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1916|回复: 3

9月10日副刊《五元钱的工资》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9 17: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元钱的工资
刘希

  我高中毕业那年检查发现患有眼疾,医生语重心长地说,你再也不能用眼过度,否则有可能失明。成绩很好的我只好中断学业,在舅舅所在学校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因为教学质量好,从幼教转到教小学,一待就是八年。
    但是八年后,政策突变,没有教师资格就要被清退。我只好应聘到一家民工子弟学校。学校共分八个年级,没有初三。这里的学生来自四川、湖南、江西等地,他们随父母一起远离故土,在异乡城市创业扎根,挣扎在生活的最底线。
  接手工作后,我很快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因为我知道,我离不开学生,而这群孩子,虽然家境不富裕,但纯洁善良。
  在那里过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收到了很多礼物,有学生亲手做的贺卡,有学生从家里拿来的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还有学生采摘野花做成了漂亮的花环。每一个学生都给我送了礼物,班上最调皮的小男孩抱着一个装满泥土的花盆,走到我的面前,显得很失落。
  大家都很奇怪,他抱来一个装满泥土的花盆干什么?难道是送给老师的礼物?很多人开始取笑他:“送老师一个空花盆,多不像话啊?”我也很奇怪,我从未收到过这样的礼物。小男孩走到我的面前,很失落地对我说:“老师,我本来是想送花给您的,于是在春天的时候,就播下了好几颗种子,我天天给它浇水,可是就是没有发芽。”听到这,我怔了许久,然后眼含热泪地接过花盆,对大家说:“嗯,它总会开花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把它放在教室里,轮流浇水,我想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
  一个学生离家出走,当时我跟学生开玩笑说,你们要听老师的话,否则老师会没有工资领的。第二天,一个小女孩走上讲台,郑重地交给我一张贺卡,我打开一看,里面夹了五元钱。小女孩认真地说:“老师,这是我给你发的工资,你千万不能还给我哦。”
      五元钱的工资,是给我最高的奖赏,握着这五元钱,我泪如雨下。

支教女孩
        张丽娜

远离家乡的寂寞
化为一粒坚忍的种子
在山区开花,结果

爬山的鞋子烂了
过江的船只旧了
不适应的气候,慢慢
也由大灰狼变成了小绵羊
而学生灿烂的笑容
却比那山顶的橘黄和枫红
还美丽、动人

天空蓝得剔透
地上的泥泞凝就一条
平坦、温馨的路
城里捎来的蜂蜜和各种护肤品
是闲暇时最心仪的风景
家访,授课,与学生做游戏
让支教生涯光彩,生动

不甘心时光倥偬
不忍使青春有悔
远离亲人的日子里
将知识揉进汗水
默默用教鞭和粉笔
在三尺讲台耕耘时代

中秋
黄迎宵

旷野长河溢清寒,
浩渺太空挂玉盘;
新年旧岁月相似,
来年何处共观蟾?

野渡长津溢清寒,
西山高耸托玉盘;
清辉洒洒无眠客,
又临高楼独观蟾。

修行的花果山(外一首)
谷 昭

乃虚妄之山,每块石头都开满花朵
每个人参果都在葫芦里藏着心事
一个心事就是9000年的时光

玉女峰上竹深似海
有谁扬帆远行
阿育王塔九级八面
每级每面都写着佛心佛性
水帘洞前清泉成帘
人们往来穿梭,每个往来就是一个轮回

迎面而来的猴子
取经路上曾经奋起千钧棒
而今双手合十,正在修行
修行喂马劈柴
修行养儿育女
修行惹满尘埃的世俗

飞翔的黄山

那些青黑的石头,一块一块的飞走
在天空聚集成82座山峰
阳光用金粉调色
勾勒石头的轮廓
82片云朵灿若莲花

出发就是抵达
就让我在大地仰望
像虔诚的僧侣,顶礼膜拜
飞翔的石头或者云朵
有谁炼丹打坐

飞翔,这个美丽的词语
总会在黄山生长
比如飞翔的石头或者云朵
比如飞翔的迎客松或者八音鸟

而飞翔,不用发出声音
安静的灵魂就已经足够

红菱情思
黄森林

       家乡水域宽阔,塘堰密布,河湖纵横。有水的地方,就会孕育生机,那些水草荷菱,总会把家乡的风景点亮。现在又是藕花菱角满池塘的季节,自然就会让人想起那些香甜可口的红菱了。
       家乡的菱角有两种:一种是四角的,我们称之为狗头菱角,又叫野菱角;另一种是两角的红菱,我们叫它家菱角。红菱个大,易剥,米多,味美,是我们的最爱。每当三月,那些深埋淤泥中的菱角从水底冒出细长的茎蔓,长出三两片嫩嫩的叶片,我们就知道,红菱便开始了它们又一次轰轰烈烈的生命轮回。六月开花,立秋结果,红菱的每一点变化都能撩动我们的思绪。红菱的生命力极其旺盛,繁殖速度非常迅速,不觉中,满池塘里都是红菱那肥厚的菱盘,那些菱盘紧挨着,满池塘就成了一张绿色的地毯,柔和静美。
       从红菱开花时起,我们就在心里想着菱角的美味了。菱角成熟之际,我们就会各显神通,去采摘菱角。一般的情况,我们把麻绳或草绳的一端系上石头和树杈,然后把它们扔进池塘,再把绳子用力拽起,那些树杈便会缠住红菱的藤茎,把红菱带到岸边。我们再在那些菱盘藤蔓间,找寻菱角,摘下。那些红菱真多真大啊,不一会,我们就会摘得满满一盆。我们端着满盆的菱角满意而归,当然,我们顺便带回那些菱角的茎叶,正好可以用它们犒赏家里的猪。
      最优雅的情况是能找来一叶小舟,摇到那一池菱塘之中,在那一片红菱的绿海中,慢慢地移动,慢慢地采摘,那个悠闲劲儿,真能羡煞人了。偶尔,小舟轻轻一动,那些菱叶便开始荡漾起来,很美很美。如果采菱的是二八少女,兴致来了,哼几句家乡的小曲,那就更加妙不可言了。“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那美妙的歌声总能把人的情绪渲染极致。
      红菱成熟的当口,正是家乡青黄不接的时候,那些红菱带给人们的不仅有美味的享受,更有裹腹的感动。所以,我总以为,那些红菱是上天对家乡最好的恩赐。那些嫩的红菱,我们就生着吃,剥去红色的外衣,里面露出瓷白的果实,看着就让人垂涎。轻轻的咬一口,立即便会有脆生生甜丝丝的感觉令唇齿生香,周身舒畅。老的红菱,我们煮熟吃,煮熟后的红菱,糯香粉粘,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菱角浑身是宝,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古人认为多吃菱角可以补五脏,除百病,且可轻身,所谓轻身,就是有减肥健美作用。《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据近代药理实验报导:菱角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之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所以人们自然就很偏爱红菱了。现在小城的街头,有许多人在兜售红菱,那些鲜艳亮丽的红菱,让我想起很多很多。其中也就会想起母亲卖红菱的往事来。
       刚搬到小城的时候,忙碌惯了的母亲,一时还没有适应新的环境,总觉得闲着难受。那时正好是红菱上市的季节。母亲就决定回家乡摘红菱到县城卖。母亲每天下午去摘红菱,第二天早晨拿到街上去买。十多天下来,居然卖了1000多元钱,虽然辛苦,但是母亲还是很高兴的。现在每每提起那段日子,母亲却还是很自豪。
      现在又是红菱成熟时候,母亲也总会到街上买一些熟的或生的红菱。我们吃着那些红菱,就会吃出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那是人生中永远都忘不了的滋味。

中秋桂花酒
李晋

       桂花酒是南方地区的名饮,中秋喝桂花酒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大人喝得兴致浓时,会拿筷子到青花缠枝酒杯中蘸点酒送至小孩嘴中,看着小孩眯着眼、皱着眉的神态,大人忍俊不禁。笑语声中,月光给其乐融融的世间镀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辉。
       桂花酒酿造佳期当在金秋八月,寻一粗干老桂,采摘其粉白色的花瓣,风晒晾干,入绵白糖搅拌发酵,掺和在米酒中窖藏,数月即可饮用,但若想喝到上好的佳酿,需要耐心地等上三五年。时光的淬炼,密封的容器,在客观条件下,桂花连同它自身的芬芳自觉地融解到酒液中,以一汪金黄色的温情去抚慰人生,它的行为轨迹类似于扑火的飞蛾,两者均用舍生取义成就了生命的价值。
        酿造后的桂花酒四季皆可品饮,然最佳时节当以中秋为妙,圆月之夜,和至爱亲人端坐室内,五六块月饼,七八枚香芋,十余片雪藕,加上各式水果,佐以桂花酒,合家欢聚一堂,赏明月,聊家常,也是人生一件乐事。飘荡在外、无暇归去的文人,常会邀上三五好友,每人拎上一壶桂花酒,置身在植有花木的庭园,不受礼仪拘束,可吟诗、可猜谜、可抚琴、更可开怀畅饮,桂花酒有推波准澜效果,它滑过饮者的口舌,激荡着心间深处的快乐分子。若干时辰过后,雅集散去,醇厚清远的桂花酒香却长久不散,诱得泥土下的秋虫亢奋而鸣。
       桂花酒与中秋联系在一起,不仅可增加节日氛围,促进亲友情谊,同时,它的寓意也是极好的,桂花象征富贵吉祥,子孙昌盛,团圆之日饮几杯有桂花调配的佳酿,那日后的生活想必也能锦上添花。单纯从保健角度来看,桂花酒自身所蕴含的营养价值也不可忽视,先人认为桂花酒有“饮之寿千年”的功效,此言虽略显夸张,但不无科学道理,因桂花和米酒皆为性温之物,两者结合有化痰散瘀、美容养颜、养脾扶肝等功效。我的邻居顾老爹,年已九十余岁,每日清晨都会骑自行车去打门球。闲聊中得知,他除坚持清淡饭食和运动而外,每晚必饮二两桂花酒。硬朗的身体,敏捷的行动,让很多第一次见到顾老爹的人,都猜不到他的实际年龄。
       不知何故,我在中秋喝桂花酒时,常会想到二千多年的爱国诗人屈原,想到他在《九歌?东君》描述桂花酒的诗句“援北斗兮酌桂浆”,诗人对这馥郁芳香的桂花酒应该也是情有独钟,结合诗人品性看来,把桂花酒称作“君子酒”应是名副其实的了。

事入梦
离枝

梦并不都存在于未来
梦其实也可以追溯到往昔
最完美的眷待
总是在最稚嫩的年代
当往昔的梦不在了
就将未来的梦投放在往昔


赏 月 趣 谈
张士旺

       晶莹明月,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
       残月如弓,新月如眉,满月如镜,翘首冉冉升起的皓月,能引发人们无边的遐想。千秋万代,月出月落,诞生了多少美丽的神话、传说。月盈月亏,产生了多少瑰丽的诗文、词赋。
       早在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撰写的《淮南子》已记有嫦娥奔月故亊。晋人傳咸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说,月有桂树,高五百丈。汉时吴刚因励志学仙修道而触犯了天条,被罚在月宫中砍桂,要将桂树砍倒才能回家,但那是棵神树,斧子过后,伤口即愈合,永远砍不倒,吴刚因怀念人间乡土,所以一直砍个不停。这些神话,更增加了人们赏月的情趣。
        秋季,天高气爽,是月亮最清晰的季节。据《唐太宗记》载:“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据说此夜嫦娥更加思凡,会把月宫中一些宝贝撒向人间,谁若拾到,就会得到幸福。因而人人喜欢在月下玩乐赏月,谓之“待曰华”。据说风流皇帝唐玄宗很爱中秋赏月,《明皇杂录》载:“唐明皇中秋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遂敕左右于太液池西,别筑高台,与妃子来年望月。”后来,官民纷纷效仿,于是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俗。
       文人,喜爱自作多情,因此,更爱欣赏神秘的月亮。这方面,古今应首推李白了。太白诗集中咏月的就达300多处,字字珠玑,笔致秀逸,这也是李白赏月之多的佐证吧。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千姿百态,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赏月最爱的是月下泛舟,而写的最多的是月下饮酒,即所谓“醉月”,这类名篇不胜枚举。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赏月的习俗也不同,如苏州叫“走月”,广西侗族叫“行月”,云南阿昌族则称“跳月”。李白在《把酒问月》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中国人爱赏月,外国人也爱赏月。如朝鲜人民,8月15日不仅赏月、吃月饼,还吃糯米、松子、枣泥等混合蒸煮成的“药饭”。日本把8月15日叫作“月圆节”,当月光洒满庭院时,一家老少一边赏月谈笑,一边品尝美味食品。非洲的桑给巴尓岛人,也把中秋节叫“月圆节”,并喜欢成群结队围坐成圆圈赏月哩。

读书是一生的功课
张宏宇

  很长时间以来,找一个能聊聊读书的朋友越来越难了,大家总是很忙,读书似乎变成了一件很特立独行的事情。比如我的N个同事就声称他们从不读书,读也只限于上班途中的报纸和偶尔在地摊上购买的过期杂志等等。我们为什么不能像过去那样把读书做为一种人生的必修功课来做呢?无暇去阅读,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曾经那个渴望读书的时代,仿佛一日间便已经不复存在了。工作节奏加快,使人们都被迫把目光投在了奔波忙碌的市井生活中去了。太忙了,没有时间读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不读书最好的理由。但我知道只有读书,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具有良好的精神境界。没有阅读就没有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们精神的发育。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人们都在抱怨,快节奏生活那有时间去读书,其实只要你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每天抽时间读点书,就像上学时做功课那样,挤出些时间认真地完成一下,读点你喜爱的书,你就会很容易地融入时代的潮流,跟得上社会发展地节拍,你才会激情洋溢地投身你的工作之中。
  每天为生活而打拼时,其实最不能忘了的还是读书,没有源源不断地知识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撑,我们拿什么去面对竞争呢。人生在世,在满足生存所需,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切不可放弃的就是读书。在追逐名利,人心浮躁的时代,只有读书可以净化你的心灵。“一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尚能不忘每日必读,何况今人也。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看不到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人也是没有作为的。读书是一生的功课,不需要考试,没有答卷,只要你用心,持之以恒,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充满着精彩,才更具有价值。值得用一生来做的功课,唯有读书。

如意不如意
野泉

       翻看手机春节的短信:“万事如意”,让我想起《笑林广记》里的一个笑话:一个鬼托生的时候,阎王把他判为富人。鬼说:“我不愿当富人,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没有什么灾难是非,烧清香,喝苦茶,安稳闲适地过日子就行了。”阎王说:“要银子倒可以再给你几万两,这样的清福,却不许你享!”一则笑话,让我们看到古人不是将钱多而是将一生如意视为最大幸福。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是如此,即便是圣人或当官的亦不能例外。生活中的不如意是多方面的。这是一种现实,也是人生的规律,不能躲避,也无法改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大概被“不如意”的事扰怕了,或是被阿Q精神洗了脑,竟都推崇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紧的是常思一二”来,往往从不如意中求得如意了。
       “常思一二”,就是常思那些如意的,好的,就是放大我们的幸福,缩小我们的不幸,以此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痛苦吗?”盲人回答:“我痛苦什么?和聋子比,我能听见声音;和瘫子比,我能行走;和哑巴比,我能说话。我活得很幸福啊!”听听,这话说得多响多好啊!
        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如果你一味地沉溺其中,确实会让你很痛苦。然而,“常思一二”有时候则又是一种精神麻醉剂,会影响人的进取心。当代,由于企业的改制,让大批的习惯了集体“大锅饭”体制的人员失业,这一不如意可不谓不大,千千万万人没了饭碗啊。生活的不如意使大部分人从开始的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到知难而进,自己为自己谋得一职业。然而,“常思一二”也使小部分人陶醉在“低保”,政府安排的等靠之中。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尽管困难些但一天三顿仍有,不会饿死,甚至他们还会学盲人,与过去比,与病者比,与比自己穷的人比,这一比就是幸福。他们睡觉时,踏实得一觉到大天亮。每天搓搓麻将,不愁不忧。这样的日子岂不快哉!乐哉!但因有此一思,虽无忧了,却思去了创业的诸多良好时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利与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生活中的不如意并非都是坏事,它在给人以压力的同时,也能使人产生新的动力,从而迸发出潜力;事事如意并非都是好事,它在给人安逸的同时,也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美国人一生平均要“下岗”八次,失业、下岗的不如意逼迫他们去学习新技术,适应新形势。即使在中国,那些下岗的佼佼者,还有那些甘愿放弃好岗位好职业的跳槽者,他们不也硬是从不如意的忧患中走出一条路来,自主创业,经过一番打拼,成为发明家、建筑师,成为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吗?
       有时候,人生中有价值的事,并不是人生的如意,而是出在不如意(甚至酸苦)之中。如司马迁,他面对不如意时没有倒下,更没有“常思一二”的假设——我还是幸运的,若不幸运,不就杀头了吗?他没有用假设的思维苟且偷生,无所事事,而是发奋著书,写下了经典史书《史记》;李时珍如果不是三次落榜的不如意,可能就没有决心从医之举,世界可能就不会有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小仲马也是在多次退稿的不如意之下,再投,受挫不馁,撰写出世界名著《茶花女》。还有当今的高考落榜,很多人践行“榜上无名,脚下有路”,顶着冷眼,迎着困难闯出了一条路,创下了一番事业,他们以独步佳境的如意事实来改写往日的不如意……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建树、成功的人士,他们成名之前大多数都经历着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
       人生的机遇很多时候就隐藏在生活的不如意之中。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奇迹。人生每一次战胜不如意的过程,其实都是超越自我的过程。

发表于 2013-11-2 09: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稿费这里人气会很旺盛,怎么说呢也不是为了钱可能是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9-28 20:15 , Processed in 0.05719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