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03224|回复: 1

2月10日淮安区报副刊选发《闲话“立春”》等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3 1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话“立春”
张士旺

    2月4日,立春。
    今年,春姑娘来得分外早,人间还是水瘦山寒,冻柳瑟瑟,枯木萧萧呢,她竟抢在了春节之前(腊月十六)来到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天来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天来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春风又绿江南岸”。谁不赞美春天呢。英国诗人雪莱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成为传唱至今的警语。
    我国古典诗歌史上,咏唱春天的诗赋更可谓灿若繁星。
    按照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所以,“立春”标志春天的到来。
    二十四节气首先是在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所以,很多节气的含义主要符合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情况。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各地四季气候的差别很大。“立春”这天,祖国南疆已是“莺飞草长,桃红柳绿”,而北国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呢。可见,以“立春”作为春天的开始,具有局限性。所以,近代,人们通常用候温划分四季,也就是五天为一候的平均气温。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大于10℃、小于22℃的这段期间为春季,其中第一个大于10℃的日期为春季的端日。
    “立春”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之首,加之春天带来了生机,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各种各样的迎春活动。据古书记载,旧时立春这天,礼部要向皇帝、皇后、皇子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谓之“进春”。据《宛署杂记》说,进春山宝座时,要给皇帝御前、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皇第一子、第三子、第五子各进一座。而据《燕京岁时记》载,明代进春,在“正统中,每岁立春,顺天府造春牛春花进御前及仁寿宫,凡三座,每座用金银珠翠等物,费钱九万余。”皇室进春,耗费浩繁,而民间迎春就简便多了。据《风土记》记,立春时,“楚人上五辛盘。”即用葱、蒜、韭、姜、芥五种有辛辣味的菜蔬拚成的,以示迎新(辛)。《四时宝镜》也载:“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这一民间迎春活动,到了宋代更为普及,据《东京梦华录》记述,立春前一日,民间还以春盘相馈呢。如今,人们立春前后吃春饼,这已是众所周知的迎春习俗了。
    春风风人,春雨润物,春雷惊蛰,一切催发生机,孕育新芽,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以春天来象征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立春了,毕竟带来了春天的消息。看,梅花、迎春花都含苞待放了。春去无觅处,光阴不再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希望的时节,我们要珍惜美好春天,在这一年之首,大展宏图,努力耕耘,以迎取硕果累累的金秋。

小年“祭灶”
黄森林

    平凡人间,万家灯火,每家每户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而这都离不开灶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灶才是家。小小的一方灶台,那里囤积着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良好祝愿,那里寄托着人们丰衣足食、众生饱暖的殷切希望,那里见证着“一人巧做千人饭,五味调和百味香”的平静安逸的生活。
    所以不论日子富贵还是贫寒,只要每天有炊烟袅袅、饭菜飘香、家人团聚,那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与温暖。那就值得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所有的日子,去面对那一方小小的灶台,去面对那带给这一方宁静、平安的“保护神”。
    农历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这一天,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活动,祭拜灶王爷和灶王奶奶,送上最衷心的感激之情报恩之意,由此过年的气氛渐浓,从而拉开春节的序幕。
    “祭灶”也是“送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亲自下派人间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灶王爷的职责是管理各家的灶火,是一家的保护神。他常年待在人间,保护和监察每家的安危,但是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来的工作,以及每家人的善恶德行。然后,玉皇再根据灶爷王的汇报,把每家人来年的命运交给灶王爷,这关系每家的祸福吉凶。所以,每年的送灶王爷上天的“祭灶”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得小时候,爷爷每到小年夜总会沐手更衣,然后再在厨房置好香案,放好香炉,虔诚地摆上糖果、米饭、豆腐等供品,还有一只公鸡。然后燃上长香,膜拜、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好像一直说一些感谢灶王爷的话,说在他的庇佑下,全家人衣食无忧、老少安康。还总不忘说那么一句话:上天言好事,入地保平安。”据说公鸡是灶王爷的坐骑,灶王爷就是骑着公鸡上天入地的;而糖果是为了甜灶王爷的嘴,好让他尽说好话,不说一句坏话。
    灶王爷带着每家人的希望上天,除夕夜晚带着玉皇大帝的指令入地,又开始常驻人间,与每家人长相厮守,祸福共担,不离不弃,年复一年。在人们的心目中,灶王爷是人们真正的“保护神”。
    在灶王爷的守护下,灶台每天都是炊烟袅袅,那就是一种长久的幸福萦绕在永恒的人间。

学“好”
周殿军

    奶奶不识字,但她一辈子明事识理,啥好啥坏,明镜似的,看得清,看得透。
    “你要学好,将来要有出息。”那年她对我说这句话时,我还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深刻的大道理,我感到这句话凝重且刻到心里,这么多年未忘,是因随了她抹着眼泪的情形。
    那是一个冬天,村里的小伙伴告诉我,你叔叔家的箱子、柜子被抬到村里公家抵债去了。晚上我回到家,父亲和奶奶正在谈此事,因叔叔挪用了生产队公款,当事人要退赔,没钱就用家里值钱的东西抵,但叔叔的小队会计必须给撤了,父亲正轻声安慰奶奶,已准备筹钱赎回叔叔家的家俱。
    奶奶见我回来,流着泪的眼睛满是爱怜地看着我说了上面那句话。在她眼里,叔叔做生产队会计,把账管好,不贪占公家的钱物,就是学好,否则,就是学坏了。人,有天大的理由,都不能不学好,更不能学坏。
    后来我知道,我二娘常年有病,全家就靠叔叔一人挣工分,因给二娘看病,叔叔利用职务之便,占用了公家的钱,年终查账给发现了,虽然只是几百元,在当时的农村可不是小数。退赔是很丢脸的一件事,在村里会让你一家人抬不起头,其时,家里到处弥漫的是说不出的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息,好长时间才逐渐退去。
    学“好”是里下河地区农村最普通的俗语,一般长辈对晚辈最多的教诲就是这句话,对年轻人如果有不好的评价,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孩子不学“好”;
    我是奶奶的长孙,学“好”寄托的是她对孙子辈后代殷殷的期望。
    奶奶已作古多年,她不会讲见贤思齐,也说不出什么其他高深的哲理,她讲的最朴素最直白的大实话“学好”成了我人生成长的最基本的准则。
    学“好”说大就大,说小也小,行走于人世间,学“好”才能不偏离航向,才能走在人生的正道上;一个人要有作为,不一定要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一辈子很平凡的学“好”,再细小的事,也可以铸就你不一样的人生;特别在当前和平年代,需要的是平凡中的伟大,但每个人的平凡,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如果不学好,即使小事,逐渐累积,首先毁掉的是你自己的一生。
    一个人要想不变坏,就不能有坏的念头,同时心中要树立学好的念头,学好不只是单纯自己学好,不做对社会、自身无益的事,在坚决不沾腐、不为恶的同时,还要勇敢的与贪腐行为作斗争,不学做老好人。
    学好,就学身边普通人的好;做一个学好的普通人。

羊年春节感怀
董振安

骏马奋蹄追梦去,  灵羊昂首载春归。
红梅吐蕊百花艳,  绿柳含烟万象晖。
海笑山呼霾雾散,  莺歌燕舞惠风吹。
龙腾苍昊云霞灿,  天顺人和草木菲。

顺河行
刘殿国

驱车会乡贤,  沿途高楼立。
人生何处乐,  花好月圆时。

“弘扬真善美,诗书颂好人”
——淮安区文艺志愿者与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

赞“中国好人”——孙焕平
钱从顺
护法楷模仁德倡,驱车万里谱华章。
良心化着凌云志,食品安全拂异香。

赞“中国好人”——张海琴
卢顺贞
环卫工人心地良,愿将孤老当高堂。
寻医庆寿嘘寒暖,大海情怀要发扬。

赞“中国好人”——潘恒球
严永年
普法宣传进校园,栉风沐雨数十年。
说书能使幼苗健,鬓染银霜心也甜。

赞“江苏好人”——颜正明
赵庆生
桑榆夕照三万里,扶贫救困育精英。
心诚托钵款欣集,大义浓情月正明。

赞“淮安好人”——尹昌林
赵庆生
幸福家庭灾祸降,娇妻罹祸夺中枢。
精心服侍何言弃,以沫相濡真丈夫。

赞“淮安好人”——徐锦来
卢顺贞
不昧钱包不动心,苦寻失主众人钦。
车夫自有好思想,美德传承值万金。

赞“淮安好人”——孟凡军
张志友
拚命三郎美誉扬,心中无我有良方。
工商整合巧施劲,水利兴农狠治荒。
公益操劳忘病痛,强人助弱向安康。
焦公榜样凡军继,绿草荡边荷放香。


咏“淮安好人” ——王训洲
吴苏蓉
卧冰常有志,临难更当为。
献髓驱魔去,少年救父归。

赞“淮安好人”——徐永亮
韩永宏
肇事车逃孤老伤,幸逢永亮义仁张。
万千现款救生命,一朵奇葩誉八方。
莫道村民文墨少,但看美德水流长。
寻常百姓行豪举,唤醒人心向善良。

联赞“身边好人”
严永年

“中国好人”——孙焕平
焕己热情,醒世良知,勇为普法走华夏;
平常食品,健康大事,恳向经商敲警钟。

“中国好人”——张海琴
养孤独老媪胜过亲娘,情似海深,胸如海阔;
把仁爱道德化为高义,美同琴韵,丽若琴音。

“中国好人”——潘恒球
身入校园,情钟普法,沐雨栉风千里路;
爱倾学子,望寄后生,呕心沥血一恒球。

“江苏好人”——颜正明
正道直行,助邑人,帮学子;
明珠宝鉴,霜华发,火热心。

“淮安好人”——尹昌林
双日成一昌,厚爱乃为大德;
一林须双木,为夫绝不弃妻。

“淮安好人”——徐锦来
节若青松,德如翠柏;
他金不昧,我锦自来。

“淮安好人”——孟凡军
孟曰取义,凡军记取;
党嘱爱民,书记践行。

“淮安好人”——杭桂元
桂树飘香,久把助人当快乐;
元良溢彩,须知淮楚有雷锋。

“淮安好人”——王训洲
百善孝为先,救父捐髓遵古训;
五洲德乃重,感天动地好儿郎。

“淮安好人”——徐永亮
古道热肠名永亮;
解囊送炭德长馨。

怀念岳父大人
宋舜同

    到了紫滕园,郑三、秋平已经在岳父大人的墓地忙开了。郑三挽起了袖子,正擦洗着墓碑上的灰土,一把又一把,就像擦洗着家里的阳台一样那么认真仔细。水稍微有点脏了,秋平就去换。岳父生前是爱清洁的人,知父莫如子。对照着前后左右,岳父的墓地不仅干净,花、祭品也比别人多好多。几乎每次都是这样,不仅带来一些鲜花、饼干、水果、酒等各种祭品,连水桶、抹布都会从家里带来。
    我很少动手,常常站在一边左右打量。西边的冬青,东边的香樟,不知是自我感觉,还是真的那样,总觉得它们青翠青翠的,长的也茂盛一些。更多的时候,我会盯着墓碑上岳父大人的照片端详好久。耄耋老人的慈祥之态、平静之色、幸福之感、威严之姿、大家之气。尽情挥洒,收放自如。见到这张照片的陌生人,只要稍有些生活积累,我想也会看出老人生前生活是多么的平安与吉祥。人的一生不论贫富与贵贱,心境如何是最最重要的。有人身居高位,有人富甲天下,可他还想再高再富,他的心始终没有停息的地方,始终找不到回去的“家”,那么再富再贵,这样的人生也是不幸福的。
    岳父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可他老人家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从从容容平平淡淡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自从第一次跨进妻子家的门,见到岳父大人,就没听到他什么时候大声说话,更不用说发火了,总是静如止水一样。二十多年一直如此。不仅说话声音平缓如流,话说的也很少,每次见到我们,不是问问孩子的学习,就是聊聊我们的工作,很少谈别的,工作阅历,人生感受,生活琐事等只字不提。想起前不久书上看到的名人一句话。自己不明白的事情不要说,自己明白了,别人也会明白,就没必要说了。所以,能说的话大多是无聊的重复。真乃人生大智慧。岳父从没这样说,可他生前一直就是这么智慧地生活。
    我和妻子相识相恋时,岳父大人已经从干了一辈子的教育战线退休。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健身、练字、养花,日常生活中自己能处理的如洗衣、整理房间一类的小事喜欢亲力亲为。 
    那时淮中校园和宿舍区还是一个整体。每天东方之既白,校园操场还沉浸在夜的安静之边缘,西南角方向一柄长剑凌空而起,气贯长虹,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岳父喜欢静喜欢独处,这里不仅离家近,这里还非常安静,是晨练的好地方。可惜好景不长,学校被政府卖了。校园和宿舍区一隔为二。后来岳父的晨练不得不转移,体育场,勺湖公园,宿舍区的院子都曾留下他老人家晨练的身影。有次在老体育场,因法院在那开公判大会,我有工作任务,所以去的早,正好见他老人家气沉丹田屈膝推掌打太极,出于礼貌便叫了他一声,可他没理我。后来问他,说没看见我。可见他当时是多么地专注和投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天天如此,直到后来病重,手脚不再利索。
    字练的是柳公权。晨练结束回家,吃过早饭,伏案习字是他每天的又一必修课。用废旧的报纸。那会儿,女儿正在练习书法,用的是毛边纸,看着舒服,写出的字效果好,有质感有书卷气。妻子要给他代买,他坚决不要,说浪费。案头放着的是柳贴,可他很少看,写出的字,与贴甚远,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体,风骨峭峻,傲骨嶙峋,不媚不俗。我喜欢看贴,喜欢欣赏各路大家的书法作品,颜柳殴赵,篆隶行草。曾想与岳父大人探讨写字,可见他总是三言两语收场,就没敢冒昧。岁月西移,年岁渐长,漫漫才理解岳父大人的练字是一种形式,实质上练的是敛,是静,是安祥,是人生的一种状态。我理解岳父大人的人生状态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过清淡生活,走无为人生。智且慧也。
    在岳父所养的一丛又一丛花草中,我最喜欢文竹。每次到他老人家的房间,都会多看几眼置放在书橱旁边婉约、逎劲、坚韧、有枝有节的文竹。每次看到都感觉到它又蓬蓬勃勃长高长大了许多。我常常想,平日里得到了岳父什么样的特殊照顾,让这一小盆文竹,青中泛绿,绿中见翠,枝漫叶茂,如一大家子祖孙三代欢欢喜喜团在一起。我家里也养过几次文竹,都原地踏步,始终不见长大长蓬,不久夭折。有次,向岳父大人讨教,他除了给我讲了文竹的一般常识,如喜温好湿之外,还着重讲了养文竹,养其他花草也一样,要有耐心,要静心,要投缘,要坚持。这是岳父和我讲话最多的一次。人与人有缘分,人与物是不是也有缘分。如果人与物有缘分,那么,岳父大人给我讲的是人缘还是物缘,我想可能兼而有之吧。
    擦净了墓碑,又放好了祭品,妻弟郑三虔诚地打着了火机,点燃了烧纸。岳母、秋平、小唐、张卫、妻子小冬都围了过来。时间久了,来的次数多了,眼泪渐少,思念渐浓。一张一张纸钱,一张一张冥币,瞬间化为虚无。生命是伟大的,生命也是脆弱的,健康是生命的航向,健康是生活的太阳。各人默默地祷告着各自心愿,但更多的还是平安和健康。古人说,仁者寿,智者寿。在我看来岳父大人就是古人。
    2001年春,岳父身体不适多日,便血。在儿女们的一再催促下才同意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吓坏了一家人,肺癌晚期。我是第一个听到这个结论的,首先告诉了妻子。岳母得到这个消息,果断召集全家开了个小会,一致意见,不能告之实情,暂以肺病告之。一家人看起来还算平静。那几天,妻子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到家,饭不吃茶不喝,把自己关在卧室哭了一次又一次。是的,这样的结论太突然了,晚期,医生还说了一句,到年底吧。也就是说岳父的生命还有几个月时间。太突然了,养生有道,平常连感冒都很少,怎么可能生命的明灯说熄灭就熄灭呢。作为女儿能不悲痛吗。出于慎重,我们把岳父带到市医院又做了次检查,结论还是肺癌。面对现实接受治疗吧。
    岳父已经知道自己的病名了,他比谁都冷静,没一点烦燥和恐惧。那晚,我们刚从岳父母家回来,妻接到岳母电话,说你明天去南京出差,你爸的意思能不能把他拍的片子带到南京,再请大医院的医生看看。我们有点不解,两级医院的结论是一致的,有必要吗。但岳父说了,我们还是要作一下努力,尽管事发有点突然。我们在家排了南京的同学好友,没当医生的,与在市级机关工作的老同学刘忠联系,他答应可以托人联系。有了这一线索,第二天我与妻一起赴宁。刘忠帮我联系上了他同事的岳父,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生、教授,也姓宋,八十多岁了,每天出诊。宋教授看了片子说,前列腺癌,没什么大事,并对焦虑不安的妻子说,只要做手术,十年八年没问题。
    手术很成功。出院以后,休养了几个月,心态如常,太极、毛笔、洒水壶又回到了他老人家的手上。
    整整十年。到了2011年7、8月,出现了尿血。又住进了医院。床位紧张,开始只住在走廊病床。他把岳母及子女叫到身边,一一做了交代,特别关照到时不要让郑哲回来。时已至此,他还想着他的孙子。孙子郑哲保送北大,一直是他心中的骄傲,他担心来回跑路影响学习。妻子后来告诉我,当时几个人都忍住了眼泪,刚到医院,他就谈这些,让他们怎么能接受。妻子说父亲的冷静更让她受不了。他说这些的时候,平静得就像小时候让她们去街头打酱油。
    一家人还是很努力。医找最好的,药买最贵的。岳母年岁大了,加之精心尽力服侍了这么多年,只让她白天在医院,每天晚上三个子女夫妇轮流着值夜班。时值盛夏,开空调嫌冷,不开嫌热,一会睡下,一会坐起。大小便都要人帮助。三个亲生儿女不用说,真正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服侍。难能可贵的是曾经在中越战场立过功受过奖,诠释“血染的风采”的连襟张卫,按摩,擦背、脱衣、穿鞋,每次他到了病房,岳父大人脸上的痛苦就少了许多。令我感动。
    2011年9月1日20时26分,岳父大人走完了九十岁人生之路,平静地走了。
    纸钱、冥币和金元宝还在燃着,我们轮流给岳父大人鞠躬。愿岳父大人在天国一切都好。

发表于 2015-8-12 07: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淮安区报副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东方旅游文化网 ( 苏ICP备10083277号|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142号 )
东方文旅百家集,天下风光一网中! 电话:13196963696

GMT+8, 2024-11-24 12:56 , Processed in 0.1196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