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5 23: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树 碧水 坦道(散文)
卢顺贞
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有幸与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赵日超等众文友踏访名闻遐迩的淮安区渠北三家村——季桥镇小岗村、顺河镇双井村、茭陵乡大胡村。所到之处,空气清新,绿树依依,碧水悠悠,道路平坦开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景象,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
三个村子尽管都不是“绿树村边合”,但也是触目皆绿。在小岗村,一条长堤,两个汪塘,是核心风景区。但见杨柳低垂,轻拂水面,如 “蓬头稚子学垂纶”。连水中的倒影,也千娇百媚。要是徐志摩来此,又要疾呼:“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我问:“这两个池塘,是近些年人工开挖的吗?”陪同的张镇长连忙说:“不是不是,古已有之,也许这才是水韵天城。”说得大家伙儿都笑了起来。我又问:“养鱼了吗?”镇长说:“自然。这还是一些农户一份不错的收入呢。另外,也满足了一些村民垂钓、休闲的愿望,顺应了他们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当被问及到底放养了哪些品种的鱼苗时,顺河镇城建办侯伟所长告诉大家:“我们养的是放心鱼。青草鲢鳙这些常见的鱼,品种基本齐全,而且喂的都是鸡粪、青草,绝无含激素、添加剂的饲料倾倒入池的现象。”
水呀,你是生命之源,你是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佐料。遥想当年,由沙洲县更名升级的新兴的张家港市,城中无河湖,羡慕邻近的苏州、无锡,依傍太湖,灵气大增,韵味十足,于是毅然在市中心开挖了一条人工湖,取出来的土又垒成了一座人工山,如今都赫赫有名,人人恋恋不舍。我猜测,小岗村邻村的村民也必然像当年的新张家港人一样,在羡慕小岗村吧?榜样的力量太强大。心动不如行动,还犹豫什么?
在新四军82烈士浴血战斗过的大胡村,村支书吉祥同志指着公路边的两个大水塘说:“这两面镜子得来不容易呀!六七年前,这里是低矮的棚户区,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动员原来住在这里的十几户搬迁。话又说回来,热土难离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也理解。在拆迁问题上,只要文明守法,耐心细致,就一定能够取得双赢。那些拆迁户现在见到我们,都笑呵呵的,大老远就迎上来了。”
走在小岗村的二潭之间的长堤上,不禁想到了无锡的二泉映月,而踏上因明朝遗留的两口古井而得名的双井村,走在其大汪塘边,我和我的同行者们都忍不住感叹:“真是缩小版的勺湖呀!”
归途中,车子上,不知谁首先技痒难熬,亮开嗓子唱起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还别说,这种感觉真好!听三个村的领导介绍,现在各家各户门前的道路都是硬通货——硬化相通,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过去一到下雨天,一脚下去,不可自拔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了。领导们说,现在亮化、绿化、诗意的生活环境,得益于村民素养的提高,加之各级领导重视,资金调拨比较充足,保洁员等人员充分配备,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其中人的因素第一,人的素养决定环境之美丑。
我抬头望了望某村宽敞、簇新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书籍琳琅满目,林林总总,文艺类、科技类、政史类......然而没有一个读者,我疑惑了:莫非村民读完书回家啦?但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