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17773|回复: 1

5月21日副刊《王宗仁印象》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9 0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宗仁印象
李乃祥

  也许是上帝的眷顾,今生有幸见到了王宗仁先生。先生是应淮安曙光学校邀请前来讲学的。在好友淮安区报副刊主编赵日超同志的引荐下,我会见了王宗仁先生,会见前曾聆听了他近两个小时的演讲,受益匪浅,印象深刻,终生难忘。
  王宗仁先生原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的军旅作家,给人第一印象是和蔼和健康,健谈和博学。75岁高龄的王先生开口就说自已是个老兵。不错,他1958年就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高原汽车兵,在青藏高原上度过了7个春秋,后调至解放军总后勤部宣传部,当了十年创作室主任,能坚持数十次重返高原,深入体验生活。他凭着忠厚正直,审时度势,凭着丰富的写作知识和人生经验,撰写出全军十个先进典型,成为总后的“不倒翁”。虽然官至副军级,为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仍能以普通一兵自居,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摆谱,饭桌上反复讲大米香,他在参观校容校貌以及和基层文学爱好者座谈交流时尚能用笔记点什么,这些细节不能不令人动容、感慨和敬佩。是的,先生就是这样的,认为淮安是文学的沃土,淮安的散文作家是大有可为的。他不愧是一位充满爱心,扎根基层,多情多产的人民作家,就是一个身体康健,奋发有为,永不停歇的老兵。
  王宗仁先生身材魁梧,头发稀疏,目光炯炯,花白的头发和眼角鱼尾纹里饱含着智慧的结晶和岁月的沧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出生在陕西省抚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第一学历仅初中毕业。先生的父亲是生产队长,母亲虽然不识字,却通情达理,贤惠善良。先生还是有一定天赋的,小学六年级14岁时就在《陕西文学》上发表了处女作《陈书记回乡》,恐怕从那时起先生心里就孕育了作家梦,也就是从那时起,先生一直奔波拼搏在追梦圆梦的路上,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先生1964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散文《昆仑泉》,一举成名。多姿多彩的青藏高原,成就了王宗仁先生的作家梦,他的散文也使青藏高原更加美丽和灵动。先生从1958年入伍起至今已走过56年的军旅生涯。56年的岁月淘洗和磨炼,使他成了一代高产的散文大家,并荣获鲁迅文学奖,先后出版了40多部文学作品,多次获全国全军文学奖。有四篇散文选入全国中小学语言课本,他自2004年以后仍坚持每月为上海的《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专栏撰写并发表1-2篇散文,10年如一日,这在当代作家中并不多见。
  他的许多散文被社会认可,受读者喜爱甚至崇拜。他写的《情断无人区》、《藏羚羊跪拜》,无论是文章的意境内涵,文字的秀美飘逸,阐述的道理感悟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和厚度,思维独特,别具一格。《情断无人区》描述了一个藏族奴隶主的女儿邂逅爱上解放军战士,并在无人区相依为命苦难生存、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活生生地续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梁祝传说,给人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文章中充满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野兽,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既相处又斗争的情节和哲学思想。他把人的兽性、兽的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把羊的自卫和护群、狼的贪婪和凶狠,甲巴(狼崽的异化)的聪慧和勇敢描述得活灵活现。“爱情也有废墟”,“一个从坎坷中爬出来的人是会咽下一切苦昧的”,“人嘛,现世的幸福与痛苦都不过是生死轮回的一个短暂的瞬间”,像这类的哲语,文中比比皆是,给人深深的启迪和昭示。
  王先生还谈了许多散文创作的看法和体会。他认为当今的散文创作好多不上路子,面面俱到是最可怕的,往往是老虎吃螃蟹无从下口,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写了一点东西就觉得了不起,但社会不认可,群众不买帐。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优越,只要留心观察,好多东西都是散文的题材。他不无感慨地说:曙光学校的涂鸦墙反映学生读、写、绘能力就很有新意,围绕这一点展开写就是一篇散文。散文创作要抓住一点,小中见大,逆向思维。散文意境要美,美在思想。独到的思想,见解就是亮点。他说齐白石画虾两笔即成,是花了几十年功夫才到位的,从繁到简以一当十,艺术的东西都是如此。老是想着下山的人永远到不了山顶。散文创作生活积累很重要,此言我信。是的,先生多年与昆仑山、唐古那山、喜马拉雅山打交道,积累了很深的生活底子,难怪他能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文学作品。
  王宗仁先生认为淮安是文学的富矿带。他希望淮安的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建议《淮安区报》开辟专栏,每周点评一篇散文,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以此培养文学队伍。他指出搞文学创作的人要多学些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拓宽眼界和知识面。与君一席谈方知“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太迟”(瑞典格言),总有点“相识恨晚”的感觉。
  先生不仅博学且晚年生活也十分丰富。他喜收藏邮票和烟标,创办并经常参与生活沙龙自得其乐。他在北京的居住地紧临复兴路万寿路太平路,是上帝的安排,还是智慧的选择,抑或两者兼而有之。相见时难别亦难,短暂偶遇总有曲终人散之时。和王先生见面交谈是荣幸和愉悦的,然分别又是失落和难舍的,不过能聆听到先生的教诲和指点也就满足了,但愿有一天再次见到他听他传授写作秘诀。


小镇神仙
金  矿

  集中居住人口近万的小镇,出名的人不多,倘若提起神仙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乡野人有点势利眼,对一些有特殊残疾的人喜爱叫诨名。这神仙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两条腿长短差距较大,因为他好锻炼,体质很是健壮,走路不带拐棍照样行走,只是瘸拐的幅度大,大概像八仙过海中的铁拐李,也就有了“神仙”这雅号了。
  人家喊他神仙,他还一点不生气。其实这位神仙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人,其一是生活顽强。这位神仙应该说身体是高度残疾,而且是肢体残疾,严重影响一个人生活形象和劳动形象。在他还未成年时,父母就去世了,面对那艰难的境况,苦度悲惨童年,偏偏老天让他很神奇地存活了下来,几乎成了孤儿的他,生产队只能照顾一点半劳力的口粮烧草。街上一位老皮匠看不下去,在他十二岁时就收其为徒。他还算小勤快,到十五岁时手艺满师,能独自摆鞋匠摊子,替人家修鞋补鞋。每天能挣几个零化钱,可以自劳自食,也算是社会上一个完整的人了。
  他独立从事修鞋,很讲信誉。小镇人需要修补的人都跑到他这边来,老皮匠年纪大了,他不忘师傅恩德,认为自己生活差点,可不能不尊敬师傅,逢年过节都要送去烟酒茶食四样礼,平时街上下集市,经常买点鱼肉蔬菜给师傅送去。
  他这人很有自尊心,到成人时方感自己不仅仅是肢体残疾,更主要是文化残疾和思想残疾,认为这是他真正悲哀,这时他开始好强地学起文化,当时生产队办农民扫盲班,他拄着双拐到识字班,下雨变天都不让过,由于他态度认真,虚心求教,竟然是第一批脱盲对象。
  成年后,他坚持锻炼,每早行走跑步五里路,奇迹出现了,他那萎缩的腿居然有了支力,双拐给撂了,虽然瘸跛,总算独自站立,这是他的骄傲。也是他惊喜的动力,清晨跑步锻炼二十多年来就一直没有间断。哪怕是天上下着小雨、地上刮着劲风,空中飘着雪花,他都是坚持如一日。他说除了路上断了行人,这个习惯就改不了。记得有两天早晨连续下了暴雨,他说闲下来身上反而感到骨骨节节疼痛。
  正是因为他坚持长期锻炼,体内荷尔蒙激素旺盛,虽然是残疾人,但也想到了女人。于是托人谈媒,想尽早成个家。有一天邻居大婶替他带来一张照片,头像确实是一个美女。问他要不要,他以为是人家拿他寻开心,说我哪有那种寻天仙的命。哪知这件事是真实的,邻婶告诉他,这个女人需要你养活她你愿意吗。他说就是一辈子做牛做马都来。哈哈,第二天,邻婶就把他带去相亲。原来头像是美女,但下半身却没有知觉,这种残疾比他更厉害。神仙还是感到是上天对他的恩赐,他也特别同情这瘫女人。说我的身体比你好,你如果愿意,我们就做夫妻吧,我能一辈子照应你。只有美面的残疾女子父母对神仙有点不太相信,神仙说我有一口吃就少不了她半口,说父母不能照应她一辈子,我能做到。那女子也还真铁了心,就这样没有两天神仙就用平板车把她拉进了小屋。邻里乡亲也替他们闹了洞房,就这样圆房成了亲。
  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神仙是首先尽最大能力替瘫子买了个时尚的轮椅,十几年前五六百元钱可值了钱,是神仙三四个月的修鞋手工费。这样他这个瘫美面媳妇就可以适当自己照料自己了,街坊邻居都说神仙是个男子汉还真吃得了苦,正常鞋摊子要上街摆一会儿。其次就是锻炼瘫美面媳妇的独立自理能力,在这一点他还动了脑筋,首先是吃喝拉撒问题他考虑到一种半自动化,家里有滑轮装置,有像抽水马桶功能的自动装置、有自动淘米洗菜装备等,这样他就能让媳妇自理自己,还能替他操持简单家务,让他到家喝到热汤热水,这可也是一对相濡以沫的伴侣。
  我听他们村干部说,按照残疾人规定村里替他们报了双低保。神仙先是杜绝,我们能自己养活自己,最后还只是接受一个瘫美面的低保,说这几年春节前神仙都要买些慰问品送到敬老院,用他的话说大家都抬着混吧,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极其困苦的人群该有多好。
  有人说快乐的生活着就是幸福,是啊,每每早晨我骑自行车上班路过街头,都要看到小镇神仙推着轮椅,嘴里哼着我们南闸民歌的乡土小调,他还会与我打趣说自己也能算一名南闸民歌手,肚里老古唱也不少呢。他把美瘫媳妇推着,两个人其乐融融,那美瘫媳妇脸上那两个笑靥映衬出其面部肖像的美丽,我有时还看到他们也在打情骂俏相互对唱《十二月调情》,也开心自己的伴侣情感,也表现了一种人生灿烂的风景。
  我想之所以小镇人把他叫着神仙,很有其特殊的意境。大概也就是因为他不自卑,特乐观,在自己生活条件低生活环境差的基础上照样自强地生活,也很有滋有味,难怪他真的快乐如神仙。你听他唱的歌“神仙没有我逍遥”不正是他乐天的展示吗?

赞季桥
 季奎元

  泼墨挥毫赞季桥,  小康全面已达标。
  路宽楼耸千村富,  库利仓盈万户豪。
  山笑水欢呈瑞气,  天蓝地绿妩多娇。
  繁荣昌盛铭书史,  无限风光美誉飘。

赞季桥镇小岗村
 董振安

  穷乡小岗亮新姿,  景胜江南游客痴。
  服务中心文化蕴,  健身广场媪翁仪。
  双塘映月西湖画,  一拱飞天东海诗。
  生态宜居栖息地,  农家别墅市民期。

赞兴隆米业
牛顶海

  贯耳如雷彻碧霄,  高山流水涌波涛。
  珍珠瀑泻银光闪,  浓烈芬芳四海飘。

兴隆米业颂

  陶丽清
  碾机昼夜响声鸣,  稻去黄袍米亮莹。
  厂内干活忘苦累,  质优食品惠人民。

盛开在时光里的花朵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11)班  李周卉婕

  还记得六年级寒假开学后,我的座位调到了教室南部靠近窗户的位置。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就沐浴在温暖里,感到心情格外舒畅。可是,这种好心情没过多久就被破坏了。那是一次期中数学考试……
  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平平,而同桌却是全班最棒的。在他的影响下,我的数学成绩也有所提高。我们的数学老师性格沉静,除了上课讲题目外,很少有其它的话语。
  那天,我感到一阵燥热。卷子发下来没多久,我被几道题给难住了,脑门上竟然渗出了汗水。突然有人敲了敲我的桌子。我吃惊地抬起头来。数学老师指了指后边,说:“你,坐到那边去。考完再回来。”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教室后面的一排空着的桌子。
  我纳闷了,老师为什么要让我到那边去?这时,我听到一阵如蚕嚼桑叶般的窃窃私语:“她数学一点也不好,上次竟然考了100分,肯定是抄同桌的……”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师以为我作弊,偷看同桌的答案。我难过极了,在众目睽睽之下,离开了“是非之地”。
  那次期中考试后,我终于意识到,不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是多么可悲!从此以后,我一改往常懒散的习惯,开始抓紧每一秒钟努力学习,成绩飞速提高。有时,同桌解决不了的难题还会向我请教。   
  临近学期末的时候,阳光更为灿烂了。不过,射进教室内的面积已很小,只有我这个位置停留的时间长久一些。期末考试,我聚精会神地趴在桌子上做着试卷。不知何时,阳光笼罩了我,使我额头沁出了汗珠。这时,数学老师又一次敲响了我的桌子:“你,坐到那边去考试。”
  我愣住了,老师竟然对我如此不信任!老师对我的成见竟然有这么深!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盈满了眼眶。老师也愣住了,随即他仿佛明白了什么,轻轻地对我说:“这里太晒,影响你做题。”
  原来如此。原本以为老师误解了我,谁知却是我误解了老师!我误解了老师对我的关怀!
  老师对我的关怀犹如夏花盛开,虽然过程曲折,但最终还是温暖在我的时光里。

紫藤花
楚州实小六年级   薛雨慧

  急匆匆地下楼,去上学。
  阳光映入瞳孔。风拂过,沙沙地丢下一片紫花雨,又逃走了。于是,曼妙的紫花雨便旋转,扩散,落下。
  紫藤花?呵,朋友,你又开花了啊!
  我抚了抚它那只有小手指那么粗的细藤,算是道了早安。既然它开花了,就该有人去欣赏那短暂的美丽,才不枉一年来费尽心思积攒的花朵。
  傍晚归来,轻轻撩开它那被紫意点缀的青绿色软帘,坐在被它围绕的石桌旁。我从刚搬到这个小区来时便天天拜访它。它攀上木架,先是晾出小小的红苞,红苞慢慢变大,也开始变色,但不知为何有的青绿有的紫白,这给我留下了小小的期待。很快谜底便揭晓:那些青绿慢慢展开,生出了细细的绒毛,约有指甲盖那么大,稍有了些叶片的模样;那些紫白的则继续涨大,大至有鹌鹑蛋那么大的时候慢慢伸长。散开,成了扁扁的一片,只是底部有个小突出,想必那就是花蕊了。
  再后来,那些“花片”像贝壳一样展开,吐露出了鹅黄色的心事。仔细端详,花朵约有一半多为淡紫,中间铺一层白白的过渡,里面的花蕊则就着这层过渡站在中间,像少女般柔弱,仿若一碰即碎的珍品。绿叶则褪去幼稚的绒毛,有点别扭的靠在花朵旁,就像少年面对少女,既不敢贴得太近,更不愿离得太远。至于那味道更让人如处梦境,准确来说是人世与梦境之间,既看透世事无常,又抛出未来美梦——那丝香总是若有若无的飘悠在身旁,出现时不唐突,离别时不惋惜。那丝香,不浓得那么烈,不淡得那么稀,却让人难以忘怀,又淡泊明志。
  “哗——”又一阵风掠过,吹散了我的思绪,也吹落了些花朵。虽说它花期至短,只有转瞬即逝的几天,但却在温存的时光里开出了灿烂又平凡的花朵,有谁像它这般执着?何时有缘才相见,朋友啊,你的价值,在我心中远胜一切冷暖严寒......

发表于 2015-7-3 13: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宗仁先生认为淮安是文学的富矿带。他希望淮安的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建议《淮安区报》开辟专栏,每周点评一篇散文,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以此培养文学队伍。他指出搞文学创作的人要多学些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拓宽眼界和知识面。与君一席谈方知“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太迟”(瑞典格言),总有点“相识恨晚”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7:47 , Processed in 0.10374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