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9981|回复: 4

【品嚼】 茶山性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8 20: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爱无言 于 2013-11-18 20:51 编辑

茶山性灵
——细草轻香《喝火令·七仙峰茶园采茶》词赏析

      
       斗笠齐眉戴,竹筐挂臂间。任凭风雨落双肩。会长一声呼唤,快步向茶园。   
       白雾如纱漫,新芽似笋尖。满山悠转手蹁跹。采篓晶凉,采篓绿云烟,采篓笑声欢语,恰恰醉七仙。
       这是细草轻香写于采茶之后的一首词。
      “斗笠齐眉戴,竹筐挂臂间。”词作起句未取通常的环境风物描写,而是笔头向人,以广西采茶人特有的装束出镜描状。臂挎竹筐,平戴斗笠,帽檐几乎压着眉间。一位“地道”的采茶女,仿佛就站在你的面前,整装待发,呼之可应,外表形象十分鲜明突出。这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作为开头起句的诗作并不多见,好象是舍弃了词的那种缓摇起腔,带来了一种急切的感觉。
      “任凭风雨落双肩。”随后,这种急切的感觉似乎得到了印证。“任凭”一词,把这种快促的节感作了加深强化。这是一个天空飘逸着濛濛碎雨的日子,以至斜吹的微风将雾状的细霁飘落在肩上。这句虽然也是承前而接的写实描状语,但“风雨”和“双肩”两词,却有虚化的意象,更显示着一份洒脱兴致的急切快意。
       在作了描状兴赋,从外在形象上刻画了人物后,紧接就道出她着这身装束的原因,也是活动的中心。“会长一声呼唤,快步向茶园。”此时,蕴含在节奏中的快意,因这两句的出现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上片这五句,分为两个短节,前三句是刻画人物,后两句是交代事项,是一个以赋作兴的开端。但是,这个事项只是说了一半。冒着风雨去茶园干啥呢?留着深入疑问的兴致有待下片去展开。
      “白雾如纱漫,新芽似笋尖。”成熟的山间茶坡,飘浮着轻盈迷蒙的雨雾,有如一层白色的纱帐,铺曼在身外周边。雨后新开的嫩芽,如同竹笋柔嫩的小尖。一簇簇浅黄略绿的茶茅,醒目地出现在眼前身边,伸手可及。这是一幅幽静清新的青山茶园图。下片一开头,词作以画笔之语作了环境描写,在说清事项前,先引入到特有的空间,作了铺垫。
      “满山悠转手蹁跹。”“蹁跹”一词多用于舞蹈,在这里搭配在“手”之后,就描摹出采茶的那种特有动感,也表现了采茶女愉快的心情。至此,水落石出,目的昭然。在作了那么多的铺垫后,终于揭开了白雾纱漫。可是,这位采茶姑娘,似乎并不急于完成“任务”,而是在“满山转悠”中“手翩跹”。通常,如果是茶农采摘,是不会像她这样满山转悠的。既然是满山转悠,就一定有它的原由。从前面的快意急切到这儿,忽然慢悠起来,这个情态的转换描写,结合到上片的“会长呼唤”,整个事情便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一位采风的爱茶者。这句快后放慢,悠扬自得的辞句,就是本词的诗胆凤眼。它的出现,不仅给前面半显半藏的诗意作了交代,还为后面四句的概然抒发起着情绪上的引导作用。词句上举重若轻,随口而来,体现着一种洒脱自然的愉悦之情。
      “采篓晶凉,采篓绿云烟,采篓笑声欢语,恰恰醉七仙。”细雨凉风中的茶篓,自然微凉,湿漉漉地沾着雾珠,里面的芽叶青绿沁人,满坡欢声笑语,生气盎然。青山翠绿,采情飘怡,银铃玉珠,流响磬然。采茶女于情从景,陶陶然醉乎其中。全词在极富抒情声调的三重头吟咏中流畅挽结,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戛然而止,退出了情思。
       下片开头两句描绘的是茶坡景色。按一般情形讲,这样的描句多出现在上片开篇,以作全词的情绪渲染和情思寄寓。可本词如果是那样,将“白雾如纱漫,新芽似笋尖”句作为首句,因后句未能助接意境,整装待发的急切感就会削弱,上片就很难产生“紧逼”后快畅舒泻的感觉,显得雍和。也因如此,假如词句不变的话,“斗笠齐眉戴,竹筐挂臂间”句就将放在下片开头。而一旦那样,也就没有了茶山雨后空濛的画面感,而“满山转悠”就觉得很累,镜像上也要逊色得多。这句“白雾如纱漫”句出现在这儿所起到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产生出空濛的意境,为后面的挽结四句开拓出了相当开阔的释放空间,以至抒放情绪时不至于过实拘谨。因而,这个“换位”是做得很好的。由此而论,开篇句是否必用环境景物起兴就并非一定的了。从结构上看,这应当是本词值得赞赏的地方。
       然而,本词最让人欣赏的地方还在于词作的性灵。
       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里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诗要写得鲜味活趣,就需要真的活的新鲜的物像。而这种“真、活、鲜”物像,就要通过有生气的语言表述出来,做到“惟陈言之务去”。作者这篇《喝火令》的遣句用词就较好地做到了这点,写得贴切。贴切“即如一客之招,一夕之宴,开口便有一定分寸,贴切此人此事,丝毫不容假借,方是题目佳境。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也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比之此词,作者并非生计茶农,自然不会描写出地道茶农的诗句。但她并不“牡丹芍药,剪彩为之”,而是从她当时当景的自由情态中作真实的自我流露。因而,语句清新流畅,随影见人。又由于写得贴切,就是在那个茶坡上的“会员”采茶,“此人此事,不容假错”,因而全无陈词腔调,趣味纯真。正是作者把握住“真实”这个可贵的点,自然而然地作性情流露,才写出了这样心口流新,充满灵性的抒情词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6 收起 理由
燕舞云间 + 16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1-19 1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品好词好赏析,学习,俺也特别喜欢“满山悠转手蹁跹”这句,觉得传神又好玩{:soso_e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9 10: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爱兄把这帖放到顶上的大爱无言文集里好吗?谢谢了{:soso_e181:}{:soso_e1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21: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满山悠转手蹁跹。”“蹁跹”一词多用于舞蹈,在这里搭配在“手”之后,就描摹出采茶的那种特有动感,也表现了采茶女愉快的心情。至此,水落石出,目的昭然。在作了那么多的铺垫后,终于揭开了白雾纱漫。可是,这位采茶姑娘,似乎并不急于完成“任务”,而是在“满山转悠”中“手翩跹”。通常,如果是茶农采摘,是不会像她这样满山转悠的。既然是满山转悠,就一定有它的原由。从前面的快意急切到这儿,忽然慢悠起来,这个情态的转换描写,结合到上片的“会长呼唤”,整个事情便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一位采风的爱茶者。这句快后放慢,悠扬自得的辞句,就是本词的诗胆凤眼。它的出现,不仅给前面半显半藏的诗意作了交代,还为后面四句的概然抒发起着情绪上的引导作用。词句上举重若轻,随口而来,体现着一种洒脱自然的愉悦之情。

学习精美赏析!问好看山兄!{:soso_e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16: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爱兄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9-28 23:31 , Processed in 0.060152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