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29852|回复: 4

7月11日选发赵日超《巫丽萍的山水画品读》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1 18: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淡定安谧 心法自然
——巫丽萍山水画品读
  赵日超

  去年12月1日在珠海特区的“中国水墨画·巴蜀风情”展上,罗其鑫、舒炯、巫丽萍等13位巴蜀书画金石名家百余幅作品悉数亮相,让市民亲身感受“雄险奇峻幽”的巴蜀画风。第一次见面,巫丽萍便给我留下了“朴实而谦逊”的印象。
  “作画要注意造境,一部好的作品它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淹没,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好的、神奇的绘画作品将会大放异彩。只有甘于埋头绘画,不随潮流左右,尽心于绘事;只有不畏艰辛,不怕痛苦,才能达到绘画艺术的高峰。”面对丽萍的许多的画作,我似乎品味到她30多年的绘画生涯,从儿时随性涂鸦,至成为职业画家,专心致志,坚守着那种求“真”精神,做到“淡定安谧、心法自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诗句,暗含着一种中华文化人的守成之道。
  丽萍的山水画,不做秀弱之笔。她常常置身于崇山深谷冷月峻风中,以一颗玲珑之心,照造化之雄物,泼墨造境,常以低取高,山石沉逸,云水幽邃。她明白古人说的“山水忌织巧”的道理,她的画颇有一些沉逸、幽邃之气,蕴寄着女性特有的水晶般的玲珑与静寂。她题画的诗句,多是“万山重叠故人稀”,“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或是“一夜秋风转林壑”之类极其冷寂或萧瑟的句子。画意竟与诗境完全契合。她学画,即主攻山水,多为山石布局,着墨沉黑而幽邃。这种布局分明是得了蜀中山川之助的,巫山云霭,峨嵋秋月,诚然有着如梦的奇诡。
  其实,山水画不仅仅是写景的,更要写情、写意、写心境。如何造境、传情和表达观念是画家历来不断苦苦求索的。大致说来,造境也不外乎两种路数,或曰:“物境”,或曰“我境”。近年来,巫丽萍画家用辩证的眼光,独到的视角,以真性情写真山水,即写物象之生,又写心象之意,物我两得,心手相应,创作出一幅幅优秀的作品:《小镇民居》2000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跨世纪全国山水画大展”,《渔舟过后水生风》入选“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剑山晴岚》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
  “物我交融”是一种境界,得来实非寻常。丽萍画家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山水画协会副秘书长,作为一个主攻中国山水的画家,巫丽萍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定要弘扬传统,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广大民众的精神需求。因此,她在《小镇民居》、《山衔好月来》绘画中一方面勤于训练笔墨技法,注重掌握绘画技法;另一方面认真阅读古往今来的绘画理论,从历史的进程中,比较深入的了解中国画的源流、发展、变化,大胆创新。其作品《蜀山苍翠千峰出》、《山霁绿云肥》多次入选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举办的中国画邀请展,作品《瑩华叠翠》被马来西亚社会名流及收藏家收藏。
  石涛《画语录》中“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绘画是内心展露的艺术。丽萍在绘画时,努力把写生中进入视野的景物,经过删繁去滥,让具有美好、美丽、美感的画面留在心中,通过笔墨写于纸上,创作出一幅幅有影响力的山水画作品。2007年入选《第二届星空灿烂四川省群文美术书法攝影作品展》,2009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四川美术作品展》,2010年参加四川省文联、省美协《巾帼情怀首届女书画家精英展》,2011年参加《巴蜀情怀山水篇——中国水墨画作品邀请展》。2012参加了四川省文联、省美协《巾帼情怀第二届女书画家精英展》。并有《山舍讴歌》等作品在珠海举办的“中国水墨画·巴蜀风情展”中隆重推出。
  不用说,巫丽萍的山水画自成一格。

军农岁月
张士旺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们一群同龄人穿着略显肥大的新军装,背着背包,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从苏北平原来到了安徽巢县的部队白湖农场,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一到农场大圩上,放眼望去,周围是连绵起伏的山头,农场内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稻茬田,几座军营如同黄海中漂泊的几膄军舰,撒落在广阔的原野上。
  一位带兵的排长指着圩下的稻田对我们说:“以后,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并肩战斗了。”我们到新兵连集中训练了一个月后,就分配到各个连队并开始了军旅生涯中的特殊历程——军农生产。
  从事军农生产是当时国内形势的需要。我们执行军农生产任务,除冬季农闲时军亊训练外,其它时间基本都是和农活打交道,对我们刚出校门的青年来说,无论体力上、技术上,都是个考验。我们连队百十号人,1000多亩土地,上级要求每亩单产要超千斤,加之兄弟连队还要相互竞赛,其艰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入伍后即被分配在连队当报道员,但农活忙时,也要下地干活。那时我最憷的就是下水,因为河沟里、稻田里蚂蟥特别多。农场是块大盆地,周围是山,稻田灌溉用水是循环式的,田里水排下河,再用抽水机抽进沟渠来灌溉,水质很差,易生蚂蟥。有时人从排水沟蹚一下,腿上就能叮几只、十几只柳叶大小墨绿色的蚂蟥,让你看得汗毛直竖。在田里拔草,还要时时提防,不在意,脚面上、小腿上就悄悄叮上蚂蟥了。有时,蚂蟥还能顺裤管爬到大腿上,吸饱了肚子溜之大吉,你才能从流血不止的伤口上知道被蚂蟥叮过了。
  在我记忆中,最艰苦的活儿是薅秧拔草,尤其是稗子,除草药很难杀死它,而且长得根深叶茂。人均十几亩地,要在特定的农时季节拔光稻田里的杂草,连队口号是“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多拔一把草,多收一把稻。”因此,有时我们一天要泡在水里10多个小时拔草。当时,确实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天刚鱼肚白,急促的军号声就将我们从酣睡中唤醒,洗漱完毕便整队出发,到田边时天刚放亮,就下地坺草,8点钟左右,炊事班将早饭送到田头,吃过早饭继续拔到中午,中午除吃饭外,基本不休息,下午拔到天黑,然后回营房吃晚饭。尽管我们都是20来岁年轻人,但个个都累得腰酸背痛。有时气温太高,有人中暑了,师医院救护车开到田头接走病人,其他人还得继续拔草,季节不等人啊。不少人脚丫、手丫、大腿丫烂了,但都自觉坚持“轻伤不下火线。”
  那时的文化生活也很枯燥,偌大的农场,数十万亩土地上,除了农活和学习,每周顶多次把电影,其它就没什么精神调节的了。而且农场里几乎清一色男性,有时偶尔有个探亲的女同志来部队,路过田边时,正在干活的战士们能不约而同地行起“注目礼”来,直楞楞地望得人家不好意思起来。
  回首军农岁月,那是艰苦的年代,也是值得留念的。因为我们都是青年人,可塑性大,而艰苦的工作、生活,是磨炼人意志的好时机,再说,生命经过艰苦的浸渍,更能获得足够的韧性。

祝神舟十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
孙应考

  神舟十号访天宫,聂率张王战九重。
  宇宙洪荒深奥探,炎黄有梦辟苍穹。

贺南水北调江苏段试通水成功
王国书


  花繁树奘草馨香,千里奔流源大江。
  南域帮扶浇旱地,北田滋润变粮仓。
  天然环境潢污降,湖荡圩堤水位昂。
  自古淮漕洪涝涣,如今神女换新装。

竹海闲坐
邹  兰


  一家人吃过晚饭,静静地坐于一隅,闲适、安然地摆起属于自家的龙门阵,天南地北,爽朗朗的笑,无拘无束,管他天下烦忧世间争斗,人在这样的环境,抛开生活,抛开世俗,就为一透明的人儿,**裸地与自然交流,与天地畅谈。
  待说话的声音渐小,阶沿下小溪“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才顺风飘来,声音不大也不算小,这是山涧的溪流,是蜀南之地满山遍野的竹子流出的汁液汇聚而成的一股血脉,不缓不急,自顾自地往下流去,潺潺悠悠地滋养着每一寸土地。间或听见溪水撞击河里的石块传出“叭啦、哗啦”声息,仿佛人体血液搏击心房的回流声,还有就是风滑过竹梢“呼啦——呼啦”的飘拂声,借着这样的风力,我想此时竹子肯定在努力拔着节,否则,何以这般大的阵势,一浪高过一浪,一拔高过一拔,生生翠翠,一下子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震荡着人们的心房呢?
  绿和翠是这里奢侈的着色,尤其是雨后的清翠,真诚而欲滴,更加迷人和深透,漫山遍野,一碧万顷,简直就是绿色的海洋。哦,原来,我们身处竹的世界,不是又一阵风拂过竹梢发出的呼啦声提醒,真有些忘乎所以。
  空气凝滞,盘旋,轻柔地拂过我们小憩的露天坝子,香也伴随而停滞,而依附,而后钻入体内,达五脏六腑,清淡淡,润浸浸,如草的清新,似水的氤氲,我明白,这是竹叶青的味,也是竹海的味。闭目深吸一口,呼入的是空气,更是竹的韵味,流进心房,有些神清气爽,消融掉饭后倦怠和白天游玩带来的疲乏之苦,思绪也随之飘浮而遐想起来:眼前是一片汪洋,一碧如透,一叶小舟,悠悠荡荡地航行于阵阵海风中,风湿淋淋地吹着,香湿漉漉地回旋着,温馨且惬意,人酣畅淋漓地沐浴着、快乐着,滚滚红尘的烦忧被洗涤、被隐褪、被融化着……
  素以幽、雅、静、妙、绝著称的蜀南竹海,我们就掉入这绝妙境地,贪婪、奢侈地汲取着她的灵气与芳华。伴随香气的侵入,人也越来越轻松闲适,心也更加的爽朗与明媚,仿佛三月的春风划荡,又一阵竹风从山涧吹来,将思绪和神志一并带进竹的世界。
  7万亩58个品种,不管是兹竹、楠竹、毛竹、苦竹、水竹,还是娇贵的稀有品种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带着58颗朴实无华的心灵,像58个刚强、挺拔的卫士,在这里汇聚。他们努力向上,默默奉献的精神,似屏障,在川南这一隅,将长宁县和江安县交界处封闭得密不透隙,用血浓于水的生命力量,演化成清新和素雅,把外界燥热和浮华阻隔得决然和纯粹,让我们享受着这天然氧吧的沐浴和滋养。
  人们常说:文人墨客,尤以爱竹。也许,竹也深谙人的秉性,有些投其所好的在巴蜀肆意地生衍繁殖。而,蜀南,温润潮湿的物候特性,更是竹依恋的故乡,于是,巴蜀大地,川之南边,竹子,辅天盖地生长起来,自导自演着一场人世间的精彩华章。
  东坡先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初,对该句不明其深意,甚至想,老先生是不是因了文人的儒雅故弄玄虚才这般说。此时,当我们吹着竹风,想象着竹拔节,聆听竹海的涛声,目睹着竹液汇聚的血脉潺潺地流进各个山峦,各个农家,各处胜迹之时,才深知,竹给予人类的是甘甜的汁液,生命的芳华。回想起白日里在各个景点看到的竹筒饭、竹叶粑、竹罾子、竹席子等等各类竹工艺品,手编的、刀刻的、彩绘的,从人物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大到竹屋,小到把玩的物件,应有尽有,竹子都能恰到好处的胜任,惊叹竹的用途已深入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不管用作啥,都能恰如其分的演绎出神形相得益彰的韵味。竹乡人对竹的喜爱与依恋,让我深深明白:人与竹,天生的交集与融合,竹的品性,是文人雅士终生追崇的境地,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内质。“不可居无竹”道尽了竹为人类提供着精神与心灵的慰籍,而这恰是人们所急需和不可缺失的品质。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不知是谁如是说,放目长宁、江安之地,竹子精神在巴蜀之南光辉书写,其有漫延整个华夏之势。
  又一阵风拂过,香气比晚饭前更加醇厚和馥郁,竹海气息在全身漫溯,夜的味越来越浓,周围也静谧得更加祥和。安静之时,也是思想困顿之时,很快,境像也有些渐行渐远、如梦如幻。
  依稀中,我成了蜀南之中一棵竹。

孩子也要一点负能量
王小力


  单位组织我们观看电影《中国合伙人》。这是一部励志奋进的电影,讲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铁杆朋友在创业中波澜起伏的动人故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感动,有唏嘘。影片的总体基调是振奋人心的,让人热血澎湃。影片的结尾更着实为中国人长脸,扬眉吐气,大快人心。总之,这是一部从头到尾洋溢着灿烂、饱满正能量的电影。
  可是,看了这部电影,有一句话却在我心中一直萦绕:孩子,你也需要一点负能量。
  现在,媒体宣传报道、电视电影、励志书籍等等,都在无时无刻地给我们传递着正能量。但自然规律是平衡的,有正就有邪,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成功就有失败。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失去了这种平衡,是不是本身就走向了一个极端?就拿教育孩子来说,为人父母一再告诉孩子:努力就有收获、你最聪明、你一定会成功等等。那么如果孩子真的努力了却收获了失败,你让他如何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失败,如何以从容的姿态去接受真实的人生,如何以坚韧的性格从头再来?!
  我非常喜欢当年王菲写给女儿的一首歌《人间》,因为这才是真实的人生——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当然希望我的孩子今后面对的是一个纯真美好的世界。但我明白,孩子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而不是童话世界。我希望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有善也有恶,知道人间有真也有假,知道人性有单纯也有复杂。我希望孩子能在纷繁中辩善晓恶,认**假。
  再回到电影《中国合伙人》,我想说的是,是不是所谓的成功就一定得是有名有利?我亲爱的孩子,望子成龙的父母当然希望你出人头地,但是如果你真正努力过,还没有得到别人眼中的“成功”,我希望孩子单纯地快乐着,在平凡的生活里也热爱生活,不卑不亢、不骄不躁、不愤世嫉俗、不怨天尤人。
  最后,希望所有的人心里面的那个“小孩子”永远都在,无忧无虑、天真善良、对这个世界无限热爱、充满好奇。

车桥美景
黄善忠


  夕阳西下,洒下金黄色的余辉。
  漫步在红花绿树相嵌的车桥镇南北大道上,心头涌起浓浓的暖意。数十年生活、学习、工作于车桥,我的血管里流动着她的热血。这条位于集镇东侧的道路,是去年刚建成通车的,宽阔而怡人,整洁的路面、雅俗共赏的绿化、整齐的太阳能路灯,构成了一幅恬静而优美的图画。每天早晨或黄昏,三三两两的人在这条路上或散步、或急走、或慢跑,相互谈天说地,尽情品尝着生活的甜美。道路两侧,河水清清,翠鸟和鸣,偶有一两只野兔或野鸡在不远处的草丛中悠闲的张望。向北看,在淮流路北侧,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法庭等大楼的主体已经竣工,待到视野清晰时,忙碌的建筑工人的身影进入眼帘,在落日的余辉里他们是那样的唯美,这种劳动的火热场面让我沉醉。
  从南北大道南端,沿涧河北堤漫步西行。听着涧河水潺潺不息的声音,感受着车桥从历史到现实的变迁。涧河,古称菊花沟,在苏北灌溉总渠尚未开挖之前,从涧河乘船可以一直到淮安。在很早的时候,居住在涧河两岸的人们为了方便生活,在涧河上渐次架起五座木桥,木桥都是拱形,桥两端建有木质门楼,当地的能工巧匠在门楼上雕龙画凤,飞檐翘角,并为五座桥都取了名字,从东向西分别为孝福桥、康福桥、德福桥、富福桥和寿福桥,每个桥名都饱含幸福安康、德行美满之意,表达了当地人们的美好追求。五座木桥的形成,方便了两岸交往。所谓“木桥南北五横写,涧河东西一竖成”,“车桥”由此而得名,这也只是民间的一个传说。关于车桥名称的由来还有一说,很早的时候,涧河上无桥,当地人为了方便交通,有人用水车横搭溪上“以车代桥”,故名“车桥”。我想,不论车桥的名称由何而来,总与涧河水、河面桥有关。传说,古时车桥还建有围城,东西长约3华里,南北宽约2华里,四城均有门楼,并分别题有“东寰瀛沟”、“南映邗江”、“西临长淮”、“北望大河”的匾额。镇上巷道纵横,游龙巷、飞凤巷等“一百单八巷”,曾使侵略车桥的日本兵晕头转向,不知东南西北。车桥当时的规模可见一斑。
  行至车桥中心卫生院南门外的孝福桥头,昔日的木桥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月的变换而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代之而起的是如今的水泥桥,驻足桥头,屏息静听,仿佛有寺院诵经的禅声。史料记载,在清朝中期,在涧河南北两岸,建有三座寺庙,河北岸,在如今的车桥中心卫生院是当时车桥十三座寺庙中规模最大的兜率院,这里香火旺盛,信男信女每天前来焚香祷告、祈求神佑的人络绎不绝;河的南岸,就是现今的车桥粮管所位置,是都天庙,其南门外紧相连的是龙王庙。很多车桥的老人们谈及历史上车桥的“五桥十三庵”依然充满着骄傲与自豪。可以想见,一个距淮安县城30多公里的偏僻集镇在其时竟拥有这么多寺庙,在当时是如何繁华一时。
  正思绪飘飞时,一阵烧饼的酥香飘来。这里是集镇中心的富福桥头,散着热气的烧饼炉旁,既是老板又是师傅的男人在案板上麻利的忙碌着,一团团白面,在他的揉搓下,很快有了模样。在车桥,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朝牌”,仔细端祥,确与古代大臣的进殿面君时所持的“笏”有点相像,趁着刚出炉,咬上一口,酥而不脆,香而不腻,一两个芝麻仁随着嘴角咬劲掉在你的掌心,放进嘴里,细细品尝。涧河边上的馄饨店留给我太多的记忆,从富福桥继续沿涧河北堤西行,三三两两的馄饨店便进入你的眼帘,这些经营的店家基本都是祖传的手艺,保持车桥馄饨的传统风味。心情愉悦时,约一两个好友,偷片刻清闲,端一碗馄饨,坐在临窗的桌边,耳边涧水流淌发出欢快的声音,馄饨的香气从鼻进入直至心肺。车桥的朝牌和馄饨成了很多车桥人的记忆,他们无论如今生活在哪里,只要谈起家乡,总忘不了老涧河边那飘着香味的朝牌和那香喷喷的馄饨,我的许多在车桥中学读过书的校友们,每每相遇,总是忘不了询问车桥朝牌和馄饨是否依然,我总是不忘热情相邀,回车桥看看母校,见见老师,品尝朝牌和馄饨,同时也不忘为我捎来发展车桥经济社会的信息和支持。
  夜色渐浓间,涧河两岸人家的灯光慢慢亮起,映在涧河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涧河夜色动静相间,人景相宜,顺着涧河水西望,仿佛看见昔日夜帮船的纤夫们正在弯身卖力、哼着号子拉着客船西去。古时的车桥,涧河上交通船运业非常活跃,每天往来穿梭。此时,我仿佛看到清朝本镇的大诗人潘德舆站在富福桥上西眺船帆点点,诗性大发,吟唱《涧曲归帆》:
  涧水入东湖,曲折送归艇。
  岸转人不见,林缺受帆影。
  在诗人的笔下,古时的车桥如诗如画,先生所作《车桥八咏》所描绘的涧曲归帆、五桥晴雪、桑堤夕照、柳园春雨、兜率古槐、郭墓寒松、东墅寻梅、南池晚步等八景,让我心怡神往。
  清晨,薄雾袅袅,红日初升,位于集镇西侧的太平惮寺传出悠扬的钟声,这钟声伴着川流不息的涧河水,载着车桥远古与现代的记忆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她承载着一代又一代车桥人的梦想,见证着古镇的发展变化。 车桥,我生于斯,长于斯,奋斗于斯的大地,正在书写着新的篇章,展现新的美景。

发表于 2013-9-26 13: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画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0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份量的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21: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巫丽萍的山水画自成一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6 13: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美文,享受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1 20:56 , Processed in 0.047075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