领略的风光更是异样的感觉。从海拔高度看,从周围的环境来说,彼此不仅有相同的地方,而且各有独特的魅力,都让人流连忘返。

关于长白山我已经写过两次,这次主要谈谈对天山天池的感受吧。
一大早,乘车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进入了天山的一个山口。沿着一片忽宽忽窄的山谷地带缓缓而上,碧绿的山地草原不仅染绿了我们的视线,而且洗濯了我们躁动的心灵,使人立刻忘记了颠簸的劳顿。越过谷地,我们进入了一片长势茂密的原始森林。看到眼前碧绿的原始大森林,我们从心里感到仿佛凉爽了许多。穿过一道深邃而狭窄的山谷,又缓慢地爬上了一道数百米高的自然大坝,到了大坝停车场。车刚一停稳,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随着参观的人群,沿着一条斜坡式的柏油路,向上走了大约200米,竖立在右侧路边的一块刻有“天池”的青石映入我们眼帘,再往前就是风光如画的高山湖泊——天池。看到“天池”两个字,许多游客不管三七二十一,争先恐后地挤到青石旁合影。没想到,在这广袤神
秘的天山山脉还珍藏着这么一湖晶莹的碧水,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天池位于在天山博格达峰的半山腰,海拔1900多米,长3400多米,宽约1500米,深100米左右,呈半月型,是一个天然高山湖泊。我们站在天池北侧的堤坝上向远处眺望,蓝天白云下,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雪峰巍峨耸立,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洁白如玉,银光闪烁,那大概就是海拔5400米的高峰——博格达峰吧。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七大高峰之一,是新疆的象征,也是乌鲁木齐的守护神,享有“神灵”或“天神”之美誉。视线再往近处,便是层峦迭嶂的绿色山峰,山坡上长满了挺拔苍翠的云杉和塔松等,它们漫山遍野,遮天蔽日,一年四季常青,与附近最高的雪峰遥相呼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往近处看,便是群山环抱着一池碧水,清澈如镜的池水又倒映着银白色的雪峰,天池绿草如茵的四周,到处都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池畔建起了样式新颖别致的亭台水榭,在阳光映照下的风景,光影不断变幻,十分惹人喜爱,使天池更充满了神韵。传说这里曾经是王母娘娘的瑶池,她除了经常在这里洗浴净身外,每年还要举办一次盛大的“蟠桃会”。有一次,王母娘娘组织“蟠桃会”竟忘了请天池的水怪参加,于是,水怪恼羞成怒,便开始兴风作浪,很快将天池里的水搅得沸沸扬扬,不让王母娘娘下水洗澡。“这还了得!”王母娘娘一气之下,便拔下自己头上的宝簪迅速投向天池,随即又将宝簪化作一棵大榆树,大榆树又用密集的树根紧紧锁住了水怪,使水怪连动也不能动,从此,天池里再也没有水怪出现。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大榆树在海拔近2000米的地方成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生长在天池北边的这棵唯一的大榆树,却奇迹般地存活到现在,并且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不管天池的水涨多满,从来没淹到过这棵千年古榆的树根,如果说是王母娘娘的宝簪起的作用,谁也不会相信,所以,被列为天池八景之一的古榆树就更显得神乎其神了。关于天池的人文传说还有许多,有的说早在西汉时期,来自江苏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西嫁乌孙王时,就曾路过天池,并在天山一带协助乌孙王打了许多胜仗,为巩固乌孙国的统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还有的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曾在天山地区留下了许多战斗的足迹,并亲自登上过天山的博格达峰;另外,唐太宗也曾在天池设立过“瑶池都护府”,清乾隆还曾下令在此开山引水,兴修水利,缓解了新疆的干旱少雨的情况,给后代留下了不少的珍贵遗迹,使天山天池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为发掘这里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不知不觉中,我便来到了天池北岸的那棵老榆树底下。
      放眼望去,从冰雪覆盖的最高峰到蓝色如玉的最低点天池,仿佛在层峦叠嶂的山脊上特意犁开了一道由上到下的大峡谷,我想,丰盈洁净的天池水大概就是从那里顺流而下的吧!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停靠在天池岸边的游船陆续离开码头,满载着兴奋的游客向天池远处航行。刚才还平静的水面,立刻被游船划出了一道道白线,使靓丽的天池更加绚丽多彩。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团、明媚的阳光、银辉的雪山、翠绿的峰峦、蓝色的池水、游动的客船、雪白的毡房……天山上的天池,景色宜人,真是美不胜收,我醉了,我完全陶醉了。我挎着照相机,一会儿采用广角,一会儿又换上长焦镜头,一会儿蹲着抓拍,一会儿又趴着找角度,在这水彩般的大千世界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陆续被我收进相机。
      初到天山的天池,感觉要比长白山的天池好,因为天山的天池,人们可以随意到湖边与之零距离接触,在这里,可以爬到峰顶上冒险俯瞰;天池周围的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葱葱的绿草和遍野的山花,给人一种生命旺盛的感觉,而长白山天池周围的山坡上,除了黑黄色的火山灰就是黑褐色的火山岩,不仅让人感到荒凉,而且一点儿生命力也没有。当然了,它们的相同点也很多,如海拔高度几乎接近、池水的颜色几乎相同、最高的山坡上都能看到雪,海拔高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以,长白山的雪比起天山的雪来要相差甚远。至于其它方面,应该说各有千秋。



发表于 2013-9-26 1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各位作家。淮安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曹业慧一定中周总理故乡强人中的强人,能人中的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8 09: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精彩纷呈的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4-24 12:39 , Processed in 0.17847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