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2164|回复: 1

9月2日选发《在德国上幼儿园》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 1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德国上幼儿园
胡春华
  在国内为孩子选择一所满意的幼儿园是一件不太简单的事情,私立幼儿园条件好,可是费用太高难以承受;公立幼儿园费用低,可是出色的幼儿园实在难进,甚至想上一所理想的幼儿园比上学还难。上个月表姐全家由于工作关系迁往德国,我全程陪同,因而知晓了在德国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过程。
  表姐把家里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考虑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了。她先是给几所幼儿园发了邮件,详细介绍了自家孩子的入园需求和自身情况,于是很快收到了部分幼儿园的反馈,并为家长孩子安排了见面时间,家长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开始拜访那些预约好的幼儿园,进行严谨的登记和面试。在德国上幼儿园,所有的学龄前儿童都有权利去报名,学费基本是几十欧至两百欧左右,政府每个月为每个孩子提供180欧基金,可以说是上学免费;但是在德国上幼儿园却有着极其严格的排序标准:单亲家庭排第一、五岁左右的孩子排第二、双职工的孩子排第三、单职工的孩子排第四、有单职工的孩子小于四岁的排第五;在德国对于想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视同仁,不会接受家长的礼物,也不会给予任何人优先照顾,一切都是按照规定办,恪守条例的态度近乎于古板。
  在德国9月份这个学期是需要在当年的四月初完成注册的,可是表姐到达德国的时间已过了注册时间,因而虽然登记了三家幼儿园,但是都被排列在等待名单中,除非有已经注册的孩子放弃之前选择的幼儿园,我们才会有机会。终于在临近八月底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个名额,于是兴高采烈地去幼儿园签约。这里的幼儿园也设有双语班,表姐考虑到孩子的语言问题,决定先让孩子上半年的“中德班”,“中德班”有两个中文老师和一个德语老师,三个老师按规定最多只能带15个孩子,各方面的条件都很满意,只是每月要多付500欧。接下来跟幼儿园签约的时候,感觉当地规章制度的过度严谨真有点难以适应,家长要跟幼儿园签订十多份合同文件:入园合同、银行扣款书、接送人名单确认、允许将孩子带出学校活动书、肖像权、在孩子严重发烧的情况下如果无法联系上家长同意幼儿园为孩子使用退烧药同意书等等。
  幼儿园对于刚入园的孩子考虑得非常周到,入园第一个礼拜需要家长陪同,第一天从9点陪同到11点;第二天从9点陪同到10点;第三天只陪同半个小时;第四天家长在园外等候待命;第5天可以让孩子在幼儿园睡午觉。如若遇到孩子大哭不止的情况,老师会及时地给家长打电话。幼儿园事无巨细地考虑到了孩子身心需求的方方面面,也让起先担心焦虑的家长彻底放宽了心。
明月醉中秋
徐祯霞
     月月月圆逢月半,人间月圆是中秋。我们年年过中秋,我们年年庆团圆,但是我们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抑或是八月十五为什么又要叫中秋呢?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人至秋,趋于清明,物至秋,已然成熟。秋天,于人于物都是一个转型的时期,天高云淡,风清气朗,大地金黄,万物丰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人们欢欣,人们喜悦,这是人们期待的景象,也是人们向往的时刻。所以,人们需要找一个理由来庆贺一下,以表达自己无限欢愉的心情。而八月十五,正好是月圆的日子,在人们的眼里,月儿圆圆是一件很祥瑞的事,于是,很自然地将这个日子同人联系到了一起,月圆人也要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庆丰收,庆团圆,让这个日子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意义,而赏月,吃月饼,让这个日子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表达了人生圆满、生活美满的含义,有了人文的意义在里面,人们由最初取它的吉祥之意,到最后将它演变成一个的节日,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就有了颇深的涵义。
       在国人的意识里,向来崇尚花好月圆、子孙满堂,阖家欢乐永远是人们追逐的梦想,从这个概念上来说,八月十五这一天,无论是从天相上,还是从物相上,这都是一个吉祥得不能再吉祥的日子,人们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全都倾注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于是,这个节日在人们的眼里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八月十五这一天,明月高悬,秋风送爽,人们饮酒猜拳,合家同欢,品着月饼,嚼着亲情,在清风朗月中品味着生活的幸福,陶醉在秋天的收获里,陶醉在融融的月夜里,充分感受着生活的丰足与惬意,那种感觉实是美好至极,人活一生,最大的福祉莫过于此,院有朗朗月,心有融融情,人生得此之欢,夫复何求?
        这样的日子令人无疑是举家欢喜的,人们从各个地方赶回家中,与家人团圆,也为与月亮有个约会。看月,须得是有众多的人在一起看才显得热闹,一个人赏月,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冷清,月圆人不圆的日子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有一点寂寥之感,或者说是萧瑟之意,有一种独处一方不是家的感觉,人的心,在很多时候是需要有一些东西去充实的,譬如说爱情,譬如说亲情,譬如说是一种浓烈的氛围,而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的本能,人多了才显得有气氛,人多了才显得热闹,而这“热闹”二字便是人们对所追求的幸福生活的最好的注解。
       古语有“月满为盈”之说,月亮圆了即有兴盛圆满之意,寓示着万事和顺,丰盈充足,此时,大地是丰收的,人心是充盈的,生活是和谐的,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一轮皎洁的圆月而变得美好无比,那一轮明月,光照中华大地,光照文坛千秋,多少文人墨客睹物思情,留下了传世佳作。旅居的人望月,家居的人赏月,不管身在哪里,不管所处何方,这月儿,永远都是人们心中一个无法释怀的情结,一轮中秋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扉,不论是欢喜与思念,都一样地那样美、那样深、那样重地触动人的心弦,令人心湖迭荡,起伏难平。
       月亮以她的阴柔之美,母性的宽厚,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眷恋,在它柔和性恬静的清辉中,人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所有的人都像是置身在母亲的怀抱,唐人曹松曾有诗《中秋对月》:“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有月亮朗照的地方,纵然是在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召唤,这种家国情,总与月亮有关,总与中秋相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哪,月亮已经升上来了……
从西门大桥到老车站
管传生
  可以说西门大桥和老车站是淮安人心中的两个地标,没有人不知道的。它们是镇淮楼东西路的起点和终点,是淮安区老城区的主要街道,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街上每天都发生着变化,但不知怎的,在我的记忆中始终还留有这条老街原来的影子,每每浮现在记忆中。
  西门大桥还是横在里运河上的一座桥,承载着古老淮安城最西标志的重任,因交通运输的需要桥已多次重建,每一次的重建都比以前要又宽又长,载重量大大增加,现在的桥是前两年刚修建的,已经是四车道的钢筋水泥桥了,且设计美观大方,从而大大缓解了过去拥挤的状况。沿着桥下行几十米,两边的民房还保持原来的格局,让古城的风貌得以传承,也有人家利用自家的临街的一面,开个小的门市,因为老城改造的成本太高,一般开发商都不愿承担,否则可能这些老城的印记也早就从这条街上消失了,这样的情况能延续到什么时候我就不得而知了。印象最深的要算山阳旅舍了,从我30年前第一次看到好像门面的格调从没变过。其对面的粮食大厦,是淮安区最早的高楼之一,也向人们展示着粮食系统曾经的辉煌。
  过了西长街十字路口向东,就不一样了,可以说能找到原来的样子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原来的德丰商城成为了周恩来故居的广场,仅存的那20平方米的德丰酱醋门市,还保留了一点过去的信息。再向东就是上板街,街还是那条街,但里面全是各种小商品,门面也改造得越来越现代了。它的对面是淮安区最早的商业街-——明清商业街,找不到一点过去的影子。当时整条街都是茂密的梧桐树,夏天走在街上,女同志绝不需要遮阳伞的,也向人们展示着城市的古老形象。再向东原来就是淮安体育场,那时全淮安大的体育赛事都在这里举行,后来因建漕运广场和漕运小区,就从老城区搬迁到了楚州大道的东边了,有幸的是也让漕运总督府遗址重建天日,向人们展示了昔日淮安漕运府的辉煌气势。
  从此向东北边可见江淮旅社,从名字就能听出当时在淮安区可是响当当的,淮安区的一些重要活动和会议都在此召开,去年建九升国际广场,于是就拆迁了,现在也就只能留在淮安人的记忆中了,他的对面尽管一直是淮安区人民医院所在地,现在是全新现代化医院的气派,已找不到任何以前的样子了,只有西边通向住院部的一条小吃街道,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人民医院的东边就是原来的织布厂,曾经每天24小时机器轰鸣的景象早就不见了,只有东岳庙在交通上还起着环岛的作用,他的周围还保留一些老房子,但为数已经不多了。
  最东边就是老车站了,当年在淮安市可算得上是大车站了,但因淮安东站建成,搬迁后这地方被建成了楚港花园小区,是淮安区最早的几个小区之一,但老车站从此也就成为了淮安区人心目中的一个地标。
中秋月里故乡情
孙凤山

  故乡是一汪清澈的泉,总在渴望时滋润;故乡是一盏温暖的灯,总在迷惘时点亮;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思念时响起;故乡是一颗引路的星,总在彷徨时闪烁。故乡情总在中秋月里跃升到空前的高度。在通往故乡情的道路上,中秋月是多么重要。没有故乡情,中秋月更无法张望铺满大地的悠久传统。
  有了故乡情,中秋月就有挥洒不完的光辉。唐朝李朴在《中秋》里说道:“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皓月光辉一泻千里,远方的游子尽情畅饮月光,失血的土地从这里开始充血。中秋月就是帆影中的故乡。“斜临户牖通宵烛,回照阶墀到晓霜。庾亮恃才高更逸,方闻墨翰已成章”(唐朝方干《月》)。把浓浓的故乡情交给天空,我仿佛忘却了所有的哀愁,沿着人生轨道前行,最初的体温正是来自中秋月。清朝乾隆在《平湖秋月》里说过:“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泻影镜光柔。待予重命行秋棹,饱弄金波万里流。”穿越满地光辉,故乡愈发明晰,一如花朵被果实肯定。
  有了故乡情,中秋月就有生发不完的眷念。故乡属于收获般的欢乐,属于思念般的团圆,属于遥望般的相思。“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诗宋词里有无数的中秋月,唐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和宋代苏东坡的《中秋月》,是唐宋咏中秋之月的代表名作。他们遥望故乡,就着中秋月诉说衷肠,酣畅淋漓,美不胜收,成为千古绝唱。唐朝王建凭栏而立,在《十五夜望月》中吟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仅有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也生发彻骨的相思,真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哪里呀?这正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有了故乡情,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有了故乡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了故乡情,中秋月下,便“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有了故乡情,中秋月就有品尝不完的意蕴。一轮明月从历史上游,洋洋洒洒而下流淌成处处习俗。中秋节有赏月、拜月、玩花灯、舞火龙、吃月饼等各种习俗,人人都是情感丰富的诗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沉浸在故乡情中多么惬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馈故乡情油然而生:“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如今,在“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之夜,人们尽可欢聚一堂品饼赏月,共度良宵,不仅可以或上网浏览中秋节专题,或用手机编发短信传递问候思念之情,还在赏月的同时,体验亲情、友情、爱情,把对团聚、爱恋、友谊等发挥到月色一样美好,为故乡争光,为皓月增辉!
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董海清
  富强
  逐梦飞天舒画卷,  中华崛起绽奇葩。
  富民阔步康庄道,  强国全凭科技花。
  民主
  推倒三山民做主,  神州大地艳阳天。
  商谋国是忠言进,  时代前行展笑颜。
又见炊烟升起
李北墨

  夏末,午后。雨,淅淅沥沥,烟雨中的东风湖比任何时候都漂亮、静美和安逸。青青的山峰,绿绿的碧水,青砖黛瓦的民居,白墙红瓦的小楼,湖边垂钓的伞棚,还有湖面荡漾的小舟,构成一幅别具风韵的烟雨水墨画。
  我撑一把伞,沿湖边小路边散步边看湖景、山色、村庄和人家。自从踏进东风湖的领地,这时光仿佛一下子慢了下来,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急急匆匆,也没有了奔波、忙碌和焦躁。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漫不经心。
  湖边有三三两两的垂钓者,他们比我更淡定、优雅和从容,无论鱼儿上钩不上钩,无论满载而归还是两手空空,他们都显出无比的泰然自若,仿佛他们只为守望而来,又像一个个在固定地点边看风景边坚守希望的过客,而我则更像一个掠夺者,把无限湖景山色尽收眼底。
  雨,渐停。温润的湖风,一阵阵吹来,让人倍感舒爽。在快接近傍晚时,竟有一抹晚霞闪耀在蓝天白云之间,我不知道这是东风湖献给我的特殊礼物,还是高原天气特有的雨过天晴。总之,晚霞中的东风湖显得愈加清新、妩媚、灿烂和绚丽。
  突然,眼前一亮,心猛一紧,一种久别的幸福和温暖,涌上心头——我看见山坡间的一户家人的烟囱里,冒出淡蓝色炊烟,袅袅升起,紧接着是另一家,又一家的烟囱,炊烟升起……
  在煤气灶普遍使用的今天,平日里我是很难再见到这感人肺腑的袅袅炊烟的。在我的记忆中没有什么比炊烟更让我难忘、心酸、感动、幸福、踏实和安心了!我出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60年代中后期,当时全中国人的日子过得都并不富裕,生在农村的人们则是更加的贫困寒酸。
  自我出生以后,母亲一直身体不好,仅凭父亲的一点工分在养活着我们,即使没有额外开支以一个劳动力的收入也很难维持一家的日常开销,加上母亲常年多病需要寻医问药,这日子自然又比同龄人家清苦了许多。
  我知道母亲是抱着“大病拖,小病挨,死了就往土里埋”的心在顽强活着,在与病魔做最坚决的抗争。母亲是个勤勉的人,只要她能下地走动,她都会拼了命地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洗衣、做饭、烧水、喂猪和缝补衣服。这些活计对于身体健康的家庭妇女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对一个体弱多病,抱病在床的人来说,简直是比登天还难!所以,只要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能看到家里的烟囱在冒烟,我们的心里就很踏实,至少今天母亲没有病倒在床上,今天也不会饿肚子。
  我们非常希望母亲能安心养病尽快康复身体,但母亲却常常硬撑着身子,说比昨天好些了,比前天好多了,放心吧,没事的。在我们面前装好人,等我们上学了,她又不得不再躺下来休息,常年如此。
  那时,有句俗语叫“不看家中宝,就看垛上草”。日子过得殷实不殷实,一是看粮囤,二是草垛。粮囤在屋内不易看见,倒是堆在外面的草垛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在计划经济年代里,粮草分配也是按劳动力所得工分多少来分配的,我们家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自然分得的粮草也“捉襟见肘”。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话一点不假。我们兄妹除了用功学习之外,经常要帮家里做一些事情。节假日到生产队做一些拣麦穗、摘棉花、除杂草、采桑叶、铲草皮、施腊肥的农活,赚一点点零星的工分,补贴超支。上学前和放学后还要做一些打猪草、放牛、捡柴草、拔黄豆根、玉米根的体力活,还轮换着淘米、洗菜、做饭、熬药(熬妈妈喝的中药)、喂鸡、喂猪、洗锅碗、烧洗脚水洗澡水的家务活。
  即便如此,我们的日子还是过得非常艰难,断米断炊也寻常,寅吃卯粮不说,迫不得已时还得厚着脸皮求亲戚接济,青菜、萝卜、红薯、土豆充饥也常有的事,能吃上番瓜叶黄面饼、槐花麸面疙瘩汤、胡萝卜稀饭、高粱米薏仁稀饭都算非常好的生活了,纯白米饭一年也难得有几天,有时候连招待亲戚想要个面子都要不起来。这样的生活过了好些年,直到姐姐初中毕业辍学回乡务农,日子才真正有所好转。
  说远了,回归炊烟。粮食紧缺一直是个短板,而升起袅袅炊烟所需的柴草则是另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生产队分的柴草非常有限,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兄弟姐妹各显神通的一起去拾黄豆根、拔棉花杆、挖玉米根、修桑树枝、割茅草、割芦苇、拣树枝,好歹也能凑合个“自给自足”。
  最无奈的就是黄梅天,连日阴雨,柴草受潮或打湿,升起袅袅炊烟非常不容易。阴一天两天还好对付,阴三天五天就麻烦大了,要是连续阴十天半个月那是真的会要人命的。用报纸引火,用稻草引火,跪在火堂前引火,也都不是什么稀罕事。记得有一次实在没有可引火的材料了,我撕下前半册语文课本做了引火的“神器”(那时每篇课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至今都无人知道我的语文课本是如何少了前半册的),要是黄梅天在外面打猪草回来,老远就能看到自家的烟囱在冒出袅袅炊烟,那心里就甭提有多高兴!
  后来,日子渐渐好了起来,不但“粮满仓,柴满垛”,还还清了早年欠下的接济,也再不用为如何升起袅袅炊烟而犯愁了。母亲的身体也在医疗和调养中有了好转,倒是一辈子都没过过好日子,为家吃辛受苦的父亲,在58岁那一年离开了人世。
  母亲在一件事上非常固执,虽然我们家用上液化石油气好多年了,但母亲却一直坚持用柴草烧菜做饭,哪怕是热一碗剩粥剩饭,母亲都要用柴草烧大锅去热。父亲去世后,母亲更是如此。兄弟姐妹都劝母亲说,年纪大了,就用煤气灶烧烧煮煮吧,花不了几个钱。一次,母亲被劝极了,带着哭腔说,你们知道个啥,我就是要让你爸爸每天在大老远的地方都看到自家的烟囱在冒烟,让他知道每天回来都有热汤热水的饭菜在等他,即使他不再会回来了,也要让他看到咱家袅袅升起的炊烟,这样他才会放心我一日三餐……
  这袅袅炊烟反倒成了我们兄弟姊妹最感动、最幸福、最踏实的安心。但愿母亲这一日三餐的炊烟,每天都能袅袅升起,愿她老人家每一天都平安、健康、长寿!
  看着东方湖畔冉冉升起的缕缕炊烟,我知道那是一个个母亲在忙碌,一个个家庭在欢腾,在歌唱。此时,我耳畔又响起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相关帖子

发表于 2015-7-3 10: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富强与教育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5-9 23:13 , Processed in 0.05637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